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但不知道消息怎么漏出去了,被一支土匪军半夜来抢粮,一家人最后只逃出我和小儿,半路上小儿也得病去了……”

    苏青媖见他眼里闪着泪花,道了句:“节哀。”

    韦福昌摇了摇头。

    好半晌,平复了思绪。

    道:“我后来只想着护着你姐找到你,然后就去我拖着我到处求人,她想我活。既然她想我活,那我就好好活吧,我能护她一路,将来也能护她一世。”

    苏青媖不知怎么的,就被这些话感动了。

    她相信他此刻说这番话是真心的。一不一世的,太久,谁都不知道。

    但此刻他有愿意护她一世的念头,这就够了。

    一个曾存过死志,觉得世间了无牵挂的人,能图你什么呢?

    能起什么坏心呢?

    韦福昌这边得了苏青媖的认可,就开始上门,找苏父和苏母又长谈了一番。

    苏父苏母一听他以后会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不会回北方去了,立刻就同意了。

    他们一大家子人,韦福昌就孤身一个,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他敢对苏青柳不好?

    说定后,韦福昌便开始为订亲下聘做准备。

    虽然苏家这边并不要求他什么,但他还是想依六礼给苏青柳走完,才把人娶回家。

    韦福昌给苏青媖做事,苏青媖也是有付工钱和花红给他的。

    但他想娶苏青柳,他觉得这些还不够,也不知道怎么的,跟凌丰谷那边搭上线了,跟凌丰谷频繁进山找药材。

    想找一些药材存些钱。

    凌丰谷那边也愿意带着他,多一个人探路打野兽,也少一分危险。

    苏青媖这边跟他说开之后,剩的事就交给苏父苏母了,她则找了项尚和郭氏,向他们了解寨里人的过冬情况。

    新更寨的人多是北方逃难过来的普通百姓,都没在大山里生活过。

    山里冬天又湿又冷,怕是要有很多人不适应。

    有很多家庭,都是不齐整的家庭。

    单身一个的便都跟大家住大通铺,吃大锅饭。

    但有一些比如老童生顾宏德,五十岁的人,身边只有一个七岁的孙子,怕是柴火也砍不了多少。

    还有像佟氏这种带着一个女儿的,女儿也才十二三岁,养白蜡虫很容易上手,但上山砍柴背柴火这种事,怕是也干不了多少。

    这样的家庭寨里很多。

    像凌丰谷和项尚这样的祖孙三代还算齐整的家庭少之又少。

    苏青媖在寨子里走了一圈,发现大家忙着寨子的事,各家的柴火,过冬的东西都准备不足。

    就动员起全寨,让男壮丁上山去打柴,女的跟着上山捆扎,收拾,然后再一起挑下来。

    又让苏父和苏大虎到另两座山上看大家的过冬情况。

    又让虞蒙带着他父亲虞佣去隔壁两座山给大家砌火炕。

    这家人是泥瓦匠,砌个炕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

    特别是六户从别的寨子来投靠的,发现铁矿的郑薄等人,必须让他们温暖过冬。

    要是搬过来了,还跟住山洞一样烧着柴火堆过活,那是她这个寨主的失职。

    又吩咐木匠高远,让他带着寨子里的人做一些火桌火桶火篮出来。

    多的也可以放到集镇那边卖掉,今年往集镇这边搬过来的零散的外寨人很多,怕是挺缺这些过冬装备的。

    今年大家卖了山货,手里有点银子,生意应该不会差。

    又去了马信那边,查看了他们过冬的情况。

    他们那边五十号人,都是壮劳力,柴火早就堆满了后院,够他们烧一个冬天的了。

    而营房里当初建的时候也是砌的火炕,过冬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了。

    联寨那边,苏青媖也召集二十八个寨主开了一次会,了解大家过冬的情况,还有地里麦子的情况。

    一众有经验的寨主便提醒苏青媖:“咱们去年过冬准备的很足,今年只会比去年好不会差的。但是有一个情况我要提醒会长……”

    “你们说。”

    “今年我们都发现了,比往年冷得要早,我们几个都觉得今年怕是个寒冬。你们新更寨都是外来的,怕是会不适应山里的情况,得做好准备。”

    “寒冬吗?”苏青媖有些惊讶。

    好些寨主都点头:“嗯,今年情况有些不对,冷得早,比往年都冷,怕真的会大雪封山。”

    苏青媖点头:“好,我知道了。你们也多做一些准备。另外,今年各寨都存了不少粮,一定要看好,如果有宵小光顾,一定要示警。”

    “是。放心吧。我们好不容易种出来的,谁敢来抢,我就剁了谁的手!我们现在可不是去年那样,被动地等着挨打了。现在各个寨的青壮平时都有训练,都有一些手脚功夫,准头也好得好。”

    “那就好。还是不要大意。”

    “是。”

    散了会,苏青媖想着几个寨主的话,回去便跟苏父苏母等人说了,也通知了寨里。

    全寨都跟着上山打柴,连打了半个月,整个寨子到处都塞着柴火,这才算是停了下来。

    趁着雪还没落下来,寨里又组织了一次狩猎,苏父和青杨苏大虎韦福昌都跟着去了,马信那边也派了十几个人跟着一道去。

    而寨里的女人们也没闲着,到各个山头挖冬笋。

    郭氏带着寨里的女人把笋子做出了各种花样,味道好吃的很,大家都很爱吃。

    还有竹林里的竹荪也是美味的很,吊个汤,老人小孩犹其爱喝。

    苏青媖今年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把种竹荪的事忘了。

    明年准备琢磨一下竹荪的种植和蘑菇的种植,不然山里那些大大小小的山洞都白废了。

    男人们进山,一直到第十天才扛了小山一样的猎物回来。

    苏母等人没见过这种集体狩猎的行动,很是惊奇。

    和寨里的女人们一起围在山溪边处理野物,热热闹闹的。

    孩子们也是笑着闹着,有这么多肉吃呢。

    冬天不缺肉吃了,可劲地吃都有,哇,好多。孩子们拍着手乐呵呵地帮着大人的忙。

    寨里的人原本在家里,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两回肉,现在看见这么多肉,心里高兴万分。

    进山可算是进对了。

    最后各家都分了不少。高高兴兴地拿了肉回家熏烤上了。

    梁思那边苏青媖也做主分了她母女一些肉。也足够她母女二人过冬了。她还拿了一些自己采的干菌子过来道谢。

    又得了苏母给了好大一篮子坚果回去。

    第一场初雪降下来的时候,苏家人便开始猫冬了。

    但她们不知道的是,危险也悄然而至。

 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路人马

    江西观察使杨毕得人禀报,仁州今年光仁州一城,秋上就收了几十万石粮食。

    惊喜万分。

    亲自去信裴念,让他速速送十万石粮食去豫章。

    想他江西全境也称得上鱼米之乡,哪想到千顷万顷的良田都荒着没人种,整个江西,收不到三成的粮税。

    粮仓空得能跑马。

    这如何行。

    他不要吃饭的吗?

    一群饭桶,一点驭下的手段都没有,谈何治理?

    果然还是裴念行!

    没想到他一个文人,把仁州倒是治理得好。要是整个江西全境都像仁州这样粮食满仓,何愁不能干一番大事?

    裴念收到了上官的信,头疼欲裂。

    他哪里收了数十万石的粮食,谁传的假消息?

    他听了苏青媖的话只不过试一试,哪里敢多买地?

    而且他人手有限,现在外头饥民暴民那么多,他哪里照顾得过来?

    就种的那些地,也被人抢割不少。

    最后他和苏青媖加起来都没得五万石粮。

    加上周围跟风种的,及仁州各地零星收上来的,十来万石不到的粮。

    仁州的地税,大家交的都是银子。

    大家说没粮,他能带人上门抢?

    他夫人用嫁妆银买的地得的粮一小半都卖了,要不是他强硬地收入州府的粮库,如今仁州百姓哪里有粮吃。

    还运过去十万石!

    哪里有这个数!真是饱汉不吃饿汉饥。

    他一州的百姓不要吃喝的吗?

    最后凑了两万石运到豫章。

    杨行密看到两万石的粮食很是不满。又有小人在背后嚼舌根,对裴念渐生不满。

    觉得他收了几十万石粮,才运给他两万石!这是不把他这个观察使放在眼里。

    而除了杨毕那边得到仁州收了大量粮食的消息,其他人自然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今年冬天入冬早,比往年要冷,谁都不想没粮吃饿肚子,于是很多人便往仁州进发。

    再说马明温那边。

    去年和今年从苏青媖那边得了不少银子。

    夏天的时候,收到二十九个寨子送过去的粮食,让整个大军好生吃了一回饱饭。军中粮仓堆得满满当当的。

    头一回不缺粮了,让其他路人马看得眼冒绿光。

    而不少百姓看到马家军中有粮吃,不会饿肚子,越来越多的人投靠过去,从了军。

    夏天收了一波粮食,到了秋天,马明温又收到苏青媖的一笔银子和五千石粮。

    心里感慨万分。

    他这个干闺女,跟亲的也没差了。

    当初不过是因为他的徒弟吕博承在战场上对他放水,吕博承因他受了责罚,他心生愧疚。

    才应了苏青媖的请求,入山帮她赶跑了山匪,不过是顺路顺水人情。

    没想到竟得了这般天大的好处。

    从苏青媖那里不仅得了银钱还得了最珍贵的粮食。现在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粮。

    整个军队有粮吃饱饭,精神面貌都好了很多。

    军需官再也不来向他诉苦抱怨了。

    每天见到他都是乐呵呵的。

    将士们吃的饱,训练也舍得吃苦,拉出去个个以一当十。战斗力比别的大军好太多了。

    战力是别人的好几倍。

    有粮吃,也有钱换更好的装备,军中面貌涣然一新。

    前段时间他收到马信来信,说苏青媖发现了铁矿,马明温就这事已想了有一段时间了。

    他觉的得派人去把铁矿石挖出来。

    这年头,谁拳头硬谁说话,谁就有地位。

    而拳头如何硬?那就是武器要硬。

    入冬了,大家都猫冬了。马明温也安营扎寨。

    想通了这事,便招集一支数百人的精干队伍,让他们带着他的书信和一些土产礼物往仁州去一趟。

    除了马明温这支数百人的精干队伍往仁州进发以外,得知仁州及大山里产粮消息的其他队伍,同样望风而动,往仁州进发。

    而苏青媖这边全然不知,有一场大型火拼即将围着她展开。

    入冬了,她思虑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地里的麦子,二是寨民们的过冬问题。

    去年有过成功的过冬经验,各寨都建了火炕,家家都备有火桌火桶等取暖设备,即便外出,也每人提溜一个火篮子。

    半点不冷。

    所以哪怕今冬再冷,应该也能扛过去。

    但是今年冬天一冷,怕山上的动物找不到吃的,会下山来讨吃。

    要是饿狠了,要吃人就糟了。

    所以入冬前苏青媖在联寨的会议中特别布置了,防火防盗防山里野物糟蹋的条条预案。

    各寨遇上危险,需点燃浓烟示警。

    现在各寨是一体的,有些寨子男丁不足,还得依靠联寨里各寨的集体力量。

    布置了一番,查无遗漏,又跟马信那边交待了一通,苏青媖便回家猫冬了。

    自从韦福昌那边给苏青柳下聘后,也成了苏家的常客。

    多了一个跟干儿子似的苏大虎,再多一个准女婿也不多。

    韦福昌一个人在家也是要烧炕要烧柴火的,还浪费。

    跑苏家呆着,苏家也不会因为多了他就多烧上几根柴火。

    反正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入了冬,十二个时辰屋里都烧着热桌热炕。

    屋里各处暖暖和和的。

    小宝和丫丫穿的也不多,在屋里乱跑乱窜,半点不觉得冷。

    有大人烤肉干、烤板粟给他们吃,还有炸的各种豆子,两个孩子一人背一个小挎包,不时就伸手进去抓几粒豆子,扔进嘴里,咬得嘎巴脆响。

    “外婆,小宝的豆子没有了!”

    小手往小包包里一抓,抓了个空。小宝就朝最疼他的外婆嚷嚷了。

    “呀,小宝的豆子没有了?来,外婆看看。”苏母一听外孙叫唤,立刻巴巴地跑过去。

    小宝抓着瘪了的小挎包,打开来给苏母看。

    “哎,真的没有了。那外婆再给我们小宝抓一把。”

    “要抓两把。”

    还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