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青媖有些无奈:“你晚上又不是不回来,现在天黑得早,你很快就回来了。回来了,也可以跟哥哥讲。”
    小宝不依,抱着她的大腿扭来扭去。
    苏青媖不为所动。
    大宝看向她:“娘,弟弟要去哪?”
    嗯?都忘了跟大宝说了。
    “弟弟要去跟师父学武功……”
    小宝一脸骄傲:“嗯。我要去和马爷爷学武功,以后小宝要变成很厉害很厉害的人。然后骑着我的小马,去很多很多想去的地方。”
    大宝一听,咬了咬嘴唇,看向苏青媖。
    苏青媖被他直愣愣地看着,有些恍乎。
    这孩子长得真是精致,哪怕穿着普通的衣裳,都遮掩不住他的光华。
    一双眼睛看着她,让人不忍拒绝。一家人都沧陷了。
    苏青媖俯身,摸了摸他的头:“大宝是不是想跟弟弟一起去学本事?”
    大宝重重地点头,他想学武功。
    他也想变厉害。
    苏青媖看着他不语。
    照她的想法,是不想让孩子现在出门的。这孩子长得太精致,又白皮,一看就跟山里娃不一样。
    可是又不忍心拒绝孩子。
    也许会没事吧。这么点大的孩子,长在深宅大院,哪里见过什么人。
    各种念头在苏青媖心里转了好多遍。
    又看了看小宝……
    “娘,哥哥不去么?”小宝也看向她。
    小宝人很聪明,又有天赋,但就是不肯用功。也许有小哥哥跟他比着学,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呢?
    见大宝一直看着她,等着她的决定,便点头道:“行,那娘明天和舅舅一起送你们去马爷爷那里学本事。”
    “好哦,娘最好了。”小宝高兴地蹦了起来,拉着大宝就跑。
    “外婆外婆……”
    “唉。”
    “哥哥也要和小宝一起去学功夫,外婆也给哥哥做一个小挎包,也给哥哥装好吃的!”
    “好。外婆马上就做。大宝也和弟弟一起去学本事么?”
    “嗯。”大宝兴奋又羞涩地点头。
    “好。真乖。那要好好学,要乖乖的,不要哭闹好不好?”苏母摸了摸他的头。这孩子模样长得真好。是她家的了。
    “好。”大宝很是乖巧地点头。
    “乖。走,外婆这就给咱大宝做去。”苏母说着便牵着两个孙子进屋去了。
    次日,苏青媖早早把两个孩子叫了起来。
    梳洗好,吃过早饭,在一家人的目送下,思渊思源一人背着一个,一行六个人往集镇那边的训练场出发。
    一路上大宝眼睛都不够看。
    第一次站在背篓里,一路看个不停,看什么都新奇。
    旁边的小宝很有兄弟爱的给他介绍,小嘴吧吧不停。
    “原来在这里的树上盘了好大一条蛇,被思渊思源叔叔他们打死了,好大,好长,后来到集镇那边给大家分着吃了呢。”
    见大宝脑袋往背篓里藏,小宝又安慰他:“别怕别怕,现在走的人多了,蛇都跑了。蛇也怕人呢。”
    大宝一听,又伸出小脑袋来看。
    见不时有小动物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目光一直跟着看。
    “那是小松鼠,冬天了,他们也要出来找食,然后就藏在树洞里过冬了呢,要到明年暖和了它们才出来了。”
    “小松鼠长什么样?”
    “就是小小的,尾巴长长的,跑得可快了!我想要一只,思渊思源叔叔一直抓不到。”
    思渊思源额上冒汗。
    那东西没二两肉,抓它干嘛。
    还费力气。
    小宝没纠结,又说起他的小马:“这个山路不能跑马,不然我能带我的小马来,让小马驮着我们,就不用思渊思源叔叔背我们了。好辛苦的。”
    思渊思源心里一阵暖意:“没事的,你们不重。叔叔喜欢背着你们。”
    “谢谢思渊思源叔叔。那等你们老了,走不动路了,我和哥哥也背你们。”
    “好,那谢谢小宝了,那等叔叔走不动路了,你可要记得哦。”两人逗着小宝。
    “嗯,小宝记性可好了呢。”
    “真是乖孩子。”
    苏青媖和青杨对视了一眼,摇头失笑。这孩子巴巴一路了,也不知道口干不干。
    到了训练场,跟马信说了大宝的情况。
    马信盯着大宝瞧了又瞧。
    对着马信,苏青媖也说他是崔家的旁支后代,跟马明温那边也是打过招呼的。
    马信一听是武将世家的孩子,便拉过大宝给他摸了摸骨。
    没有小宝那么好的条件。
    但这孩子眼神坚毅,只要用心,肯下苦功,应该也能比一般人强。
    便也收下了他。
    大宝见马信愿意教他,很是郑重地朝他行了一个拜师大礼。
    让马信有些震动。
    果然是世家出来的孩子,一板一眼的,规规矩矩,透着与别人不同的风骨。
    马信朝苏青媖点了点头,便亲自带着大宝和小宝到了训练场。苏青媖怕大宝不适应,也跟着去了。
    训练场上,上千人已排得整整齐齐,呼喝地打起拳脚来。
    小宝几天没来,手脚又痒了,也跟着嗬嗬哈嘿了起来,小手小脚也跟着动作。
    让苏青媖看得忍俊不禁,这孩子真是太可乐了。
    再看看大宝,虽然没跟着动作,但一双眼睛死死盯着,看得入了迷。
    马信偷偷地观察他,朝苏青媖点了点头。
 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想法
    见大宝在马信那边适应良好,苏青媖便离开了训练场,去了集镇。
    离开了一趟,她这个联寨会长都有些失职。
    早早通知了各寨主到集镇开会,等她到的时候大家都到齐了。
    “会长。”
    “会长好。”
    活动中心里坐了四十五位寨主,比之前的规模又大了不少。
    苏青媖微笑地跟大家打招呼,听大家寒暄了几句。
    才正式开始今天的会议。
    主要还是关心一下新加入的寨子,防卫工程可有做好。
    “都好了。有各兄弟寨子的帮忙,我们都把寨门和壕沟挖了。进山口也挖了陷阱,做了隐蔽。”
    “那就好。”苏青媖点头。
    接下来几年内,中原的战火一定会波及到南方的。暴民乱民流民也会增加,苏青媖不想好好的日子被人破坏了。
    所以各寨都得有自保的能力。
    接下来便是今年的粮食大事。
    今年各寨比去年都更有经验了,粮食的产量都涨了一两成。
    谁不高兴能吃饱肚子呢?
    看集镇现在的热闹程度,也知道家家都有余粮,能吃饱,并且兜里有钱了。一有富余,自然就想消遣消费。
    集镇的二期三期都完工了,面积扩大不少,但各街道上还是人来人往。
    现在各寨都不止有一个商铺了。
    集镇的繁荣激发了,封闭已久、自给自足的山民们的经济头脑。激发了他们做生意赚银子,再消费,吃好喝好用好的热情。
    原本山里人消息闭塞,自给自足,有多的就囤起来,怕饿肚子,但现在大家更愿意来集镇互通有无,进行买卖交易,用我多的换你富足的。
    需求不再单一了。
    而兜里有钱了,就想吃想玩。
    集镇上韦福昌和项尚把小饭馆又扩大了一倍。每天还是坐满了人。
    永丰号一看,也立刻跟进,也开了一家饭馆。
    怕苏青媖跳起来,李管事还给了她二成红利。
    苏青媖就给了一成到寨主活动中心,一成给到马信那边,让兄弟们更用心维持集镇的秩序。
    马信的手下,已有不少人想把家口带进山了。
    人口一多,估计集镇的繁荣程度能更上一个台阶。
    新更寨也不愿落永丰号的后,郭氏带着人在集镇开了一家糕饼铺子,原本以为生意不会怎样,没想到生意好到不行。
    而各寨也跟着开了不少小食铺子,做着各种小吃的买卖。
    生意也都很不错。
    山民们日子过得好了,各寨主脸上也都容光焕发了起来。也舍得吃舍得穿了,衣品明显都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不再是灰扑扑的了。
    见苏青媖打量他们,忠寨主和坤寨主二人笑咪咪地对视了一眼:“好看吧?现在永丰号布匹卖得快,要是下手晚点,还买不到。”
    苏青媖点头:“颜色挺鲜艳的。”
    也不知是不是儿子回来了,孙女出嫁了,快有小曾孙了,忠寨主整个人瞧着都年轻了好几岁。
    “啊,很鲜艳吗?”忠寨主和柏坤连忙抻了抻身上的衣裳,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比灰扑扑的好看。显年轻。”苏青媖忙说了一句。
    二人一听立刻就笑了。
    还是会长有眼光。赚了钱不就是用了花的吗?难道还要把当陪葬一起埋了?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苦来着。
    其他寨主还挖苦他们,说他们老来俏,哼,那是他们不懂享受生活。
    “今年冬天没种粮的寨子可都囤好了粮?”
    苏青媖担心其它新加入的寨子,还没开始种粮,怕冬天这关难过。
    “囤了,都囤了。”见会长关心,十六个新加入的寨主都异口同声地回道。
    “各兄弟寨都很讲义气,以低于市价卖给我们粮食,大家都囤了好多。今年大家也都跟着采茶,买茶籽,卖山货,家家都有余钱,比以前强上不少。”
    “对。以前寨子里人口多的人家,都哭着说过不下去,生的孩子都要卖给别人才能活下来。现在是谁家人口多,挣得钱也多。今年人口多的,卖各种山货都挣了不少钱,都说明年打算盖新房了。让人丁少的羡慕不已。”
    “幸好加入了联寨,不然日子都过不下去。每年冬天都要死好多人。”
    苏青媖点头:“冬天的过冬问题可有解决了?”
    “有,有。有条件的都砌了炕,没条件的也跟联寨中心借了钱,砌上炕了。家里火盆火篮火桶火桌都备了。过个温暖的冬天应是没问题了。”
    “那就好。如果有什么问题,就近到各兄弟寨子里求助。”
    “是。”
    苏青媖在联寨中心设了困难救助中心,经济上有困难,或是生活上有困难的,可以向联寨中心求助。
    可以借钱,打欠条,由各寨寨主担保。
    既然成立了这个联寨,她也不想有人掉队。
    也不担心那些人还不上钱。
    各寨担保,到时扣各寨的福利就好。
    而且联寨的就业机会也多,两个矿坑那边也是很缺人的。
    事情其实并不算多,但寨子多了,一个一个寨子汇报,就要用去不少时间,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最后见事无遗漏,苏青媖便宣布散会。
    她决定到集镇里再查看一番。
    现在各寨的冬麦都种下去了。秋茶也采了,茶果也收了,这段时间大家主要是采蜡花和采山货。
    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挑着担子的山民。
    不再是以前一脸愁苦的样子了,现在大家精神面貌都好了不少。穿戴好了,整个人也收拾得齐整了,哪怕担着重担,脸上也带着笑。
    苏青媖很高兴。
    这才是生活的模样。
    这才是她想看到的太平年景。
    集镇上,各铺子因为卖山货,热热闹闹的。永丰号和新更寨铺子门口排着长龙。一个收山货,一个收蜡花收新鲜菌菇和肉。
    从两个铺子里出来的山民,高高兴兴地数着铜板,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而各小吃摊前则围了不少撵路的小孩,汲着口水围着小食摊,吃一口眯一下眼,很是享受,小吃摊前热热闹闹的。
    而各茶铺小吃铺也坐着满满当当,都是歇脚或是专门来消遣吹牛皮的山民,店内人声鼎沸。
    苏青媖到自家几个铺子都看了看,见生意很好,便放了心。
    这两天她从韦福昌手里看过帐本,现在几个铺子,小吃铺,茶铺,糕饼铺,客栈,洗浴中心,一天能有二三十两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已是不少。
    而最大头还是医馆药馆。
    再加上仁州的酱铺,一个月苏青媖能有小几千两的收入。
    荷包又鼓了不少。
    但她心里还是有了些新的想法。
 第三百四十四章 小儿行径
    现在越地在干爹的治理下太太平平,永丰号都常驻越地了。
    苏青媖自然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仁州的酱铺生意好,山里山货丰富,苏青媖已经打算把酱铺开到干爹手下的其他州城了。
    起码在越王府所在地的饶州一定要有新更号的铺子。
    这事得找项尚父子和韦福昌商量一下,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