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缎造技术,就已经采用把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让它形成块炼渗碳钢的技术了。

    这种渗碳钢比铁剑更锐利更坚韧。

    为了给山寨打造出更能抵挡外敌的武器,苏青媖就带着新更寨的铁匠万伯胜等人,反复试验。

    用块炼铁经过渗碳、反复锻打、退火、表面渗碳等一系列的改进工序,提高了刀剑的硬度。

    后来又用铸铁固体脱碳成钢法,让刀剑的夹杂物质变少,使其不再发脆,不容易折断,让其更锐利,更坚韧。

    带着铁器房的人,反复研究,做出比时下更优质的含钢武器,并给各寨都配备了含钢的箭镞,使其杀伤力更强。

    现在吕博承缠着她要,自然是要支持他的。

    所以吕博承留了二百人,跟着苏青媖回山里取了新置的刀剑和箭镞,再回北地。

    苏青媖又让信使把信送回新更寨,希望她带人回去时,这些人的住所,刀剑都能提供出来。

    吕博承带人走后,苏青媖亲自去银矿处看了。

    郑薄俩兄弟和苏大虎跟她禀报说,矿床不大。怕是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挖枯竭了。

    苏青媖在银矿处转了一圈,心里有了数。

    之前他们已经提练了三十万两,剩下的应该能再提练出大几十万两。近一百万两银子,应该能让吕博承的一万大军有个缓冲了。

    不至于让他捉襟见肘,受制于人。

    苏青媖并不想他因为军需军饷等问题为难,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要向人妥协低头。

    之前她觉得她这些年赚的钱不少,但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如今她与他荣辱与共,一损俱损。

    除了要支持吕博承那边,现在又有了几百家眷,送回山之后,还要安置。

    苏青媖巡查完银矿,命苏大虎和二百兵丁,加紧动作,把银矿尽快挖出并提练出来。

    对于之前捉进山的人,都一一进行了安抚,许诺他们一月后会放他们离开。若不是怕消息走漏,现在也可以放他们走。

    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留下了他们。

    但福利待遇跟之前比,实是天壤之别。

    出工和休息时间安排得更合理了,避免了矿工们太过劳累。又交待厨房务必让他们顿顿吃饱,有菜有肉有汤,还有间歇茶水糕饼。

    一月后,除了会发放他们这段时间的工钱,还会补发一笔辛苦银和回乡路费。

    一时之间,矿坑里的士气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大家被安抚好了,每日的效率都提高了好几倍。

    苏青媖把矿里的事情交给苏大虎。山里的家眷交给顾长卿的妻子崔氏,让她分配管理。二百兵丁,让小豆子和张勇等人帮忙。

    她则带着凌丰谷,郑薄兄弟,及思渊思源等人去见了天台永嘉两地的官员。

    天台永嘉等地想跟仁州等几州一样,让百姓吃饱穿暖,粮食是重中之重。

    镇东几州的百姓想施行一地两熟,还得靠当地的官员宣传,分配种粮。有些地方可能还要进行强制性的措施,并派大量的人力进行监管。

    一地两熟技术上并没有太大难度,经年劳作的百姓一听就懂,主要是时间上要衔接好,不然最后一季粮食怕是要挨冻,收不上。

    头一年还是要靠这几州的官府带头宣传。增强百姓的信心。

    苏青媖在天台永嘉两地又购入了十顷良田,并在当地雇了人种,签了租契。也许百姓看到周围有人试验成功了,有人吃饱了,挣了钱了,有个带动效益,一地两熟也会顺利地开展起来。

    买了地,苏青媖又在两州之地买了不少商铺。

    两地的山里物产不少,茶和药材量很大,她在两地买了商铺主收各种物资,相信经过她一番带动,也会对两地,有个联动的效应。

    慢慢的两地的商业氛围就会被带动起来了。

    而干爹那边也不用头疼这几州的治理问题了。

    先解决了温饱,百姓们心才会定,心一定,就不会再离乡背井。而人心安定,要吃要穿要用,市场也就被带活了。而市场活了,经济就活。

    这几地,也就慢慢繁荣起来了。

    人心一向,越地自然也就安稳了。不需要用武力治理。

    用了一个月时间,苏青媖走遍了两州的山地。

    也迎来了项尚、韦福昌等人。

 第三百八十三章 启程

    “郡主。”

    “还是跟以前一样吧。”

    “是,东家。”

    苏青媖看了看韦福昌和项尚二人,及他们带来的十几个人。

    “一路辛苦了。”

    “不辛苦,现在越地在越王的治理下,太太平平,路都好走了不少。”

    “家里没出什么事吧?”

    韦福昌摇头:“家里都好。现在山里正准备冬麦的收割,不然岳父也想过来的。大宝小宝也闹着要跟来,被马师父那边给摁住了。”

    苏青媖摇头失笑。出来两个月了,她也想孩子们了。

    “你出来,我姐和宁宁那边没问题啊?”

    “没事。家里岳父岳母都在,还有一寨的人,可以帮忙。再说,我把这边的事情安置好了,很快就会回去的。”

    苏青媖点头,跟他们说了田地和商铺的事,并让他们带人去处理。

    项尚和韦福昌知她今年要开不少铺子,在山里帮着培养了不少人,不仅有新更寨的人,也有其他寨子的人。

    山民们很多都是一辈子生活在山里,没太多机会出来。现在能有机会出来锻炼学习,多走走多看看,报名学习的人都很踊跃。

    苏青媖希望这些人中,能有一些出色的伙计和掌柜被训练出来。

    天台永嘉等地方要开各色铺子,茶铺、药铺、酱铺,需要的人不少。

    好在苏青媖现在手里不缺人了。

    苏青媖把事情跟韦福昌、项尚交待妥当。很快,他二人就带着人到铺子里忙活去了。

    苏青媖在这之前也带信给永丰号的李管事,此次李管事也托了韦福昌带了信来。

    永丰号决定跟进。

    也会过来镇东这几州开设分号。跟苏青媖的生意并不冲突。这几州的源头收购由新更寨负责,永丰号有别的生意,药材和茶叶会从新更寨手里购入,再运到其他地方销售。

    生产收购还是交给新更寨,分销这块由永丰号来做。

    两家各抓一头,倒也和谐。

    至于这几州的山地,苏青媖并不想跟江东四十五寨一样的管理。

    除了把发现银矿这座山的山契拿在手里,打算派人过来种铁皮石斛和乌药,和种植茶树外,她并不打算建寨。

    她在这几州的城里设了铺子收购各种物资,这几州的百姓自然能瞧出其中的商机,有钱赚,自然会跟进采摘和后续的跟风种植。

    慢慢的,药材强县,茶叶强州,自然能做出规模来。

    没准以后,这几州山地的价格会卖得比良田还贵还不一定。

    不需要她派人进驻,建寨,带来山民进行开发。

    她的商号只要在几州之地负责采购各项物资,有人收自然就会有人送来卖,卖出货物,自然就有银钱进荷包。

    慢慢的,镇东与镇南的差距也会慢慢变小。百姓的日子也会慢慢越过越好了。

    事情安排好之后,苏青媖便打算回寨里了。

    出来两个多月了,想家了。

    临走时,苏青媖把山里的几百家眷集中到一处,打算跟大家交待一番。

    此次再再见到她们,和她初初被捉进山,见到她们时,已然不一样了。

    精神面貌大不一样了。

    当时她们占山为匪,对别人都是一副防备的面孔。时刻提着心,轻易不开口,不随便与人交谈。

    见谁都是一副警醒戒备的模样。

    但现在好了,男人们不是匪了,她们现在是军眷,身份受人敬重,再不用担心被人发现,睡梦中被人端了窝。且现在衣食有了着落,也能看得到将来了。

    女眷们人人面上都舒朗和气,带着笑意。

    而孩子们,也都露出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淘气。经常在山里见到他们笑着追着打打闹闹。

    跟之前的一派死寂完全不一样了。

    “夫人。”

    “郡主。”

    叫什么的都有。

    苏青媖也没去纠正他们。

    朝她们笑了笑:“咱们要搬家了,都收拾好了没有?”

    “收拾好了!”

    “我们都等不及要去了。”

    苏青媖微笑地看着她们。她相信她们说的是真心的。

    现在身份不同了,生活有了保障,大家心里都开开心心的。

    之前吕博承做主一家给了三十两银子的安置银,再加上他们之前手里拿的,每家每户手里都有一些银钱。

    而且到了山里,苏青媖也会分山地到他们手里。

    有钱有田有屋,心里自然有了底气,对未来生活有了向往。

    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听说能出门了,都开心不已。

    以前大人都拘着他们,怕因为他们的跑跑跳跳,引了坏人来。都拘着他们在山里,等闲不让他们出门。

    现在大人们都不拘着他们了,他们天天在山里跑来跑去,到附近的镇子到天台县都去了好多回。

    孩子们对于换一个环境,还很期待。

    只要跟家人在一起,能穿得暖,吃得饱,睡得安心,就开心。

    最后的银石被挖了出来,被捉来的矿工也都付了大笔的安抚银子遣散了。

    银石也都提练好了,封箱,准备跟着运走,到时再让二百兵丁运到北地吕博承的大军处。

    这些日子,凌丰谷也带人在山里选好了地,种了一些铁皮石斛和乌药,见马上要回仁州了,也抓紧时间交待接手的人,让他们务必要把规模扩大,继续在他圈好的地里多种这两种药材。

    而苏青媖也带着人把茶树修整好了,把山里的事交给项尚,让他安排人守山,及做好后续的安排再回去。

    以后这座山就是他们新更寨在天台永嘉两地的根据地了。

    山里种植了那么多药材,有茶树和各种物产,不容外人来破坏采摘。必须派人来守山。

    好在山里顾长卿等人建的房屋足够住人。

    项尚就是在当地再多买些下人,进山来看山,也完全够住。

    出发那天,一早山里就沸腾了。

    几百家眷,老少都有,加上二百兵丁,乌泱泱的一大片。

    再加上百辆板车拉着各色东西、还有坐人的马车驴车牛车等等,浩浩荡荡,头尾都看不到。

    折腾了一个多时辰,队伍才从山里出发。

    一路东西太多,走得很慢。

    这上千人的队伍,惊呆了沿路的人。一路也看馋了一些土匪宵小。

    但因有二百手持武器的兵丁护送,倒也没人敢动手。

 第三百八十四章 诱

    吕博承一路风尘,带着八百多士兵回到北地。

    一众属下见他回来,差点没哭出来。死死扒着他,不打算再放他离开这么久了。

    吕博承一边嫌弃一边又心生暖意。

    给大家介绍了顾长卿等人。

    并把顾长卿等人进行了整编。他手里一千人,百人一都,让他提拔了十个都头出来。

    五都一营,裴宴和孙绍又提拔成了营指挥使,各统领一营。

    顾长卿则成了军头。虽然五营才为一军,他人手不够,但他毕竟是带资进伍,怎么也能捞个要职当当。

    故,吕博承做的这个决定,也没人说什么。

    而刘忠仍在顾长卿手下任军师一职。

    吕博承回来的消息,自然也被木从珂等人知悉。

    而吕博承的妻子竟是越王的干女儿,还被梁朝封为越国郡主!此等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

    木琼华眼看着竹篮打水要一场空了,心有不甘。

    去见了木从珂。

    想要木从珂以晋地一地之主的名头,压制吕博承,让他娶了她。反正他妻子在南地,打发不掉就打发不掉吧,人在南地,也不会来北地碍她的眼。

    木琼华看中了吕博承,并不打算放弃。

    既然他的妻子有越王相护,打发不掉,那她也愿意退一步。反正人在南地。天高路远的。也许没过多久,吕博承就会忘了她了。

    木从珂听了她的请求,沉默许久。

    自过了年,他的身体就越来越不好了。

    上个月梁朝又进攻了一回晋地,虽有吕博承的手下率一万精兵相助,但还是伤亡不小。木从珂有些力不从心了。

    虽然他也想把晋地的事,儿女的事安排好。

    但这个事……

    “琼华,他夫人的身份不比你低,咱压不住他。而且万一用强,惹火了越王,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