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青媖定定地看着他,丁掌柜被她看得心里发毛,但也不露分毫。

 第四百零一章 筹备

    二人眼光来回地绞杀。

    片刻后,苏青媖开口道:“行,我同意了。”

    丁掌柜长长吁出一口气。

    “永丰号雪中送炭,以后我们青山学馆所需一切物料,都交由永丰号采购了。”

    丁掌柜立刻就露了笑。李管事说苏娘子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果真如是。

    “多谢苏娘子信任。”

    接下来二人便就各种物料,数量,品质,颜色,大小,等等展开了讨论。

    除了书籍,还要采购学童们日常使用的笔墨纸砚,这是大头。还有给先生和学童制衣的布匹,也需要不少。另外还有其它一些物料。

    如果学馆一直办下去,永丰号会一直跟他们合作下去。永丰号是一家商号,要养不少人,回馈山民的心是有,但也不会做赔本生意。

    对于苏青媖来说,这个供应商给谁做都是做,做生不如做熟。

    永丰号的李管事为人虽然精明,但做人有底线有信誉,与苏青媖的合作中,深知她的规矩,二人合作也很愉快。

    她也不想换个不熟的商号,再重新磨合。

    书籍的事情弄好后,就是校舍的建设了。

    建设工地有项尚和韦福昌,她没什么可操心的,只画了图纸,把联寨的木匠都找了来,集中流水做业,制作学馆要用的桌椅等物。

    又挂出告示,让要入学的学子们请来报名,准备量体裁衣,准备各种入学物品。

    告示才挂出去,集镇再一次被挤得水泄不通。

    再远的山寨也都收到了消息,三天时间,报名完毕。因为入学年龄放大到十五岁,报名人数不少。

    也有不少人觉得十三四五岁入学,是不是太大了些?不少人围着桌子犹豫不决。

    毕竟这个年纪,在家里都顶大半个劳力了。而且学制三年。十四五岁都是说亲的年纪了,读到十七八岁吗?

    “一定要读三年吗?”

    “不一定。这没有强制性。如果你一年半年就认了不少字,觉得够用了,不想来,也没人硬拽着你不让离开。”

    顾宏德等几个先生坐在桌子前,被人围着问各种问题,也很有耐心地一一回答。

    “那中途退学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万一惹怒了会长,会长不收他们的货了,有活干也不找他们家了,那损失可大了。

    会长跟寨主们老是说不带哪个寨子玩了,他们寨主就回寨里说不带谁家谁家玩了,他们怕得很。

    “没什么影响。会长只是想让大家认些字,起码要能看懂集镇各铺子的牌匾吧?契书的内容要看懂吧?元日灯会的灯谜要是看懂了,也不用别人帮着念了,是不?管你学多久,都是你们的自由。”

    “真的可以随时退学?”

    “可以。今年也是头一次办,有很多情况会长也估算不到,将来还是要看情况酌情调整。放心吧,学不学是你们的自由,要学多久也是你们的自由。会长没那么多闲功夫记你们这些小事情。”

    “那行,我给我家孩子报吧,他今年十四岁了,你给写上……”

    用了三天时间,报名结束。

    总共八百八十六个人。每个寨子不到二十个。

    六岁到十五岁的孩子远不止这个数。但即便苏青媖不收束脩,还是有各种情况不来就学的。比如家里孩子多的,都只让一个或两个来,有些家里人丁少的,还要靠着孩子看家,也不来。

    而女娃子,只占了四分之一。

    虽然大山里,女娃地位比外头要高一些,但普遍的思想是女娃认字读书没什么大用,有空上山采些山货卖了换钱,一年也能给家里贴补不少。

    对于这些,苏青媖并没有勉强。

    而且她也没想太远。

    对于孩子们在学馆学成后,将来会有什么出路,如何安排他们,能不能让他们有比现在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她不知道。

    且走一步看一步。她就是单纯地觉得能读书认些字比做睁眼瞎强。

    她单纯地想做这个事,至于能达到什么效果,她也管不了。

    她不能以她的意志强加到她的山民们身上。

    报名结束,永丰号也把她需要的布匹送来了。

    这次她没有挂上告示,而是把布匹搬回了新更寨。在她自己的寨里招起女工,做学子们的学服。

    新更寨主寨二寨三寨有不少手巧的妇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份工钱还是先落在自己人手里。若人工不足,再挂出告示向外招。

    苏青媖挂出了男学子女学子的学服样式,分了工序,让来领活的女工,各领了工序,把布匹搬回自家制作。

    还是按流水线生产,有画各部位尺寸的,有裁片的,有缝合的,这样分工序,流水作业,能保证速度。

    几十个妇人把小山一样裁好的布片欢欢喜喜地抱回家。

    丫丫和青杏原本跟着苏母学着女红,现在好了,有了操作的机会。缝合还不敢交给她们做,但做些画线,裁片的活,还是可以的。

    苏母天天把她们拉在女工堆里让她们跟着学。姨甥俩每天都站到脚发麻,也不敢抱怨一句半句。

    毕竟里面也有她们的学服呢。

    青杏和丫丫一听也让她们去学馆读书,乐得一跳老高。目夜就盼着能脱离苏母的魔爪。

    没过几天,马明温的信到了。

    自得了苏青媖信中说的天台永嘉产高岭土后,马明温派人实地去看了,也在越地找了不少工匠,准备开窑烧瓷。在信里说,若制成,会给苏青媖记一大功。

    信中,崔玉英也按她说的方法,用高岭土做了泥膜敷脸,效果很好,也带着周围的人试了,不少人来向她讨要。她的夫人外交很成功。高兴不已。

    随信送了不少布匹首饰给她。

    听说苏青媖要办学馆,马明温在信里表示大力支持,还说若需要先生,他那边可派人过来。

    随信还附上五千两银子,让她做学馆费用。

    让苏青媖很是感动。

    她这一路能走得这么顺,与遇到马明温这个贵人分不开。若不是他在背后给她撑腰,她在这大山里不会那么安稳。早就有不少人不少势力来攻寨掠夺了。

    马明温现在是南边几大势力之一,手里十几万兵马,兵强马壮,粮丰武器又精良,等闲宵小不敢以卵击石。

    就是杨毕觉得他吴国夹在中间难受,想吞了越地,也不敢有大的动作,只敢让手下小打小闹,试探性地挑衅。

    就怕把马明温惹毛了,把他吴国吞了。

    越国越是安稳,苏青媖与她的家人,与这山里四十五个寨子的山民也才能安稳。

 第四百零二章 开馆

    八月初一,青山学馆正式开馆。

    一大清早,大宝小宝都不用苏青媖叫起,就先爬起来了。兄弟二人一左一右把苏青媖摇醒,催着她洗漱穿衣。

    大宝小宝还没满六岁,还不到前次招生标准。

    但他二人有基础,长得也比同龄孩子看着要大一些。加上两人听说学馆里有几百学童一起读书,那心就跟长草一样,哪里还愿意再孤零零地跟着马信学习。

    非闹着要去。

    苏青媖也不想两个孩子搞特殊,跟同龄人在一起,更便于他们的成长。便跟马信那边商量了一番,调整了他二人的作息。

    早上跟着上课,下午仍是跟着马信学武。

    学馆招了近九百的学童,一个班设四十人,要分二十二个班。跟大宝小宝一样有基础的也才二十多人,单拎出来再设一个初学班。

    二十多有基础的,她家四位,顾宏德孙子,项尚儿子,凌丰谷孙子,其余的几乎都是那些兵丁家眷的孩子。山里就找不到一两个有基础的学童。

    此次招生的学童,年龄层次从四岁多到十五岁都有。

    一个初学班,其他统统放在蒙学班。十岁以上的又放在一起,女童一百多人,划分三个班,刚好划给娴娘等三个女先生负责。

    本来大宝小宝一听他们班上人数那么少,不干了。非要闹着去蒙学班,被苏青媖按下了。要么去马爷爷那边继续练武,要么去初学班。

    兄弟二人拗不过她,只好委委屈屈地接受了。

    今天开馆,两个孩子比她还兴奋。苏青媖做为馆长,要去主持开馆仪式,两个孩子也不知道激动个什么劲,一早就闹醒了她。希望他俩以后每天上学都这样自动自觉才好。

    母子三人梳洗好,便带着同样兴奋的青杨、青杏和有富等人去了学馆。

    学馆在集镇旁边。离集训校场不远。

    两个儿子一路叽叽喳喳兴奋不已。一个是从来没上过学馆读过书,一个是从来没跟那么多学子一起呆过,一路兴奋得不行。

    从昨晚就没睡好,闹了一夜。

    有两个孩子一路逗趣,路程也不觉得远了,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学馆。

    到了学馆门口,发现已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了,挤在学馆门口等着办理入学。

    学馆门口乌泱泱地都是人。

    苏青媖停下脚步,看向学馆大门。

    学馆大门上“青山学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越王马明温所书,盖了越王的大印,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连大宝小宝都不说话了,嘴巴张老大,仰头看着。

    学馆大门阔朗大气,学馆依山而建,占地极大。因学童人数众多,而且要学武课,便劈了一个很大的校场和活动场地,又有距离远的山寨的孩子,晚上要住宿,建地就大了些。

    “馆长来了!”门口办理入学的几个先生看到了她,忙朝她打招呼。

    大家一听,也都齐齐看向她这边。苏青媖朝人群点头,带着几个孩子进了学馆。

    大宝小宝手牵着手,眼睛盯着两旁的大人小孩看,又是兴奋又是神气,嘴紧紧抿着,板着脸,小大人模样,小步子迈得稳稳当当,跟着进了学馆。

    辰正,所有的孩童都进了学馆,家长们没有受邀入内。但没人肯离去,就站在山上朝学馆下边望着。

    进了学馆,先是在空地上按高低个,男女站好,点了名字分了班。各班负责的先生便把学生带回班上。

    先让他们换装,等换好统一的学子服装,拜了孔夫子挂像,等馆长宣布开馆之后,才会正式上课。

    山里各家的条件不一,为了避免孩子们在穿着打扮上或攀比或自卑,苏青媖早早就决定给先生和学子们做统一的服装。

    并没有做成学袍,孩子们要攀山越岭的来上学,做学子袍不方便。统一做成窄袖,上下两件式。

    男学子上身浅褐色及膝长衫,领口袖口靛青滚边,靛青腰带、纶巾。女学子是天青色及膝长衫,加粉色滚边粉色腰带粉色纶巾。

    先生则是与学子们同色,但男先生是长袍,女先生是襦裙。

    等一众学童换好衣服出来时,山上的家长们眼睛瞪圆了。

    娘勒,这哪里是山里娃子哦。这就是城里的少爷小姐吧,瞧这精气神,是他们的孩子吗?都不敢认了。

    家长们激动不已,在人堆里找自己的孩子。

    都恨不得自己能年轻一些,也能来此入学。

    而有些没送孩子来的,后悔不迭。这换了装的学童跟自家的孩子一比,差距就出来了,瞧这齐齐整整的模样。

    不知现在送来,来得及不。

    而一众换了装的学子们也是又兴奋又激动,他们还没穿过这样的衣裳呢。真好看。头上都重新束了发,带了……先生们说这是纶巾,说城里的学子们都带的。

    真好看。

    小学童们在头上摸了又摸,小脸激动得通红。

    跟着各自的先生迈着沉稳的小步伐,身子挺得直直的,脸抬得高高的,神气得很。

    大宝小宝一边跟着走,一边在人群里找自己的娘。

    两人不时就抻一下身上的衣裳,真好看,跟大家穿得一样,想让娘看看,不知娘能找到他们不。

    苏青媖早就发现了他们兄弟俩了,在人群中排在最前,兄弟俩长得精致,尤为显眼。

    苏青媖见他们四下张望,朝他们走了过去,摸了摸他们的头。

    两个孩子,脸红通通的,“娘,好看吗?”小宝仰着头,一副激动的小模样。

    大宝也抿着嘴,看向她。

    “好看。在学馆里要好好读书,要听话,知道吗?”

    “知道!我和哥哥一定听先生的话!做个好学生!”大宝听了也朝她点头。

    接下来就是顾宏德领着一众学子拜了孔夫子挂像……

    从来没教过礼仪,拜得歪七扭八,让人看着好笑。但好在都没人喧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