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博承跟着大宝去看了他的驻军,看他练兵,然后大宝又带着卫晞和小七去跑马,去湖边泛舟。

    小七很开心,和大哥在一起,什么都不做也开心,每天脸上都带着笑。

    吕卫晞跟在姐姐后面,也得了大哥好多礼物,每天也是玩得很高兴。

    大宝很想把小七留下,但爹娘说小七还小,要再留她两年。大宝心疼小七没出过门,便一路帮着安排妥当,让小七跟着爹娘多在外头玩一玩。

    离开庐州,队伍又到了饶州,在小宝那里又住了几天。

    马明温已经故去了,崔玉英还在。每年都会给卫晞姐弟俩寄好多礼物,吕卫晞姐弟这次是第一次见到她。

    姐弟二人陪了崔祖母好几天,每天都逗得她高高兴兴的。

    小宝已经成了亲,儿媳妇是马明温介绍的,是裴念的族人。是个知书达理,端庄大气的女子,苏青媖和吕博承对她很是满意。

    现在小宝已经育有一子一女,儿子三岁,女儿一岁。苏青媖和吕博承很喜欢这两个孙子女。听着孙子糯糯的叫着祖父祖母,心里就跟吃了蜜一样。

    离开饶州时,小宝和儿媳妇抱着两个孩子来送行,两个孩子还追着他们的马车哭得直打嗝。

    苏青媖差点心软留在饶州了。

    出了饶州,径直就去了仁州。

    苏青松现在是仁州的刺史,苏父苏母也随着大儿子住在仁州城里了。

    到了仁州城门的时候,苏青松就派了下人到城门口来接。到了府邸前,苏父苏母等人早早就站在门口等着他们。

    “爹,娘!”苏青媖见到苏父苏母,眼眶一热,扑了过去,紧紧抱着他们,哭了。

    苏父苏母也抱着她直掉泪。

    距上次在徐州一见,又大几年过去了。除了书信往来,就没再见过面。

    “小七,晞晞,来,外婆抱抱。我们小七都长成大姑娘了,晞晞也长这么大了。”

    “外公,外婆。”

    “哎,哎。”

    进了府里,亲人相见,叙了一番别情。

    苏父苏母今年都六十多岁了,但瞧着精神头挺好的。老两口说是山里的水土养人,随了儿子住到仁州也不怎么适应,每年都要回山里住一段时间。

    苏青柳一家也搬到了仁州城里,住到了青松隔壁。

    丫丫也来了,几年前,嫁到了仁州的一户官宦家里,当了长子长媳,这些年也生了一子一女,日子过得美满。

    苏青柳嫁给韦福昌后,生了佑宁、佑安两个儿子。佑宁今年十八岁,已议完亲了。佑宁跟着大舅做事,佑安则跟着韦福昌忙活商部的事。

    吕博承后来成立了一个商部,主要连接镇海、越地、吴地的商业运作,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几地的商路,把这事交给韦福昌打理。

    韦福昌便把家安到了仁州城里。平时他往山里、饶州、庐州、徐州等地方来回跑的时候,家小也有岳家照看。

    苏青松后来腿脚好了之后,又娶了一房妻子,后来又生了一子一女,两个孩子跟卫晞差不多年纪。

    而苏青松的大儿子苏亦腾,这些年一直跟在青杨身边,今年十九岁了,苏青媖也在帮他相看了。

    而亦腾的同母妹妹念乔,如今养在苏母身边。也十三岁了,跟小七一见如故,俩表姐妹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苏青媖陪着苏父苏母,陪着苏青柳在仁州城住了小半个月。

    吕卫晞也在表兄弟们的陪同下,在仁州城逛吃了小半个月,每天都乐不思蜀。

    不仅去看过他娘最早开的酱菜铺子,还去看了那间布铺,就是当年他娘与外公外婆等人失散,约定传递消息的那间布铺。

    那间布铺还在,只是掌柜的换人了,听说是原来掌柜的儿子。听表哥说那掌柜在仁州城里生意做的大得很,布铺开了半条街。外公外婆他们还常常去照顾他的生意。

    吕卫晞也拿着自己的零花钱,在那里买了一匹布,算是表达感谢。

    回来还跟苏青媖炫耀,说帮娘还了恩情了。

    在仁州城里住了小半个月,苏青媖就说要回山里看看。苏父苏母舍不得和她分开,都陪着她一起回了山里。

    山里如今只有苏大虎常住在那了,苏家另外几房人,都搬去润州生活了。

    吕卫晞和小七是第一次进到山里。

    姐弟二人看见高高的厚实的寨门,都惊呆了,这都做得跟城门一样了。这确实是山里吗?

    听说这是娘带着山民们建的,娘好厉害。

    “爹,我娘很厉害吧?”卫晞猴在吕博承身边,神情骄傲。

    吕博承笑着摸了摸小儿子的头:“爹早就知道你娘厉害了,你才知道?”

    吕卫晞便看见他娘白了他爹一眼,嘻嘻,娘一定是不好意思了。

    一行人进了新更寨的寨门,得了消息的山民们,都齐齐跑了来。

    “东家,东家,你回来了?”

    苏青媖看见很多人朝她跑来,有很多熟悉的身影,眼眶立刻湿润了:“我回来了,你们过得好吗?”

    “好好,托东家的福,这些年是我们过得最舒心的日子了。”

    “那就好,那就好。”苏青媖朝大家一一点头,打着招呼。过了这么多年,山没变,山民们容颜变了,但人没变,还是那些质朴的山民。

    苏大虎也站在人群里,微笑地看着她。

    吕卫晞就发现他爹忽然变得紧张起来,还去拉住了他娘的手。他奇怪地看了他爹一眼,这么多人呢,他爹这是咋了?

    又见他娘朝他爹翻了一个白眼。他爹也没松手。

    吕卫晞更糊涂了。

    扭头去看他姐姐,发现他姐姐正在专注看山景,便也定睛看去。原来山这么高啊,四面都是山。连绵的青山。

    没看两眼,就被苏大虎抱了起来,转了两圈:“是卫晞吧?这小子,和你二哥倒是不像,倒长得像你娘。”

    吕卫晞高兴的冲他大虎舅舅点头。

    他就是因为在几兄姐里长得最像娘,他爹才最疼他。不过,他爹也是打他最多的。听说哥哥姐姐,爹都没动过手。哼。

    一行人到了原来住过的院子。

    家里的院子因为苏父苏母每年都回来住,维护得很好。家里也留有下人婆子在打理。苏青媖看着这座院子,脑子里都是回忆。

    苏青媖回到山里的消息传了开去,天天都有人来拜访。

    柏家寨的柏寨主天天都来,跟苏青媖絮絮叨叨,说着过去的事情,说着这些年山里的变化。说着大家对她的感激。

    柏寨主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这山路他爬得还很是利索。

    小七和卫晞爬一段就撑着腿大喘气,他老人家已经走上一个来回了。

    秀儿和柏树也带着儿女来看她,找她聊天,说一说那些远去的岁月里发生的故事,还有初相识的种种。

    来家拜访的人,不仅有各寨的寨主,也有集市上的各商户们,比如永丰号的新任掌柜。

    丁掌柜早就荣养了,李管事也很少往外跑了,永丰号的事都交给了他的儿孙们,但她和永丰号的合作还在继续,永丰号在镇海、越地、吴地,都有商号,每条街都有他们的铺子。

    除了以上,来拜访她的人还有青山学院的夫子,和从学院毕业的学生们,以及去了各州府工作的学生们的家长们,还有留在山里的那批将士的家眷们。

    吕卫晞跟爹娘在家里招待了几天,就不耐烦了。

    便开始跟着山里的小孩天天往山上跑,带着护卫们去打猎,去捡山货,去看成片的茶树,又去看早已经长大成林的白蜡树,又去竹林里追竹鼠,又跑去集市上玩。

    跟鸟出笼一样。

    姐弟二人在集市上见识了许许多多山里的土产,好多他们见都没见过,吃都没吃过。

    既觉得惊奇,又觉得有趣,更惊讶于山里人的富足。

    卫晞和爹一起去了早前娘开的洗浴房,在里面泡了大半日,都舍不得出来。那洗浴房经过这些年的经营,现在已修得极大了,每日来消费的人都不少。大夏天山民们也愿意进去搓澡。

    卫晞出来后,非磨着苏青媖要在徐州也建一个。

    苏青媖去了集市上的联寨活动中心。

    寨主们听说她回山里了,组织大家一起,开了一个会。除了欢迎她的回来,还想再次聆听她的训话。

    苏青媖给大家都送了一份礼物。看着坐在底下的新寨主老寨主,心里感慨不已。

    原本她手里只有柏家寨一个寨子,后来十八个寨子投诚过来,再后来就变成四十五个寨子……

    现在大宝得了吴国大部,小宝得了楚国部分州府,江东七十寨就已全部在小宝的管辖范围里了。

    江东七十寨,原本剩的寨子都投靠了过来。现在寨里要发展什么民生经济,也都是七十个寨子一起。真正的共饮一山水,共命运共发展。

    七十个寨子,大几千户,外头的山匪听着都要打个怵,不敢轻易来犯。

    苏青媖微笑地听着各寨主讲着各寨子的事,听着他们说着这些年寨子的变化。

    这些年来,山民们越来越富裕,家家都在附近州县买了地,种了粮,家家都有余钱,但都不愿离开山里。

    集市也建了好几个了,每一个集市都是人挤人,人气旺得不行。货物齐全,比镇海的州府徐州,都不差了。

    苏青媖又带着吕博承,卫晞和小七去看了训练场。

    这些年,训练场的管事交到思渊手里,每天他还坚持训练山里的青壮,这些年因为有这些青壮,山匪们就算想进山劫掠,也都没有扣开过寨门。

    吕博承和思渊聊了许久,对他的训练方式很是满意,也从旁指点了一番。

    然后一家人又去了集训场旁边的青山学馆参观。

    青山学馆现在已经更名为青山书院了,面积又扩大了好几倍。

    青山书院文课武课并重,后来又开设了一些技能班,比如养殖、术数,冶铁、木匠、铁器、、厨艺、女工这些课,也都是苏青媖后来跟书院的院长提的建议。

    小七一边参观,一边看她娘,她娘怎么懂这么多呢?

    徐州那个官员预备学院,就是她娘提议建的,现在哪个地方没听过他们徐州的这所学院?

    严进严出,考核相当严格,每年无数的学子从各个地方赶过来,就为了能挤进去学习。

    虽然考核严格,但学成出来,就会被安排到镇海各个州府,及大哥二哥那边任职,每月都能领公粮了,各地学子趋之若骛。

    再看看这所青山书院,这些年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往镇海等州府输送了不少人才。

    进了山里,小七和卫晞对他们的娘越来越崇拜了。

    在山里住了小半个月,临走时,苏青媖约了苏大虎聊天。

    现在韦福昌负责商部,寨里的事大多都交给了大虎打理。他一个人也是分身乏术,但任劳任怨。

    “大虎哥,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苏青媖看着眼前已到中年的苏大虎,心里感慨万千。当年一起从枫亭镇逃出来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转眼二十二年过去了。

    苏大虎定定地看着她,朝她微笑。

    “放心吧,我过得很好。两儿两女都很听话,过几年我也要抱孙子了。现在我帮着你管着联寨,铁矿那边小宝也让我打理,这些年我在山里受人尊敬,走到哪,人家都称我一声苏大当家。在这山里我过得很顺心,这山就是我的归宿。”

    “你过得好,就好。”

    苏青媖和苏大虎站在新更寨的山上,俯看底下的寨子,及隔壁的两座副寨,现在新更寨的人越来越多。

    主寨原本都是她签了身签的下人,现在都发还了身签,他们也都在新更寨分到了田地,安了家。

    远处的集市人来人往。青山包围着七十个寨子,眼睛所及的地方,梯田上稻浪滚滚。这是多年前她一手打拼下来的天下。

    苏青媖心里很激动,一股自豪感由然而生,在心里翻涌。

    苏大虎见吕博承带着卫晞和小七远远走了过来,扭头去看青媖。

    见她一脸闲适,正出神地看着这山里的一草一木。苏大虎脸上便带了笑,她过得好,便好。

    没有打扰她,脚步移动,跟吕博承点头打了招呼,就下山去了。

    吕博承带着儿子女儿走到苏青媖身边。

    “娘,你在看什么?”卫晞扑上来抱住她。

    苏青媖回神一看,这父子三人不知什么时候上来的,而大虎哥已经不在了。

    笑着把小儿子揽到怀里,指着山下梯田里的稻浪:“娘在看这山里的一草一木,看这些稻子,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娘心里高兴。”

    吕博承伸手半搂住她,顺着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