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姑父现在想开了。他腿脚治得好,将来好了虽然跟正常人不一样,但不影响走路,他也想把家里撑起来。”
“那就好。”
小青杨和小青杏静静地听大家说话。
虽然跟两个姐姐住在一起很开心,每天也玩得很开心,但两个小东西还是很想爹娘的。苏父苏母一来,两个人就窝在他们怀里,乖顺得不行。
说起青杨念书的事,小青杨便兴奋地拉了苏父苏母去看姐姐给他准备的东西。
“这些笔墨纸砚和书籍都是二姐买的,书包是大姐缝的,周婆婆也给我做了一个笔袋,爹娘,你们看……”
小青杨展示完,又到小青杏。
青杏比她哥哥活泼,话也更多。绘声绘色地说着扬威武馆的事,说马师娘人多好多好,又拿出马师娘送给她的衣料首饰给苏父苏母看。
把两口子惊得不行。
这才多久,两个小儿女就跟村里的野孩子不一样了。说话有条有理,气质也变了,还发生了这么多事,又收了这么多礼物。
夫妻俩惊得不行。
出了房门,有些忐忑地问苏青媖:“那个马师父马师娘送给他们那么多东西,那么贵重,我们拿着没事吧?娘和你爹是不是要去见见他们,给他们也送送礼?”
苏青柳笑了起来,她开始也是这样不安,但后来看马师娘把丫丫照顾得比她这个当娘的还好,就释然了。
“娘,马师娘是真心喜欢几个孩子的,你看丫丫,被她照顾得,给她洗澡,尿布都给她换。还给她做衣裳。咱太客气了,反倒让人觉得生份。”
苏青媖点头:“爹娘也不必去了,他们不是那种做表面功夫的人。是真心喜欢几个孩子,平时让几个孩子多去陪陪她就好。我再给她做点吃的,去陪她说说话就好。她平时不大见生人。”
苏父苏母这才放下心来,又拉过两个小儿女交待了起来。
第七十三章 咋来了
苏父跟两个女儿说起要去打零工的事。
现在青杨要念私塾了,不能让出嫁的姐姐一直负担弟弟的束脩等费用。
现在是农闲,苏大海便想着到邻县去打些零工。听说隔壁县的石场一直都有在招人,虽然都是苦活累活,但给的工钱也多,便想去看看。
苏青媖却不同意。
“爹,石场的东家都是有背景的,还养了那么多打手,你看看姑父,半点赔偿都拿不到,还差点向对方赔偿。石场的钱并不好赚。”
苏母一听,连连点头。
“我在家都劝过你爹了,但你爹说他不去你姑父那个石场。而且他不凿石料,只找一些轻省的活,非说工钱高。”
苏母想劝苏父,但又被苏父说服,毕竟石场的工钱还是很高的。青杨要去念书,如果都让青媖来出钱,吕家也会说话的。
苏青柳也跟着劝。让他在镇上或是县里找别的活。
苏青媖见苏父在沉默,知道他可能心里已决定了。想了想,道:“爹,你来帮我吧。”如果听到闺女需要帮忙,她爹应该就不会去了。
“好啊,要爹做什么?”
“爹你看镇上一下连开四家铺子,还都在打价格战,我的菜已经快收不上来了。但眼下我还需要大量的菜。我想着与其被人掣肘,不如自种自销。博承外祖家那十五亩地我一直没去看过,我想着去看看,能不能匀出几亩来种菜。”
苏父听完有些不明状况:“那不是都租给人了?也不用爹去种地啊。”
“不需要爹去种地。爹先陪我去看看,过了户还是要重新签契的。如果大家肯种菜,到时候要爹帮我跑一跑。博承外祖家那边离镇子有些远,还偏,我们收菜都没往那边跑过。爹上次跟大虎下村里,不是收了很多稀罕的菜种子吗,到时爹你就帮着指导他们怎么种。”
“这个行。种地爹还是在行的。只是……”
苏母看了他一眼,狠拍了一下他:“你闺女找你帮些小忙,你还推三阻四的!银钱什么时候不能挣!”
苏青媖一听才知道她没说到点子上。她那老实爹还是想出去打零工攒小儿的束脩呢。
“爹,大虎我准备让他专门负责收水果,他可能走的地方会远一些,菜和家禽这块要不你来帮我吧。到时挣了钱你和娘自己留一半,一半带回家里,这样爷奶应该不会有意见的。这样你也能时常看看我们。”
苏母眼睛一亮:“要不娘也来帮你?”
几个孩子都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谁不想自个孩子就在眼皮底下呢。现在连最小的两个孩子都离开她了,她也想他们的紧。
苏父白了她一眼:“你觉得爹娘能让我们俩个都出来?”
苏母不服气:“那你呢?你那后娘就肯让你出来了?地里的活都扔给她那两个亲儿亲媳?她愿意?”
苏青柳眉头紧皱地看了苏青媖一眼。
苏青媖默了默道:“爹不是说这段时间是农闲吗?你把要打零工的这一两个月来帮我,到时农忙了再回去。到时候说不定店里情况就好了,大虎也许一个人能顾得来,或者他把大姜也带出来了。”
苏大海想了想,道:“哎,那行,爹就帮你这一两个月。”
苏母依依不舍地别了丈夫孩子回桥头村去了,苏大海留了下来。
次日,苏青媖拿了上次交给周家做好的给吕家爷奶的衣物,又买了一些吃的用的,准备下村里。
吕生财得知她要去上河村,也买了一些东西让她带回去,还给她二两银子让带给二老。吴氏当着吕生财的面倒是说了一轱辘表孝心的体面话,但吕生财一走,再没半点表示。
吴氏除了对吕生财和她生的那几个崽在意之外,其他人都不过是淡淡。就连她那些所谓的能说得上话的朋友,也不过是面子情。
吴氏对苏青媖像对个外人,苏青媖对她除了应该尽的本份之外,自然也没有多的。
自古婆媳关系就难处,更何况还不是亲的。
上河村吕家老宅的人,吴氏没有半分记挂之意,连着她生的那几个崽,也是等闲不会回村里。而博承爷爷和吕家人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也不会上镇上来。
苏青媖雇了一辆马车和苏父去了上河村。
吕博承外祖家在下河村,两个村子相邻。当年吕博承的娘也是因着近便看上了吕生财,蹉跎了一生。
苏青媖想着要去下河村,不能不去上河村一趟。且她自嫁过来,还没去过上河村,想着吕博承一直担心他死了,他娘没人给烧纸,心里就发酸。
时人讲究香火传承,她来了,自然也不能免俗。
上河村下河村离枫亭镇有些远,地方有些偏,出一趟门并不容易。也是太穷了,当初吕生财才不想困在村子里,跑出去当了货郎。
苏父陪着她,在马车里翻看她准备的东西,教她怎么与长辈相处。
父女二人一个说一个听,终于晃悠到了上河村。
苏青媖第一次来,问了村人才找到吕家老宅。
苏父一边往村里走一边打量,觉得这里比他们桥头村穷多了。老人孩子身上都没有一件好衣裳。这边可能更靠近邻镇,大多是石头地,地里更贫瘠些。
吕家对于苏青媖的到来很是惊讶。老吕头和吕奶奶听到小孙孙去叫他们,还不相信。确认后,卷着裤腿就小跑着回了家。
“博承家的,你这,咋来了?”
“咋还跟亲家一起来的?出啥事了?你公爹呢?”
老吕头自两个孙子被征走后,就记挂着,就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这一看跟亲家公过来的……
这是咋地啦?要把博承家的接回娘家?
老吕头心里有些不安。五指握拳紧紧攥了攥。吕奶奶不明所以,只顾拉着孙媳,招呼着亲家。
苏父朝老吕头笑了笑,道:“孩子她爷,没别的事,我就是陪青媖过来看看你们。亲家公忙着生意呢,也没空。我呢刚好闲着,就陪她过来看看你们了。不欢迎啊?”
老吕头吊着的心忽地放了下来。
笑得直搓手:“咋不欢迎,咋不欢迎!盼着呢。你能陪着孙媳来看我们,我们高兴呢。”
随即就招呼吕博承的大伯母小叔母带着孙女孙媳去杀鸡,去摘菜准备午饭。
第七十四章 融洽
苏青媖对吕爷爷的印象还不错,见老人家张罗,也没有阻止,随他高兴。
拿出吕生财和她带来的礼物分发给大家。
吕奶奶接了二两银子,高兴地摸了又摸,才揣进怀里。
接了衣裳,盯着看个不住,来回摸着,嘴里直叨叨:“哎呦,这不年不节的,给我做什么衣裳。这么好的料子,穿在乡下可浪费了。”
老吕头也高兴地摸了几回,对苏青媖和颜悦色地说道:“让你费心了。”
村里难得见一回马车,见吕家门口停了一辆马车,都围过来看热闹。
见是老吕头在镇上的孙子新娶的娘子来看他们,还给他们带礼物来,纷纷称赞老吕头有福气。孙子都走了,孙媳还帮着尽孝道。
老吕头和吕奶奶嘴角高高扬着,高兴地应和着。
苏青媖被夸得都有些难为情。
苏父却是高兴地跟大家聊了起来,别人夸他的闺女,不也是在夸他吗。很是高兴地跟众人聊天,说着地里作物和出产。
不一会,院里就挤满了人。新媳妇嫁过来,还不认识呢,吕博承娶媳也没在村里办,大家也都没见过。
苏青媖便由吕奶奶领着,跟大伙一一打招呼。大伙见这个镇上来的媳妇没架子,更是愿意和她说话。
吕博承的爷奶一共生了五个子女,三儿两女,大伯小叔一头一尾,吕生财排行第三。吕大伯两儿两女,两个儿最小,最大的那个刚成了亲就被征走了,吕小叔三儿一女,都还未成人,此时也都在院里,盯着苏青媖看。
苏青媖给村人捧了糖果吃,给堂弟妹们也都送了礼物,跟他们聊天说笑。
苏青媖是一个不会冷场的人,也会找话题,几个堂弟妹腼腆,都是她引着他们说话。一时间倒是很融洽。
家里的几个小孩难得去一趟镇上,而吕生财那几个崽更是难得回一次上河村,兄弟姐妹都处得不是很热络。
现在见苏青媖平易近人,跟他们说话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立刻就喜欢上了。
苏青媖也送了一块布料给堂兄博寿的妻子黄氏,她也挺着个肚子拉着苏青媖说了好些话。
吕小叔最小的儿子吕博祥才七岁,比几个哥姐都活泼,拉着苏青媖:“二嫂,你带的糕点真好吃。我叫吕博祥,上次在三叔家我都没能跟你说上话。”
“你叫吕博祥啊,嫂子记住你了。下次去枫亭镇玩,就来找嫂子,嫂子带你去吃更好的糕点。”
“真的?好!我一定去。”
“嫂子我也要吃。”“我也要。”
“好,都带你们去吃。”
老吕头见苏青媖和几个孙子女处得好,心里很是高兴,拉着苏父说了不少好话。
在吕家吃了一顿中饭,听说苏青媖要去给博承的娘烧纸,吕奶奶拉着她就哭了。
“我那三儿媳真是福薄呦,走得早享不到儿子儿媳的福……”
老吕头也心有感慨:“博承走时,我都跟他说了,他娘的墓我们会帮着照看,他这是走得不放心啊。”
苏父宽慰他:“有你们在,他有什么好不放心的。不过是做儿媳的想尽一份孝心罢了,伺候不到亲婆婆,想着来上坟烧烧纸。”
“哎哎。博承这娘子娶得好,娶得好……”
老吕头和苏父说着,就让吕小叔吕小婶领着苏青媖,又让家里的小的都跟着一起去,一大串人便一起去了后山坡上。
后山坡上,绿草茵茵,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坟堆,记录着他们都曾来过人世一遭。
找到博承娘刘氏的坟头,苏青媖就上前给坟堆和周围都割了草,清理了一遍,又把墓碑细细擦拭了一遍,在碑前摆了瓜果点心,烧了纸。
吕五叔在一旁对着墓碑说道:“三嫂,博承新娶的娘子来看你了,爹说这孙媳娶得好。她念着你呢。你在下面要保佑他们平平安安的,保佑博承活着回来。”
吕五婶听了不禁有些心酸。
她刚嫁过来没多久这个三嫂就死了,她也只在婆婆和众人的口中了解到她平时的一丝事情,对她的遭遇很是同情。
现在唯一的儿子上了战场,将来生死未卜。眼下这儿媳看着是个好的,可要是博承没了呢?人家还能为博承守一辈子吗?以后三哥家里谁还记得她呢,谁又给她烧纸。
一边想着,一边看了默默烧纸的苏青媖一眼。上前也帮着烧了。
这孩子今天带这么多来,估计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