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青杏歪头想了想,摇头:“我爹娘谁都疼。”
“那就对了啊,你多了一个外甥,你姐姐也一样疼你啊。”
小青杨也跟着劝,小东西现在上了私塾,有了小小学童的板正模样,劝起人来像模像样的。
小青杏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就想明白了,开开心心地盼起小外甥来。
“哥哥,你说姐姐肚里是男孩还是女孩啊?”
小青杨想了想:“最好是男孩。男孩将来能陪着姐姐,女孩要嫁到别人家去的。”
小青杏歪着头:“也是啊,那还是生男孩吧。”
刚说完又拍了一下大腿:“不行!男孩将来是要上战场的!还是生女孩吧,将来让她嫁得近一点,就嫁在镇上,这样姐姐就能经常见着她了。”
小青杨和祈佑想了想,很是赞同:“嗯,还是女孩好。”
三个小东西从此就数着日子盼着一个粉嫩嫩的女娃来。
苏青媖怀孕的消息,吕生财也知道了。
苏父这段时间就在镇上给闺女帮忙,经常跟亲家见面,这么大一个消息,立刻就告知了他。
吕生财很是高兴,他大儿要有后了!
吕生财狠狠松了口气。
神彩飞扬到了苏青媖的店里,连点了好几样肉菜让周婶带回去煲汤。还跟苏青媖说生意他会帮着看,让苏青媖只管好好养身子。
跟苏父说了几句话,就出了铺子。杂货铺也不去了,家也不回了,转身就邀了几个好友去酒肆喝起酒来,恨不得一镇的人都知道他大儿有后了。
吕生财晚上不回家吃饭,吴氏不高兴。本来听到苏青媖有了身孕就不开心,左等右等吕生财还不回来,气得就想捶人。
她儿子排在吕博承后面就罢了,好不容易吕博承走了,长孙总归是她房头里的吧?哪知道苏氏竟怀孕了!
吴氏生了一肚子闷气。
然后忽然又想开了,这搞不好是个丫头片子呢?很有可能啊!生个丫头片子,爹没了,谁护着她们娘俩?一个女人还想把门户撑起来?
吴氏忽然就释怀了。
而吕家小叔来送菜的时候,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回去立刻就跟老吕头说了。
老吕头次日天没亮就跟小儿子推着一辆板车披星戴月地一大早赶到店里来,卸下两笼大母鸡,说是带来给苏青媖补身子的。
苏父忙拦住了:“她现在才刚上身,哪里就这么补了。一会让她带回家去。”
老吕头有些执拗,拦住他:“就放在这里!我听我家小儿说青媖都是吃在店里的,就放在店里给她做着吃。家里那边要吃我们下次再给带。”
苏父怕苏青媖的公婆不高兴,连连推辞。但拗不过老人家。
最后吕生财也来了,见了他爹很是高兴,对两笼母鸡放在店里,并没二话。放家里,吴氏还嫌鸡早上叫唤吵到她。
两笼鸡就这么留下了。
老吕头来的时候把吕小叔的儿子吕博祥也带来了。
这小子是个活泼的,拉着苏青媖叨叨个不停,还记挂着苏青媖说的等他到了镇上要带他吃更好吃的糕点的事。
苏青媖便让周大姜带他去吉祥铺子亲自去买。
这小子到了吉祥铺子,眼睛都瞪圆了,扑到糕饼前,拼命嗅着味,流着口水,看哪样都想吃。最后左右手占满,拎了好些回来。还不吃独食,招呼着店里的人一起吃,他自己坐在板凳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得满脸幸福。
后来他见青杏一个小丫头竟然在练大字,就被打击到了。
听说她的哥哥比他还小,就上私塾了。糕点也不吃了,期期艾艾地拉着吕小叔的袖子说他也要在镇上念书。
让吕小叔为难不已。
第八十一章 不同意
儿子想上进哪个做父亲的会不高兴?
可是家里也就将将够吃饱。人口多,还是靠着他二伯不时的接济,家里才没有吃了上顿愁下顿。现在得了博承家的这么一个活,家里在附近村里收菜,每天运一板车送到她铺里,每天家里少的能有几十文,多的也有一二百文的收入,很是知足了。
小儿子要是读书,家里又赤贫了。
老吕头在一旁想喝斥孙子,但又张不开嘴。苏父一看因小青杏多嘴坏事了,瞪了小青杏一眼,小青杏便蔫蔫地回了房间。
吕生财在旁边,见他肯上进,想到他吕家三兄弟只有他三个儿子念了书,他大哥小弟的儿子没一个读书的,便一时冲动说束脩他来付。
老吕头一听很是高兴,但很快又冷静下来。
“这是大事,你还是回去跟吴氏商量商量。咱乡下人家念得起书的少,不念书的也一样过活。别因为孩子念书的事,让你家宅不宁,你兄弟几个也生了嫌隙。”
吕小叔也说等他再攒点钱再来考虑送孩子念书的事。
但吕生财话已出口,收不回。
他觉得一年资助个五两八两的,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老吕头说让他回去跟吴氏商量,他没放在心上,吴氏是个善解人意的,一定会同意的。便只让博祥回去等消息,等他找到私塾就通知他。
苏青媖看了吕生财一眼,又看了老吕头和吕小叔父子一眼,并没有插嘴。
果然如苏青媖所料,吴氏不同意。
吕生财开个小铺子,钱没赚多少,一年到头,今天往外掏一点明天掏一点,都往乡下给多少银子了?
还要资助吕博祥念书?吕生财是不知道念书有多费钱吗?
他自己两个儿子都在念书,一年束脩虽然没有多少,但是笔墨纸砚,书籍都不用银子的吗?都大风刮来的?一本书动辄一二两,贵的还更贵,这是乡下刨食的人家能念得起的?
苏氏那个充脸大的,才开了几十天的铺子,就敢送她兄弟去念书!她等着看她没钱断了她兄弟的供,她兄弟灰溜溜被私塾赶出来呢。
吕生财他是酒喝多了吗?竟然要资助他兄弟儿子去念书!
供了吕博祥,那吕家其他小子呢?将来吕博寿如果没了,他的孩子是不是也要揽过来教养?
吴氏说什么都不同意!
吕生财没有料到吴氏反应这么激烈,有些不敢置信。
她印象里吴氏一直是细声细语的,通情达理的,逢年过节他交待她买礼物寄回上河村,她都办得很好的啊。
“一年的束脩也没有多少钱,就苏氏那个弟弟上的那个私塾,一学期也才二两,一年加上拜师礼,年节送师尊的礼品,也不过五六两银。博祖去一趟县里我哪回不给他拿个几两的?”
“啊,你还想短了博祖的花用?”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想说,一年五六两咱家还是出得起的。至于其他笔墨等物,我小弟他有钱就买好的,没钱用黄皮纸也是可以练字的。咱家早些年光景不好时,博承都是用黄皮纸毛边纸练的大字。”
吴氏听不进去。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一年的束脩才多少?花销最大的还是笔墨书籍。到时候你供他念了,到要花银子了,你兄弟两手一摊,说家里拿不出,你会眼睁睁看着不管?到时一闹,镇上大家都看热闹,你面子好看?能不给?到时这里给一点那里给一点,多少是够?无底洞一样。”
吕博祥又不是她生的,凭什么花她的银子。
“再说,你都从那个家里分出来了,家里的宅地,田地都没你的份,你每年还往家里拿不少钱,现在又要供你兄弟儿子念书?你想过博祖博宗和玉珠吗?”
“我怎么不想着他们了?他们都是我的亲骨血,我还能割自己的血喂别人而饿着他们?”
“你想着他们就好。那你知道博祖多大了吗?他只比博承小三个月!博承都成亲了,他还没着落呢。我在给他相看了,现在好一些人家的女娃尊贵得很,都要抢的。咱家的家底尚不够看呢。还有玉珠,她今年十五了,你又给她准备了多少嫁妆?让她跟苏氏一样,光身嫁过来?让她在婆家被取笑搓磨?还有博宗,他还要继续念书,后面都要银子。你想想你两个儿子的聘银,女儿的嫁妆,这些,你存够了没?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吕生财被吴氏一番话说得愣住了。
良久才小声辩解:“那也不缺这四五两的。”
“怎么就不缺了?四五两够你小儿子念一年书了!多了这四五两也许博祖就能在诗会上遇到赏识他的伯乐了。你难道不想他有个功名?还是你想推他去那吃人的沙场,让他埋骨在那里?”
吕生财想起一个儿子已经去了,再去一个,他有点受不住。一时接不上话来。
吴氏半点不松口。
她对老吕家一家人没什么感情,又不是她亲爹娘。刘氏还活着的时候,那老两口看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当她忘了?
想念书,自己挣钱去!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算怎么回事?
今天挑了两大鸡笼的大母鸡来也没说送一两只过来给她,全给苏氏留在店里了。
哼,才刚上身就大补,肚子里是个金娃吗?
转头见吕生财正坐在椅子上发愣,想了想,软了身段走过去,依着他。
哄道:“郎君,你别怪我小气,三个孩子都是我十月怀胎掉下来的肉,我一想到博祖博宗没钱念书,要被征到战场,我这心里就跟刀割一样。还有玉珠,嫁到小门小户,她将来搞不好也要守寡。我一想到这,我就睡不着。我不是不愿拿出几两银子,只是怕你万一供不上,到时候你兄弟怨你,你爹娘不理解你,到时你里外不是人。别人不知道你挣钱多难,我却知道,你有时候进货赶不上住店,只能在野地里露宿,没水只能干啃饼子。吃了这么多苦,谁又知道了?也只有我真心疼惜你。”
吕生财听了这一番话,想起他当货郎的时候,挑着担走街窜巷,进村进寨,上山下坡……那份苦没人能体会。担里经常要腾出空间来放两双鞋,因为有时候一天就要走破不止一双。
吃了好多年的苦,才开了店。
开杂货铺的人多,店里一开始没客人,他还得上街兜售吆喝……看店、进货、销货,伙计掌柜东家全是他一个人……
想起过往不禁有些心酸。握了握吴氏的手:“还是你懂我。我刚才不该怪你的。这事我再好好想想。”
“嗯。”吴氏软声应了句,就倚到他的肩上。
第八十二章 一起存私房
苏青媖怀孕的消息,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除了她自家人,就属马师娘最高兴。送了一堆衣料和小儿的玩意送过来。还有一整套小儿的银首饰。
苏青媖摸着送来的这些东西,长长叹了口气。马师娘是多盼着有个孩子承欢膝下啊。
几个儿子一个没留住。她人垮了。看到郎君陪她到千里之外的枫亭镇来,想到她让他没了后,又把身边的丫鬟崔玉英开了脸,给了马师父做了二房,怎奈马师父没正眼看过崔姨娘一眼。
这些东西应该是她给崔姨娘的孩子准备的。
苏青媖把这些东西都收了起来,转天就抱了丫丫去看她。跟她说了好半天的话才回转,看她一脸艳羡地盯着她的肚子,苏青媖不禁有些心酸。
回到店里,想着肚子里有了小家伙,想到以后要养活他,要供他念书,要给他准备嫁妆或是聘银,要攒家业,顿时觉得不能苟着了。
开始在后院各种折腾。
卤肉也有两家店卖了。那她就卖各种鸡。香酥童子鸡、白斩鸡、烤鸡、豉油鸡、叫化鸡、盐焗鸡,每天变着花样往店里供。
附近的住户每天闻着各种鸡的香味,勾得往店里钻。
远一些的住户也被勾了来。
每天都卖到断货。
苏青媖每天在厨房里各种研究,各种折腾。哪种卖得好,次日偏不卖。再换一种。就吊着人胃口。转两天等吊足了人的胃口,就再往肉摊上摆,味香十里,又勾得人来。
白斩鸡,没人买就下架。改一改把肉都撕成丝,加各种拌料,辣椒、酱油、香醋、辣椒油、花椒油、白糖、食盐、油炸花生米、香菜,拌一抖,往肉摊上一摆,都抢着要。
鸡架周婆婆则拿去给她熬了鸡汤,每顿都能吃上一碗。苏青媖一边喝着鸡汤,一边看着帐本,看着店里的流水往上涨,心里乐开了花。
蔬菜水果卖不掉也不怕,又是各种研究各种折腾。干菜、泡菜、咸菜、酱菜、菜干、果干、果脯,就试,各种试。
成功的就封坛往地窖里搬。这些不打算在镇上卖,平川县广宁府她都不打算卖,打算卖得远远的。
省得被人学去模仿,来跟她抢市场。
每天就各种折腾,众人也拦不住她。
这天她睡晚了一点,从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