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生财气得不行,转头就要找东西行家法。被吴氏死死抱住了。
用眼神示意吕玉珠退下后,安抚起吕生财:“孩子想嫁进高门也没什么错,她有想法,想去争取能有什么错呢。谁不想过好日子?当初我要不是攀上你,能有如今的好日子过?你能有他们几个孩子?”
吕生财噎了噎。
孩子想过好日子能说她有错吗?但吴氏的情况跟玉珠能一样?想想好像又没什么不同,当初他也是有妻室的。
吴氏见吕生财冷静了下来,又说道:“她还小,其中干系她不知道,只是觉得她嫂子跟对方相识,就想着让她嫂子帮着传个话,哪知道苏氏拒绝了她,她没法子才找到他家掌柜的。
吕生财一愣:“博承家的认识他?”
“认识的吧。听玉珠说她和月如去买糕点,撞见他俩一起从后院出来。后来见那少东家来咱镇上,别的人不找,就见了博承家的一个人。”
还有这事?博承家的怎么会认识吉祥铺的少东家?
对方门第高,两人应没有什么联系才对。
“玉珠看错了吧?”
吴氏狠拍了吕生财一把:“青天白日的,又不是只她一人看见的,就在铺子门口,能看错?”
吕生财把吕玉珠的事一撇脑后,被吴氏带得歪了。
晚上苏青媖一回来,两口子就守在堂屋等她。
“我是跟之前吉祥铺的苗掌柜有过几面之缘,博承带我在她家买过几回糕点,跟我说了吉祥铺的来历……”
“博承为什么专门跟你说吉祥铺的来历?”吴氏问道。
苏青媖看了她一眼,淡淡道:“博承也不止跟我说了他一家。他把镇上所有的铺子都跟我说了一遍,什么来历,哪家童叟无欺,他走前一一有交代。比如钱月如他爹那家布铺,他就跟我说钱掌柜惧内,生了好几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没,经常苦闷跑去喝酒,还要偷偷瞒着他家娘子……”
吕生财想到吕博承,他那儿子确实对镇上哪一个犄角旮旯都了解。
“想必博承是放心不下,想跟你做些交待。”
苏青媖点头:“是呀,在我耳边叨叨叨的。他说吉祥铺子就开在咱家斜对门,都多少年的老邻居了,就带我过去认识了苗掌柜。后来我指出她糕饼上的一些缺陷,所以少东家来的时候,她就给我引见。少东家对我表示了感谢。就这样。”
吕生财点头。他就说人家许家在县里数一数二的大户,博承家的怎么会认识。
挥手就让苏青媖下去了。
转头见吴氏盯着苏青媖的背影,扬声道:“玉珠对她嫂子是一点敬意都没有,你要好好说说她。博承不在,我们不能让博承家的在这个家里不自在。”
“是。我会好好跟她说的。”吴氏收回目光。
又听吕生财说道:“玉珠的婚事你赶紧替她相看!她不懂事,你不能不懂。如果找不到,到时我来给她定一门。”
吴氏赶紧说道:“放心吧,我是她娘,我还能不操心吗。”
另一头苏青媖回到房间,倒到床上,意兴阑珊。
她总觉得跟这个家融不进去。帮她与这个家联系起来的那个人走了,留她一人。婆婆不是亲的,小叔子小姑子也不把她当长嫂待,公爹几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这个家就跟客栈一样。
苏青媖拍了拍宽大的床,这床一个睡有点浪费了。也不知那个人现在在哪了。得争点气啊,别那么快就挂了,至少得见上孩子一面吧。苏青媖摸了摸肚子,迷迷糊糊的睡了。
而此时被她念着的那个人,正跟手底下的几个人在分赃。
入秋后,营里把他们这些新兵蛋子都拉出去练了练,执行了一些小的任务。练得再多,都不如实战。刀要开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而既然当了兵,总要见见血。
吕博承因为有些功夫底子,脑子聪明,为人还颇懂机变,被上面委以重任,去烧对方的粮草。
夜半三更,他带着手底下的四个人,裹得一身黑,在对方的大营外猫到大半夜,把蚊子都喂得撑了,觉得敌方都睡沉了,才摸进去放了火。
放完火也不跑,拉着手下猫在一旁准备捡点别的功劳。
后来见有一个大帐,里面的人跳脚着出来了,瞧着是个头头,便悄咪咪地摸进帐篷。在帐篷里找了半天,没发现图纸信件一类,气得又放了一把火。
临走时,还顺手牵羊把帐篷里值钱的东西顺了。
回来后,照例上交。但营里有不成文的规定,金银类的战利品谁找到都归自己。
吕博承一个新兵蛋子,不敢自揣腰包,把它们都上交了。后来一把匕首一块虎皮被上官留下了,金银等物又退回给他。
吕博承也不吃独食,拉着手下四个兵丁就分赃。
“这个玉扳指不错,伍长不要我可拿了!”
狗蛋一把抓到手里,在衣裳上擦了又擦,水头什么的他不懂,只觉得绿油油的,比他看过的所有玉器都好看。
“拿吧拿吧。”吕博承半点不在意,只捡了几块金锭子揣到怀里。
很快就分赃完毕。
“伍长,你为什么每次都只要金锭啊?珠玉难道不比金锭更值钱?”
“是啊,我这个珠子蓝盈盈的,我觉得它会很值钱。”
大家不明白伍长功劳比他们都大,为什么每次都只拿金子。难道金子还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功能?能长生不老?下次要不要也抢金子?
吕博承见狗蛋眼睛乱转,一脸疑惑不定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狠拍了他一记:“想什么呢?你是不是觉得金子能下蛋?”
“没有。”狗蛋老实地摇头。
吕博承刚松了一口气,就听他说道:“我在想他是不是能让人长生不老。要不然为什么伍长每次都只要金子。”
“我去你的长生不老!”吕博承倾身过去想揍他,被他躲开了。
“不然呢?玉石你不要,偏捡金子拿。”
“玉石有什么好的,我娘子又不喜欢。”
“啊?原来是嫂子喜欢金子吗?”
“嗯。”吕博承把几块金子摸了又摸。
“那以后我们捡到金子都留给伍长。”
“对。都留给伍长。”
“好。金子都留给我,其他的都给你们。”
从此营里都知道吕博承娘子喜欢金子,经常有人拿金子来跟他换别的战利品。上官赏他也都赏金子。
吕博承笑眯眯地数着地坑里的金子,想着娘子拿到金子的幸福模样,嘴就咧老大。
好悬苏青媖不知道,要知道得送他俩字:并不!再额外附送一白眼。
第九十一章 闹了一场
苏青媖跟许少严达成合作之后,更忙了。
店里每天都运回好几板车的果蔬,也有不少果农菜农亲自把菜运过来卖,苏青媖都收了下来。
店里忙不过来,苏青媖便让周婆婆的两个孙子孙女都来帮忙,让他们干些洗切的活,也给一份工钱,姐弟二人干得尤其起劲。
苏青媖店里干得风风火火。而忙过了秋收的桥头村苏家却不那么愉快了。
每年秋上收的粮食,纳了税粮,剩下的大多都存着当一家人的口粮,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年的年景好不好,大多数的庄户人家都会把明年一家人的的粮食囤在家里。
但今年老苏头和王氏却把一大半的粮食拿去卖了换钱。
二房三房意见特别大。
二房的冯氏已经念叨过好几回了,她现在有孙子了,要为孙子打算,而且夏荷和又武也要说亲了,家里给又武盖的新房还没着落,而大房拿回的银子也都填给小叔做生意了,家里半点银子见不着。
做生意往家里拿钱还好说,但拿回的少出得多,现在家里又把明年的存粮卖了。明年她孙子出生,要是荒年,孙子都养不活。
冯氏便拉着挺着个大肚子的刘草芽,说要带她到镇上瞧身子,瞒过王氏上了镇。才一到镇上,就上苏二姑店里去了。
苏青媖是苏父回家把老苏头和王氏接到镇上来,又送走了,她才知道了这一回事。
她现在肚子大了,大家等闲不把别的事说给她听,怕她操心。
“二婶上二姑店里要钱去了?”苏青媖颇为惊讶。
苏青柳点头:“可不是,后来闹大了,把铺子里的客人都吓走了。二姑一看火了,更不愿意给银子。后来爹刚好回来,又把爹找去了,爹没法处理,就回家把爷奶接了来。”
“那后来拿到钱没有?”
“拿到了。后来闹大了,隔壁油铺的客人都跑来看热闹,一条街的人都跑去看,二姑她公婆最后看不过去,出来把爷奶他们领到家里,把钱结了。”
啧啧,看来还是得闹大。
“爷奶都来了,闹这么大怎么没人通知我?”
“你当时在后院睡觉,爹就说别叫你了。”
苏青媖现在肚子沉了,人特别嗜睡,经常一边干活一边打瞌睡,所以店里忙得过来时,她就在她姐的房里睡觉。
“二姑做事也是不讲究,又不是没钱,让娘家垫了这么久的本钱,她做着没本的生意,坐着收钱。菜铺的利润哪能跟她家油铺的利润比,要是把油铺生意搅黄了,你看二姑父会不会跟她急眼。”
苏青柳连连点头:“就是。二姑父那人最是精明,平时拿一坛油回桥头村,都要从家里搜刮一车的土产走,就怕吃亏。要是有损油铺的生意,肯定跟二姑急眼。”
苏青媖想了想二姑父那个人,跟他打交道也不多,她即便嫁来镇上也见不着几面。
道:“要到钱就好,不然家里还要贴补不少。二婶跟三婶肯定不答应,这马上入冬了,家里就靠着爹和四叔的进项,四叔如果还往里搭不往家拿钱,没人会答应。”
苏青柳点头:“就是。爷奶方才还来咱店里转了一圈,我想叫你的,爷说不用了,让你睡,我就没叫。我把几只油酥鸡给爷奶带回去了。见草芽馋水果,也给她装了一麻袋。二婶拉着我,嘴里直道谢,说她自从孩子上了身,就一直馋酸果。”
苏青媖点头,并不在意:“那让爹回家的时候,每次都给她带一些。”
“好。”
不知道是不是一下子结了好多钱给苏家,二姑的店看着萎靡了不少。让苏青媖有些纳罕。
又过了几天,苏青媖又发现自家店的生意肉眼可见的旺了起来。
以前闲的时候周大姜都跟着下乡收货,现在她姐妹俩加周大姜三人都忙不过来了。小青杏都不去扬威武馆了,小小的人儿跟着在前店和后院来回帮忙。晚市的时候,连小青杨都要到前店帮忙。
苏青媖就有些纳闷,难道另外四家店关张了?
派两个小东西出去刺探了一番敌情,才发现几家店里生意都不太行了,客人寥寥。
之前为了跟苏青媖的铺子别苗头,抢生意,那四家店高价在镇子周边收菜收鸡鸭蛋和家禽,导致她没菜收,苏大虎只能往很远很偏的村子去。
然后运回来,他们又比菜市卖得都便宜,把菜市的客人都吸引去了。
卖了几个月,处处跟苏青媖学。
苏青媖做服务,瓜削皮,毛豆剥粒,他们也跟着给瓜削皮毛豆剥粒。苏青媖送货上门,他们也送货上门。苏青媖卖起饺子皮馄饨皮他们也跟着卖,苏青媖上架泡菜酱菜,他们也跟着上架,苏青媖卖熟肉他们也跟着卖。
让苏青媖很是无语。
好在她捂紧了干菜菜干和果干,又把水果催熟术捂紧了。
但现在也不知对方是利润太薄还是服务人手跟不上,几家店纷纷提了菜价,想要平价的客人又流回菜市去了。
经常有乡民挑了新鲜瓜菜到她店里来卖给她,问了才知道,原本附近的乡民等在家里就有人高价上门收菜,但现在价格没那么高了,对方还挑三拣四,要求很多。乡民们一算,还不如他们自己挑去镇上卖。
到了镇上先上苏青媖店里看看,如果她要就卖给她,她不要再挑回菜市卖。
这么一来,几家店得罪了附近乡民,源头收不上菜,而店里又提价,贪便宜惯了的客人一下子不能接受,纷纷离场。
而利润跟不上,店里的服务也就跟不上。听说有两家店里的菜不新鲜,剩的菜第二天还接着卖,肉也不新鲜。
下午去买菜的人还发现,菜架上的菜都打蔫,店家就往菜叶上撒水,整得店里到处都是水渍。
客人上店里买菜,就是觉得卫生干净。现在店里整得跟菜市一样,苍蝇蚊子到处飞,谁还上店里买菜?
谢老头还很得意,还跟他家老仆说他早就说了那几家店做不长久。在旺市开铺,铺子租金又那么贵,没点别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