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恒说完,撩袍再次跪下:“儿臣恳请父皇为顾老将军和云阁老平冤。”
  这一跪,是他对这个父皇最后的敬意和体面。
  常贵多少知道些顾家的事,还是皇上没有登基前隐约听到些,不过并不清楚内幕,太子要为顾家平反,那不就是让皇上承认先太祖错了……
  常贵惊的目瞪口呆,太子殿下这是何必呢,若是为了这些过去许多年的旧事,惹恼了皇上,太子之位可就不保了。
  房内的气氛更加凝滞,仿佛山雨欲来的前兆。
  皇上身子靠在椅子上,面容半隐在暗中,看向赵恒的目光好似有千均重,沉沉压在他身上,可赵恒却并无惧色。
  有些话必须要说,有些事必须要做。
  皇上目色沉沉的看着赵恒开口道:“不要以为朕拿你没有办法,来人,将云泽和顾郡王给朕押过来。”
  门被推开,高鹏不敢看跪在地上的太子殿下,他也是奉旨办事,他没办法。
  “慢着!”叫停高鹏之后,赵恒看向皇上道:“父皇这是要做什么?”
  “云泽无诏带兵入京等同谋逆。”皇上冷斥道。
  “是儿臣让他配合赵穆,他有何罪。”赵恒不满道。
  “何罪?身为臣子不懂得劝告主子便是他罪大的罪过。”
  “父皇若真要治谋逆之罪,也该是将赵穆拖出去鞭尸,以恕其罪,而不是推一个臣子出来顶包,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父皇如此做不怕寒了臣子的心吗?”赵恒执着道。
  皇上呵斥道:“云泽若真落此下场,皆是因为你的任性妄为,还有昭华,祭祀前杀生食荤腥不敬祖先在先,玩忽职守在后,也该受罚。”
  不敬祖先这事可大可小,就看怎么处理,若是大事化小,顶多就是抄抄经书,跪跪祖先,可若是小事化大,玩忽职守这个罪名也能治个流放之罪。
  “父皇还要再冤他们一次吗?”赵恒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皇上:“儿臣绝不许。”
  皇上肃然道:“他们的命,整个东宫的命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皇上的话带着威胁,他扫平这些隐患,为的不正是他吗?
  这些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便是不为两家翻案,以后也可以重用他们。
  他可知他若为顾、云两家平反,便是将帝王最丑陋的一面曝光于人前,那才是失了臣心,失了民心,日后如何让他们辅佐于他。
  “你是东宫太子,你会承大统,登君主之位,父皇的江山会交到你手中,你万不可冲动行事。”皇上让自己冷静下来,老五是个执拗的,这时候不能让他乱来,明日就是祭祖了。
  “儿臣不是冲动,便是这个太子不做,也要为顾家军,为云家一门平反,朗朗乾坤,天子目下竟有如此冤案,天子不立朝堂,如何立天下,若不能让冤案昭雪于天下,这太子不做也罢,来人!”赵恒说完大喝一声道。
  外面的人听到喊声赶紧进来,只听赵恒道:“传九皇叔,冯大人,孙大人,宋大人,刘大人,曾大人进殿听旨。”
  “你这个逆子,朕看你才是要反了!”皇上一口气没提上来,差点晕过去。
  常贵跪在皇上脚边又是顺气,又是哀嚎的:“皇上,皇上,您要当心身体……”
  “父皇,儿臣并非要忤逆父皇,只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儿臣见不得乌云蔽日,既是国事那便同几位大人一同议论,父皇不想明日祭祀大典上再来讨论此事吧?孙不二,将文太医召来给父皇看看。”赵恒是铁了心要翻案,不过,他可没想真把皇上气死了。
  孙不二称是,抬头朝上位的皇上看了眼,终是选择忽视了皇上的怒气。
  “今夜注定谁都睡不着了,索性就说个清楚明白。”赵恒也平静了下来。
  他来的时候,院外候着不少大臣呢,出了这么大乱子,谁敢去休息。
  冯曦晨在赵明瑄逼宫后就知道,冯家绝不可能再独善其身了,也许……冯曦晨抹了一把冷汗,不敢往后想。
  九王爷在外面椅子上打着盹被叫进来了,心里憋着一团气,可真够倒霉的,京城的糟心事就是多,皇兄还偏偏让人把他抓回来,这不是自己作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吗?
  孙天得和宋轶心如明镜,其实今晚说服皇上为顾家军翻案比明日祭祀大典上直接公布真相妥当些,万一皇上被气出个好歹,那就不是祭祖是要命了。
  太子做的很对,两人默契点头,一前一后的进了大殿。
  曾大人不知父子二人又出了何事,但看气氛决计不会是好事。
  刘大人仍旧是一副黑脸,谁的面子都不给的模样。
  朝中有这样大的冤案他居然是刚刚知道,作为督察御史,这是他的失职。
  “臣等参见皇上,参见太子殿下。”众人齐齐下跪。
  看到跪在地上的太子殿下大家也是一副见惯不惊的模样,太子惹皇上不快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算大事。
  皇上脸色难堪至极,只能先让众人起身,赵恒顺势跟着起来,脸色极为平静。
  文绪不慌不忙的上前为皇上诊脉,然后道:“皇上今日受了些经吓,但脉相并无大碍,控制好情绪便好。”
  皇上中过风,最忌讳的便是情绪大起大落,不过,能坐得了这把龙椅都是厉害的。
  文绪看了赵恒一眼,赵恒心下了然,皇上的身体没事。毕竟见过大风大浪了,今晚这点阵仗算什么。
  “孙大人,云松陵的卷宗可带了。”赵恒开口道。
  孙天得弯着身子,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回太子殿下,臣正好带着。”
  皇上翻了个白眼,快五十年前的卷宗正好带着,这是连找借口都懒得找了,实在是放肆。
  孙天得从袖子里将卷宗拿了出来,递给了赵恒,赵恒又递给了刘御史:“刘大人觉得如何?”
  刘大人早就看过这卷宗,当时审此案的官员是瞎了吗,这样漏洞百出的证词居然定了云松陵通敌之罪,若是当时他在朝为官的话,他不参死他才怪。
第857章 不敢懈怠
  刘大人清了下嗓子道:“回皇上,回太子殿下,此案疑点重重,所谓证据不但不足以定罪且漏洞百出。”
  皇上抬着头,表情明显的不满,他可什么都没问,人也不是他请来的,用不着装模做样和他禀报。
  赵恒看了眼皇上,然后对刘大人道:“父皇因丧子之痛,力不从心,所以,当年的案子便由孤负责。”
  皇上气的脸色铁青,看都不想看赵恒一眼。
  祖宗的老底要被这个逆子揭个底儿掉了,他不是来祭祖的,他是来掀祖宗棺材板的。
  刘大人恭敬朝皇上道:“皇上节哀,要保重龙体啊。”
  说完之后才对赵恒道:“太子殿下,云松陵自杀前,留下认罪书,说是他私自扣下了运往西北的军粮,也是他和当时的契丹王私下做了交易,泄露了顾家军的布阵图,臣怀疑,云阁老的认罪书是被人胁迫的。”
  刘御史也是十分敢说了,当初的云家一门也是盛极,云松陵位居阁老,百官之首,能胁迫云阁老的除了当时的皇帝还能有谁?
  “哦?刘大人可有证据?”赵恒道,凡事要讲证据。
  刘御史开了个好头,那剩下的就好说了,刘御史骨头最硬那可绝对不是随便说说的。
  “回太子殿下,大理寺有一份当初抄家的记录,臣正好带着。”孙天得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册子。
  皇上拳头握的紧紧的,这些个逆子逆臣当真是要气死他。
  “孙大人今日还正好带了什么,一同拿出来吧!”皇上声音不大,但其中的怒气谁都听出来了。
  孙天得赶紧上前道:“回皇上的话,是这样的,大理寺新进了几名书吏,因为马上梅雨季节就到了,臣就让他们整理以前的档案,那些书吏是个有心气儿的,没想到竟整理出多年前旧案,臣觉得有疑,身为大理寺卿,臣不敢懈怠,便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这不,不用等到祭祖那日便用上了。
  皇上哼了一声,唇上的胡子也跟着抖了抖:“爱卿有心了。”
  “皇上谬赞,这都是臣的本分。”孙天得弓着腰,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赵恒接过话道:“曾大人看看吧,这里也有刑部的印鉴。”
  曾大人一脸懵,当初抄云家时刑部的人也去了?
  那么久远的事他肯定是不知道的,人家那时还是个奶娃子呢?
  可曾大人也不好推辞,双手接过很认真的看了看,又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印鉴。
  “如何?”赵恒问道。
  “……的确是刑部的印鉴。”别的也看不出什么。
  “曾大人再仔细看看有何不妥?”赵恒提醒道。
  曾大人吓的赶紧又拿起来看一遍,一边看,一边揣摩着太子的心思。
  皇上明显不支持重查云松陵的案子,可太子是铁了心翻案,如今景王已经成了一滩血肉,皇上的几个儿子没有人能和太子争,该如何选择,自个心里得有数。
  更何况,这么一看,还真看出问题了,云松陵贪污了送往西北的军粮,又收了契丹王的贿赂,可抄家就抄出这么点东西?还抄出了几封云松陵和契丹王以前来往的书信。
  是粮食不值钱还是大齐的布阵图不值钱?
  显然都不是。
  这分明是个冤案。
  谁敢冤枉当年的阁老?
  曾大人目光震惊道:“回太子殿下,此案的确疑点重重。”
  “曾大人不妨说说看。”赵恒鼓励的眼神看向曾大人。
  曾家可是纯臣,淑贵妃娘娘虽不是皇后,可如今掌管后宫,曾大人也算皇上的大舅哥了,这可是皇上自己人。
  “从这些抄家目录看,所查抄数目和云松陵贪墨的数目相差甚远。”
  “此话如何说?”
  “若云松陵真贪墨了军粮变卖,折合成银钱不是小数,军粮数目在户部账册中应有记载,且这么大笔的军粮出京,一定会经过多处驿站,殿下查当年的出城记录和驿站便会知道这批军粮到底去了何处?”
  赵恒点头:“曾大人说的很是,既如此,传户部尚书严明舟。”
  严明舟正在外面提心吊胆着,就被小公公传进去了。
  严明舟下跪行礼,一哆嗦,就把袖子里的东西给哆嗦出来了。
  “严大人这也是正巧带在身上的?”皇上的表情,随时都要吃人的模样。
  严明舟不敢起身,点头如捣蒜:“是,是,是,户部最近事情多,臣一日不敢懈怠。”
  自他当了这个户部尚书,事情真不是一般的多,手底下人贪墨的,放贷收不回来的,死在公主床上的,还有个跟着景王谋逆的侍郎……
  说实话,他这几日都不敢闭眼,怕一闭上眼睛黑白无常就把他带走了。
  皇上冷哼了一声,瞧瞧,他底下的官员一个个多努力,多上进,随身都带着几十年前的案件证据,他还用愁大齐的江山吗?
  皇上这一声哼大家也只能装没听到,就算听的再清楚,谁也不敢哼回去不是?
  “严大人都带了什么,呈上来,孤瞧瞧?”赵恒挑眉声音清润。
  比起皇上的黑脸,太子殿下今日倒是和颜悦色,十分好说话。
  严明舟赶紧把这烫手山芋递给赵恒,他的任务应该完成了吧?
  赵恒看完这些军粮数目,对严明舟道:“严大人算一算,这些粮食折合现银有多少?”
  严明舟赶紧拿出挂在腰间的小算盘吧啦起来。
  这算盘特制的,方通票号的大掌柜的就随身带着,他看着十分好用且便利,于是他便依样定制了几副,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严明舟吧啦完之后道:“回太子殿下,折合银子约一百三十万两。”
  “云家抄家抄出多少银两?”
  “不足三万两。”
  “很好,那严大人再看,户部当年可有运出这么多万石的军粮。”赵恒的声音陡然变得严肃起来。
  严明舟额上汗直冒,虽然当时的户部尚书并不是他,可也不知怎么回事,一听到户部出事就腿软。
  严明舟擦了把汗,结结巴巴道:“没,没,没有。”
  不是他怂,而是谁都知道这不能二字出口代表着什么。
第858章 将士忠魂
  户部根本就没运出过那么多的粮食,朝廷画了个大饼哄顾家军,哄着他们在边关卖命。
  可事后却是逼着云松陵把这大饼变成真的。
  云松陵当然没这个本事,只能以死谢罪,他不背这个锅,朝堂就乱了。
  “殿下,粮食虽然是从户部出的不假,可最终负责的是兵部。”虽然说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但毕竟和户部有关,他还是要解释一下。
  谨慎一点好,真的经不起折腾了,哪怕是旧案。
  “的确,军需一向是由兵部拨发。”九王爷在赵恒殷切的目光下,点头随声附和道。
  九王爷也很是不解啊,你说这都是朝中重臣,让他来凑什么热闹,他那时还没出生呢,真的和这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