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毓约他左不过就是问,皇上是否真心退位,这是否又是一场局,赵毓上次吃了亏,这次无论如何不想再做那棋盘上的棋子了。
  赵毓看了曾江一眼:“我是不敢想,你也知道我处的位置有多危险。”
  若皇上和太子闹崩,除了小皇孙,剩下的两位皇子就是他和赵煊,就算他不多想,别人也会多想,能让他好好活着。
  比起肃王,他更多一份牵挂,他的母妃还在宫中。
  曾江饮了口酒:“你想多了。”
  赵毓诧异看向他:“父皇真要退位?可朝中也太平静了。”
  哪次新皇上位不要经历一番腥风血雨,虽说之前赵穆作乱,但说实话,比起之前的皇帝上位,毛毛雨啦。
  曾江睨他:“你还想如何乱?”
  无论是谁,通往皇位的路,看似光鲜,但看不见的是万重枯骨。
  太子的确是有魄力,他眼里的确揉不得沙子,但忍一时痛痒,好过朝纲大乱。
  朝堂里的蛀虫他可以留着慢慢拔,皇上已经退位,他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现在情况不同,皇位于他而言不是唾手可得,而是尽在掌控。
  瞧瞧眼前的人有多怂,就知道登基之位有多顺利。
  太子可是连先祖的错处都敢公之于众,那些大臣又算得了什么,迟早的事。
  如今着急的不是太子,是那些人。
  “不是,不是,”赵毓赶忙笑着摆摆手,“我巴不得太子能顺利继位呢。”
  只有太子继位了,他这个亲王的脑袋才能安稳了。
  他不是怕太子会要他的命,太子当时能保住睿王就知道他对兄弟的态度,他是怕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把他推上断头台。
  “这你倒是放心,新皇登基,他肯定会重用你这个王弟的。”曾江一副你也有今天的表情。
  “重用?”赵毓摇头:“算了吧。”
  “那可不是你说了算,总之,好好珍惜你在国子监的日子吧。”曾江这次把杯中的酒喝完了,这次连常祭酒都要出山了。
  他听说,皇上宣布退位的前一晚秘密召见了常祭酒,至于说了什么,无人知道。
  大概是看赵毓以前的日子过的太清闲,曾江表情没控制住,幸灾乐祸的太明显了。
  赵毓一阵烦躁:“你这是什么表情,看兄弟落难高兴成这样,你还是不是人?”
  “我是听说,新皇登基后就要忙肃王殿下的婚事了……”曾江欲言又止。
  当初皇上同时给尚是楚王的太子,景王,肃王一同赐婚。
  后来景王出事,婚事自然作罢,而肃王正妃则是为回乡为母亲守孝,孝期过后,前不久回了京城。
  新皇继位,为彰显仁德,必然会下令大肆操办肃王婚事。
  淮王表情悻悻:“你说这个做什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我的意思是,淮王殿下要准备好份子钱。”
  “滚犊子,不就是得瑟自己订了亲,我告诉你,信不信我把你婚事搅黄了。”赵毓气吼吼道:“我明日就进宫告诉父皇,我看上你了。”
  曾江倒不着急,看了看赵毓的下半身。
  赵毓急赤白脸道:“你那什么眼神,下流。”
  “没什么,就是猜猜,明日你是被打断左腿还是打断右腿。”
  “你要不要这么无情?我都这样了,你还嫌我不够惨?”
  “是挺惨的。”
  “曾江,你要不要这么狠,打击兄弟。”
  “比不上你,单身狗。”
  “什么?”
  “单身狗。”曾江说的这个词简直是给赵毓量身定做的。
  赵毓虽然没听明白,但一定不是什么好词。
  曾江说完,不紧不慢的起身:“臣佳人有约,就不陪淮王殿下了。”
  赵毓看着曾江离开,差点摔了手中的杯子。
  曾江经过柜台时,特意交代了掌柜:“告诉七号包间的客人,店小利薄,概不赊欠。”
  掌柜一愣,点头道:“是!”
  他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穷打工的,只听老板吩咐。
  赵毓冷静了许久,决定狠狠报复下嚣张的曾江,不是笑话他单身狗吗,等着。
  赵毓点了四种口味的甜点,奶茶,还有两瓶红酒,决定带进宫先给母妃报备下,不然暴风雨来的时候应接不暇。
  “记曾大人账上。”
  掌柜的嘿嘿笑了两声:“殿下,小店本小利薄,概不赊欠的,殿下若是不方便,小店可以上门服务。”
  赵毓脸色从志得意满到面容僵持,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一定是曾江交代过了呗,不然他以前都记的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就不行了?
  很好,算他狠,过河拆桥他总算知道了。
  他能这么快的搞出这批琉璃,若不是在他的瓷窑,技工夜以继日的忙活,能这么快烧出来吗?
  等着,给他等着。
  太狗了。
第885章 报国之志
  东宫
  新皇登基倒是没有想象的那般慌乱,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会儿夕阳西下,晚风轻轻吹拂着,陆瑶坐在凉亭里纳凉,赵恒从书房出来,看到陆瑶在这儿,便大步迈了过来。
  “今日散的挺早?”陆瑶问道。
  “左不过还是那点事,商量了几日还未定下。”赵恒揉了揉太阳穴,有些伤神。
  赵家这几代把世家得罪的有些狠了,纵然他有心委以重任,可他们对朝廷却没那么信任。
  生怕朝廷要将他们最后的家族希望掐灭了。
  陆瑶听完,手中摇着的折扇慢慢停了下来:“殿下可知道兴平伯?”
  赵恒蹙着眉头想了会儿,没什么印象,毕竟他不在京中长大,对京中这些繁琐的人物关系了解的并不是很具体。
  “兴平伯和忠勤伯是连襟,他们两家的爵位都是恩荫三代,到了这一代爵位就到头了。”陆瑶道。
  “若我没记岔,忠勤伯去年已经向朝廷上折子请赐爵,皇上已经答应了,他的小儿子就在高鹏手下当差。”赵恒对忠勤伯还是有些印象的。
  族中子弟也都算本本分分,在朝中当差并无出过差错。
  “不错,忠勤伯向朝廷捐了笔银子,可兴平伯并无动静。”他们两家走的很近,万没有这家捐了,那家不知道的道理。
  赵恒想了想:“许是兴平伯败落了,子弟不争气,败光了家业,没钱捐这个爵位。”
  陆瑶摇头:“要说败落,那也算,可又不完全算。这话要看怎么说,这个爵位虽只是个伯爵,但却是个实爵,朝廷每年给的实惠不少,谁会丢了这个摇钱树,除非有更重要的事。”
  兴平伯府的确败落了,可却不是子弟不兴,而是兴平伯府几代人积累的财富都倾注在族中子弟的教育上了。
  尤其是,兴平伯府的大公子,安怀嘉。
  “倒是未听过此人……”赵恒道。
  陆瑶也是突然想起,上一世赵恒继位,新君登位,为示恩德,科考提前了一年,安怀嘉便是那一年的状元。
  他记得三哥对这个安怀嘉颇为欣赏,只是三哥死时他还是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
  后来,赵恒倒是十分重用他。
  所以赵穆逼宫那日,赵恒中毒而亡,这位安大公子便以忠臣不侍二主,在大殿上抹了脖子。
  而这一世,因为从未有过交集,陆瑶倒是忘记了。
  “安怀嘉在京中并无甚名气,在旁人眼中不过是落魄的氏族公子而已,若殿下能破格提拔此人,或许能让那些世家相信朝廷是要重用世家。”毕竟连安平伯的儿子都提拔了,更何况那些尚有余威的世家?
  “窈窈似对此人十分了解?”赵恒这话泛着酸意,都怪他遇到窈窈太晚,也不知这个安怀嘉何方神圣竟让窈窈如此称赞。
  “了解倒是算不上,偶然听说过罢了。”
  “自前朝开创科举后,便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如此突然提拔安怀嘉会不会乱了规矩?而且,他到底当不得当得起这个机会。”
  陆瑶给赵恒剥了一颗葡萄送到他口边:“安怀嘉你没有听说过,但他的几位授业恩师,你应该有些印象,是不输山东上官家的隐士大儒。”
  听到这里,赵恒实在忍不住好奇了:“几位?”一个人一般能得一位厉害的老师都了不得了,这个安怀嘉竟然得了几位?
  陆瑶点了点头:“是,他的老师并非一人,正是少陵三居士。”
  “少陵三居士……”赵恒喃喃,他倒是听师父说起过:“安平伯府竟能请得动他们出山?”
  “其实那些文人墨客也不像我们想的那般那清高。他们也得生活,而且还得活的恣意,这就离不了银子,也不能说他们沽名钓誉,但当年他三人辞官的确有些年轻气盛,所以才会说出永不踏进京城,永不入仕这样的话,不过真才实学是有的,可是人的记忆有限,时间久了,谁还记得他们,显然他们也是如此想,只能说他们收安怀嘉这个学生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若是这样看,安平伯府散尽家财倒也不算什么。”
  赵恒恍然,原来如此,若是安怀嘉能在朝堂有所作为,便也算是替他们三人扬名了。
  “虽说是给世家面子,自然也不能让朝廷失了威严。”陆瑶知道赵恒的顾虑,这种事情需要有个人带头。
  其实世家也在观望,毕竟,这是关乎家族兴旺的大事。
  可带头,也得需要一个由头,这些世家也有自己的矜持,舔脸的事他们也干不出,得让彼此的颜面做齐了。
  “窈窈有办法?”
  “殿下可以国子监的名义举行一场诗歌会,以国子监的名义下帖,到时那些世家必然会参加。”便是他们不入仕,可家族总有孩子要到国子监读书。
  把国子监得罪了,家里孩子还想不想上学了?
  年轻人总是热血的,在那种情景下,一群热血青年,慷慨激昂,一腔报国之志,有梦想自然是拦不住的。
  像安怀嘉这样有抱负的好孩子不就被发现了吗?
  安平伯府举家族之力培养了这么一个好孩子,可不是为了藏着掖着的。
  赵恒从椅子上起来,激动道:“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窈窈真乃我的军师,我这就再和他们商量。”
  赵恒一边走一边叹气,东宫养了那么多幕僚,有什么用,商量了好几日,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
  只是让国子监办个诗歌会,以诗会友而已,那些世家再不参加,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了。
  待赵恒走了夏竹才开口:“娘娘,那个安怀嘉真有那样好,那他的学问和魏小姐的大哥比如何?”
  陆瑶笑:“天下状元郎倒是有不少,能当得起一声文曲星君的有几人?”
  夏竹想了想:“那便是比不上了?”
  “朝堂上的事也不事事都靠学问。”朝堂中百废待兴,不仅需要那些通过科举才学的士子,还要有远见的政治家。
  这时候就不得不承认那些世家子第的好,他们或许做诗词文章不大行,可对有些事的敏感度是天生的。
第886章 丧心病狂
  赵恒这个人有时候的确散漫了些,但他一旦认真做点什么事,那可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早出晚归,入夜还在书房里奋笔疾书,有时甚至挑灯战到通宵达旦。
  陆瑶也不劝他,登基大典就在几日后,赵恒嘴上不说,可心里也是有压力的,以后这千斤重担就压在他身上了。
  比起那些在宫里从小学习帝王之术的皇子,赵恒是半路出家,要学的很多。
  不过,陆瑶却十分看好他,他和那些皇子不同的是,那些人要的是皇位,而他想的是天下百姓,他就是一块璞玉,以后一定会是个好皇帝。
  陆瑶如今的胎像日渐渐稳固,再过几日便满三个月了,可以对外宣布。
  赵恒打算登基大典那日宣布陆瑶有孕,皇家有嗣,普天同庆,再好不过。
  也省的朝中那些大臣唧唧歪歪的让他选妃。
  毕竟皇后已经有孕,大臣们若在这时提选妃,那就是丧心病狂。
  且不说得不得罪皇后,反正是把他得罪的死死的。
  赵恒已经想好了,谁要敢提选妃之事,他就先赏赐谁几个宫里年轻貌美的舞姬,让他们的后宅先乱起来,看他们还有没有心思盯着他的后宫。
  他这个人一向是,你不让我舒坦,我一定不让你舒坦了。
  赵恒把原本的封后大典提前到和登基大典同日。
  那一日他会携着窈窈的手一同走向最高处。
  让所有人都知道,窈窈是他的皇后,是他最看重,甚至愿意与她一同分享这至高权力和荣耀的皇后。
  赵恒以国库空虚,朝廷应奉行节俭,先从自身做起。
  登基和封后大典同时进行,国库便省了一笔支出,可用于赈灾,大臣们倒也没有主动惹新皇不开心。
  这算是新皇的第一道旨意,且是强烈要求的,不好在新皇兴头上泼人冷水。
  毕竟未来几十年君臣还要合作呢,大臣们也另有想法,只有这次妥协了,以后家族中女子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