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进宫的还有大理寺卿孙大人,顺天府宋大人,阁老魏大人,刑部尚书曾大人,御史刘大人。
对了,还有崔侯。
“几位大人如何看刘铭其自杀一事?”皇上端坐在龙椅上,一边喝茶一边观察几人的神色。
陆伯山眉头蹙的很紧,只是并未开口.
大理寺卿作为此次案件的负责人,自然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沉默。
不然皇上得让他的后半辈子一直沉默下去了。
“皇上,仵作验尸说刘大人死于疫症,满身红疹,有几处已经开始溃烂!”
皇上面无表情,继续喝茶,顺天府尹宋大人接着道:“若是疫症,为何从江南回来的人都无事就他一人出事?那肖群海疯了又怎么说?臣判断刘铭其是被谋杀。”
孙大人倒是不着急:“宋大人不必着急,孙某的话尚未说完,我大理寺人在发现刘铭其死时,说在牢房中闻到一股很奇怪的香味,臣在想这和杨大人卷宗中所描述的香味是否一样呢?”
“香味?”
“是的,下面人说,那味道从未闻过,很好闻,有点像檀香,但又不是!”
曾大人和魏阁老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共同保持沉默。
可是这时候并不是你保持沉默就可以的。
魏阁老被皇上点名了:“魏爱卿,你觉得此案有何疑点?”
“臣觉得这刘大人之死颇为巧合,现未查清,老臣也不敢妄言!”魏阁老这话看着什么也没说,但实则巧合二字已经把自己的疑问说了。
哪里巧合?
自然是第二天便要开堂重审,前一夜人证死了。
这巧合到底是死的太巧合还是幕后之人太着急杀人灭口呢?
然后顺便甩锅给皇上,他都说不敢妄言了,至于皇上怎么理解都不关他的事。
“崔爱卿怎么看?”终于,皇上看到了自己的老岳父。
“皇上!”崔侯居然跪了下来:“臣知道朝中如今议论纷纷,都认为是老臣杀了杨大人,又杀了刘大人,但老臣以崔家祖先起誓,臣没有做过,请皇上明查!”
皇上没有立刻开口,看了崔侯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常贵,快去把老侯爷扶起来,他老人家膝盖有伤!”
常贵一脸谄笑的扶起崔侯:“老侯爷快起来!”
“老臣多谢皇上体恤!”崔侯作势擦了擦眼泪。
魏阁老:发誓谁不会?
曾大人:不怕祖先叫你过去吗?
皇上的目光看向曾大人,曾大人以为要点到自己时,皇上的目光落在陆伯山身上。
“陆爱卿,这些人中只有你去过江南,这两位大人你都比较了解,你如何看?”
陆伯山撩起官袍单膝下跪:“皇上,臣认为刘大人被谋杀的可能性大过自杀,刘大人看似温和,却是心性坚定之人,绝不会自杀。”
“而且,臣和崔侯虽多有不睦,但臣认为这件事,并非崔侯所为!”
陆伯山此话一出,别说平日一块上朝的小伙伴们,就连崔侯都惊呆了。
什么,什么?
这个案子的苦主,他的死对头,居然在朝堂上替他说话?
这陆侯在大理寺牢房被关傻了?
这些人当中最镇定的要属魏阁老,面上不显,心里却在想,这平宁侯想打什么主意?
皇上也是不露声色,一脸和稀泥的假笑:“陆爱卿宽容大度实乃我朝典范!”
众马屁精,不对,众大臣:“恭喜陛下,天佑大齐!”
这一场皇上与心腹大臣的小聚会结束了。
得出了一个谁都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刘大人死于谋杀。
至于谁是凶手,如何谋杀,就让大理寺和顺天府慢慢查吧!
出了华清殿,崔侯主动和陆伯山打招呼:“陆侯此举崔某不胜感激,以前是老夫小人之心了!”
“崔侯言重,陆某不过就事论事,这是臣下应尽本分!”陆侯抱手还了一礼。
言外之意则是,要不是为了大齐,我才懒得理你,若不是你过去做了太多缺德事,也不会被人如此议论。
崔侯的脸色讪讪,什么叫做热脸蹭了冷屁股,什么叫做自作多情,他今日算是知道了。
哼,不识好歹!
陆伯山的马车刚出宫门不久就被宫里的孙公公给追回来了:“陆侯爷,皇上有请!”
陆伯山一愣,便知道是为何,跟孙公公一起又进了华清殿。
“爱卿方才所言似乎另有深意!”皇上让其余人退去,只留陆伯山一人在书房。
陆伯山从椅子上起来:“皇上,臣怀疑朝中有人勾结外族,只是这一切臣并无证据。”
皇上脸上的震惊不过一闪而逝,很快道:“爱卿可是发现什么疑点?”
“臣不敢瞒皇上,臣南下之时屡屡遇刺,臣后来发现这些刺客并不是同一批,而此次刘大人遇袭的那些黑衣人俱是顶级杀手,我侯府派去调查的内卫尽数折损!”
陆伯山话停到这里不再往下说,侯府内卫已是顶尖高手,可对方却更高一筹,由此可见其幕后操纵者身份必然不凡。
皇上慢慢把茶杯放到桌上,表情有些难以捉摸。
过了会儿才开口道:“实不相瞒,朕今早也收到一封高统领呈上来的密信,和陆侯所言倒是不差!”
高统领早起在书房发现的,只是问遍了府中人,都不知是何人放进去的。
“皇上,臣之内卫尽数死在对方手里,臣愿领命查清此事!”陆侯下跪请命道。
“好,那朕就命你暗中查探,若有特殊情况,可调御林军配合!”皇上站起来道。
“多谢皇上,臣必不负圣恩!”陆伯山明白,皇上叫他回来就是要他自动请缨。
这案子,他是不接也得接。
高统领今天这心情着实不好,身为御林军统领,大内第一高手,居然被人潜进了书房都不知道。
这次是送封信,下次搞不好要的就是他的人头。
高统领整了整自己的头盔,他这颗脑袋他还是爱惜的很。
他上有老,下有小,人间富贵还没享受几天。
夫人贤惠,体恤他不易,昨日刚给一丫头开了脸给他做通房,他可不能死啊!
唉!
高统领仰天叹了口气,正郁闷着,听到皇上叫他进去。
“高鹏,朕命你从今日起派人日夜注意崔侯府动向,有任何情况,速速来报!”虽然崔侯指天誓日,又有陆伯山那番说辞,但他信不过他。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能放过任何的可能。
“是!”
陆伯山回到家之后便去了书房,而陆瑶这边也已经得到消息说爹爹从宫里回来,一个人去了书房。
陆瑶猜,只怕皇上又给爹爹出了难题。
皇上生性多疑,不会认为是崔家无辜的。
不过,她并不打算去吵爹爹,让他好好想想也好。
赵恒早起后并没有着急去大理寺,反倒悠闲自在的在家里练剑。
顾昭华跑的是气喘吁吁:“五哥,出大事了,那刘铭其死了,他那个护卫肖群海疯了!”
“是吗?”赵恒不咸不淡道。
“五哥,你怎么一点都不惊讶,你说我们费了多大劲才把人弄回来,命都差点丢了,这大理寺那帮人怎么那么没用!”
才过了一夜,人没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吧。
“你着什么急!”不过,估计孙大人此刻正躲在哪里哭呢。
人死在了大理寺,只有俩字儿送给他,无能!
孙大人也冤枉啊,谁能想到进京第一天就出了事呢。
“我不是着急,我是看我们的努力白费了,来气,哥,我决定了,以后就在大理寺找份差事做,不然,我看这大理寺是要废啊!”顾昭华大言不惭道。
赵恒倒是并没反对,顾昭华这也有十七了,日日招猫逗狗惹人嫌弃也不是事。
而且,昨日听顾老封君的口气,也是有让顾昭华跟在他身边的打算。
顾家都不怕他这身份敏感,他也没什么好怕的。
再说,那老东西只怕是未必不肯答应。
“五哥你是不是也觉得很不错,我这就进宫和舅舅说去!”顾昭华这说风就是雨的。
青风刚把茶泡好,这顾小郡王已经没影了。
皇上正头疼呢,听外面人报说顾郡王来了。
皇上脑仁突突跳了两下问常贵:“就他一个?”那混账没来吧?
“是,就顾郡王一个!”
“让他进来吧!”皇上皱了皱眉道。
常贵去请的时候悄声对顾昭华道:“皇上今日心情不好,郡王说话注意些!”可千万别像昨日似的,别说皇上了,他都受不住。
“放心,本郡王就是来哄舅舅开心的!”顾昭华兴冲冲的进了去。
“不省心的外甥参见皇上舅舅!”顾昭华任性胡闹归胡闹,但在这礼数上颇为周全。
皇上哼了一声,放下奏折:“你倒是知道自个不省心!”
“舅舅,昭华以前年纪小不懂事,总惹你生气,外甥出去一趟,见了世面,决定以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再不给舅舅和母亲脸上抹黑,做个好郡王……”
皇上被他七绕八绕的听的更是头疼:“说吧,你今日到底有何事?”
“舅舅,外甥想进大理寺当差,外甥这次和五哥去江南,正巧碰上大理寺查案,别提多惊心了,今日又听说那刘铭其死了,外甥就觉得此事必有蹊跷,想去查查清楚,顺便学点养家糊口的本事……”
皇上:……
这混账玩意,凭他养家糊口,顾家一大家子能被他饿死了。
第127章 有线索了
皇上又一想,这孩子吧,混账归混账,提议倒是不算坏。
如今这大理寺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他现在也不敢保证里面的人是不是都干净。
现在如果放进去这么个害群之马,咳,放进去这么个好孩子,一定会有奇效。
像老五,昭华这样的好孩子,派出去那是绝对吃不了亏,还能嚯嚯下别人。
高鹏回来汇报说,那个黑衣人的头领,叫什么夜洛的就是死在老五手里的,这就很好嘛。
当即决定了,就让这小子去吧。
“昭华啊!”皇上语重心长,一脸慈父表情。
“舅舅,外甥在呢!”顾昭华配合的狗腿点头。
“这大理寺可是我大齐举足轻重之地,胡闹不得!”
“舅舅放心,外甥一定好好做事,不会让你丢脸的!”顾昭华急急的保证道。
皇上犹豫了一瞬才道:“那……好吧,舅舅就答应你,不过到了大理寺要好好学做事,不可胡闹!”
“舅舅放心,外甥绝不给你丢脸,外甥这就去找孙大人报道去!”顾昭华行了个礼,又飞走了。
这孩子真是来去如风啊!
顾昭华前脚走,后脚工部侍郎就来了,上一次被皇上一通训斥,吓的他好几天早朝都低着头。
楚王殿下府邸总算是完工交差了,楚王殿下已经派人看过,择日就搬进去。
他这也是功德圆满,来向皇上禀报,近日事多,皇上差点又把这事给忘了,这么一提醒,想起来了。
老五这搬新王府,身边伺候的小厮,宫女,后厨的,针线的,洒扫的,采买的,还有王府的一套班子都得有啊。
皇上想起来,之前倒是拟过一份名单,这混账下江南去了,事情多他就忘了。
这会儿便让常贵把那个名单找了出来,又仔细看了一遍。
楚王长在西北,这性子也是随了西北人的彪悍,不够稳重,得挑个老成持重的王府长史。
这审理,典膳,奉祠,典宝,掌医,典仪……
皇上最后又加了个人进去,常贵瞅了眼,是陈公公,这陈公公是先皇后身边的人,没想到皇上还记得他。
皇上把长史召了进来,长史姓韩,四十多岁,为人十分稳重。
最主要,他曾任太子詹事丞,也算是先太子倚重之人。
太子薨后,皇上觉得他们没有伺候好太子,不被待见,都被贬到犄角旮旯去了。
这韩子枫是个有造化的,为什么这么说?
他是两榜进士,又是魏阁老的门生,能在太子府任职,那等于是抱了未来皇帝的大腿,将来太子即位后位列公卿那不是没有可能。
太子薨后大多幕僚都退隐,韩子枫被贬到翰林院做了一名九品侍书也是看在他老师魏阁老的面子。
从太子詹事丞到九品侍书,虽不能说没什么前途,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皇上之前问魏阁老意见时,魏阁老就推荐了自己的这位学生,举贤不避亲嘛。
这韩子枫太子詹事丞都做过,做个王府长史那是没问题。
学问好,品行好,做事稳重,完全符合皇帝要求。
皇上对这个韩子枫有印象,见完之后比较满意,叮嘱他一定要教导好楚王。
韩子枫对楚王没什么印象,不过,和先太子是兄弟,应该脾性差不了多少。
皇上亲自给楚王挑选王府班子,而且近日便要搬迁的消息传出去了。
皇后娘娘倒是懒得做这些面子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