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王殿下好口才,那宫女绿腰是皇上派去的人怎么会是刺客呢?”张侍郎道。
“小女冤枉,小女不是刺客,绝不是刺客啊,她手无缚鸡之力,怎么会刺杀楚王呢?”
……
这朝堂上又起了一波高潮,皇上面无表情的看着。
他看明白了,这是联合起来欺负他儿子呢,这么理解没错吧?
一个小小宫女难道就比他儿子金贵了?不就是断了几根肋骨?
她自己个不凑上去,他儿子的脚能够得着踹她吗?
皇上他首先是个人啊,他是个父亲,如今能看着自己儿子被欺负了?那不是打他的脸吗?
魏阁老悄悄看了眼皇上,这崔家的人可真是作死。
你说,人家一闲散王爷,大理寺一个八品小官,你们总是可着人家欺负算什么事。
再不受宠那也是皇子啊,再说,圣心难测,现在不受宠,以后未必不受宠啊。
这睿王还没当上太子呢,这要当了太子,会给皇上其他儿子留活路?
魏阁老这想法和皇上一样,这崔家必须要除了,不然,他坐不安稳皇帝,他的儿子也坐不安稳。
皇上垂眸,那眸子中的一抹杀意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崔家,扬州案的嫌疑还没洗掉呢,又在这里搞事情。
这些朝臣也是跟着凑热闹,外族的奸细都杀进来了,还在这儿一个个盯着他儿子一点小错。
赵恒抱手行礼:“儿臣也冤枉,儿臣堂堂一王爷在府中遇刺,有苦不能言,有冤无处伸,儿臣这楚王不做也罢,儿臣这就回西北,继续做个边疆小卒!”
赵恒说完,也不顾是不是在朝堂上,把身上的王爷蟒袍一脱:“求父皇收回儿子楚王封号!”
魏阁老:瞧你们把人家孩子逼的,王爷都不做了。
皇上皱着眉头,面色不悦:“这王爷你真不想做了?”
赵恒面色平淡:“是,儿臣不想!”
众大臣一脸懵:皇上什么意思?踹了个小宫女,把王爷贬为庶民?
这大齐王爷也当的太窝囊了?
话说回来,皇上连自己亲儿子都处罚这么重,若是将来他们犯点小错,那不就……
一直沉默的崔侯反应还算快:“皇上,万万使不得啊,楚王乃我大齐王爷,怎可因一点小错就被贬,这惩罚太重了!”
若是楚王被贬庶民,那他那个不成器的外孙岂不是要死一万次。
刘御史也跪了下来:“皇上使不得,楚王就算有错也不过是惩罚婢女重了些,何至于削爵,皇上三思啊!”
众大臣纷纷跪下:“皇上三思!”
皇上翘起眉梢看着下面一个个诚惶诚恐跪在那的大臣们,心里冷哼,刚才一个个吵的恨不得严惩,这会儿又求情。
什么话都让你们说了,什么事都让你们做了,他这个皇帝当的真是憋屈。
皇上端坐在龙椅上,始终一言不发,得让这群人知道,什么叫自食恶果,太气人了。
赵恒跪着面无表情,他早就不想当这个劳什子王爷了,害的他被平宁侯看不起。
今日甩掉这个包袱,他立马收拾东西到平宁侯府当上门女婿去。
他打听到了,听说,平宁侯有意招婿,没了这个恼人的王爷头衔,他觉得,他挺合适的。
第136章 歪风邪气
平宁侯一直不想让女儿嫁进宫里,就是怕宫里那些污糟事委屈他女儿。
如今他不做这个王爷,真是太好,想必老泰山大人一定为他高兴。
皇上终于开口了:“打伤朕赐的宫女,确实大逆不道,既然他自己也说不当王爷,不如就让他当个边疆小卒!”
赵恒直接叩首:“谢父皇,儿臣这就动身回西北!”
说走就走的架势,丝毫不带含糊的,赵恒着急回家收拾行李啊。
这王府他第一日住进去就觉得没意思极了。
还没起身离开呢,身后的大臣哀嚎一片,求饶一片,叩头声在明如镜的地板上砰砰响。
皇上听着看着,真是解气啊,这一个个的把脑袋当铁锤了。
看了一眼赵恒,发现这小混蛋说不当王爷不是说说而已,他这样子,分明打算拍屁股走人。
就知道这混蛋是个不安分的,没事惹点事儿出来,好让他把他赶走了。
皇上脸色又不好看了。
“那你们说,要朕如何,贬为小卒还不满,那就打入天牢吧!”皇上这话可不带丝毫负气的。
天子金口玉言,那可不是开玩笑。
什么?
天牢?
那是关死刑犯的地方,堂堂大齐皇子因为打了个宫女,关进了天牢,疯了吧?
这要是传了出去,被那些个边陲小国听到了还不要笑死。
“皇上,臣认为宫女既被当成刺客,显然是她鬼鬼祟祟,行为不轨,我们该庆幸没有伤着王爷,而不是怪罪王爷误伤于她,试想,若真的是刺客,楚王没有及时做出应对,会是什么后果?臣认为楚王此举无错,难不成堂堂大齐王爷不如一个宫女尊贵,或者说堂堂王爷遇到危险时还要考虑对方身份,乃至只能束手就擒?”说话的正是大理寺少卿曾江。
曾江这话一出,把自家老爹惊到了,曾家虽有个女儿在宫里,可却是哪个皇子都不站,明哲保身的。
这小子在朝堂上公然支持楚王,那岂不是让人误会曾家和楚王有什么。
这臭小子不好好在大理寺查案,在这儿裹什么乱。
皇上一听,这话不错,他的儿子怎么能不尊贵呢,别说踢伤,就是弄死个宫女谁能有话说?
宋轶本就十分看好曾江,想把这小子弄到顺天府来,曾江的话他自然是支持的:“皇上,曾大人此言甚是!”
刘御史连连点头:“老臣以为曾大人分析的很是!”
皇上的目光转了转,落在老曾大人身上:“曾大人怎么看?”
曾大人:臭小子,回去再收拾你!
可此刻皇上问到他,他也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啊:“皇上,犬子虽无状,可所言确实有几分歪理!”
回家要教训,如今当着众人面,自然是要维护的。
皇上点了点头:“那依小曾大人,当如何处罚?”
曾江不卑不亢道:“皇上,臣认为,当逐那宫女离开王府,以儆效尤,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皇上应褒奖楚王殿下临危不乱,反应灵敏,不为美色所诱!”
曾江鲜少夸人,赵恒算一个。
皇上越看曾江越喜欢,这孩子以后就是他女婿,一个女婿半个儿,自家人当然要护着自家人。
很好,很好!
下面的大臣很识趣啊:“臣等附议!”
皇上勉为其难答应:“那就依你们所言,宫女绿腰即刻逐出王府,赏楚王龙泉剑一把,上斩贪官污吏祸国奸臣,下斩魑魅魍魉邪门歪道!”
大臣齐道:“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崔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这都出的什么馊主意。
马齐山:这赵恒运气也太好了,这明明打了御赐的人,还能让他翻盘。
魏阁老:此子不可小觑。
楚王拿着宝剑在经过马齐山身边时故意抽出一半看了看:“这剑不错,也不知道锋不锋利?”
“殿下试试不就知道了!”曾江提议道。
赵恒帮过他的忙,他如今也算是还他一个人情。
赵恒唰的抽出宝剑,马齐山吓的身子退后了好几步。
这可是御赐宝剑,若真伤了他,他还得磕头谢恩。
“马大人吓成这样,难道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不成?”赵恒似笑非笑道。
马齐山脸气的涨成猪肝色:“楚王殿下莫要开玩笑!”
“哦,那就应该是昨夜梦到被你儿子害死那几个小丫头的冤魂了吧?”赵恒晃了晃剑,太阳光反射到剑面上的光正好刺到马齐山眼上。
他下意识的伸手去挡,赵恒立刻道:“马尚书这是要和本王比划比划?”
马尚书才在朝堂上吃瘪,怎敢再造次,除非他是不想活了。
心里骂了赵恒一万次,可面上仍得乖乖下跪:“殿下恕罪,臣不敢!”
赵恒哼了一声,铛的一声将剑收回剑鞘,大摇大摆的走了。
没想到今日得了这么一把好剑,以后杀起人来,不对,是用起来就更方便了。
曾江正要追上赵恒和他讨论案情,却被自家老爹拽住了:“跟我回家!”
“爹,我还有事要同楚王殿下商议!”曾江性子有点轴。
他既然答应了赵恒有线索和他分享,便一定说到做到。
曾大人爆了粗口:“商议个屁!”
今日在朝堂上这一番话,难免会惹来其他朝臣猜疑。
曾家和魏家交好,虽不怕崔家,可也不想给曾家树这么个敌人。
曾江从小到大都没被父亲如此训斥过,作为孝子,眼下只能乖乖跟父亲回家了。
一进了书房,曾大人摒去下人,书房里只余父子二人。
“你可知道,你今日在朝堂所言会为你姑姑惹来多大麻烦?”曾父气道。
“父亲,儿子只是仗义直言,难不成看着崔家那些人冤枉楚王不成?”曾江一眼就看出这是崔家的把戏。
“糊涂,今日即便你不开口,皇上难道真会把自己儿子打入死牢,那宋轶老鬼为什么把这事捅到皇上面前?难道他是为了让皇上惩罚楚王?你这孩子虽破了几个案子不假,可这朝堂上的弯弯绕你且要学呢!”曾大人叹了口气。
孩子是个好孩子,就是个一根筋,他这才让他进了大理寺。
确实办了几个漂亮案子,皇上也器重,年纪轻轻就是大理寺少卿。
可这孩子也就适合破案,这为官之道,是一窍不通啊。
第137章 美人坯子
曾江目不转睛的锁着父亲的目光,直到他说完才道:“父亲,无论朝堂如何,后宫又如何,儿子做事只求无愧于心,堂堂皇子之尊,竟被人朝堂之上公然挑衅,这是身为大齐臣子的耻辱,儿不能容!”
曾江对父亲拱手一揖:“儿子知道父亲用心良苦,儿子会靠自己的能力守护曾家,护着姑姑!”
说完,离开了书房,曾大人看着儿子的背影,站在原地出神,过了许久才长长叹了口气,唇瓣却挽起几分少见的笑意。
大臣诬告皇子,可不是奴大欺主,这崔家这两年做事是越发的短见了。
马齐山本想来一招祸水东引,却没想到赵恒非但脱了身,还得了御赐宝剑。
他正想着再商量个什么办法时,刚到宫门口就听到管家来报说顾郡王带着大理寺的人冲进府里。
“什么?”马齐山大惊失色。
这两年儿子越发不像话,在外面玩玩就算了,连府里的丫鬟都不放过,有时在街上看到谁家姑娘长得好看,便掳回府,玩死了,直接埋在小花园当花肥。
他第一次发现还会训斥,可这孩子越发不知收敛,半个月前瞧中那李秀才的女儿,弄回府里,没玩两天便死了,就埋在小花园。
“你们怎么不拦住?”若是被发现那藏尸的花圃,那可不得了。
他是万万没想到这顺天府的案子,大理寺接了手,还敢带人闯进去。
顾昭华为什么会去尚书府?当然是接了那李秀才的状子。
这秀才虽没有官职,但也考取了功名,状子递到大理寺也算说的过的去。
至于这李秀才为什么那么笃定,女儿被带去了尚书府,当然是有人指点。
陆瑶要收拾马不凡,自然也做了一番功课,她也是昨日忽然想起上一世轰动京城的一件血案来。
这李秀才家住京郊杏花村,是杏花村里的一名私塾先生。
妻子早逝,只留一女相依为命,女儿名唤李盈盈年方十五,生的是花容月貌,是杏花村出了名的美人坯子。
这李盈盈人长的美又勤快,对父亲也孝顺,李秀才年岁不大,可他怕再娶一房,后娘磋磨女儿,便一直未娶。
李秀才相中了邻居张光志为婿,这孩子是个外乡人,五年前在杏花村落了脚。
杏花村人不欺生,而且这张光志有些拳脚功夫,平日以打猎为生,对邻里也很是热心,在这杏花村人缘也是十分好。
因为是邻居,这一来二去俩孩子也是有点意思,李秀才也十分满意张光志。
想着,等两个孩子成了亲,再添个大胖孙子,他也好含饴弄孙过悠闲日子。
两个月前张光志托了村里的胡大娘到李秀才家提亲,这俩孩子刚定了亲,打算今年冬月就成婚的。
张光志一月前受朋友所托,去了荆州走镖,这镖物极其贵重,单这一趟镖能赚五十两银子。
定金先给了二十两,张光志走之前把二十两银子给了李盈盈,让她安心准备嫁衣。
他这一趟镖可能要走一个半月,张光志想着,既不耽误婚期,又能赚银子。
等赚了银子回来,就把家里的房子翻修了,两个院子打通成一个院子,既宽敞,又方便。
李秀才也没有阻止,小伙子踏实肯干,又对女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