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昭华嬉皮笑脸的打招呼:“哎呦,孙公公,这儿都能碰到你,坐下一起吃吧!”
孙公公拱手行礼,是一点都不敢怠慢,这是皇上最疼爱的外甥。
这皇上的外甥,外甥女多了去,能入眼的可就这一个。
“郡王说笑了,奴才哪配和您老人家一起,奴才是奉旨来找楚王殿下的!”孙公公笑的五官都挤一处了。
他赶到王府的时候,王府的人说,王爷和郡王爷刚走,一起外面吃早点去了。
问了郡王的小厮,才知道地方的,一刻都没敢耽搁的跑过来了。
“楚王殿下,皇上他老人家召见您呢!”孙公公道。
昨晚他就没把人请到,还是御林军亲自上的门。
赵恒皱眉,他这是被老头子惦记上了,不会又要他进宫陪用早膳吧?
原来被皇上关注是这种滋味,苦恼。
还是西北自在。
“这会儿早朝还没散呢,舅舅召见五哥做什么?”顾昭华插话道。
顾昭华这话问到点子上了,这时辰确实还没下早朝呢,看来不是用早膳了。
“这个奴才也不太清楚,好像是说哪里地动了。”孙公公道。
孙公公这不太清楚是在打太极,他就站在皇上身后不远,这朝堂上发生什么听的清清楚楚,看的明明白白。
但皇家的事,他有几条命敢议论的。
“地动?不过,地动我五哥也管不了啊,五哥也不会补天缝地的,舅舅召见他干嘛?”
“这……”顾小郡王这问题问的,他就是知道也不敢说啊。
他能说,肃王那个坑货,把楚王给坑了吗?
本来皇上是在六皇子和七皇子中间选人,但肃王把楚王给推出来了。
楚王虽在大理寺,但也是亲王啊,大理寺书吏没资格上朝,可是亲王有啊。
这不,楚王就被宣旨进宫了吗?
赵恒起身:“走吧!”
孙公公听到赵恒答应,这给乐的,跟捡了大金元宝似的。
“我也一起去!”反正他随时都能进宫。
而且,他是自愿入的大理寺,官职比赵恒高,上朝还是有资格的,至于说不说的上话那就另说。
孙公公哪里敢拦,他就是想,也得有那个命才行。
朝会是十分壮观,里面站着的,外面站着的,一眼看过去,乌泱乌泱的。
好家伙,不亲眼看都不知道大齐有这么多京官呢。
赵恒和顾昭华一起被带进去,俩人身上穿的都是大理寺的官服,最末流的那种。
两个人在这群紫袍绯衣的朝中重臣中间格外显眼。
皇上看着赵恒身上那身大理寺官服格外碍眼,怎么就穿成这样。
这两个人显然是没觉得自己身上的衣服丢人了,撩袍下跪行礼,格外郑重的那种。
皇上看的出神,都忘了叫二人起身了。
还是常贵小声提醒,皇上这才回神。
皇上心里叹了口气,都是儿子,怎么就有长有短了。
这大理寺卿也太实心眼了,他说让做个普通衙役,好好锻炼,他还真就给他个芝麻小官吗?
孙大人莫名被皇上的目光注视,心里咯噔一下,什么意思?
皇上不会想派他也去吧?他一个大理寺卿不至于吧?
孙大人和宋轶对视一眼,皇上这什么意思?
宋轶耸肩,他也不知道啊,看起来是不太高兴,小心点伺候吧。
顾昭华向来是不守规矩,但他的不守规矩都在皇上的容忍范围之内,不会惹了圣怒。
“舅舅,孩儿来的路上听孙公公说湖山地动了,是需要出钱还是出力,舅舅你说吧,孩儿这就回府准备!”顾昭华也不等皇上问话,自己先开口了。
肃王瞅了顾昭华一眼,这没规矩的样,狗腿子,呸!
还出力,他以为是谁,女娲吗,能把地上的窟窿给补上?
顾昭华这话一出,气氛全变了,紧张的气氛如今一下变的轻松了。
这孩子一句话说到关键了,国家有难,正是大臣世家们出钱出力的时候啊。
国库空虚啊,这又是山东灾害,又是湖山地动的,得要钱,得要粮啊。
光凭国库哪填补的够,这些大臣一个个都不愿去,那就出钱吧。
皇上阴郁的脸一下笑起来,格外慈爱的看着顾昭华:“你还真是个实心眼的孩子!”
满朝大臣还不知道皇上打什么主意呢,一看皇上笑了,这一个个都松了口气,心想,这顾郡王不得了啊。
皇上都气成这样了,都能被顾郡王给逗乐了。
啧啧,这比亲儿子都亲啊。
“舅舅,孩儿存了好多私房呢,这次就都捐了吧,若是不够,孩儿再去向父亲母亲三个姐姐讨些来。”顾昭华不缺钱。
顾老太太的私房殷实着呢,再加上,顾家人丁凋落,几房的财产都归到一处了。
顾昭华母亲又是长公主,食户也不少,说白了,顾小郡王是位实打实的土财主。
“你这孩子有心了!”皇上这会儿眼里只有外甥。
明明召见的是五皇子,可皇上压根也没把五皇子放在眼里啊。
大臣甲:可怜的娃。
大臣乙:没娘的孩子像根草。
大臣丙: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大臣丁:心疼楚王。
肃王刚才挨了打,惹了皇上不高兴,这会儿看到顾昭华说拿出私房赈灾父皇高兴了,也有样学样道:“父皇,儿臣也有私房!”
景王一看这事给闹的,不说话都不行了:“儿臣也愿捐俸禄赈灾!”
睿王,淮王一个个附和,心里骂着肃王这个大傻叉。
赵恒:“儿臣没有俸禄!”
此话一出,肃王很不给面子的笑出来了。
赵恒可不是没有俸禄吗,大理寺八品小官,俸禄本就不多,上次还罚没了。
孙大人抹冷汗:这事真不赖他,是皇上金口玉言罚的。
顾昭华豪气的拍拍胸口:“舅舅放心,五哥那份我出了!”
皇上脸上的笑容更和蔼了,怎么形容呢,舅舅的光辉照大地。
顾昭华说完,一脸赤诚的看向徐尚书:“徐伯父,您打算捐多少?”
这个老不死的,纵容儿子欺负三姐,这回非叫他好好出血不可。
皇上想为自己外甥鼓掌,但他得克制啊,这问题问的太好了。
这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太懂他了。
第192章 父皇代付
皇上心里十分欣慰啊,昭华这孩子总能给他意外惊喜。
徐尚书突然被点名,脸上表情有些跟不上心里的想法。
捐什么,湖山地动关他什么事啊?
他这最近还烦着呢,女儿疯了,还闹那么一出,被皇上训斥教女无方,还被景王嫌弃。
这朝堂之上什么时候容这个黄口小儿说话了。
可偏皇上没有打断,笑眯眯的看着顾昭华,比看自己亲儿子都亲。
皇上怎么就喜欢这个小兔崽子呢,徐尚书心里骂了一句。
“徐家伯伯,徐家是不是没钱?你放心,我三姐的嫁妆殷实着呢,等下了朝,我找三姐要去!”顾昭华大大咧咧的笑容里藏着捉弄。
今日这徐尚书若是答应捐钱一切都好说,若真让顾昭华去找顾三小姐要了嫁妆钱,那徐家在京城别想做人了。
连儿媳的嫁妆都要算计的人家,是要被唾弃的。
徐尚书大惊失色,连连摆手:“郡王说笑了,臣捐一万两!”
旁边肃王一听,撇嘴道:“徐大人也忒小气了,您可是堂堂户部尚书,我大齐的钱粮都从你手中过,怎么也得捐个十万八万的!”
肃王这话一出,徐尚书吓的噗通一声跪下了:“皇上,臣真的没有十万两,臣回家变卖田产,再凑些出来!”
徐尚书一副被吓破了胆的样子,肃王这话说的,就是有十万两也不能捐啊。
捐了那不就是承认他这些年从中贪墨了吗?
皇上笑着打断:“徐爱卿这是什么话,不管捐多少,都是徐大人心意,朕替湖山的百姓谢徐爱卿,老七,不许胡闹!”
皇上前几句说的颇为和蔼,最后一句微微变了脸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话是那么说的吗?
若不是这张脸不能作假,他绝对不承认这蠢货是他儿子。
皇上扫了眼下面的大臣,都到这份上了,谁还看不明白呢?这甥舅俩唱双簧呢。
早设计好坑银子的吧?
可都到这份上了怎么办?
这个徐尚书到底贪墨了多少银子,一张口就一万两,让他们跟还是不跟。
大理寺卿孙大人悄悄摸了摸袖筒里的一千两银票,存了好久的私房了,唉!
宋轶的日子也不好过,和孙大人一样都是寒门读书出来的,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哪有什么闲钱啊。
靴子底的五百两银票存了大半年了,留着给夫人买生辰礼物呢,这下泡汤了。
宋轶想到这儿,觉得膝盖处嗖嗖冒冷风,他这老寒腿不禁跪啊。
刘御史绝对担得起两袖清风这四个字,别说五百两,他身上的私房银子没有超过一百两的。
前些日子家里的牌匾坏了,没有钱修,还是皇上听说后,御赐了一块新的。
刘御史可以说是大臣中的第一穷鬼,谁都别和他争这个称号,不然他就向皇上参谁。
魏阁老作为大齐第一臣,三朝元老,早看出皇上的意图了。
皇上把戏做足了,得有人接着唱啊。
“老臣愿捐一万两!”魏阁老道。
魏家虽不如世家门阀,但几代积累,祖孙三代入仕都有俸禄,哭穷是没人信的,倒不如大大方方的捐了。
“臣捐一万两!”崔侯十分低调,不能越过那两位去。
接着大臣们一个个的开始晾家底。
一万两,八千两,五千两,三千两的,两千两的……
到了陆侯这里……这就有些尴尬了。
他以为自己躲不过一劫,府里的银子,田庄,铺子都被二房分走了,一干二净,这两日的吃穿用度都是夫人的嫁妆银子。
皇上也想起来了,这陆都尉没有银子。
捧着本子等着记录的孙公公也是机灵的越过了陆伯山到其他大臣面前。
大臣们也都十分理解陆大人,陆大人今年真的是倒霉,几起几落,家底被亲弟弟搬了个底朝天,不众筹吃饭都是万幸了,再让人家捐银子,你不如一刀杀了来的痛快。
陆伯山表情讪讪,活了四十年,第一次感受到穷的窘迫。
当然,窘迫的不止陆伯山,还有我们的楚王殿下赵恒。
虽然每日到大理寺点卯,也破了几件大案,但至今没有俸禄,混的还不如大理寺办案时临时抽调的编外人士。
封楚王时,皇上,各宫娘娘也赏赐不少,但那些东西都是有记录的,不好捐的,大不敬。
在西北待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到过皇子应有的俸禄银子,回京这都几个月了也没人给他补啊。
刚封的王爷,俸禄还没领就被罚了,没办法,谁让他出身不好。
楚王大剌剌的站着,脸上就差写上我没银子几个字。
肃王实在忍不住,嘴贱道:“五哥,你这是穷的连一千两都出不起吗?”
楚王:关你屁事!
众大臣:刚才皇上砸肃王那一下感觉太轻了。
顾昭华把孙公公重新扯到肃王面前:“孙公公,听我七哥的语气就知道他有钱,快,孙公公再给我七哥个表现机会!”
他就不明白了,这肃王是缺心眼咋得,舅舅摆明了等着大臣们捐银子呢,就他在这儿唧唧歪歪,等大家回过神来,谁还捐。
肃王:我捐过了,怎么又来了。
皇上:谁让你蠢,人蠢就该少说话。
肃王去看睿王讨主意,睿王根本不看他,头疼。
淮王眼观鼻,鼻观心,反正他捐了。
他虽然注定与大位无缘,但皇上对他这个儿子还是没得说的,俸禄待遇和睿王他们并无差别。
他不养幕僚,也无妃嫔要养,手中确实宽裕,所以,他捐了五万两。
他清楚自己的位置,自然不能越过睿王,景王的十万两。
至于肃王……他不想评价。
肃王这骑虎难下了,又添了一万两银子。
想哭,家底要被掏空了。
孙大人一千两。
宋大人五百两。
刘御史……五十两。
孙公公手抖了下,也只有刘御史当得起穷鬼的名号了,比他都穷。
本子最后送到皇上手中,他一行行阅过,原来他的臣子们都这么有钱,穷的只有他一人啊。
常贵:您倒是少踹几张书案啊。
今日实在是意外之喜了,皇上的目光最后落到最后一行楚王殿下,上面写着,一千两,父皇代付。
第193章 皇上圣明
来来来,谁来给他解释下父皇代付是什么意思?
要他出钱?
这倒霉孩子!
这么损的招也就他能想出来。
皇上扶额,大齐的重灾区不是山东,不是湖山,是他的儿子!
常贵自然也看到簿子上的那行显眼的字。
这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