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彦之拿到了“小三元”的荣誉,就想着要一直优秀,毕竟哪个读书人没有连中六元的梦想呢。
  “我了解。”方瑾心有戚戚,前有学霸堂弟小鱼,后有学霸外甥小彦,他这个陪跑的学庸一直都要做好学霸的陪伴疏导工作。
  “彦儿,你是乐意现在就去准备会试,还是愿意在家里等三年中个解元呢?”
  程彦之被瑾小舅开导一番,心里好受不少,也不再纠结,转而开始备战起会试来。
  程彦之考上举人后,省城里就有不少好人家向方家表达了结亲的意愿。
  方老太太把这事和宜文母子说了,程彦之当即表示现在不想考虑儿女私情这点小事,宜文是个尊重儿子意愿的好母亲,也没有发表不同意见。
  老太太高兴地定下曾孙现在不成亲的决议,祖孙三个开始讨论起进京赶考的事情来。
  程彦之的意思是想立马去,他想早点见到探花舅舅。
  宜文一切随儿子心愿,她开始和女儿一起收拾行李。
  老太太心里却有点小别扭,她还是不喜欢冯婉这个孙媳妇,而且对于方瑜这个背叛过她的孙子也是心里有怨。
  还有就是,到了京城就显不出她的威风来了。她在京城官宦人家的女眷面前会变得土气和落伍,她可不乐意。
  可是她不舍得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曾孙啊!
  彦儿当真是从小就在她身边长大的,比方瑜待在她身边的时间可长多了。
  一想到这里,老太太就忍不住叹气,要不是之前家里没有条件跟着,她也不会舍得让唯一的孙子独自在外面求学了。
  去不去京城呢?这是一个问题。
  作者有话说:
  我今天还是很勤奋的!
  话说,我最近总感觉自己忘了点什么事,可又实在是想不起来,索性就没想。
  结果我今天早上吃饭撸狗时突然想到,原来是我一直都忘了开防盗章……然后我就捧着手机一顿操作啊。
第144章 惊现风疾之症
  程彦之一心想快点启程去京城, 老太太和宜文就顺着他的心意把行李什么的都先收拾好。等中举后的官方礼仪流程一走完,一家人就坐上马车一溜烟地往回去。
  方瑾也跟着一道回去。
  去京城的路和回家的路正好顺道。
  这次路程赶得比较急,十七天就到了府城。程彦之他们没有进城, 方瑾和他们在府城外分别。
  又赶了四天的路才回到乐平县城, 这次他们进了城, 打算回家略做修整,准备好充足的行李再出发。
  可没成想,他们一进家门,就遇到仆人送老郎中出来。
  “这是家里谁生病了!”老太太着急地问。
  那老郎中也是常来方府的,他对老太太拱手道:“是贵府上的大老爷, 患上了风疾之症。”
  “风疾!”老太太吃得多见得多,一听郎中说出这病症, 心里当即就忽悠一下, 半靠在曾孙身上。
  生病的是宜文的父亲,她又岂能不急,只是看奶奶已经如此, 她强撑着问:“这病可好医治?”
  郎中叹了口气,说:“在下尽力医治。知县大人那边已经拿着名贴去请府城的名医了, 想来明日便能到了。”
  “大娃啊, 娘回来了!”老太太见郎中这模样,知道这大儿子的病是不大好了, 也就顾不上还有外人在,直接抹着眼泪往老大的院子里冲。
  大房的院子里, 大妮、舒怡和佳丽在病床前照顾父亲, 宜鑫在外间安慰着大伯母。
  方宜鑫头一个发现奶奶他们回来了, 连忙起身出来迎。
  老大媳妇也擦干眼泪, 慢一步迎了出来。
  老太太没好气地白了一眼老大媳妇, 嘴里骂道:“哭哭哭,就知道哭!我儿子好着呢,你这么哭多晦气!滚出去,别在我眼前讨嫌!天天在家连爷们的身体都照顾不好,看我不把你打回娘家去的!”
  老大媳妇不再敢吭气,缩到偏房去。
  宜文也不敢在这时候给亲娘求情,只好装作听不到,直接把老太太扶进卧房去。
  病床前的三个孙女起身给老太太让出地方,老太太坐到病床上握住大儿子的手。
  只见病床上躺着一大腹便便的五十多岁的男子,嘴巴发歪,常有口水不自觉留出,一眼闭着,一眼半睁,呼吸急促,口中呜呜咽咽地呼痛。
  方老大这时已经是言语不利了,发现母亲回来了,也只是挣扎着张了两次嘴,勉强听出在喊娘。
  老太太在心底里其实最喜欢这个大儿子了,如今见到爱子这般模样,她怎么不心痛。
  “大娃啊,你放心,娘给你把最好的郎中都请来,咱们用最好的药,就算是花光家底,娘也要给你治好!”
  方老大见母亲为他这般哭嚎,心中百感交集,苦于口不能言,最后唯有泪千行了。
  等老太太收住眼泪,才想起来让宜文到她父亲跟前说话。
  宜文让一双儿女跪在病床前,她握着父亲的手说:“爹,您孙子彦儿考上举人了!您可要快点好,到时候彦儿当官出息了,咱们都跟着他过去,该多威风体面啊。”
  方老大一辈子都有个心病,就是没有儿子和孙子来他们这支的血脉。直到后来二闺女让外孙叫他爷爷,彦儿又说以后让他的儿女都姓方,方老大心里才算是平了遗憾。
  程彦之现在不好改换姓氏,但他发自内心就觉得他是方家人。听到母亲的话,他也跟着说:“爷爷,您快些好起来,等孙儿考中进士就接您去京城享福做老太爷。”
  ……
  老太太被众人掺扶回正院歇息。
  老太太原本就是舟车劳顿,到家后又是悲伤惊忧,好不容易躺回床上也是浑身酸痛,等到后半夜居然发起热来。
  那常来的老郎中又是漏夜赶来,方家上下也是忙做一团。
  所幸老太太平时保养得宜,吃了几副药,也算是养回来了。只是这一病身体虚亏了不少,现在下地走路算是离不开拐杖了。
  府城请的名医也到了,给方老大诊脉施针开了药方,总算是稳住了病情。
  只是这病也好不全了,方老大的嘴正回来一半,眼睛正常了,可也不能下地走路了,以后只能在床上静养。
  府城名医还叮嘱方家人,说以后不能再给方老大吃油腻的东西,就是清粥小菜,补品也不能瞎吃。
  原来这方家起来后,伙食也是逐渐精细化,从前偶尔才能吃到的大鱼大肉,现在顿顿都能供得起。
  方家三兄弟进城的早两年还放不下地里的活,后来城里老爷做惯了,方家也成了县城数一数二的人家,他们便不再干活顿顿大鱼大肉。
  就这么胡吃海塞地造了几年,方家三兄弟都胖了不少,从十几斤到几十斤不等,外人都说他们越来越有老爷样了。
  肥胖之后,该来的病也都找来了,方老大成了第一个倒下来的兄弟。
  缓了五六天,老太太总算是找回了一半的精神头。
  她把宜文和程彦之叫到跟前,嘱咐他们不要耽误,赶紧收拾好行李准备上京。
  父亲重病,宜文也不敢轻易离开,她怕啊。程彦之自小就和爷爷亲近,现在心里也是一团乱麻,想再等一个月。
  老太太拎得清,她宽慰彦之:“读书人不容易,三年才能等一回。你爷爷这里有太奶奶看着,肯定没事,你就放心吧。现在最主要的是你去考会试,然后和你舅舅一样金榜题名。到时候好消息传回来,你爷爷被这大喜事一冲,病兴许就好全了呢。”
  程彦之点点头,决心此去一定要跃龙门登金榜。
  老太太对宜文说:“家里还有你大姐、三妹和五妹呢,不差你一人尽孝。快去替你儿子收拾好,给你弟弟写信,再去镖局定好人手,还有花儿那孩子,你是带着一起走,还是留下来。”
  又过了五天,宜文打点好一切,带着彦之和方华第一次赶赴京城。
  方瑜这边收到家信,得知程彦之考中举人即将进京赶考,早就让冯婉收拾好东边的一个院子。
  比方瑜估算得晚了小半个月,快下雪时宜文母子三人才算是进了京。
  方瑜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宜文一家了。如今再一见,方宜文看起来没怎么变样,她儿子程彦之却已经是个大人模样了,站起来都快有方瑜高了。
  小姑娘方华也长成大姑娘了,她与方乐妍也没差几岁,站到一起倒很像是姐妹俩。
  一家子骨肉团圆总是有很多话要说的。等到好话说完,宜文才缓缓把家中父亲生病的事说了。
  方瑜听到大伯父得了风疾,再一打听具体症状,心里就有了数。
  风疾估计就是后世的中风,心脑血管疾病,应该是高血压和肥胖引起来的。
  这也是方瑜没有料到的。
  方瑜进京做官之前,家里的三个男性长辈还时常回乡下种田种菜呢,吃得就算好也有限,有运动也没有胖起来。
  之后的事情,也没有人专程写信和他说啊,他又忙,又远在京城,也是鞭长莫及。
  不过现在他知道这事了,不管晚不晚,方瑜赶紧连夜写家书发回去,说清其中的危害,再让他们粗茶淡饭像之前在村里那么吃饭,然后配合多运动。
  到了年底,方瑜更忙了。
  宫里的皇帝更爱召人陪着玩,还需要有人来处理政务。
  在这两方面,方瑜恰好都有所建树。经常是上午先跟着翰林官在皇帝身边处理文书,完事就直接留下来继续陪皇帝吃席赏画作诗了。
  等到天黑回了家,方瑜要抽出时间陪自己的四个孩子玩一玩,要跟乐妍商量剧场和剧本的安排,还要为考生彦之指点解惑。
  除了以上这些事,他还要隔两天就抽出半个时辰来给小院的孩子教课。善书和青儿还有单独的指点,对宴三娘的武术教习情况进行考察。
  最重要的是,他必须要持续练画作画,以保证他在皇帝跟前的红人地位。
  至于书法练习和文学创作,方瑜只能每天天亮时挤出来做。
  如此过了半个冬天,好不容易盼到过年的休假了,方瑜痛痛快快地睡到了大天亮。
  所谓的睡懒觉,对于要干大事的方瑜来说,就是睡足八个小时。按现代时间来说,其实就是睡到七点钟就起床了。
  和熙七年,大年初二。
  方瑜美美地睡了一个“懒觉”,精神饱满地在外间带着家里的孩子打了一套拳。
  等吃过了饭,方瑜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会儿自然知识的有趣课,解释了之前发生过的月食现象,又延伸到了日食,告诉有这种事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发生了也不要惊慌。
  当然了,也嘱咐他们不要在外面叭叭瞎说,心里懂就行了。
  程彦之和方华是头一次听到这类知识,惊讶得无以复加,看着自家舅舅的眼神都变了,仿佛舅舅直接升天成仙了。
  亲子时间结束后,方瑜又给彦之单独讲了一会儿课,还让善书在一旁听着。然后又把最近半年的邸报都给了彦之,嘱咐他学累了的时候就看这些时事文章,还让善书当他的小厮,跟着他一起学习。
  彦之抱着一堆资料回去学习了,方瑜又继续和乐妍讨论剧院新一年的经营计划。
  作者有话说:
  来啦!
第145章 可可爱爱接盘侠
  安成在一旁拿着笔记录, 方华眼睛闪亮地看着他们。
  方乐妍做了大半年的剧场实际执行人,成长许多,整个人的气质都出来了, 不再是只会笑不爱读书的小姑娘了。
  她拿出写好的计划书, 说她想继续细化雅客等级特权服务制度。
  在普通雅客和豪华雅客之间又多增加了一个“精致雅客”的等级, 用来进一步区分官宦人家的到店消费金额。
  同时,乐妍还结合了之前方瑜说过的定制雅客身份片营销策略。
  所谓的“雅客身份片”,就是做工精美的花笺,相当于现代的会员卡。
  普通雅客不会获赠身份片,以后只能坐在二楼最边缘的两侧位置。
  精致雅客这个等级, 可以获赠普通印制的精美花草图身份片,背面有编号有姓氏图章, 可以用来核对身份。
  每季度消费前二十名的豪华雅客, 能够得到限量版的诗笺身份片,由当朝皇帝最喜欢的画家方璟画亲自题写,加盖私章, 并会在身份片左上角处用银粉写出消费的具体排名。
  至于尊贵雅客,那就是正面为诗背面为画, 还有金粉做的装饰。
  方瑜很同意乐妍的计划, 两人嘀咕一阵。
  为了提高二楼的容客量,同时拉高不同等级的特权待遇差异, 这两个奸商打算把二楼最两侧的座位改成长条靠椅,让普通雅客们挤挤多做几个。
  精致雅客就是单独一个带扶手靠枕的座椅, 只是座和座之间的距离缩小, 缩成一个拳头。
  普通雅客和精致雅客之间还没有帘子相隔, 就临着一条小过道, 彼此都能看到, 以加深精致雅客的优越感,激发普通雅客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