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能早半个小时的,结果小边同学不听话,我就先去收拾狗了。
哈哈哈,今天的我,霸气十足,大获全胜!
第61章 凌河村闲事叙
“娘, 娘,咱们家福娃考上童生了!”方瑜他爹在院门口就开始大喊着报喜了。
这一声吼震耳欲聋,除了在坐月子的二妮, 方家所有的人都涌了出来。
方老太太激动地老泪纵横, 方瑜他娘也大笑着哭了起来, 家里的姑娘们都乐得直蹦,“上门女婿”程瑞立在原地,心情很复杂。
方家老大和老三围在兄弟身旁,互相拍着肩膀,都兴奋得满脸通红。
二妮方宜文不能出屋, 隔着窗户听到家里的大喜事,真想下地跑上两圈。
方老秀才回家叫上他家老婆子, 一起来隔壁院子恭喜弟妹。
方老太太把大哥大嫂迎进门, 连声叫儿媳出去买肉买酒,今儿晚上家里要好好庆贺一番。
“哎,娘, 我这就去。”方瑜他娘兴兴头就要出去。
方老太太瞥了她一眼,觉得二儿媳妇不大会说话, 就让她留在家里做饭, 叫大儿媳妇出去买酒买肉,顺道在村子里面宣传一下他们家的大喜事。
老大媳妇点头, 回屋换上最体面的衣裳,然后带着三妮出门去给方家长脸。
安排完这事, 方老太太和大哥大嫂说话, 又感谢了大哥大嫂这么长时间来对福娃的照顾, 还说福娃要是没有这个大爷爷的教导和扶持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功了。
好话谁都乐意听, 方老秀才夫妇自然也是如此, 他们老两口觉得没白对福娃他们家好,以后两家亲戚的关系肯定会更紧密亲近。
方老太太听完大嫂夸自家孙子,她也十分通情达理地夸回去:“瑾哥这孩子真是越长越英俊了,和他爷爷年轻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还有这鼻子最像你了,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方瑜这么优秀方老夫人自然乐见其成,不过她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丢丢的不平衡,毕竟瑾哥和方瑜一块学习,现在只有方瑜一人考上了,她家那个还得再多学几年,是个人都会有点小心思。
但方老太太把话说得很好,得意之后也没张狂,方老夫人心里最后那一小点的不平衡也消失不见了。她真诚地笑着说:“哎呦,咱们方家的孙子都是好的,以后咱们两个就可以等着享清福喽。”
程瑞在外面和方家人一起乐呵,等应酬完了,就回到自己的小屋里,抱着新生的儿子感叹人生。
他都二十了,才学到《诗经》,哪怕是把五经都学完了,他也不能去参加县试,因为他学得不扎实,很多知识还有没掌握完全。
一个人过得失意时,大抵是见不得别人成功的。
程瑞在理智上当然知道自家小舅子考上童生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他的心里就是有点不得劲儿。
人家九岁就能考上童生,他九岁时家里就不让上学了。真是的,明明他们程家的条件比方家要好得多,为什么就不能从小供他读书呢!有这么难嘛!
他不平,他不忿,他真是恨死他爷爷和他爹娘了。
儿子在程瑞的怀里哭了,他这才从心事中回神,抬头对自己媳妇说:“弟弟给家里写信了,还问你的好呢,等回信时我也给弟弟写上一封信祝贺他,顺便再让弟弟帮着给咱们家娃娃起个大名,也好沾沾咱们弟弟身上的文气和喜气。”
程瑞很看重自己的长子,儿子出生了小半个月了,到现在连小名都没选好呢。
“对啊,你这主意好,让咱们娃娃的童生舅舅给他起名,以后咱们娃娃也能像弟弟那样聪明厉害。”二妮接过闹脾气的小娃,疼爱地哄着,“弘才,要不咱们娃娃的小名就叫做喜娃吧,正好今儿有弟弟的喜信,叫这个名最应景不过了。”
“行,以后咱们就叫他喜娃。”程瑞摸摸儿子的头,决心要培养好儿子,不让他小时候的遗憾在儿子身上重演。“喜娃啊,以后爹天天给你读书听,让你从小就开始学习,以后也能像你舅舅那样九岁就考上童生。”
另一边,老大媳妇领着三妮在村子里人多的地方绕了一圈,把家里孩子考上童生的喜事大肆宣扬一番,让村里所有人都羡慕他家。
最后她还不忘回娘家一趟,和她爹娘、大哥说了婆家的喜事,让他们明天赶紧上门道喜,这样以后也好攀亲戚啊。
这种锦上添花的事自然是有很多人乐意做的,她老娘立刻起来提上十多个鸡蛋,打算现在就过去道喜。
等老大媳妇回去的时候,家里的人又多了许多,板凳都不够坐了,左邻右舍只要知道消息的就都过来道个喜。
这其中说话最大声的就是老二媳妇的亲娘了,她听说外孙出息了,连忙跑到方家,拉着方老太太就开始表功。
“哎呦亲家母,娶到我家三丫头可是你们家的福气喽!你说你家三个儿媳妇,就我家三丫头生了儿子,她还把儿子生得这般出息,十岁就考上了童生,以后就能当上秀才老爷,多好啊!”
方老太太烦死这个亲家母了,什么人啊,方家孙子出息和他们这种大老粗人家有什么关系,天天张口就说屁话。
老大媳妇看婆婆脸色不好,她又不爱听老二媳妇她娘说的这些破话,就偷偷拉住老三媳妇,笑骂道:“亲家太太这说得是什么话,我们家福娃出息那可都是靠我们家老太太的教养,还有我们家秀才老爷的教导。咱们村子里谁不知道啊,我们福娃自打生下来就是养在我们老太太的屋子里,我们福娃平时就和奶奶最亲的。”
“可不是,这都是我们方家风水好,从祖辈起就是读书人家。”老三媳妇这回总算是聪明了一回,帮着大嫂一起说:“你们王家这房也没有识字的啊,更别说什么读书了。”
王家老太太不干了,想要把这两个小辈给骂回去,刚想骂类似不下蛋的母鸡这种话,就被方老太太笑呵呵地拉了过去,说要给她尝尝福娃从府城带回来的好茶。
其实哪有什么好茶,方老太太就是想把这位亲家母给糊弄走,省得在自家院子里吵架不好看。
当晚,赵里正家聚在一起,说着方家的事。
里正夫人后悔地说:“早知道就让你娶方瑜那小子的姐姐了,唉,你这娶回来的媳妇跟个木头似的,还贼能吃饭,吃了饭也没用,生个丫头还弄得一身的病,都三个月了还在炕上躺着下不来呢。真是的,晦气,不知道还以为咱家娶回来的是个祖宗呢,呸!”
“我早就说过了,你和我爹就是不听嘛。”赵平安不满地嘀咕着:“程瑞那小子也是里正家的,还不是娶了方二妮,你看看人家现在这小日子过得多好。再看看我,小闺女三天两头就要生病,我看也是个养不大的,媳妇还病病歪歪,咱们家拿出来的聘礼都亏了。”
听最疼爱的小儿子这么诉苦,里正夫人心里也难受,她安慰道:“你媳妇要是不行了,娘再给你娶个好的,多大的事啊。”
赵里正吧唧着烟嘴,看方家过得越来越好,眼瞅着就要在村里盖过他们赵家了,心里真不是滋味。“要是之前咱们家能让孙女和方瑜那小子定个娃娃亲就好了。”
里正夫人眼睛一亮,拍着大腿说:“要不我明儿就和方家老太太说说这件事去?”
赵里正虽然爱做春秋大梦,但他还是有点见识的,知道这事就是想想罢了。他横了一眼媳妇,敲着烟杆子道:“你听不出来好赖话啊,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里正夫人不敢和丈夫呛声,转移话题道:“那就给咱们平安娶个方家的姑娘呗,他家姑娘那么多,咱们家又是村子的里正,就算是填房也有不少人家上赶着想嫁姑娘呢。”
“到时候再说吧。”赵里正叹了口气,后悔没在家里供出来个读书人。“方家现在也不愁嫁丫头了,到时候还得多拿聘礼才行啊。”
里正夫人就觉得自家门第高、儿子好,能看上方家姑娘都是他们的荣幸。她翻了白眼,刻薄道:“他们家姑娘也嫁不到城里去,还不是要在咱们这找女婿,那还有比咱们家更好的婆家了嘛。哼,咱们平安这回要娶就娶方瑜的亲姐姐,不要那大房生的三妮,他们那房连个儿子都没有,以后肯定过不好。”
同宁府刘宅中,方瑜刚完成上午的功课,在水盆里洗干净手上不小心沾染的墨迹。
他吩咐丫鬟:“中午让厨房上盘炒青菜,再来个炖豆腐就行了,就我一个人吃,不用弄那么多。”
昨天他刚接到家里来的信,是刘勤书舅家的活计送过来的,他们是来府城上货的,说好明天再上门来把方瑜的信带回去。
方瑜吃过午饭,在树荫下散步消食,想想家里的事情。
老太太说三妮的婚事可以等他回来再说。
方瑜很欣慰,不枉他拼命读书考试,自从他考上童生以后,周围所有人都不再只拿他当小孩子看了,尤其是家里人,现在都很尊重他的意见了。
方瑜打算这回写信就把关秋茗的事给写上去,先让老太太合计合计。
然后就是二妮生的儿子了,程瑞和二妮分别给他写了信,二妮的字写得很工整,这二位儿子的起名工作还交给他这个舅舅了。
不知道他是个起名废嘛!
作者有话说:
我家边牧渴了,想尝尝晋江的营养液!(嘻嘻嘻嘻)
话说,我家小博美长得特别白,模样可以参考小白狐狸模样,看起来特别干净撩人。
但是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位小美狗jiojio特别臭,还有口臭,偶尔尾巴还会沾上她自己的尿……
第62章 热闹文会
程瑞写给小舅子的信措辞十分谦恭, 先是祝贺,再是拉关系,然后是报自家的喜事, 最后请方瑜给他家孩子起个大名。
二妮写的信就很质朴了, 说的都是实在话, 信里面有关心弟弟生活的话语,然后又汇报了她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未来计划,还有家里妹妹们的学习情况,重点说了四妮,这个妹妹学得最好。至于儿子大名的事, 她想让弟弟帮着起个有文化又大气的名字,希望儿子将来福慧双全。
福慧双全。方瑜挠挠头, 他也是头一次当舅舅, 给外甥取名可是大事,他要好好想想。
方瑜翻书查典,最后选出了几个字:晋, 进也,日出万物进, 也是想着太阳生长的意思。泰, 安定平和,通达宽裕。昊, 从日从天,广大无边。彦, 美士为彦, 指有才德的人。
方瑜把选出来的字都写了出来, 然后让二妮夫妻自己挑去, 他有选择困难症。
想完小外甥的名字, 方瑜就回屋小睡了两刻钟,然后再起来做伸展运动,之后就是学习练字,日子就是这样的重复又充实。
吃晚饭之前,刘勤书从府学回来了,先是检查小师弟今日所做的功课,然后解答了方瑜在课业上的疑问。
今天晚饭做的是爆炒鸡块、蒜泥白肉、清炒蘑菇片、凉拌黄瓜和蔬菜汤。
方瑜学了一天的习早就腹中空空,坐在饭桌上吃得香,看得刘勤书也比往常更有食欲了,还多添了半碗饭。
吃过晚饭,师兄弟二人喝茶聊天,刘勤书说明天下午有个文会,他已经邀请了关秋茗,到时候他回来接方瑜一起去。
方瑜之前参加一场文会,是他们这届考上童生的一个富家公子牵头举办的,没什么意思,就是一群得意之人聚在一起互相吹捧,实在是乏善可陈。
刘勤书又说:“这次文会来得都是勤学之人,大家聚在一起写诗赏画,还会交流一下科举考试的心得,很有意思。瑜师弟你也不能闭门造车,还是要出去交际一下,多认识几个朋友,对你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方瑜乐意听师兄的教导,就笑着答应了下来。
和师兄说完话,方瑜快步走回屋里,他要赶在天全黑之前把家信写完。
方瑜用了整整五页纸来介绍关秋茗这个人,说是他新交的朋友,对他很好。
方瑜并没有直言说明给三妮牵红线的事,毕竟他还没问过关秋茗的意思,这种事又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了的。
不过,想来方老太太这么轻省的人听完孙子的信就能觉察出其中的意思了,要是真不愿意肯定会在回信里写的,到时候方瑜再好好劝说。
第二天方瑜起得比平常早了些,晨起锻炼缩短了一刻钟,早饭吃得也快,这样节省出半个多时辰的时间用来学习。
方瑜是这样计划的,既然下午要出去,那上午就提高效率多学点习,把当天的学习任务提前完成,这样就不会耽误太多事了。
中午饭也很简单,是方瑜特意吩咐过的,就是肉汤面条配上两把小青菜再加个蛋,这样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碳水主食的营养均衡,吃起来既美味又省时间,真是完美。
靠着从牙缝里挤出的时间,方瑜终于在去文会之前把该温的书都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