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勉强科举日常-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二爷觉得父亲给妹妹找的夫婿实在是拿不出手。那样的人家,家里的地都没有几亩,还不如他在省城结交的几个大地主家出身的少爷呢。
  冯骞提笔写了回信, 信上写到:你忘了家里祖辈遇到过的大祸了?
  原来冯家邻省桥水县的大户, 几代人都居于此地, 家中有良田三百余亩,在当地也十分吃得开。
  可就在冯骞的父辈时,县里换了个新的父母官,冯骞的祖父和父亲也时常孝敬,四时八节从不耽误。可等这位知县站稳脚跟后, 第一件事就是强买附近良田。
  一个一个的小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再不舍得也要双手奉上, 否则就不是要田的事了, 你这全家老小的命还要不要了。
  这位知县大人也不想把治下百姓给逼得太狠,对于像冯家这样的地主家就只买走了三分之二的地;对于普通小老百姓,那就是买走一半。
  当然了, 买地的价格是很便宜的,几乎就是白送。这其中还不包括知县的管家从中牟利, 又夹带着多霸占了一些田地。
  冯家的百年家业几乎是一夕之间就被人抢了个精光。
  外加上, 冯骞的祖父一病不起,家里仅剩的几十亩田产还要再卖掉几亩做药费。
  桥水县冯家就这样倒了。
  冯骞的祖父临死前还在念叨着, 怎么家就在他手里败了呢。
  冯骞的父亲经过此事,发了狠心, 下死力供家里小辈读书。十多年后, 直到冯骞考中举人, 冯家才算是终于翻身, 重振了家业。
  至此, 冯家就留了一条祖训,家里人必须要读书科举做官,要不然家里再有地有钱,也是留不住的。
  冯骞给闺女找女婿也是秉承着这条的原则,必须要找个能科举做官的年轻男子,他闺女必须要做官太太。
  冯骞很满意方瑜这个准女婿,而且是越来越满意。他是从读书科举一道上走出来的,自然也能看出身边人读书的潜质。
  他自己的三个儿子,说实话都不大成器,以后兴许还要靠这个妹夫提携呢。
  冯家大爷早几年考上举人后就留在了京城读书,这样参加会试也方便。冯家二爷现在还是个秀才,早几个月回原籍去参加乡试了,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考中。
  冯家四爷就别提了,从小就不爱读书,身体还不大好,冯骞对这个儿子已经采取散养的模式,只要不给家里惹祸就行了。
  方家这边就很忙了。
  因为要准备体面的聘礼,方老太太把家里的现银都攒了起来,方家三兄弟也是拿出全力在村里种反季节蔬菜,指望在冬天再给方瑜多赚些娶媳妇的钱。
  方瑜要娶知县家千金的消息还没有传开,方家这边也怕横生枝节,就只跟方老秀才、刘秀才和刘勤书说了。
  方老秀才把家里的现银拿出了大半,说先紧着方瑜用。刘家也是如此,怕方家手头紧,再不好意思开口,刘秀才特意把得意门生方瑜叫来,拿出三百两银票,说先用着,不够再来拿。
  十月末,刘勤书就带着妻儿和方瑾回来了,说是回来帮方瑜的忙。
  等晚上,方瑾终于等到了自家好弟弟,非要和方瑜挤在一个炕上抵足而眠。
  “嘿嘿嘿嘿,小鱼你运气可真好,居然能娶到咱们县知县家的大小姐!哎呦,咱们家以后可不得了了,有冯大人这门亲戚,以后咱们家都可以在县城里横着走了。”
  方瑜敲敲小瑾的脑袋,撇嘴道:“你螃蟹啊,还横着走。以后咱们家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你就好好读书吧。”
  “哼,假正经,老道学。”方瑾揉着脑壳,开始咯吱小鱼弟弟,就和小时候一样。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过了腊八。方家的这个年过得很热闹,方老太太给全家人都做了两身体面的绸缎衣裳,罕见地大方,家里人都乐得不行。
  等到二月时,冯婉正式出了母孝,方家请了媒人,正式去知县府上提了亲。
  令县城大户人家吃惊的是,知县大人居然同意了这门亲事,还直接把婚期订在三月末。
  冯家和方家开始走三书六礼的流程,一切都很顺利。
  这一个月里,乐平县实属热闹至极。首先就是方家给知县府上送聘礼,那么些好东西,一抬接着一抬,整个队伍有一条街那么长,从城北到城南,再走过城西和城东,整个逛荡了一大圈,最后才热热闹闹地抬进知县家门。
  方家生怕礼数轻了再让知县大人不乐意,同时也怕自家脸面撑不起来,就举全家之力来筹办这门婚事。
  等到正式成亲这天,知县家小姐的大红花轿精致气派,后面跟着的嫁妆队伍更是令人艳羡,几乎堵住了两条街,让道路两旁围观的小老百姓开了一次大眼。
  方瑜提前记牢了成亲时他要做的所有事,可真到了这天,他还是有点懵。
  结婚这还是第一遭,方瑜面上还稳得住,心里却是很激动的。
  高头大马,披红挂彩,隔门对诗,拜见岳父,凡此种种,忙了一天。
  方瑜目及所见,都是人。无论是方家还是冯家,家里家外,哪哪都是热闹的人群。
  终于到了晚上,没人敢多灌知县大人的女婿,在席面上方瑜只是喝了几杯度数很低的果酒。
  等送走客人,方瑜进了新房,冯婉就穿着喜服坐在那里等他。
  方瑜掀起盖头,再与妻子喝下交杯酒,之后就是冯婉带过来的丫鬟伺候他们夫妻梳洗宽衣。
  方瑜心里小鹿乱撞,回想起家里男性长辈对他讲的古代婚前教育,不由得面红耳赤,走起路来也有点同手同脚。
  等到丫鬟们依次退出新房,屋里就只剩下方瑜和冯婉这对小夫妻。两人同坐在床上,刚开始还不好意思对望,也没说话。
  方瑜现在可是个男子汉大丈夫,这时候就要看他的了。他主动握住冯婉的手,发现这小手很凉很凉,他就笑着和冯婉讲话,说些平常事,缓解冯婉的紧张情绪。
  “你饿了吧,你穿戴得这样多,今天这一天肯定没吃多少东西。”方瑜拉着冯婉坐到桌子上,给她夹菜。
  冯婉确实没吃多少东西,可是她已经紧张到感觉不出来饿了,只是机械地吃了几口。
  方瑜看了出来,特意让厨房做碗青菜热汤面,然后陪着冯婉慢慢吃。
  吃了半碗热乎的面条,冯婉总算是缓了过来,她也感觉出了丈夫待她的心意,就红着脸谢过方瑜。
  方瑜温声说:“你我已经是夫妻了,以后必定要恩恩爱爱,长相厮守,我照顾你都是应该的,我们以后就这样细心照顾彼此。”
  他又拿起酒壶,倒了两杯酒,和冯婉对饮。
  方瑜这般说,冯婉自然欣喜。饮完这杯酒,冯婉又主动接过酒壶,给丈夫斟酒。
  长夜漫漫,方瑜也不急着过洞房花烛夜,就和冯婉在酒桌前慢慢聊天。
  方瑜平时很少喝酒,但他如今的体质就是那种喝不醉的,所以他就多灌了冯婉几杯。等到冯婉满面桃花,醉眼迷离之际,他再抱起冯婉,放到床上,宽衣解带,亲亲抱抱。
  他想过了,自己现在的年龄实在是太小,还不到十六周岁,虽然按虚岁算都快十七了,在古代这年纪当爹都很正常,但他不是现代人的灵魂嘛,还是先不要开荤了,对身体不好,最起码也要等到今年秋天过完生日。
  刚才,方瑜和冯婉也聊过了,知道古代新娘子的婚前教育都很朦胧,尤其是像冯婉这样母亲不在的姑娘,都是家里女性亲属来讲这些,那就更不好意思了。
  冯婉这边是她二嫂给讲的,更是简洁,就是翻看两下画册,再说这事就顺着丈夫就行了,男人都知道还怎么做。
  方瑜拿出准备好的染料,等冯婉不胜酒力睡熟时伪造现场,之后就搂着香香软软的小姐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冯婉捂着晕乎乎的头睁开眼,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她嫁人了,现在抱着她的男人是她丈夫。
  她不敢动了,浑身僵住,感受着后背上贴着的人,方瑜的呼气正好在她后脊梁,让冯婉感觉十分灼热。
  冯婉又闭紧双眼,打算装睡,可天不遂人愿,她昨天晚上吃喝了那么多东西,现在就需要爬起来方便,很急很急。
  没有办法,冯婉小心翼翼地握住方瑜的胳膊,慢慢移开,再缓缓坐起来。
  “你醒了,婉儿。”方瑜醒了,起身搂住冯婉。
  冯婉浑身上下的皮肤都红透了,不好意思地嗯了一声。
  “我去叫丫鬟服侍你起开。”方瑜自然感受到了新嫁娘的娇羞,十分体贴,亲了妻子的脸蛋,就先起床避开。
  等到冯婉这边都完事了,方瑜这才回来和她一起用早饭,然后再出门做马车回家去给长辈们请安。
  方瑜和冯婉是住在陪嫁的宅子里,离冯家特别近,这也是冯骞和方瑜提前商量好的。
  方瑜觉得这样挺好,虽然外人可能会说些不好听的话,但这对两家都好。
  作者有话说:
  嘻嘻嘻,我们小鱼结婚喽,大家别忘了随营养液哦(…ω…’)
  话说,我家小博美今天又在边边笼子里拉粑粑了,而且是里面一下,门口一下,估计是在示威。


第97章 凤凰男既视感
  首先就是可以安岳父的心, 人家嫁女儿的,最怕的就是男方家人欺负女儿,现在分开住了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
  其次就是减少家庭矛盾, 虽然在古代大部分家庭都是几代同居, 但方瑜深受现代家庭伦理剧的影响, 知道所谓的婆媳矛盾就是离得太近的缘故,他便决心根除掉这样的隐患。
  再一个,方瑜也不想和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实在是太挤太闹了,而且还没有什么隐私可言。现在能借着结婚家里小住不下的借口搬出来, 真是再好不过了。
  方瑜和冯婉同坐在新马车里,这也是妻子带过来的嫁妆。方瑜不禁想到, 他这样的女婿在现代网络还有个专有称呼——凤凰男。
  不过他有自知之明, 不会软饭硬吃的。
  等马车停了,方瑜先下来,然后再扶着妻子下车。
  方老太太今天早早地就起床吃饭, 穿戴上最好的衣裳首饰,然后就是盯着大门, 心里急切地等着孙子孙媳妇来磕头。
  她心里有数, 虽然不愿意孙子离开家出去住,可这娶的是县太爷的女儿, 她不愿意也得愿意。唉,都是家里没能耐, 最后还要叫唯一的孙子委屈。
  老太太精明了一辈子, 这次也不例外, 她特地提前把老二夫妇叫了过来, 对他们嘱咐道:“见到新媳妇别拿架子, 就自然一些,你们两个也不用多说话,省得再说出些什么不体面的话。”
  “喏,这是红包,你俩一人拿一个,等会儿瑜哥两口子给你们磕头敬茶时给他们。”
  方瑜他爹娘接过红包,听完老太太的话,就一起退了出来,回到他们屋里。
  “你那里面有多少?”方仟吉打开看过他自己的,又把他媳妇的抢过来看看。
  里面有六个小银麻花,大约有三两重。方仟吉手头最近有点紧,就想着拿出一个小银麻花,谁也不知道,反正儿媳妇有那么多嫁妆,肯定不在乎这点钱。
  方仟吉一个红包里拿出一个来,方瑜他娘在一旁还赔笑道:“这样做就对了,反正也是给咱们儿子的,多少都无所谓,别人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
  方仟吉对他媳妇笑笑,然后出去了。方瑜他娘也大着胆子从她自己的红包里偷拿出两个小银麻花,藏在裤腰处缝出来的暗兜里。
  等到方瑜带着新媳妇终于回来请安时,方老太太已经带着儿子儿媳在堂屋里坐好了。
  小两口先给祖母磕头请安,方老太太满脸笑容,连声叫好,一手拉着一个,说着亲切话。
  “好,这就叫做郎才女貌,佳偶天成啊。”咳,这是方老太太特意让方瑾替她想出来的成语,说出来可以显得她更有面子。
  “以后啊,我们家小瑜就要靠你来照顾了。”方老太太还是没忍住想多念叨孙媳妇几句:“他年轻,一心就想着读书用功,有时候连吃饭睡觉都不记得,这多熬身子骨啊。现在你嫁进来了,就要多盯着他,多体贴他。冷了呢就给他加衣,热了呢就给他扇风,他累了就给他捶腿捏脚。小瑜他是咱们全家人的指望,更是你一辈子的依靠,你们是要过一辈子的,所以你更要比我们精心伺候他了。”
  冯婉低头听完老太太的嘱咐,柔声答应道:“是,奶奶说得这些孙媳妇都记住了,以后必定好好伺候我们爷。”
  之后就是给方瑜的父母磕头请安,这对夫妇因为心虚没敢多说话,就很顺利的通过了。
  剩下的就是给大伯大伯母和三叔三婶请安,这就不用磕头了,冯婉行个万福礼,方瑜拱手鞠躬,这两房给的红包也是老太太发的。
  方瑜和冯婉在方宅盘桓了半日,方瑜给冯婉介绍了家里其他的亲属。大爷爷大奶奶和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