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着她们。
老太太笑得欢快,她总算是又体会到了天伦之乐,搂着好曾孙就不撒手。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哦!等晚上来看吧!
好饿啊,中午还没吃饭。
第132章 老太太完美控场
老太太摩挲着曾孙的额头, 心疼地嘱咐道:“你也要多注意身子,学习是要紧,但还是没你健康重要。不是还有一年的准备时间嘛, 你也别太用功了, 太奶奶看着都心疼。”
程彦之今年周岁十四, 打算明年下场开始科举。
其实以程彦之的资质,今年就可以考县试和府试了。只是刘秀才和老太太谨慎,觉得压上一年更稳妥,方宜文也是怕儿子考试时太小再扛不住,就也愿意缓上一年。
程彦之是个孝顺的, 再者说了,他身上也没有舅舅那种养家嫁姐妹的压力, 自然有耐心去等。
一个丫鬟从外面进来, 对老太太使了个眼色。老太太会意,先不理,只是吃饭, 等大家都离开了,才让那丫鬟回话。
“还是程家人, 赖着不走, 非要见咱家二姑奶奶和小少爷。”
老太太听完后脸色就阴沉了许多,这程家又是想来占便宜的。他们方家好不容易供出来的读书少爷, 程家人就想摘现成的果子,真是想得美啊。
“去把他们领到前边小西院看管起来, 别让他们乱跑, 再碰到出门上学的小少爷就不好了。”
老太太从前都能拿捏住程家, 现在有钱有势了更是不怕程家人了。她心里有成算, 程家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等到程彦之离开家去了学堂, 方老太太才去见了程家人。
程家这次来的是程瑞的爹娘和大哥,都是家里的重要人物,他们还忍痛提了礼物上门。
方老太太看不上程家的小气礼物,只是说二妮带着程彦之去了府城读书,现在也不在家,程家人要是想看孩子就去平宁府吧。
程家人还想攀关系,老太太却说实在不巧,今儿县丞夫人约她去赏花,让膀大腰圆的婆子和男仆把这三个恶客请了出去。
县城的方家早已今非昔比。
老太太从京城带了不少银子回来,又重新在县城买了个大宅院,收拾成最气派的模样才住进去。
方瑜的天子宠臣名头已经传到了宣北,知县冯骞对亲家也更加热络尊重了。城里的人一听说是方家想买宅子,都上赶着便宜卖,就希望趁势能和方家搭上关系。
故而,程家三人原本是想过来耍臭无赖占便宜的,但见方家现在如此气派,就连个屁都没敢放,灰溜溜地就走了。
老太太却对程家起了戒心,特意把三孙女婿关秋茗喊来,嘱咐他去和守城门的官差通气,说以后不许桃花村的人进城。
关秋茗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和裙带关系,已经在县衙里混成了小吏们的头头,他说的话在县城里自然是非常好使的了。
等到程家再想来县城看有出息的孙子时,直接就进不去县城了。他们又不敢和带刀的官差大爷叫板,只能灰溜溜地滚回了桃花村,再也不敢来了。
方老太太是个闲不住的人,她总要操心家里人的前途。
只可惜家里人口少,能让她操心的都在京城。老太太便把目光投向出嫁的孙女家里,没事提点一下孙女婿,还有曾孙辈的孩子。
几个孙女婿里面,大妮、三妮和五妮家最听她话,老太太这边有点好事都会想着他们。
大妮生了五子一女,最后养大了三子一女。
唯一的女儿已经被妹妹方宜文收养,改名叫方华,小姐一样养着,根本不用大妮操心。
剩下的三个大小子都是普通孩子,勉强识了字,读书却是不行。
老太太心疼大妮,特意帮周家大曾孙在县衙找了个看仓库的活计,又给大曾孙作主挑了个城里姑娘当媳妇。
三妮家有关秋茗在,老太太也不用多操心,关秋茗又是个没有亲族的,自然会和方家亲近。
五妮家的云天成是个明白人。虽然娶亲前弄了点花活,但人家一直跪舔方家,特别孝顺老太太。老太太这人又是喜欢别人听她话的,所以这么多年处下来,云天成已经成了老太太心里的好孙女婿了。
云天成出母孝后就考中了秀才,之后又考了次乡试,发现个人才能实在有限,就老实地回家,也去县衙当了个书吏。
同时还把租出去的铺子收了回来,云天成用心打理,一年的进项也很可观。
方老太太今天真要要去冯婉的二哥家作客。他们家又新得了个女儿,是小妾生的,不过不妨碍摆个满月酒收礼。
老太太穿戴上孙子从京城送回来的最时兴的衣服首饰,带着二妮做大马车去赴宴。
等到了冯府,老太太被丫鬟扶着下车,正好顶头碰上了县尉田家。
这田家就是小六方宜鑫的婆家,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在老太太跟前看起来是恭敬,但到底还有点端着。
老太太在县城也就能服冯家,田家算什么东西,也敢不在她跟前彻底服软。
方宜鑫的婆母走过来,先笑着和老太太打招呼,老太太才点点头。
方宜鑫还跟在婆婆身后,老太太就招呼孙女过来和她说话。
方宜鑫对婆婆也就是面上情,知道婆婆不敢和她娘家计较,就把她婆婆撩在一边,陪奶奶去了。
田夫人心里憋着气,也要笑,还要巴结方家人。
方老太太的才华和精力就这样在县城里挥洒,既让留守在县城的方家人得到了实惠,又让方瑜可以自由在京城发展,真是一举两得。
十月初,京城方府,正院里。
方瑜陪在妻子身边,一直陪着生产。
冯婉对于生产这事也算熟悉,知道什么时候要抓紧休息,什么时候要使劲用力,另外还有方瑜这个半吊子说的什么呼吸法,也就是半天的时间,小老四就平安降生了。
在方瑜亲自监督的产房消毒卫生标准下,冯婉和孩子都十分健康。
方瑜抱着小老四对冯婉说:“我们家现在已经凑出两对好字了,以后也不用再着急了,这四个孩子能养好就很厉害了。”
冯婉笑着没有接茬,只是问丈夫给小儿子取什么名字。
方瑜想了一下,搞怪的心里占了上风,笑道:“就叫方和成吧。”
和成,合成。
也不知道方瑜想要合成出来个什么东西。
作者有话说:
二更哦,飞吻winkˇˇˇˇ
话说,我妈吃了半个煮玉米,然后不想吃了,就把玉米棒子放到小博美的笼子,让小小啃。
结果小小吓到了,对着玉米棒摆出了进攻的姿态,汪汪叫,贼可爱!
第133章 画家争宠记
这两个月冯婉要好好坐月子修养, 方府的大事小情就先交给了方美臻,可把美臻这懒姑娘给烦得不行。
美臻和嫂子处得好,情同姐妹, 自然不能在嫂子跟前叫苦。可处理家事实在是太繁琐麻烦, 美臻就私下里和她老哥抱怨。
方瑜见美臻怨念满满, 想哄哄她,就和美臻说这算是雇她打工,一个月给一两银子的工钱,还包吃包住。
美臻这下就笑开了花,干劲十足。
对于在家的妹妹, 方瑜制定了一个培养标准:没满十八周岁的,如乐妍, 每月有一两银子的零花钱;满了十八周岁的, 如美臻,就管吃管住,并没有零花钱了, 需要抄书或做刺绣赚钱。
方瑜这是要培养妹妹的独立生活能力,他可不想养出米虫。
方美臻脾气直爽, 对于家中敢偷懒敷衍她的下人, 甭管有什么背景,都要抓出来罚。几日下来, 方家的规矩就又严明了一些。
冯婉还和方瑜夸八妹妹,说八妹妹帮了她的大忙。
美臻和冯婉有商有量, 将家中不合用的下人都发落了出去, 那几个仗着年纪大倚老卖老的下人也都撵了下去, 换上更年轻忠心的。
方瑜听说后也是大力支持。他家发迹不过几年而已, 家里的下人便有了拿大掐尖的架势, 真是让他忧心。
他可不想家里最后弄成像红楼梦里荣国府的那个模样。
为此,方瑜特意和冯婉、美臻一起,为家里下人制定了行事规范。
首先就是分派好各人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还有就是家里的财物用度都要上册记录,每天一小结,十天一大结,月底各处对账,冯婉亲自检查,差一点都不行。
剩下的现在一时半会还没法补全,方瑜就打算慢慢来,决心一定要把自家给齐好。
今年的雪下得很早,城里很多人家还没做好过冬的准备呢。外面小贩卖到城里的柴火和炭火都很紧俏,价格也比往年高了两成。
方瑜不差银钱,又爱提前囤好物资,所以家中的炭火并不缺。
方瑜新买的这个宅子建得极好,主要院落里都有暖阁,还有地暖。住在暖阁比现代的集中供暖还要舒服。
这时新科进士们开始正式上任了。
张之青和方瑜也按惯例向上升了一级,成为翰林院侍讲。
新科一甲三人齐聚翰林院,向前辈们行礼问好。
方瑜前辈感觉很奇妙,看着这届的探花吕冠连,真心有点自惭形愧了。
吕冠连长得真是太帅啦!比现代的那些小鲜肉还要好看一万倍。
探花郎这个称谓简直就是为人家量身定做的。他方瑜不配。
在官场,长得帅也是一个很大的资本。
方瑜这次入宫陪皇帝宴饮消遣时,就在席间看到了吕冠连。皇帝让他作画,这为吕美人一手大写意画,赢得了皇帝的赞许。
方瑜脑袋里突然冒出一句诗: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咦,方瑜打一激灵,对奇奇怪怪的官场争宠记并不喜欢,打算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
只是有人乐于挑唆,就爱搬弄是非,那些人不知为何又造谣出许多话,其中就有方瑜失了圣心、被新科探花比下去之类的话。
方瑜偷偷翻了个大白眼,回家就去书房作画,憋了大半个月,画出一长卷,起名为《天子赏画图》。
和熙帝看到后,大加赞赏。当即宴请近臣,让大家一起赏画。
只见这画中人聚在宫殿赏画,而画外人又又在赏画中人,多么富有戏剧性啊。
方瑜这次在绘画中加入了叙事性,算是当时比较新鲜的形式了。
经此一画,方瑜算是力破了坊间“失宠”传闻,同时也有力地捍卫了他在和熙帝心中的画家排位。
这届的新科进士都听说了方瑜因画发达的故事,现在个个都乐意在皇帝跟前展示绘画天赋。只是皇帝的眼光很挑剔,也就有两个人入了他老人家的法眼。
又到了年根底下,来方家走动的人比去年还多还热闹。
皇帝对近臣的赏赐也如期而至,什么香水丝绸和玉饰,珍珠玛瑙和人参,都和不要钱似的。只要你能简在帝心,这些都是毛毛雨啦。
外人看到方瑜这般地位,很多都乐意过来逢迎。有人想送他美丽姬妾,还有人想和他家联姻。
这次是个京城三十二岁的六品官,想续娶方瑜的亲妹妹。这家人托的是许启温夫人来说媒,许夫人和方家关系很亲近,还是觉得这家靠谱才同意过来走这一趟的。
“这家不错,书香传家,兄弟也多,个个都有出息。”许夫人用古代的价值观来说这门亲事的好处:“嫁过去就当家,卢大人膝下就养大了一个小闺女,家里人口简单,咱们八姑娘也不为难。”
冯婉谢过许夫人,但她也不敢和许夫人说准话。等到晚上和丈夫独处时,她才把这事详详细细地说了。
方瑜也见过这卢大人,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你和美臻说这事了吗?”
冯婉摇头:“这种事怎么能先和姑娘家说啊。”
方瑜说:“明天我们一起和美臻说,看她的意思来办。”
冯婉知道方瑜对家里姐妹有多好,也不再说话,就温柔地环住方瑜的肩,想要温存。
方瑜心里有事,就敷衍地亲了妻子两下,也没有什么下文。
等到第二天,方瑜把这事说给美臻听,美臻直接摇头拒绝。
冯婉和美臻好,就劝了她几句。美臻谢过嫂子的好意,把她的想法说了出来:“我要是想嫁人,早两年刚到京城就嫁了,用不着等到快二十五岁才想起来这事。”
方瑜也是这么想的。
兄妹俩达成共识,冯婉就出面婉言拒绝了这门亲事。
时间来到和熙五年,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程彦之身上。
十五岁的少年郎终于拿着考篮迈进了县试的考场。
在方老太太和宜文的殷切期盼下,程彦之十分顺利地考下县试,并且还高中案首。
方家和刘家喜气洋洋,知县冯骞也特意见了这个亲家小辈,还特意鼓励他,对他讲了方瑜努力学习的故事。
程彦之认真地听着舅舅的事迹,回家后更认真地学起了习。
方家对科举的流程也熟悉了,现在也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