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方长手头材料很少,纺好丝线后只是积攒着,但他还是用青铜做了些针,有时候衣服有破损,便缝上几下,毕竟除垢术只能解除脏污,无法填补漏洞。
他计划等手上的纱锭再多一些,就造个简易织布机,将线织成布使用。
无论是做窗帘还是做被褥,都是极好的。倒是身上衣物无需自制——他已经习惯了在山下定制。
在座位上坐下,抽出两本书细细阅读。
玻璃窗透光性非常好,明亮又清晰,就好似开了窗户似的,但又有没有风吹进来掀动书角,这一点已经足够让天下所有读书人羡慕。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饭时。
正在练习厨艺的阿牛负责做饭,如今他的手艺已经很不错,烹饪出来的的食物有模有样。
“师父,开饭啦——”
“好的。”
方长应了声,将手中这本《地理山川杂记》合上,归于书架。这本书还是当初从山神那里借来后,自己抄录的,原本已经归还了章淳。
走出殿门,前面银杏树下的石桌上,已经摆了几个碗碟。
夏季的云中山,到处都是食物,每日都不重样,而且恢复了捕猎之后,桌上也有鲜肉做的菜,只是阿牛依然更喜吃素。
倒是仙栖崖上自种的粟麦高粱等主食一直不充足,毕竟之前崖上开垦的田亩较少,收获数量有限,大多数时候还要靠地薯、野豆、各种坚果填充,或者直接以肉与蔬菜当主食。
还好不论是方长还是阿牛,吃饭更多的是种仪式感,不挑食。
桌上菜肴被烹饪的色香俱全、味道鲜美,虽然调料不多,炊具也稍显简陋,但诸如丝瓜、菜豆、山葱、水芹、茄子、南瓜等菜肴,五颜六色的摆在桌面上,看起来就赏心悦目。又有一大碗扣肉,以自制的地薯粉丝垫底,蒸的软糯酥烂,浓香绕舌。
“阿牛,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方长笑道,不过不等阿牛回答,他忽然放下筷子,看向远处云层中。阿牛很疑惑,顺着师父的眼光朝远处看过去。
顷刻,有片纸从远方分来。
方长顺手一抄,接在手里,却是个纸飞机。当然,这纸飞机也有其它称呼,比如山神章淳就称呼它为“平头蝠”。虽然交给于青菱和柳元德的时候,他们并未说话,但是想来他们对此应该也有特别的称呼。
嗯,他已经知道,这只纸飞机的来源是于青菱和柳元德。
轻轻展开,上面写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字迹清晰优美,很见主人功底。方长先看了了落款,果然是柳元德和于青菱,不过这篇字想来应当是柳元德所书,毕竟他是个读书多年,差点就去考科举的人。
“原来如此。”
匆匆看完,方长放下纸,轻轻吁一口气。
对于师父收到的信息,阿牛没有去问,也没有去看,只是不停进食。方长也没有将其中内容,告诉自己这位即将下山的记名弟子,有些事情知道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儿,平平淡淡才是大福分。
柳元德和于青菱在护送完毕,离开南疆后,卷入了不少风波。
通过所遇到的各种事情,以及他们自己的渠道所获情报,推得了一些情况。
想起方先生是他们所遇到修行人中,最为熟悉也是看起来最厉害的,所以他们用方长当初留下的纸,特意将相关情报写下。
妖怪们的组织,已经在天下许多地方都占了上风,动乱已四起。各地也有豪杰们,各自举兵,有的附逆,有的奋起抗争。往往又有修行人加入,许多地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黎民百姓困苦不堪、流离失所。
他们在这次护送后,也有了不小实力和许多声望,好些江湖人士没有离开,而是追随二人一起,收编了几只零散队伍,正准备寻找可靠义军加入。
于青菱和柳元德在路途中得知,妖怪组织们的布局,乃是“满天星斗”之势,在各州府都安放了人手。
为此,有东南西北四个分堂,分别在东海群岛、南疆丛林、西域大漠、北部冰原里人迹罕至之处,专门为妖怪们源源不断培训手下。估计再过几年,对方在各地州府都人手不足的问题,就会被弥补。
那时候,天下的形势肯定会更严峻。
于青菱和柳元德说,他们计划找到可靠义军后,看能否组织人远征四方。
………………………………
第212章 【耕牛的理想】
方长将信纸放好,对阿牛笑道:
“继续吃饭吧。”
“嗯。”
两人慢条斯理地,将所有碗盘中食物一扫而空。
阿牛像最近所习惯的那样,起身收拾碗筷,去浣花溪的流水中刷洗。
方长则走回屋中,抽出一张纸铺在桌上,在砚台中加了些水,取出块自制墨,轻轻研磨几下。
而后他将几天未用的笔,浸泡在水中,等了一会儿待笔头化开,才提笔蘸墨,在纸上刷刷写下两行字:
“知道了。”
“有事可以用这张纸空白处回复。”
自制纸张的水平越来越好,虽然依旧不够洁白,但书写起来感觉很好,十分托墨,而且纸质坚挺。
他轻轻晾干墨迹,将纸张折好,成为平头纸飞机,而后打开玻璃窗子,捏住纸飞机的中间部位,望空中轻轻一扔。
纸飞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白线,轻盈迅捷地越过山崖边沿,朝下方飞去,而后猛地跃升,迎着太阳的方向,扎入云中不见。
方长笑笑,正待重新关上窗子。
他看到不远处,阿牛从厨房走出来,似乎已经将里面收拾好,于是对弟子喊道:
“阿牛,过来。”
“好嘞。”阿牛应和一声,立刻朝这边走过来,穿堂进屋,到方长面前行礼问道:“师父有何吩咐。”
“准备准备,我们一起下山吧。”
“好。”
阿牛听到师父的话,很是愣了下,不过他早就知道,终究会有这么一天。
向来乖巧的他,并未过多发散思维,而是答应之后,便默默地回自己正住的客房里,收拾行李。
方长注意到,阿牛的情绪有些低落,不过他没有作声,而是任由自己这位即将离开的记名弟子沉闷。
缘起缘灭,本就是世间寻常事。
如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参透这一点,对阿牛的修行有许多好处。
他也回过头,从柜子里取出那块惯常使用的青布,熟练地开始打包裹。平日里灵泉剑他一直不离身,本就在背上,酒葫芦也被重新从墙壁上摘下,挂在腰间——回山后这段时间,葫芦里面的酒没喝掉多少,还有不少缸。
用于更换的旧衣服也放进包裹里,还有一些小零碎,不过靠着手上除垢术,他下山这些次,还没有出现过需要换衣服的情况。
由于现在还是夏天,方长积存的零食并不多,没有多少可以放进去,他只好遗憾地取消了这一项。取而代之的,是他去了趟外面工棚,取了不少白银放进去。
小餐刀已经被换上了皮鞘,插在怀里,这也是下山后很方便的工具。
“师父,我准备好了。”
不一会儿,方长走出门去,发现已经收拾好行李的阿牛,早已经在厅堂里等着他。阿牛没有多少行李,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甚至能够做包裹的布料他也不具备。
云中山上虽然物产丰富,但方长尚未学会纺织,没法凭空变出布来,因此在仙栖崖上生活的阿牛,也只有化形时候所得那身衣服。
阿牛只是挎着个篮子,那还是当初刚上崖时,方长用以装满了烤地薯,一起送给他时候的物事。
篮子里面还放着几件他自制的小工具,以及一些食物。
“你等一下。”
方长走回屋里,打开衣柜,掏出一小块布。
那是他在山下订制衣服时候,店家所赠送的包装,虽然没法用来当包裹皮,但是遮盖一下竹篮口还是不错的。
“多谢师父。”
“只是块布而已……阿牛你跟我来。”
阿牛听话地跟着方长走出门外,方长检查了下门窗,用自制的简陋铜锁将殿门锁上,接着领着阿牛走到工棚里。
他指指工棚里的诸多工具,说道:
“阿牛,你喜欢什么工具?选一个。”
他仔细看了看,没有选刀斧之类,而是看中了墙角处的一把锄头,自从化形后,他常常在崖上田里用它,很是顺手。
“师父,我选这个。”
“好,送你了,你带下山吧。”
方长示意他上前拿取,阿牛性格中正不喜虚言,依照师父所说,走上前去,单手拿起,将青铜锄头扛起在肩上。
不等阿牛说什么,方长又走到旁边,选了快铜锭选了块银锭,一起拿给自己的记名弟子:
“在山上两年,我也没有什么宝物可以赠给你。”他在阿牛注视自己的眼光中说道:“如今你准备下山,带上这把锄头防身和使用。顺便,这些银与铜你带好,下山后慢慢换成钱财,生活会多许多便利。”
阿牛并未多言,只是行礼。
方长给他这些钱,也是有自己的考量,毕竟阿牛心地纯良,也曾经在虎桥镇上凡人家里住过,若是让他多在人间滚来爬去四处碰壁,有点浪费时间。
既然自己有足够资源,还不如一步到位,让他下山后体验下充裕生活。
似乎是知道马上要动身,阿牛环视了下周围,准备把这美丽出尘的仙栖崖,深深地记在心中。
毕竟,按照师父的说法,两人这段师徒缘分,后面已经接近断了,自己以后应该很难再回到崖上了吧。
“走吧。”
方长带着阿牛,走到崖边石环处,顺着栈道直下去。
栈道十分高,师徒二人只是用普通行走速度,慢慢朝下走,这样虽然花费时间多,但是可以好好欣赏欣赏仙栖崖南方的景色。
半途中,方长率先开口:
“下面不远处,便是真正的山门,之前你还和我在崖脚水潭边布下了个阵法,只让有缘人进入。”
“再往下不远处,是林溪村,离着官道有一点距离,上了官道,便可以哪里都去得了。”
“阿牛,接下来你准备去哪里?准备以后做点什么?之前是否已经设想过?”
听到方长的问题,阿牛点点头。
他早就思考过这件事情,因此不像平常那样悠缓,而是迅速地开口说道:
“我想先去虎桥镇,看一眼阿黄目前的情况,也看看主家现在的情况。”
“既然师父您赐下如此多银铜,我不准备行走太远,想顺着虎桥镇外白沟河,去南方河水入江的地方,置办座房屋,买上几亩地,做个好农夫。”
………………………………
第213章 【消费降级】
虽然这几年在崖上,和您学了很多,但斟酌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种地。如果还有闲暇,我就去寻个私塾学识字,好了解那两本秘籍的内容。”
阿牛的想法,倒是不出方长的意料。
由于阿牛化形前许多年里,即使已经开灵甚至炼化横骨,他也是在田地中做活忙碌,自然对耕种一事多有了解,甚至已经成为习惯。加上他在耕种之事上,多有天赋,如今化形后又力大无比,想来定是个好庄稼把式。
于是方长点点头:
“不错,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就好。”
“等将家安顿下来,我就找人说个媳妇,生几个孩子,学一学种田养家的农夫。既然我化形是在他田中,而且我又喜欢此事,说不定后续道路的机缘,也就在平凡百姓的耕种之中。”阿牛继续说道。
对于已经化形的妖怪们来说,修为已经算高,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自有预感,就和方长一样,只是不如他灵觉那么清晰。
所以,阿牛这样说,必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已经有了腹稿。
“已经收拾妥当了?随我一起下山。”
“是,师父。”
刘阿牛拎着篮子,恭敬地跟在身后,轻轻于栈道上向下行。篮子上多了一小块布,覆于篮口,让人无法窥见其中内容。方长赠给他的路费,就静静地躺在其中。
崖下水潭周围绿意浓重,水草深厚。
潭中鱼鳖众多,各自生活,水潭周围的树林依然被浓雾所笼罩。那是师徒二人一起栽树,所布设的阵法,可以拒绝无缘的普通人进入。
不过对于他们两个,这阵法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径直穿过。
后面几座山头并不高,对于常在山中活动的方长和阿牛来说,便如平地一般,被他们闲庭阔步,悠然翻过。
“下面这个是林溪村,不过阿牛你上山应当不是从这个方位。”
当初阿牛在虎桥镇外田中,与方长和阿黄分别后,趁着夜色掩护,径直奔入了云中山,没有走官道,所以也没有从林溪村这里进山。
林溪村里,不少人对方长有印象。
毕竟。但方长也不刻意去躲避,而是和见礼的村民打个招呼,便带着在村民们眼中陌生的粗壮汉子刘阿牛,径直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