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后无数年里,这三家村及周围几府的睡前故事里,多了两条化为人形躲在人群里,喜欢吃人和抢夺钱财的邪恶大蛇。
  但这已经与方长两人无关。
  他们早在看到知县对周围下令后,就已经从树上跳下,出了这名叫三家村的镇子,去得远了。
  …………
  路上,桑子平对方长的葫芦赞叹不已。
  “方先生这个葫芦不错,里面到底装了多少酒?之前除妖时候,那以酒化箭继而化绳,实在是玄妙。”
  听到他的这个问题,方长将腰间葫芦解下来,在手中抛了两抛说道:
  “这个葫芦,乃是从云中山下所得普通葫芦种子,被我栽种在崖上,后来因为仙栖崖灵机浓重,变得有些灵动,因草木植物开灵极其困难概率甚低,最终也没有成为精灵,于是我将其摘下炮制,做成了这个银嘴儿葫芦。”
  “至于其中容量,我只是在历次下山后,每经过一个村镇,便寻找酒馆朝其中打上一葫芦高粱酒。由于我平常喝酒并不多,因此日积月累之下,其中不知知道存了多少,想来应该用“缸”计数?反正葫芦的重量变化不大。”
  他感觉了下周围,此时二人正在一个山坳里,前后道路上很远都没有人。
  于是方长对桑子平笑道:“反正周围无人,干脆将其中酒倒出来,看看有多少。”
  桑子平点点头,而后方长将葫芦的牛角嘴儿拔开,朝空一举。
  葫芦中射出了晶莹的酒液,却不呈弧线,而是直直朝前飞去,并在半空中凝而不散,聚成一个大酒水团。
  酒水流不停,似乎无穷无尽,半空中的大酒球也越来越大。
  “果然许多!”桑子平抬头看着半空中的酒团,赞叹道,这时候方长手中的葫芦终于被榨干了最后一滴,不再有酒水喷出,“看这水量,得有一个小池塘了吧,或许比仙栖崖上的池塘水量还多少些许,方先生您这段时间游览的地方可真不少。”
  “哈哈,谬赞谬赞。”
  方长笑道,他在这上面已经花了许多钱,每次下山,他准备的路费中绝大部分都花在了这上面。
  还好云中山里有丰富矿藏,不然还真的难以做到。
  他朝空中一招手,半空里的那个大酒球,重新化为几股细缕,微微盘旋绕错,齐头钻进葫芦口里,这次速度极快,须臾之间,空中便重新变得什么都没有,。
  将葫芦重新系回腰间,方长笑道:
  “但是其内品种有些匮乏,若是有机会,应当多收集几种,才有更多趣味。”
  桑子平也哈哈大笑:
  “据说江南有许多米酒,方先生回头可以去趟江南,收集些许。不过眼下就有一个好机会,西域气候十分适合瓜果,其中尤以葡萄为甚,那里人将葡萄收集起来,酿为美酒,味道香甜,色如琥珀,若是有机会先生可以顺路装上些。”
  他们继续赶路,这段时间里,经过的两旁景色又为一变。
  地势虽然多山,但山间开始平坦起来,也零星有着人家,路旁农田里的作物,已经彻底变成了粟与麦,但粟依然是主流。
  最热的时候已经接近过去,空气中开始有着丝丝凉风。
  桑子平说道:“上次我来关中之时,还是冬天,那里旷野茫茫,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关中的冬天降雪也多,每当风雪大作之时,便像一幅雪白的大氅,将这厚厚的土地盖住,万物皆似沉睡,直到春风将一切都唤醒。”
  “听起来真是个好地方!”听到桑子平的形容,方长兴致颇高地说道,“待到关中,要仔细游览一番,感受下那里的风情再去西域。”
  他们脚力强,前行速度很快。
  又转过一个路口,视野瞬间开阔了起来,地势平坦,天空晴朗却又深邃。
  不过远远望去有片山横亘前方,以方长目力所及,能看到怪石嶙峋,还有座高峰直插云间,上面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隐约中,还能听见远处山脚下,有江水奔腾声。官道于平原上变得笔直,直通向山脚,隐隐约约,能看到远处有一桥。
  方长停下脚步,问身旁桑子平:“前面是哪里?”
  “蚁山。”
  ………………………………


第243章 【路边荒野夜话】
  “噢,蚁山,这个名字很奇特。”
  方长淡淡道,而后加快脚步朝远方走去。
  桑子平脚下也随之变快,两人身形相对位置没什么变化,他对方长说道:
  “之所以有这个名字,听说是其山多蚁。蚁山里贫瘠干燥,草木稀疏,没什么人烟,倒是有不少野兽,物产也一般。”
  天色已经过了中午,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虽然他们在这里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蚁山,但离着到山脚下还有不短距离。
  “估计明天中午就能到蚁山,我们或许可以进山看看。”方长说道。
  而后两人闷头赶路不语。
  从这里开始,地势已经平坦起来,官道上的行人车辆也多了起来,来往的货商路人络绎不绝。故而为了别太显眼,他们二人只用了部分力气赶路,就比寻常人快上那么一些,赶路速度也只和驽马类似。
  这导致他们有机会,被周围行人搭伴。
  赶路人们往往喜欢结伴而行,主要是为了互相聊天可以排解寂寞,从而解除疲劳感。搭伴也很简单,有人开头互相聊上两句后,脚下自然会以相同节奏前行。只要带的水足够,或者路边能容易找到饮水点,行人们往往喜欢不停嘴巴。
  虽然方长和桑子平走的速度很快,但旁边人凑上来说话的时候,也不好拒绝,于是放慢速度,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他们一起走。方长虽然白衣负剑,但身上自带让人感觉亲近的气质,故也无人惧怕。
  行人们往往是关中口音,调子苍凉古朴,面容也俱显憨厚。
  这群人虽然都徒步顺着官道向前行,但身份却区别很大,很难让人相信他们可以有共同话题。然而他们依然聊得热烈,农人说收成、匠人说手艺、游侠说江湖事、书生说学问,俱都三句不离本行,却也颇为融洽。
  方长与桑子平只扮作两个游学士子,混迹其中,凭着广博见识,并无人识破。
  一路上村镇并不算少,但往往离着官道有段距离。
  而入夜时候,他们眠宿的地方,则在荒野中近乎垂直的土坡下背风处——此地已经算是关中,并不缺此种风景。
  这个地方,乃是来往行人常常选中之处,十分热闹。
  有附近村民占据此处,准备了柴草和简单伙食、干净饮水,在这里售卖,但是不按照量来,而是按照人头,吃得多吃得少都是五文钱。柴草使用更是简单,只要缴纳了人头费的,都可以在这里歇息,并享受那堆篝火。
  和方长与桑子平同行过来,时常走这条路的人告诉他们,这篝火有人照看,能够一直燃烧到天明。
  在野外,有这么一堆篝火,用处十分大。潮湿天气可以烤烤靴子,保持脚的状态,还能热一热携带的食物,以及从篝火上面大水壶里取些开水喝。更不提有了这堆篝火,蚊虫不至,野兽们也都离得远远地。
  唯一让大家比较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还好这里民风虽淳朴却剽悍,兵刃较为常见。
  如今世道有些乱,各地渐渐都不够太平,剪径贼寇常见,大家倒也不甚惧怕,但是黑夜中的威胁不仅仅是人,还有——
  “这里有妖怪?”
  听到旁边人的抱怨,方长问道。
  说出这个话的,是个上了些年纪的行商,他背着个不小却不算重的包裹,腰间带着把沉重单手刀。刀鞘乃是乌木所制,中间紧紧箍着三道薄铜环,刀柄上有个护手,而后便是缠得紧紧地绳子,不管是刀鞘还是箍环、刀柄,都有着经年积累的斑驳磨损和划痕。
  听到方长的问题,他在自己的大包裹上用力靠了靠,让自己更舒服,而后扳过身旁刀鞘,横在腿上,对方长说道:
  “二位是从外地来的吧?看起来不知道这边的事情。”
  “我们是从中原游学而来。”
  这个行商抚掌大笑,带着些许有人理会的兴奋感:
  “原来是两位先生,失敬失敬,从中原来怪不得不清楚这里情况。本地当然有妖怪,还不少呢。而且妖怪可比山贼可怕多了,山贼也是人,虽然凶恶些,但不像军队会结阵,手上功夫必然不如我。”
  “所以,真要遇上贼寇,这里这么多人,胜负未可知,说不定还能抓几个换些悬赏花红。但是妖怪不一样,要么是刀枪不入、要么是灵敏超人、要么是法术难挡,虽然我没见过,可估计就咱们这里这些号人,碰上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儿。”
  桑子平好奇的问道:“既然足下没见过,那是怎么判定这里必然有妖怪的?”
  行商从包里掏出个奈果,随手擦了擦自顾自啃着,不紧不慢地讲道:
  “这些年妖怪作的恶不少,偶尔还会有些村镇遭了毒手,被整个抹去,抢的啥都不剩。但要问我怎么知道是妖怪做的,却是第一个遭难的镇子,遇上了高人相救,没像后来那些一样被扫平。”
  稍微顿了下,见方长与桑子平都看着他,周围也有人围上来,他瞬间过足了好为人师的瘾,啃了口厚实的果肉,说道:
  “据说,那次乃是妖怪们的大军打来,领头的是个尖嘴细身,穿着厚实鳞甲的奇特妖怪……当然这尖嘴细身只是描述,妖怪头领体型巨大无比,就像个房子似的。它们到了镇里就开始杀人夺财,无恶不作。”
  “结果也是那个镇子上的人福气足、命大,有过路的剑仙恰好碰上,用金光闪闪的宝剑,将那妖怪们一剑砍了半数,吓得那些狼啊猪啊羊啊之类的可怕妖怪,丢盔卸甲屁滚尿流,就此逃散,并且再也不敢侵犯那座小镇。”
  “镇民们还给那仙人修了座小庙,并且到处传颂。据传言,被斩为两截的妖怪们,尸体就埋在小庙下面镇住,但没有确切说法证实。不过妖怪肯定是有的,这事儿可信度极高,毕竟那里人也没有好处,没必要造假不是?”
  方长点点头,往前靠了靠,开口问道:“听阁下所说,那镇子就在附近?”
  ………………………………


第244章 【蚁山脚下剑仙庙】
  因为这位行商的话中,透露出了不少消息,方长准备去那里看看,确认下此地妖怪们最近的状况。毕竟那些消失的村镇,或许就是敌人在出手搞事,而且在他灵觉中,忽然感觉到这件事情和自己有关联,自然起了更大兴趣。
  眼前行商三口两口吃完了果子,将果核扔进篝火堆,拍拍手指着上面官道,对眼前众人说道:“那个镇子叫两尺镇,就在沿着官道朝前方不远处,但是不在官道上。过了桥后,要往西面下官道,一直朝着蚁山方向走,在临近山脚处才能找到。”
  在场除了方长和桑子平之外的行路人们,各自哂笑:“我们还有活计要做,哪有时间去看这种东西,费事又费干粮。”
  倒是方长与桑子平对视一眼,朝行商微微拱手示意,表示感谢。
  而后一夜无事。
  没有野兽也没有贼寇,更没有妖怪过来,这片坡下土坳里,唯有篝火噼噼啪啪的声音,和上方卷过厚重土地的风声,偶尔有人打鼾磨牙,却是这些赶路人们睡得深沉了。
  颠簸行路的许多疲惫,随着睡眠无影无踪,第二天早上起来,人们又各自精神百倍,在这里用村民提供的水稍稍洗漱,热些饭食吃,再将随身容器装满白开水,便又三三两两的上路前行。
  方长与桑子平没有和昨天的同伴们一起走,他们两个没有在这里吃早饭,一大早就爬上陡坡,顺着这条伸向西北方向的官道朝前走。朝阳正好从后面超前照射,角度很低,将他们长长的影子,投在前方路面上。
  滔滔江水声越来越清晰,前方桥头的石也变得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离得近了之后,场面更是壮观,水流滚滚而下,浑浊的很,在桥面上方和桥面下方两个拐角处,激荡出惊天动地的声音。倒是桥面下这段水面足够平稳,但流速也不低,没有淤塞危险。
  桑子平在桥中间停下,随方长一起扶着栏杆,看着在远方顺着地势,转了个大弯的江流说道:
  “这里地势厚重,但都是黄土,从这里流经的江河,往往会因为侵蚀江岸河岸而变得浑浊。还好这条江在关中只有短短一小段,加上后面又有几条河水汇入,所以下游才会依然清澈。”
  他告诉方长,脚下桥底这条大江,在远方拐弯后朝着东南方向走,而后穿过片薄薄山脉,转向东方入海。方长知道,这就是他曾经从榆树回云中山时候,曾经泛舟其上的那条“名字很多”的大江。
  他拍了怕栏杆,对桑子平笑道:“这长桥在激流中稳如磐石,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修建的。”
  几个粗壮桥墩伸进江水中,下方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