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些飞出去的竹符,落地之际也变成了许多木头人,挥舞着木叉木棍木刀木斧,拎着木弓箭,加入了包围圈。
上万妖兵,竟然被方长和桑子平两人,包围的严严实实,没有一个能逃掉。
就连长着翅膀的那些,也被纵横交错的箭枝逼了回来、
看着这些,方长对旁边桑子平叹道:
“无辜的真少啊。”
却是在他眼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场中被包围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动作的这些妖怪,身上的气息流转——未杀吃过人类的,竟然只占据少部分。
刚刚在洞中,他们施展全力,迅速追上并解决了妖王,而后转身从头领们中间杀了条路出来,中间还有余力给山体来了下狠的,将山体里面所有的工蚁兵蚁压在其中。
那些妖王和各路头领们,中间更是一个无辜的都没有。
毕竟手下妖兵们杀人越货,都是来自于这些头领的命令,他们要负领导责任的,所以也都死的很干脆。
还不等发话确定这些剩余妖兵的下场,它们已经做出困兽之态。
………………………………
第257章 【一网打尽】
由剩余的一些副头领们带着,剩下的这些妖怪们中间,那些本领尚算高强的,不约而同地朝方长和桑子平,发动了凶猛的冲锋。
其中有个野犬妖,还拿过旁边座位仪仗的手铳,装满药子后,朝这边砰的放了一铳。
铅子儿带着巨大声音,朝方长飞过去。
他不闪不避,只是伸左手在空中一抄,便将那肉眼完全无法得见的小小弹丸,抓在手中。方长也不去看,只是将铅子儿随手抛在一边,而后将右手的灵泉剑往前一掷。
灵泉剑如穿针引线一般,在妖怪群们中间翻起花儿来。
只是妖怪们数量依然太多,哪怕他们之前为了点卯排了比较齐整的队伍,很有利于灵泉剑这种来回穿梭的运动,但将其中作恶多端的全部消灭,依然还用了不少时间。
剩余的妖怪们,看到身旁同伙在金线穿过后,跌落于地再无声息,各个吓得不轻,有的瑟瑟发抖,有的不敢有任何动作,有的委顿余地,有的跪地磕头如捣蒜,还有的闭目等死。
但方长终究只是处理了那些罪孽深重者。
依靠自己的视野,他清晰地看到妖怪们的情况,按照心中规则,将需要处理的对象挑选出来,并规划路径让灵泉剑从中穿过。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桑子平所施法召来的土石人、水人、木人,有不少在妖怪们的冲击之下,被称为土石、水流、竹符。还好剩下的数量依然可观,维持了包围圈的完整。
从深入妖怪们的重围,到两个人翻过来包围所有的过程,十分刺激。
这让桑子平有些兴奋,他刚刚挥起戒尺,打退了几个朝他们扑过来的小头领,而后坐视对方被速度极快的灵泉剑一穿而过,了无生息,眼看尘埃落定,他对方长笑道:
“如此已经接近大功告成,这样一网打尽,当还周围百姓安宁。只是剩下的这些,方先生准备如何处理?”
听到同伴的问题,方长笑笑,但未搭话。
他只是将青布包裹从背后解下来,轻轻一抖,将之前在信鸽司捕获的几个妖怪,从包裹中抖落在地。自此,除了三两个不受重视,被命令守卫各处洞府的小妖之外,蚁山群妖已经接近齐了。
“削落修为与灵性,使其十年内不再能附逆,作为惩罚即可。而且,能够避开此次大劫,对于它们来说,是福是祸还是两说。”方长道,这番话声音不低,加上场中十分安静,故而传播开来,被大部分妖怪听到。
没有妖敢反抗,只是静静听着这番审判,并等待被处置。
这时候,有几个一直缩在后面的主洞妖精,略微大起胆子,凑过来。
方长一看,却是之前每天摸鱼偷懒,自称“蚁山七友”的那几个,于是笑道:“你们有何事?”
这几个妖怪中活过岁月最久的那只,迈步出列,看了看已经回到方长身侧,水平悬浮直指前方的宝剑,强自镇定心神,躬身施礼说道:
“之前真是有眼不识真仙,实在唐突。在下来此是因为,二位上仙没有当场取了我们性命,特地过来道谢。来此非止乞活,而是愿发誓不再参与,只求保留灵慧,归隐不再问世事。”
却是他们以为会被彻底打回原形,陷入了巨大恐惧,才爆发出勇气上前。
毕竟之前和这两个卧底下棋时候,感觉他们不是毫无逻辑道理的那种,如今危急关头,只能相信直觉。
方长思索了几息,和桑子平对视了眼,而后朝这个妖怪说道:
“保留灵慧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你们附逆依然需要惩罚,而且需要被烙下印记,避免再度搅合此事。”
“多谢上仙。”
七个妖怪撅的高高,长拜于地。
方长挥挥手,斥退了他们几个,而后在半空中转身,对剩下这些不再反抗的妖怪们,运力施法,将他们的修为剥夺,只是留下了思维与智慧。
而且除了上前的七个妖怪外,其余众妖甚至不能再言语,只能寻找机缘重新炼化横骨。
接着,方长立在半空,用了几丝法力喝道:
“从此之后,莫要为恶,莫要聚集,切记切记!”
话语如同烙铁般,在遍地的小妖们神魂中,留下了深深印记,从此,他们会下意识躲避开类似情况。由于七妖怪求情,它们倒是保留了智力,不再浑浑噩噩,想来重修会很迅速,但不会再有机会参与本次大劫。
“散去吧,离开蚁山。”
方长挥挥手,刹时间场内鸟腾兽突,很快散的精光。
两人落回地面,看着活妖怪跑光,仅剩下一片狼藉的场地,方长对桑子平说道:“我们尚未竟全功,还需要做一件事,才算得上圆满。”
桑子平自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点点头,将戒尺插回后腰带,率先朝后山走去。
那里还有大量人类奴隶待解救。
由于山脉阻隔,留下看守奴隶的几个小妖,并不知道山前出现的状况,只是和之前一样,看守着被关回屋子里的人类。
它们很简单的被处置掉,而后桑子平掐诀念咒,手一挥。
场内被上锁的门,整齐划一地洞开。
不明外界情况,衣衫褴褛的人类奴隶们,从忽然敞开的门中,麻木地望着外面。有不明情况的,还以为禁闭结束,又要重新上工,发出了叹息声。
直到桑子平喊道:
“蚁山妖怪们已经灭掉,大家出来随我离山!”
只听到屋里的人们,逐渐开始兴奋,继而张口互相交流。很快,他们一齐涌出关押地点,聚集在前面,躲避着地上那几具妖尸,用各种礼节朝方长和桑子平表达谢意。
方长挥挥手,将主洞前方散落的兵刃摄到这里,扔在尘埃中,说道:
“山中依然有法力微末的小妖散居,不是特别安全,你们拿好兵器,互相扶持,一定不要走散了。待出了蚁山,再各自寻路径回家罢。”
“回家……”
听到这个词,刚被解救出来的百姓们神情俱动,百态各异,有的悲伤、有的怀念、有的忐忑、有的神情灰暗,还有的满脸迷茫。不知道被妖怪们肆虐后,他们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家,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家人。
………………………………
第258章 【进入西域前最后一座城】
只是蚁山留下的苦痛压力依然在,他们默不作声组织起来,各自拎上一两件兵刃,有的还把旁边工棚里面的轻便工具带上,共同朝山外行去。
他们牢记了两位恩人的嘱托,选好走的路途,时刻清点人数不要走丢,更莫要去那有危险处查探。
方长和桑子平并未跟着。
对这些被解救的奴隶们来说,后面应当再无危险事,毕竟对于被拘禁很久的普通百姓来说,早点儿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才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目送他们消失在远处,方长收回视线,笑道:
“我们走吧。”
“嗯,事情已了,是时候离开了。”桑子平抚须笑道。
而后方长挥挥手,主峰另一边的流水与土石巨人尽皆散去,而桑子平也掐诀结束施法,让那些化为木兵人,并没有被妖怪们的冲击打散的竹符,复了原型,飞回他们手中。
他们也不管身后情况,径直朝着西北方向,往山外行去。
这里没有其他人,因此放开行走也不会惊世骇俗,所以两人各自展开脚力,转瞬之间,便到了好几个山头之外,离得远了。
而这个故事,被幸存下来的人们传扬了出去。
他们并没有留下名字,但是被奴役的百姓们,把二人的装束看在眼里,继而加上些许美化和想象,并用被解救时候因为兴奋导致的错觉渲染一番。这导致故事带上了些许神话色彩,光怪陆离。
而那些妖怪们被消灭的过程,结合溶洞坍塌时候大地的震动,也被套上了各种各样的想象。
有说妖怪们被天火灼烧继而雷劈致死的,还有说两位仙人召来大水,像灌老鼠洞一样淹死了妖怪们的,还有说仙人力大无比,轮着碾盘粗细的大铁锤,妖怪们从洞里冒头一个就砸死一个的……
稍微靠谱的,会说蚁山里的十二妖王,被仙人们用法力擒了,绑在那里。
然后一个仙人用戒尺打手板,每次都痛彻骨髓;另一个仙人拔剑切片,片下来的肉如纸张一样薄而透明……通过这种方式,两位仙人拷问出了大量财宝下落,赚了个盆满钵满,快活无边。
而那些总有个暴富梦想的闲汉们,最喜欢这个版本。
只有寥寥几家人,流传下了祖上被仙人所救的故事,两位仙人一个手持戒尺麻衣麻鞋,另一个腰间挂着葫芦,白衣负剑,不染尘埃。此版本因为过于平平无奇,并未能流传开来。
倒是蚁山多宝的传闻开始出现。
确实有那江湖上的猛士,三三两两持了兵刃进山,寻到了妖怪们留下的洞府,获得了许多财富,继而印证了这个传闻。有那细心的,还能够从各种痕迹上看出,里面的财物都是妖怪们从山下抢夺而来的。
不过这个过程常常有争斗,因为终究有些法力不强的小妖,被留下看家,避免了主洞面前那一遭。还好它们战斗力不强,许多见到人类就吓跑了,剩下的也往往不是敌手。
总之,自此之后,蚁山再未聚起成气候的妖怪。
倒是山间的蚂蚁依然活跃,虽然都比沙粒还小,但是它们在山间建造的烟囱形巢穴出口,则在无人关注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直到蚁山里降雨量增加,变的湿润之后,才渐渐消失。
…………
关中的景色很是豪迈,此时正为夏秋之交,周围呈现出丰茂碧绿和五彩斑斓交相切换的状态,而百姓们则安居乐业,每当三餐之时,到处炊烟袅袅。
这里地形崎岖,黄土地极为深厚,被从西面过来汹涌的河流,亿万年来切割的支离破碎。从大地上卷过的风,则加剧了对土地的侵蚀,哪怕有草木护卫着,风也让被切割出来的大地边缘,变得圆润起来。
在各处稍显平整的土地上,尤其是一条大河的河谷区域,则种植着各种粮食。
这里除了粟米之外,种的都是小麦。
现在并不流行冬小麦,地里面长的都是春小麦,目前正是金黄时候,但尚未到收割季节。田里的粟则依然泛着绿色,方长知道,今年关中由于风调雨顺,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此处小麦种植面积比中原更大,是因为朝廷一直在推广。
这和最近几十年的气候有关,根据朝中掌管天文气候那一系列的官员记载,关中这几十年,降水比一两百年前多,还暖和一点。
而这里气候更加暖湿,则更适合小麦这种高产作物生长。原本的荒山上,植物也一团一团疯长,许多光秃秃的山岭,已经被绿色覆盖,但这个过程太慢,只有老人们会察觉到,年轻人们只会习以为常。
但是降水较多,也导致地面径流水量增多,河流变的更加迅猛。
还好各地这几十年兴修水利较多,希望这次大劫中,不要有水利设施失修。那对于关中和下游的百姓们来说,可是不小的灾难。
关中风物也和中原迥异,口音也有区别,倒是装束比较一致。
奔离蚁山之后找到了官道,方长和桑子平则又恢复了比普通人步行稍快的速度,慢悠悠随着车马行人向西而去。
“前面便是那座大城,在这里可以游览几天,稍作补充之后,便可以找个马队,或者孤身上路,出发去西域。”桑子平看着前方,指点道。
到了这里,官道上多有商队,都是从中原或者蜀地,亦或是北方草原上过来的,将这座城作为终点出货。
这些人把各地特产汇聚过来,在这里换成西域和关中特产,斟酌着所来之地物价,将车马用合适的比例装满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