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里多得多。
  两个时辰后,方长才满足地从小镇离开。
  这里确实有蛟肉,他看了看,原来却只是鳄鱼而已,不过其肉味道十分鲜美。这里的饭馆并不太会烹饪,只是将以前做习惯的菜,其中肉替换为蛟肉烹饪,还好蛟肉味道鲜美,如此简陋做法并不掩其佳。
  于是方长要了份笋干炒肉品尝,只不过其中的肉已经替换为蛟肉。那里的饭馆掌柜看他吃的高兴,忍不住叹道:“若是客人夏天来就好了,咱们这边的荔枝炒肉才是绝品,肉滑果香,保准让您吃了不想离开这里。”
  那位猎蛟壮士的故事,也不难打听,小镇上的每个人都知道。无非是俗套的浪子回头幡然悔悟,而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故事,这种在天下倒是常见,方长已经不再吃惊。
  从小镇出来后,他寻了座高山,登上去后朝四周一望,有了主意。
  再往正南走是大海,并不是自己要去的南疆,不如顺着官道折向西南,而后再往南去南疆,找寻妖怪们的朱雀堂。
  官道折向西南,继而向西。
  两边的地貌不断变化,脚下原本的红色土地消失,再次变为黄土,而两边的山水顿时秀美起来。
  这里的山水,宛如画卷,姿态万千。
  水不像方长所见大海的波澜壮阔,也不像湖泊的宁静,更不像其它江河那样汹涌,而是用一种看似平静却不断流淌的方式,缓缓地移动。这里的水如同翡翠,却清澈见底,能够看到最细碎的砂石。
  山不像云中山的广阔,也不像西域那里高山的挺拔,却危峰兀立,怪石峥嵘,各不相连同时形态百变,像动物、像植物、像人、像器具、像建筑……仿佛天下所有山的灵秀,都集中在了这里。
  阳光透过云层,用几道光线照射下来,让下面的山水明暗变幻,宛如梦中。
  唔,这里是喀斯特地貌。
  原本就多山多水,加上这里的山体质地为石灰岩,能够被水极其缓慢地溶解掉,亿万年过来,便形成了这种遍地峰从峰林的景观。同时方长还能感应到,脚下的大地里面,还有暗河、暗湖和溶洞。
  可惜自己此次出行有目标,无法在某个地方逗留太久,不然在这里好好探索一番,也是乐事。
  官道顺着水边一直向前,方长也就沿着官道,顺着水边走。
  水面上能见到渔夫身披蓑衣,撑着小竹排缓缓前行,竹排前面还有鸬鹚和鱼篓肃立着,有时候鸬鹚会忽然飞起来,扎进水里,然后带着鼓鼓囊囊的脖子回来,被渔夫寄出口中的鱼儿扔进鱼篓。
  所谓江山如画,便是此景罢。
  方长脚下行的疾,很快便能望见前面州城。
  这里是两条古渠的交汇之处,拥有极大的交通便利,所以便有了这座州城。因为交通便利,故而更适合治理周围府镇,也能更方便的和朝廷联系,这是选城址时不可忽视的优势。
  州城的城墙不高,但十分厚重。城墙是石砖包夯土结构,由于常年多雨,其外面总是显得湿漉漉,有野草从城砖缝里伸出来。由于之前这里曾经有过争夺,还能发现些许战火的痕迹。
  不过里面的百姓们,已经重归太平。
  方长缴纳了两个铜子的入城费,穿城而入。
  穿过长长的城门甬洞,里面建筑鳞次栉比,烟雾卷动,满是生活气息。
  不过此处由于多岩溶地貌,饮用水的碱性十分大,加上多雨潮湿食物不好储存,所以饮食多偏微微酸臭,这既能中和碱性维持健康,又能延长食物可食用时间。
  反正对于嗅觉灵敏的方长来说,不太好闻就是了。
  当然,他对于尝尝这里的食物很有兴趣。
  又走了几步,方长心中一动,脚下拐了个弯,朝某个方向行去。
  ………………………………


第376章 【进山】
  由于本地无论冬夏常年多雨,所以小摊往往都会有个顶。
  哪怕是再简陋的小摊,都会支个小棚子,小一些的可以挡住雨对锅灶和各种盛器的影响,大一些的还能放几张桌子几张凳子,供食客们在此歇息进食——后者往往生意会更好一些。
  毕竟,能够在拿到食物之后,立刻在桌边坐下享用,总比买到吃食后去路边站着吃,还有可能被天上总是骤然出现的雨淋到,要舒适的多。
  方长从这条以摊位为主的巷子里面来回绕了绕,走到一处桌边,朝一个人肩膀上拍了下:
  “嘿,陈远,好久不见。”
  桌边坐的人正是陈远,他正吃一碗本地特色的卤粉,里面是米粉,放着些薄卤肉片、酸豆角、炸花生、炸黄豆、脆皮,味道闻起来很是独特。
  同时,他身旁的桌上还摊了两张纸,还有砚台和笔,上面是对于这种米粉的介绍,而且还未写完。看起来,刚刚他正旁若无人地,将对本地的卤粉记在手稿上面。
  感觉到后面动静,陈远立刻回过头来,然后惊喜地说道:
  “方先生?!”
  “是我,又见面了。”方长笑道。
  “真是巧啊,天下如此之大,在天南海北都能碰到了先生。”陈远高兴的说道,然后冲着卤粉摊老板喊道:“掌柜的,再来一碗粉,卤肉要双份儿!”
  接着他对方长说道:
  “上次听到先生的建议,如今我每到一地,就尝尝当地的美食,果然让我记载行程的手稿增色许多。这里的卤粉乃是一绝,刚刚我和掌柜的打听过,这种卤粉乃是本地特色,叫担子卤粉。”
  “却是因为在一开始,卖这种粉的都是挑着个小担子走街串巷卖卤汁米粉,并无现在这种摊子。后来名气传开,才有了固定摊位的本钱,不过这个名字倒是一直沿用下来。”
  说着,店主已经麻利地将米粉从滚水中冒好,放满各种配料和双份卤肉,浇上半勺卤水端过来:“客人请慢用。”
  方长在桌边拽过凳子坐下,朝摊主道谢。
  “唔,果然不错,好吃。”
  他朝陈远称赞道,碗中米粉均匀入味,卤水带着牛骨髓的浓香,味有回甘,加上卤肉和脆皮的美味,以及炸黄豆炸花生酸豆角的多层次口感,让这份卤米粉带上了独特的气质。
  聊了一会儿这段时间的经历,方长朝陈远问起了去南疆的路。
  “先生这可就问对人了。”
  陈远将最后一点汤汁喝下,略带自信地对方长说道:
  “我为了这次江南之行,特意造访了不少人,就为了打听清楚天下南部各地的地理。”
  “从这里去南疆已经不远了,最快捷的路线,还是沿着水渠乘船向西南。或者沿着官道向西,绕过南面这条山脉再向南,这条路远一些,而且都是陆路,速度慢许多。”
  “然后,无论是渠水还是官道的尽头,即是南疆,那里一半是渠水和江水交汇处的可耕种地区,另一半则是连绵的群山。那里的山数量众多,有‘十万’之名。”
  “据说过了山,便是大海,不过少有人去过,并不清楚。同样,顺着那条江也能入海,南疆到中原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通过海船从江口上溯过去。”
  “那里的山很穷恶,山里多蛮族,虽然可以交流,但是习俗与山外迥异,又有瘴气遍布,蛮人们还会使蛊,先生此去定要小心。”
  听到这番清晰地介绍,方长顿时心中有谱,他感谢道:
  “多谢讲解,如此接下来怎么走,我已经明了。”
  然后他也端起碗来,喝掉最后一点汤汁。旁边的摊主一直在扫视各处桌子,见到便走过来,陈远知道为何,立刻起身说道:“结账。”
  “二位一共吃了两碗粉,共十八文。”
  “好,您收好。”陈远掏钱会账。
  “这里物价倒还算便宜。”方长笑道,毕竟这一碗粉分量不小,还有卤汁有卤肉有炸猪颈肉皮,内容丰富且十分费人工,竟然才卖九文一碗,比中原要便宜不少。
  接着两人起身作别,毕竟他们都要赶路,而且并不顺路。
  “祝你一路平安,咱们后会有期。”方长道。
  …………
  水渠上船来船往,出行十分方便。
  毕竟从大海中沿江回溯,到南疆很方便,也就意味着,从海里过江再过渠,来这州城也很方便,这是远比从官道奔波过来更快捷、货运能力更大的交通方式。
  所以方长轻松地找到了船,顺着水渠一路向西南。
  这条渠直接穿过了两座巨大的高山,据说是许多许多年前,当时朝廷需要增强对这里的管理,才规划了两条长渠。
  当时耗费了许多民力,才将水渠开凿而成,最为费工的部分,便是穿过山岭的这段。从那往后,这里的几州,才真正的被朝廷管理起来,真正成为“天下”的一部分。
  也不知道靠着简陋的工具,前人们是如何打穿这座山峰的。
  水渠两侧但凡平地,由于有了这里的水灌溉,旱涝由人适宜耕种,故而分布着不少百姓。尤其是到了渠水和江水交汇处,这里的地势呈三角状,沃土遍地。于是这里远近分布着城镇村庄,处处炊烟袅袅。
  不过方长没有再绕路去看,他在渠水与江水交汇处的小镇下了船,而后直接折向南方,一头扎进了大山之中。
  这里处于热带,十分适宜草木生长,加上少有人上山,所以没有任何能够看出来的路,即使对方长来说,也不如中原的山里好走。还好方长将《修行术》和《修行法》带在身上,寻常毒虫蚊蝇难近,还算清净。
  虽然由于天机遮蔽,方长无法算到敌人的朱雀堂在哪里,但灵觉中冥冥的意识告诉自己,距离已经不远。
  于是他干脆一路碾压过去。
  前面无论是灌木还是乔木,统统都被撞开到一旁,方长经过的地方,密林里留下了一人高几尺宽的甬路,长久无法愈合。
  ………………………………


第377章 【寨子里有个南宫先生】
  走进山里之后,方长倒是知道,为什么这里被称为“穷山恶水”了。
  因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群山里面灵机很低落、灵气稀薄,甚至远远比不上中原的小城镇。
  故而里面的风景也不佳,无论是山石还是草木,单独看还不错,组合起来则总有别扭之感,无怪乎这里被称为“蛮荒”。
  越过百十座山峰之后,群山里面竟然渐渐有了人烟。
  那就是陈远口中所说的“蛮族”们。
  倒也都是人类,种族与山外面一般无二,不过习俗确实和外面有不小差异。他们往往衣难弊体,还好这里天气暖和,倒也不是特别难以忍受。便是家境稍好一点点,可以置办起衣服的,往往也喜欢鲜艳的颜色,形制和中原也有不同。
  他们在山间活动,要么是趁着冬日,持续侍弄山间的小块田地——翻底泥、运水泡田、翻建水田里的石子儿、修整围堰、除草翻晒,同时继续在山坡上努力,就为了将田扩大一两尺;
  要么是在资源贫瘠的山间捕猎、采集,搜集和捕获能够食用的动植物,和能够使用和售卖的药材、矿物、毛皮等等。估计等到了春天,他们也会从山脊上一排排的茶树上采茶。
  没错,即使在这蛮荒之地,方长也见到有游商前来收购一些东西,不过他们都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拿铁器盐巴之类,以十分高的兑换比例从蛮族们手里换取物资,借以赚取不低的差价。
  好在这里语言同音,不影响交流。
  “诶?”
  从山腰处的乱石缝隙里面转出来,方长忽然看到前方某处,竟然有灵机缓缓汇聚,而且那里的上空有气象翻滚,俨然与某个人员密集之处重合。
  或许是个山村?
  不过这里的灵机动向,在方长这种有修行在身的人来说,就有些不寻常了。那里的灵气在汇聚,而且还具从无到有缓缓而生之态。
  这种情况于记载中有些罕见。
  方长起了兴趣,稍微偏了偏前行方向,朝那边走去。
  果然是个有人烟之处,翻过两座山头,方长发现了一座蛮族小寨。
  规模真的不大,只能叫做小镇,虽然周围有一圈用于防御的薄薄石墙,但是看房屋数量,也就几个小村子大小,甚至不如中原稍大的村落,当然,在这蛮荒地界,这里已经算得上兴旺。
  “客人从哪里来?请进请进。”
  门口有位蛮族勇士守着,他身上只披着几条窄兽皮做的衣服,脖子上戴着兽牙项链,肤色黝黑,瘦骨嶙峋,牙齿五官倒是整齐,其头上用头巾缠了一圈,腰间挎着把厚重的铁刀。
  由于方长自带的令人亲近属性,哪怕他是陌生人,背后还背着利器,依然受到了守门人的热情礼遇。
  “我只是进来看看。”方长笑道,而后穿过寨门,走进这个小寨。
  里面建筑没有规划,分布的十分随意。
  看起来,当年这里只是因为地利而兴起,随着人口增多,就将这里乱七八糟生长出来的房子,用薄石墙一围,就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