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是乐意之至。”
  看了眼方长脚下犬妖,城隍赵荣一挥手,周围景色瞬间变化,却是来到了城隍庙中。
  差役书算来来往往,俱都是城隍府中人员,可以看出此处公务繁忙。
  将一人一犬让进会客厅,让旁边人上茶,待到双方坐定,城隍问道:“我观足下修为高深,不知仙乡何处?这仙栖崖又在何地?”
  “就在宁河府辖下不远,那云中山里,有一座仙栖崖,在下正是在那崖上修行。”
  “那这位……犬妖?”
  “此是虎桥镇上土著,已经修为有成,炼化了横骨,阿黄,还不快来见过城隍。”
  之前束手束脚不敢说话的犬妖闻言,立刻起身拱手,恭敬地说道:“小妖刘阿黄拜见城隍老爷。”
  城隍微微拱手算是回礼。
  方长继续说道:“这次来之事就和此犬妖有关,不过赵城隍还是先看信罢。”
  而后他掏出土地吴怀锦的书信,递给城隍。
  城隍接过后也不避人,拆开便从上到下扫视了一遍,笑道:“老吴在信中说,让我尽量满足方仙长要求,不可怠慢,不知方仙长此行所为何事?他在信中未曾提起。”
  方长拱手道:
  “却是这虎桥镇上,有劣绅和差役勾结,构陷了一户人家,也就是这犬妖刘阿黄的主家。”
  “那劣绅是为了侵吞对方田地,此恶事却已不止一起,而那差役背后,便是县衙中老吏钱文瑞,他依靠手中职权,阻断了受害人们上告途径。”
  “在下虽是一介散人,但是见此不平事,却会管上一管,故此奔波。此行,还是期望赵城隍,能警告那吏员钱文瑞,并提醒知县,那受害人家正在行往此地,准备击鼓伸冤。”
  城隍爽快地回应道:
  “既然老吴愿意来信,想此事并不会差,望方上仙稍待,此事在下一力承办,还请静候佳音。”
  ………………………………


第36章 【知县升堂】
  作为县中老吏,钱文瑞这些年都过得很滋润。
  俗话说“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这些吏员很多都是家传本事,能够世代接替,他们可以把握地方上大部分资源,而流官们也要依靠这些吏员做事。
  还好官员们手里掌握着最终权力,能够和他们形成制衡。
  这也让这些吏员,对上选择尽量以欺瞒为主。
  进项甚多,让这老吏钱文瑞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锦衣玉食尚可形容。
  钱文瑞最喜欢的,是穿着绸缎睡袍趴在榻上,就着明前新茶吃各色肉脯,这是一项独特的爱好。
  旁边侍女手执白瓷壶,不断为他添茶。
  烟雾袅袅中,钱文瑞想起白天处理公务时候所遇事情,心下暗道:“明日间,定让那两个外地游商,多出上几成份子钱。”
  想着这些杂事,他渐渐有些犯困,然后眼皮撑不住,趴在榻上入睡。
  旁边侍女们赶紧放下茶壶等,过来为钱文瑞盖上被子,调整睡姿,并将茶碗肉脯等撤走,她们行动之间很是熟稔,盖因这钱老爷以此姿态入睡,乃是常态。
  迷迷糊糊中,钱文瑞但觉自己轻飘飘飞了起来。
  做梦了?
  他的意识还算清晰,但是无法醒来,也无法控制梦中自己。
  接着,钱文瑞就感觉自己穿出屋顶,来到宅院上方,又轻飘飘地落在街道上。
  这个过程中,周围环境隐约可见,他能看到正在远去准备换班的侍女,能看到院子里聚在一起聊天的家丁,能看到院外还在忙碌的居民们。
  是梦?是真?
  两声锣响。
  声音好似在耳边炸起,钱文瑞听得真真切切,但是路上还在活动的人丝毫不受影响。
  而后一队人马走来,拿着斧钺枪戟,打着旗号行来,有文书模样者一展手中书卷,冲旁边点点头,而后几位青面獠牙差役二话不说,上前便拿了钱文瑞,用锁链套了脖子拽走。
  “你们是什么人,光天化日之下——”
  啪——
  一声鞭子响,钱文瑞感觉后背火辣辣地疼,立刻闭口不敢说话,乖乖跟着走。
  转过几条街巷,来到一处熟悉地方。
  城隍庙?
  未等老吏钱文瑞过多思索,后面差役伸手便推,他一个琅跄之下跌进门里,而后被人提起来,扔到大堂之上。
  只听一声惊堂木响,钱文瑞立刻抬头查看,却见一位翅帽锦衣中年人,坐在高案后,不怒自威,正自喝道:
  “堂下何人!”
  声音震得他心下惊诧,立刻低头,隐约只见堂上挂着牌匾,望之正气逼人。
  略一寻思,却觉得这堂上所坐之人,和历年筹划府城祭祀时,所见城隍塑像十分相似。
  这是被城隍爷抓了来?
  我死了?
  他心下莫名惊异。
  未等细细思索,旁边刚刚抓捕队伍中,文书模样那位闪过来,拿著书册上前拜道:“城隍老爷,此是城中府衙书吏钱文瑞,我等得知其游魂于街上逛荡,遂点齐人手将之捉来此处,待城隍老爷裁断。”
  钱文瑞闻言,心中惊恐,说不出话。
  却听堂上城隍问:“此人平日品行如何?可有善行?”
  文书答曰:“恶贯满盈。”
  堂下钱文瑞大恐,伏地颤抖,欲告饶却觉张口不得。
  旁边文书翻开书册,一条条一桩桩诵念钱文瑞所犯罪行,钱文瑞听了,见自己平常所行皆在上面,更是颤抖不已。
  最后听那文书上拜道:“如此恶人,按例将投生虫孑肉畜之流,百万年不得人身。”
  那堂上城隍听了,厉色说道:“虽然此人今生所行,自有报应与轮回定责,但却是在本府犯下,亦是本地生养,当有惩处之权。左右,判其千杖,削足五十轮!”
  那钱文瑞见势不好,终于克服身躯上恐惧,讨饶道:
  “城隍老爷饶命!”
  “你作恶多端,当饶你不得,左右,押下去。”
  “遵命!”
  左右两班人举着大杖长刀,便要将钱文瑞拖下去行刑,忽然有班役道:“此人越来越重,当不是已死游魂。”
  “哦?速查一下此人阳寿。”
  那文书从怀中又取出一册,翻了翻道:“府城居民钱文瑞,若无意外,当寿五十四岁,尚有三年阳寿……如此,当是魂游之人,寿数尚未耗尽。”
  城隍点点头:“哦,那就先放回去,三年内再将其锁来,行刑后送入轮回!”
  说罢一甩手,让堂下诸人将其送回原处。
  被扔回自家院墙外街道后,钱文瑞但觉恍惚,便知将醒,遂拼命挣扎。然后就觉身躯重新飞起,穿房入室,瞬息回到榻上。
  钱文瑞忽然睁眼,猛地喘息两口,只觉全身上下大汗淋漓!
  …………
  ……
  第二日。
  宁河府县衙中,那知县正在一大早升堂,处理公务,他中进士后为官这几年,很是勤勉。
  待点卯后,却发现两侧公人少了一人。
  “今日钱书吏因何未至?”
  听到知县问话,旁边掌管考勤吏员出列,以手加额拜道:“今日清晨,钱书吏遣府中随人来请假,却是生病卧床,不能理事。”
  “嗯,我知道了。”
  知县点点头,未说什么。
  这让堂下众人皆有些奇怪,因是这知县上任以来,算得上有些手段,御下恩威并施,平日里遇见有人告病,通常会遣人前往慰问,而非像现在这样只是表示知道,便就不再作声。
  这难测恩威的情形,让诸位公人更感压力,不敢作声。
  咚咚咚——
  “外面何事?”
  自有差人出大堂观看,接着迅速回来道:“有老者和年轻女子,正在敲那鸣冤鼓。”
  县令道:“升堂,将人带上来。”说罢便正了正官帽官袍,坐于堂之上。
  来人正是那虎桥镇刘长青的父亲和妻子,他们在土地公托梦后,一路顺利地来到了府城,然后进了城,径直来到县衙,开始敲门外鸣冤鼓。
  按照以往情况,虎桥镇庞员外自会派人,赶在告状人员前面通知钱书吏。
  钱书吏收到消息后,会使人拦截,将告状者送回虎桥镇。
  这次庞员外依然派出了人,没想到钱书吏却吓病,闭门谢客,因此报信人没能见到钱文瑞,也没有将口信送到。
  ………………………………


第37章 【水落石出,何去何从】
  鸣冤鼓这种事物,其实在上古时期便就有。
  那时候是用来进谏所用。
  后来某代人皇,决定将这种模式推广至天下,遂下令让每个衙门前,都要竖立此鼓,被敲响时,主官官员需升堂问案,同时,这鼓还有公告上下班时间作用。
  这是一项很人性化地举措。
  尤其是这个时代,各地主官乃是行政司法一把抓,设此鼓颇为见效。
  故当那虎桥镇庞员外,勾结镇上差役袁山,靠着背后这位钱书吏,横行不法时,一项重点就是阻止相关人靠近这鸣冤鼓。
  这次他们终于失手。
  知县于长案后一拍惊堂木,两侧衙役高喊威武。
  如此情形,让几乎未曾出过远门的两位告状人,双腿发颤,尿意上涌,想到那尚未脱苦的刘长青,才坚持住没有趴下。
  “堂下人有何冤屈,为何敲响衙前鸣冤鼓?”
  刘长青的父亲立在堂下,弯腰行礼,接着哭诉道:
  “县尊在上,小老儿乃是府城治下,北面虎桥镇上百姓,世代以种田为生。吾育有一子刘长青,这是我那儿媳杜香芹。”
  “家中世代有块好地相传,不合被那虎桥镇上庞永年庞员外看上,欲以市价一成收购,这和明抢无差,且这块地出产全家口粮,就是市价也不敢卖,那庞员外如此霸道,家中那里肯依!”
  “可庞员外却勾结了那镇上差役袁山,安了罪名将我那儿子抓了去关押,据说还要发配远处,又把家中田地耕牛夺了去。”
  “都说那庞员外和袁差役背后有县衙中人撑腰,之前出现类似事件,没有能成功来到县衙告状的。”
  “小的一家本已毫无希望,但是日前虎桥镇土地公托梦我全家,让来此处申告,故一同冒险来此,还望县尊主持公道!”
  听到下面控诉,县尊沉默了下,怒道:“什么时候来县里告状,竟然成了‘冒险来此’了?!”
  而后和颜对堂下二人说道:“此事我已知晓,本官自会主持公道。”不待二人应答,知县便抽出两根“执”字令签,唤道:“捕头何在?”
  堂下两班衙役中闪出一人:“属下在!”
  “你取此令签,将那虎桥镇员外庞永年、差役袁山一起捉拿归案,顺便提出刘长青,一起带来衙里,多带些人手。”
  捕头正待领命,却听知县继续说道:“而后,你亲自带人,上那钱书吏家中,将那钱文瑞本人捉来此处!”
  听到县尊命令,堂下捕头一愣,再次确认没听错后,才安排巡捕们迅速行动起来,就如堂上知县所吩咐那样,多派人手去虎桥镇,同时亲自带队,去那钱书吏府上抓人。
  接着,知县继续安排:“命人将此二位百姓请到后衙客房,安顿保护好,待到双方到齐后,本官再行升堂。”
  两名告状者欲要再说什么,却被身后两位文吏请走。
  这番操作,让堂下众人,尤其是公人们颇为不解:
  不经审问单凭一面之词,为何直接就信了?众人听得分明,县尊用词是“捉拿归案”,这证明已将另一方定性为罪犯。
  而且,好好地,为何将钱书吏抓了?
  公人们惊疑不定,一头雾水。
  知县面带微笑,看着堂下众人,待来告状的刘长青父亲妻子被请走,送去后衙客房后,才笑道:
  “昨晚城隍给本官托梦,特意嘱托此事,甚至将这钱书吏劣行逐项列举,本官记得分明。”
  “况且,城隍还将此事,详细分说与我。这件事情经过、双方涉事人,以及今日会有受害人来告状一事,本官都早已知道,故如此行事。”
  堂下众公人纷纷下拜,心悦诚服。
  至少是表面上心悦诚服。
  …………
  ……
  方长带着黄犬,朝府衙走去。
  这两日,他们在赵城隍府上借住,被招待的很好。
  县衙中所发生之事,方长已经全部知晓,就等那虎桥镇被捉拿的人们到达府城,看看结局。
  升堂时,提前得到消息的百姓们,已经在衙门口围了一大圈,不过两名差役用水火棍架起,不让他们更近一步,免得惊扰了县尊审案。
  威——武——
  衙役们的呼喝声经年累月练习后,变得颇有震撼力,衬的堂上知县也更显威严。
  方长和黄犬混迹在百姓堆里,看着里面情形。
  周围声音也一字不落传进他耳中:
  “……这姚知县可是个好官啊,这几年市面清平了不少……”
  “……是啊……”
  “……听说今天要审的有那钱书吏?这可真是……”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