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哄笑打趣:“这就不够意思了,云中山仙人的故事谁不知道啊?大家都听过,那山里的仙人在当初天下大乱时候行走天下,成了开国时候的柳丞相和于元帅麾下第一先锋,这事儿早就传遍天下了。”
  也有人调侃:“脚下就是云中山,大家谁有兴趣,可以进山访仙,说不得就能找到那位据说和柳丞相于元帅一起归隐的仙人,得传那无上大道。”
  见大家气氛热烈,但都对云上山仙人的故事不感兴趣,刚刚劝解的人立刻改口道:
  “既然你们不爱听这个,那我讲个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儿,你们绝对没有听过。”
  “噢?说来听听,我们不信。”众人纷纷道。
  见大家终于有了兴趣,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
  “前不久,新皇登基后,使身边宦官在天下寻访,要选妃。据说人皇在头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的妃子‘手持竹尖枪,头顶亮银盔,骑着土龙,怀抱金凤凰’,于是将这个条件给奉命的人说了,让他依样去找。”
  “这可难坏了人,据说接了这个命令的大太监,当时就一脑门子汗:这可哪儿去找?但这可是皇命,没办法,只能带着人,在天下到处转悠,每个村镇都不落下。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听得入神,很多人立刻被勾引起了情绪,被动捧哏道:“怎么着?”
  讲故事的一拍大腿:
  “就这个条件,真让他给找着了!”
  看着众人直勾勾看着自己,他志得意满,将碗中剩下的那点儿好酒一饮而尽,马上有后悔,于是边心疼酒边说道:“西面六七百里的地方,有个淮岗镇,那里有户人家,他家的闺女自生下来就傻呵呵的,而且长得特壮实。最与众不同的,是他家的闺女头上自小长满了疤瘌,密密麻麻一层叠一层,也不长头发。”
  “这天,选妃的队伍到了这淮岗镇,仪仗鲜明,热闹非凡。于是镇上的人纷纷出去看热闹。闺女的父母也去看热闹,但有点不放心闺女,就把大门锁上了。结果这闺女不乐意了,听见外面动静,三两下就上了墙头。墙头一人高,是土坯制的,上面被雨淋的有些圆滑坐不稳,她只好扶住院外长出来的几根细竹。正好旁边的大公鸡受了惊扰,飞将过来,被她一把抱住。”
  “那选妃的大太监,远远一眼就看到了这幅场景,毕竟周围都是站着看的,就她一个骑在墙上,最为明显。然后这大宦官眼前一亮:‘嘿!这骑着土墙头不就是骑着土龙嘛,旁边的竹子就是竹尖枪,头顶上层叠反光是亮银盔,怀里的大公鸡,正是凤凰啊,我终于能交差了!’”
  “于是他立刻带着周围人冲过去见礼,口称皇妃,那闺女哪里见过这情形啊,吓得从墙头上跌进了院子。众人吓坏了赶紧跑进去,结果发现皇妃娘娘晕倒在地上,满头秀发,旁边地上躺着个银碗。”
  ………………………………


第537章 【时过境迁】
  众人纷纷称奇,这个故事很对大家的口味。
  讲故事的人笑道:“这可是前不久的真事儿,刚刚传扬开来,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是从皇都附近回来,才听说了这个故事,据说这位皇妃娘娘,已经被迎进了宫中,不久之后就会颁布尊号。”
  大家一齐举碗,敬了讲故事这人口酒,不过看到这幕,他忽然有些心塞。
  毕竟刚刚他兴致来了,已经将自己碗里的酒一口干掉。
  倒是方长注意到了他的表情,哈哈一笑,拎起自己的葫芦,给这位讲故事的仁兄满上。后者大喜,赶紧对方长道谢,方长笑道:“这是缘于阁下故事讲得好,算是我的一点敬意。”
  看到讲的故事好有酒喝,众人的表达欲瞬间强烈了起来。
  又有人开口讲道:
  “我前几天听到个简短的故事,十分有趣,且听我说上一说。”
  “江南有座不知名的小城里,一个人生病痊愈后变得特别狰狞恐怖,但凡有人看到,必然心生惧意。但这个人从小就爱美,见自己变得这个样子,就接受不了,于是准备报复世人。”
  “他在傍晚人少时候悄悄出去,四处寻找目标,结果看到个坐在街边乞讨的老婆婆。于是他走上去,轻轻扔了两个铜钱吸引注意力,而后他慢慢凑上去,轻声喊道:‘老婆婆……我美么?’”
  “这人本意是吓唬这个可怜的老婆婆,谁知老婆婆抬头说道:‘当然了,你真美。’这让此人十分惊讶,笑出声来:‘哈哈哈,我美?’这笑容让他的脸更加狰狞恐怖,再加上周围是傍晚,估计鬼神都会被吓晕在地。”
  “他继续凑上前,却看见老婆婆双眼是闭着的,于是心里惊呼道:‘她是盲人?’这时候听眼前的老婆婆说:‘都快入夜了,你竟然还愿意帮助我这个没用的老太婆,一定是个外表和心灵一样美的人。’”
  “听到这话,原本想着吓唬这个老婆婆的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将身上的钱统统留下,默默转身离去。”
  听到这里,前厅里的众人都沉默了,有人感动,有人深思。
  大家都感觉这个故事很有味道,不过这个人还没讲完,只听他接着讲道:
  “过了一会儿,这个老婆婆朝他离开的方向,偷偷看了一眼,见已经看不到他的背影了,立刻从地上窜起来,抓住面前的钱,落荒而逃。”
  众人愣了下,接着便是哄笑。
  原本富有韵味的故事,瞬间变得荒诞起来。
  方长也笑,并拎起葫芦,给讲这个故事的人碗里斟了小半碗酒。
  夜渐渐深了,众人聊了尽兴,也喝了个尽兴,纷纷回屋休息。不过方长叫住了刚刚和林二哥互相调侃的人,说要聊上两句。
  对方不知道方长有什么事,不过见是刚刚给大家送酒的人,也自然肯给面子,于是在大家回房的时候,他留了下来,坐在方长对面:
  “不知道您有什么事情?”
  方长说道:“刚刚听阁下提到,说怀凤府老谢,如今已经不在了?当初我和他也算是点头之交,但已经多年未见。按照岁数,他未过壮年,不应该走的如此早才是。”
  听见是这个问题,对方心中释然,遂解释道:
  “嗯,怀凤府老谢是常年行路的,身体甚好,他去世是个意外。当初有两个剪径贼人欺压良善,劫财之余还准备伤人,于是老谢奋起搏斗,将两个贼人统统干掉,救下了同行的几个妇孺。”
  “据说场面极其惨烈,而老谢也不治身亡。承其恩的众人感念其德,包办了他的身后事,并资助他的儿子去读书。但这小谢的志向是承父之业,于是便接过老谢的扁担,当上了两府之间的脚夫。”
  …………
  虎桥镇的繁华,比当初更胜几筹。
  不仅是新朝各府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繁荣,也因为周围不少村镇都找到些适合当地的产业,于是纷纷兴旺起来。这让虎桥镇里的伏虎饼,再涨了一文——上次伏虎饼涨价,还是大劫时期物价飞涨时候。
  虎桥镇的学堂已经重新修葺扩建过,里面的孩子数量不少,教书的除了徐五仁之外,还多了一男一女两位先生。
  这许多年飞快渡过,当初的铁匠铺和酒馆都已经换了人,连小镇头上种菜为生的“种菜的老谢”,也已经故去,而当初镇边的菜畦,也已经因为小镇的规模变大,被房屋包夹了起来。
  阿黄和阿牛的家已经变了模样,当初的砖瓦房已经显旧,倒是门洞和院墙是新翻盖的,当初的孩童变成了年轻人,已经成家立业。
  方长走到羊肉面摊上,要了碗羊肉面,没有加蛋。
  摊主依然是徐莲蓉夫妇,不过十数年过去,他们比起上次见到,已经略显苍老,鬓边多了几根白丝。而两人做面的手艺,也随着岁月变得精益求精,流畅而稳定。
  羊肉面的味道,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感觉很好。
  方长看到旁边有个年轻人略微眼熟,于是他直接问道:“阁下看起来面善,不知道是哪里人?”对于他来说,直接问比动用灵觉占卜要方便舒服不少,所以方长更喜欢去看去听。
  年轻人看了看方长,见他外面年纪轻轻,又让人心生好感,于是拍了拍旁边的扁担,大方地答道:
  “在下姓谢,在怀凤府和龙安府之间跑腿捎货为生,阁下是?”
  “我叫方长。”方长点头说道,眼前这个年轻人,眉眼之间和当初的怀凤府老谢确实很像,所以他才出声询问。
  “噢?啊,家尊在世时候倒是提过这个名字,不过……”
  “就是我,我当年与令尊有过几面之缘。”
  “原来是方世叔,是在下失礼了。”年轻人起身行礼道,而后他坐下开始聊天:“这羊肉面,家尊在世时候就喜欢。如今我也很喜欢这里的面,每次从龙安府回来的路上,在这虎桥镇停留过夜的时候,都要吃上两碗。”
  ………………………………


第538章 【算不算有缘人】
  在吃面的时候,方长和这年轻人聊了许久。
  年轻人的名字叫谢嘉平,他从事脚夫这个行当有些年头了,对于两府之间的路途,年轻人已经像他父亲一样熟练。
  谢嘉平也继承了父亲谢广安的习惯,每次从龙安府回怀凤府的时候,总要在这虎桥镇停留住宿,并吃上一两顿羊肉面。若是妻儿想吃伏虎饼,他也会顺路从虎桥镇带上几个回家。
  不过,谢嘉平也拓展了新业务。
  “原本只有龙安府和怀凤府这种大城之间,才有雇我捎货的人,如今山里林溪村产的药材越卖越好,带动的虎桥镇也繁盛起来,虎桥镇越来越大,如今经常有从虎桥镇开始或者到虎桥镇的捎货生意。”
  谢嘉平的收入,比当年的谢广安要多上一些,所以他吃面是多加个煎蛋的。吃饱喝足,他拽过旁边的扁担,轻轻用力便担在了肩上,而后朝方长道别,才离开镇子顺着官道向西远去。
  方长也会账起身,准备继续出行。
  当年在虎桥镇看到的孩童,纷纷已长大,速度快的已经当了爷爷,也不知道下次再来,这里又会是什么景象。
  当然,对于他来说,这些世事罔替,便如日升日落一般,是天下不停在发生,也会继续下去的事情。滚滚黄尘中,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是天地间运转的一环,也是自然的角落和本身。
  …………
  方长离了虎桥镇后,并未继续向前走,而是转身向东。
  虎桥镇在林溪村相邻的官道处往西面一段距离,所以方长这样行走,又重新经过了林溪村,不过他未停留,只用普通路人的速度,缓缓向东面走。
  旁边就是云中山,山坡上木植浓密,大多数地方难以穿行。
  不过还是有小路通进山里,虽然多数小路上都荒芜少人行走,倒是山神庙附近有条宽阔的路,还有行人进出。更有人在三叉路口处摆了个小摊,卖些茶水和粗硬点心,还有香烛。
  路人在这里买水食解渴饿时候,摊主便会怂恿他们上山去拜一下山神,求个庇佑保行路平安,倒是总有人被说动,买下香烛进山祭拜。
  里面章山神的庙宇香火很是兴旺,还有几户人家在此落户,包括新近回云中山的的胡云夫妇。不过这里还没有统一的名字,周围各地的人们说起这儿,还是会称呼这里为“山神庙”。或许再过些年,这里会有个正式些的名字,叫某某村或者某某镇。
  方长顺着官道一直向东,在天色堪堪暗下去的时候,进了龙安府。
  这里是府城,城池规模很大,不过天长日久,里面的建筑已经有些拥挤。方长找到这城里最大的酒楼,名叫“和顺居”的,点了桌餐食吃光,而后在酒楼旁寻了家客栈住了一宿。
  他并未在龙安府府城多停留,第二天便启程,继续上路。
  除了龙安府城的东门,方长选了条微微偏北的路。这周边的地势平坦,片片丰腴的农田之间,路网密杂、交通繁盛,他甚至还见到条河上,有人撑着小船载人在脚下的桥柱间穿过。
  隐居了十余年后,方长的心态更加平和。
  这次下山他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全速赶路,而是用普通人行路的速度缓缓地走。路上和路边,对他来说全是风景,不论是山石田土,还是过往的行人车马,方长都饶有兴趣地观察或聆听,乐在其中。
  如今的天下很是太平,便是两界融合这种事情,都因为时间太缓慢而不必着急,毕竟应对方案已经算走上了正轨。
  傍晚时分,周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路边有座小土地庙,虽然旧但并不破,至少屋顶和窗户都完好,中间的土地像也能看出些当初的色彩。已经发白的供桌上面,残余着香烛的灰烬。
  外面天气看起来要下雨,于是不少行人都朝这里来,借这里的屋舍躲避一下。
  其实这路边小庙的条件对于行人们来说,已经算得上豪华,毕竟方长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