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长笑笑,没有继续听,而是朝城外走去。
治河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粱杆,所以此地留下了在差一些的地种植高粱的传统,如今治河早已经结束,但这个习惯依然留了下来,于是这里盛产高粱杆编制的各色用具,还有高度酒,这些也算是当年事的遗泽。
方长走进个酒馆,向掌柜买了半瓮高粱酒,让其帮忙装进自己的葫芦里。店家只觉手中的葫芦宛若无底洞,仿佛怎么也装不满一样,心下暗惊但未敢作声。末了方长付账后接过葫芦,道声谢离开。
自从魏和的庙离开后,他行路便更加任意且漫无目的起来,渐渐地,周围景色在变化,麦田变成稻田。小径边上有梨树林长得茂盛,半大小梨如串串铃铛一般,滴溜溜地在枝头摇晃,旁边有户人家,孤零零地在待在梨林旁。
忽然想起,百多年前曾经路过过这里,当初还花几文钱买了几个梨子吃,记得这里的梨味道甜美、汁水丰盈,而且比怀凤府鸭梨皮薄许多。
前面又有小城,样貌颇让人熟悉,门匾上写着“卢明”二字。
小城里面的茶馆依然在,但百年过去早已经翻盖过,又接连修葺,完全看不出当年的样子。里面依然有说书先生,说着当年传下来的故事,只是几经发挥之后,故事早已经完全走样,再难看出最初的模样。
“好!”
“再来一段!”
茶馆里面的喝彩声连连,但随着一句“抱歉抱歉,抱歉诸位,今天就这么多”喝彩声便成了喝倒彩,还有批评与批判。
“每天只说一段,要什么打赏?想得美。”
“大家都知道你爱说神仙故事,你倒是接着说呀,想好了就说出先。”
“活该你穷困。”
“走了走了,散了散了。”
方长凑过去看了看,只见年轻说书人咬着牙,也要坚持自己规矩的模样,不由得摇头起来。
他上前问道:“多说一段也容易,为何不继续说了?听起来有些意思。”
年轻人连连摇头道:“阁下有所不知,刚刚我讲述的内容,乃是最近我摸黑创作所得。不是不舍得用,而是无法保证用完后还能续上,所以不敢多讲。”接着,他又说道:“倘若世上真有神仙就好了,唉。”
………………………………
第598章 【道法自然】
“为何如此说?如果是真的又如何?”方长有些好奇,毕竟没看出对方说书与世上有没有神仙之间,有什么关联。
说到这个话题,年轻说书人高兴起来,他很是激动地说道:“若是人人都知道世上真有神仙,他们一定会对我说的书更感兴趣,而不是只是像这样听个乐子。你知道么,天下间是有仙人的,没准儿路上哪个路人就是。”
说书人一边讲着,一边用眼神瞟着茶馆外面,挨个看每个行人,好像希望哪个人忽然成仙似得。
旁边有个正要离开的听众,听到了说书人的话,开口嘲讽道:“你说的倒是挺好听的,但大家听完了自然还是有别的事情要做,有没有神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总是要吃饭的。”
年轻说书人颇受打击,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绽开,支吾了下却又说不出什么。而听众也径直离开,很快茶馆里聚集的人便少了起来。
方长见对面的说书人眼神略有些直,想了想,便出言开解道:“世上是没有什么神仙的,还是得看现实的路,想办法写快一些说不定就行了。”而后他当着对方的面,脚下生云,飘离地面半尺,而后从窗户飞将出去,驾云离开。
想来这幅景象,能给说书人足够的刺激,没准儿给他会带来些改变。
……………
驾云在天上时候,看脚下的大地,与走在路上很是不一样。
云速很快,旁边是呼啸而过的风,由于阳光照耀,下面地上各种景物都很清晰而明亮,河流宛若大地上的细细绸带,泛着粼粼的波光,与纤细地道路一起,织成了粗疏的大网,将村落、城池、农田、野地囊括联结在一起,紧密而坚韧。
忽然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方长心中微微一动,而后他减速下来,按落云头。
山谷间有着浓浓的迷雾,若是普通人走进来,定然会觉得伸手不见五指。周围的山势都被遮住,植物也因缺乏光照没什么树木,但雾气散射的白光,还是催生出了遍地的野草。
这些雾气对于方长来说,当然没什么影响,他能清晰地看到,野草中间有条小路,似乎经常有人走动。再运起目力看向半空,能隐约见到一幅图,再用力盯一下,才看清楚那幅图的真面目。
上面绘制着山川树木和布满庄稼的田野,中间有个不小的村落,无论是何种景色,皆纤毫分明,真实无比。最引人注目的是,上面景色都是活的。
树木和草尖儿在摇曳,证明有风吹过。林间的鸟兽在飞翔跳跃,路边的草丛里有蝴蝶飞舞,河道里的水在缓缓流淌。最明显的还是画面上的人,村里晒太阳的人、菜畦里浇水的人、村头玩耍的孩童、山上砍柴的人……栩栩如生,或者说,他们本就是活人。
这幅图正是方长当初放置在这里的山河图,其内成一方世界,随着时光流淌在不断的提升。若不是这百年间,方长的修为也在不断提升,换成百年前的方长在这里,还真的难以发现山河图的踪迹。
他没有走进图中去,更没有打扰柳梁村村民们的清净生活。
倒是山河图上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吸引了方长的注意力,让他多看了几眼。
图里小村边上有座建筑,看起来已经修建了有些年头,上面书写着小字,却是个土地庙。而庙中神像在微微发着凡人难以窥见的毫光,明显是已经诞生了神灵,正在保佑这个小小村庄。
看起来,山河图里的天地,已经变得十分完善。
而方长感觉有趣的地方在于,山河图里的这个新生神灵,与外面天庭没有隶属关系,看来天庭并不对这种单独世界有管辖权。
天庭主要还是维持着神灵们群体的运行秩序,对于凡人的事情,即使是天庭,也不会过多干涉,更不敢多干涉,顶多响应下祈雨,处理下失控的妖兽。自从两界融合的问题被天庭解决之后,天庭也渐渐开始收缩势力,并不像当初那样将触角伸到每一处。
方长倒是知道原因,大概几十年前,夜观天象时候,他发现几百年后,天下会经历一次灵机消隐。
两界弥散在天地间的灵机,将重归天地万物,对世界的影响或许会很深刻。修行会变得极为困难,妖精数量会大幅减少,连灵药的数量质量都会极速下滑,甚至修行人的寿命都会变短。
至于持续多久,什么时候会恢复,也不清楚,因为天象尚未反映出来。不管灵气是自此彻底消失干净,还是经历低谷之后重新复苏,那就是以后的事儿了。
对此方长并不很在乎,对他来说,甚至连修行本身也都不值得在乎,而天下间的灵机变化,更都是自然之事,合乎大道。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次变化可能会是好事,因为其余族裔都会式微,人道会更加兴旺。
离开山河图之前,方长略微检查了下,确保天地间灵机变化不会过多影响这张图。
这里离着皇都不远,道路也顺畅,干脆过去看看。
荏冉的时光过后,当初新建的皇都城墙已经变得古旧,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这座大城矗立在此处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城市与朝廷常年累月运行之后,已经染上了些许疲态,但由于前几位人皇还算励精图治,天下间吏治目前仍然健壮。
各地的繁华都会反映在皇都之中,这里是天下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的中心,各处都宛若烈火烹油般的景象。吃穿用住琳琅满目,而本朝教育之普及,也让这里连跑堂的小二、搬运的脚夫,也谈吐文雅。
方长还看到了那条绕城铁路,许多人还是为了新奇上去瞅瞅,也有人发现了其便捷,用之赶路或者运输些东西,颇为便利。由于人气很旺,几个小车站旁边也挤满了小摊,更是吸引了不少周围居民不定期过来采买物事。
………………………………
第599章 【往事如烟】
所以到了如今,几个车站处都形成了小市场的雏形,只待规范下来,固定下来,便是新的商业聚集处。有那眼光好的,已经在这里提前布了局,譬如方长便看到在南门的车站处,有个新开的书铺,不光门面,连建筑也是新起于此处。
由于这里人比较密集,所以书铺门口很是热闹,进进出出的人不少,虽然只有十之一二出门时候手里拎着抱著书籍,也完全足以将这家生意撑起来。
对于书铺这种地方,方长也经常光顾,频率仅次于食肆酒馆,反正他背包能装,所以经常在山下搜集些书籍,带回崖上看,用以作为漫长时光里的调剂。所以看到这家书铺后,方长便走了进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书本。
“唔,这也被刊印了啊……”方长在摆满了书的台案上翻检了下,赫然发现了两本自己的作品,不知被哪位有缘人贡献出来刊行天下。对他来说这是好事儿,反正他也不在乎润笔费,自己的作品有更多人看,也挺好。
将这两本自己的作品放回去,方长拿过个店家预备好的干净篮子,在周围随便选了几十套书,不过在其中一套的书名上,他停住了目光。
“《陈远游记》……”
用细不可查的声音诵读出书名的瞬间,他也被这套书勾起了许久之前的回忆。看来那个志在遍游天下的少年,已经在余生中完成了他的作品,并汇集成了这套著作。方长将这套书加到自己购书篮中,而后去门口边上的柜台会了账。
从书铺出来后,方长在皇都里转了几圈,体验了下此处风情,但被陈远那套书勾起的回忆,也牵连出更多的回忆。想起来在京中曾经有熟人,方长思索了下,便去寻找故人的遗迹。
跟着灵觉指引并不难找,很快,方长便在皇都外面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寻到了在皇都两位熟人最后的去处。苍松秀柏间,是一座高大整洁常有人祭扫的坟茔,前面的墓碑上题着人皇赠予的美谥,位极人臣的刘修文和妻子胡雪球合葬在这里。
方长想起了当年,那位狐妖放弃了修行,选择以人的身份度过一生,倒也是活的豁达。
默默矗立了一会儿,他从背包掏出些香烛燃起,拱手拜了一拜,转身离开。
说起来,当初也曾经有两位老友,在功成名就之际选择退隐江湖,好奇心起,方长便顺势卜算了下柳元德和于青菱的下落,而后转身上了官道,朝着远离皇都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走开去。
在一座风景秀丽人迹寥寥的小山谷外,方长默默驻足。
里面有道炊烟升起。
他朝山谷中行去,小路曲折幽静,路边杂草丛生,间缀着些野花。有溪水从山谷中流出来,有时候听声音在远处,有时候又看到在路边流淌,溪水透亮清澈,水底石砾纷杂,零零落落长着苔藓和水草,又有鱼虾游动。
行不一会儿,便见到个木篱小院,院边植着竹林,旁边高处还有个八角小亭,院外则是半亩花田和一点儿庄稼与蔬菜,庄稼也就三四分地,看起来不够吃用的样子。
“有人在么?”
轻轻叩响门扉,很快里面便有动静出来。
“来者是谁?且稍待。”接着便是脚步由远及近,而后两扇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出来的人须发皆白,年老却不失体健,不过年龄终究是影响了记忆力,看到来人眼熟,他还是回忆了一会儿,才认出来人是谁,马上他失声喊了出来:
“方先生?!是你!”
“是我。”看柳元德依然健在,方长笑道。
“快快请进。”柳元德拄着拐杖,赶紧将方长让进去,同时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这些凡人已经灯尽油枯,而先生依然是当年的模样,当年的风采……真是仙凡有别。”
拎起茶壶,柳元德给方长添了茶,又邀请方长一起用午饭。
方长问道:“这些年过得可好?”
柳元德点点头,絮叨般地说道:
“过得很好,比当年归隐前要轻松快乐太多了,又有先生的赠金,吃用不愁,我们就在这山谷里住了下来。后来孩子们渐渐都离开了,就剩下我和青菱二人,闲着没事儿总在谷里溜达。”
“虽然我们无缘修行,但当年在义军里头时候,还是学了些服气养生之术,所以活的比旁人久了些,甚至熬过了我们儿女这代。不过青菱还是在二十年前离开了我,就葬在旁边的竹林里。”
用了些简单的茶饭之后,柳元德带着方长,出了小院走进竹林。
竹林中有条小径,很窄但经常走动之下踩得很坚实,每每有陡峭的地方,还被铺设了几级台阶,风从根根长竹的缝隙中穿过,让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