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废后,微臣要了-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定柔的及笄大典将在中宫的凤鸣殿中举行。而拜太庙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代表了大秦朝的皇家正式将姜定柔纳为皇家一员,昭告天地并列位祖宗们。
  巳时,三刻,吉时到。
  长长的号角吹起雄浑的鸣响,一共一十四次,这是大秦朝太庙的规矩。预示着皇家中有一位年幼的公主即将成人。
  在长长的号角声中,两排手持各种器物与祭品的宫娥与内侍低首垂手缓缓而来,在他们身后一顶顶华丽的华盖如金灿灿的云朵逶迤而来。
  精美的凤辇由八位身强力壮的力士抬着,步过雕龙刻凤的金水桥,然后缓缓在太庙面前停下。
  宫娥上前,扶着一位红衣的绝美少女缓缓走下凤辇。
  红衣如火,长长的裙摆上面绣着一只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的金凤凰,长摆是四副,随着少女的走动缓缓在地上拖曳。远远看去宛若凤凰活了,在一动一动地振动它的翅膀。
  日头的金光照在她完美无瑕的脸上。眉若远山,鼻若秀峰,唇似樱桃,尖细的下颌如工笔画出,言语难描的清丽。
  她目光悠悠看着这眼前恢弘肃穆的太庙。
  她又一次将自己的姓氏写入了这儿的宗卷册子里,只是以公主的身份。
  不一样的身份,预示着将来的命运不一样。
  十四声的号角奏完,姜定柔已走到了太庙跟前。在两旁玉阶上依次站着礼官和皇族中德高望重的人。他们都沉默地注视着眼前盛装的姜定柔,仿佛无声的审视。
  这样肃穆的气氛足以令胆小的人胆寒,但姜定柔一步步走得很稳。
  她慢慢走上台阶,而此时日头已升上了最高。
  礼官唱:“端柔公主行宗礼,一拜……”
  她缓缓跪下。
  “二拜……”
  “……”
  ……
  一年后。天才刚蒙蒙亮。
  突然京城中鞭炮震天,锣鼓喧天,不是过节更似过节。整个京城东西南北四面城,九道大街上出现九队人穿着红衣服放鞭炮,用力地散发喜钱。
  发喜钱的人一边散着噔亮的铜板,一边大声道:“今日纪府大喜,北国公府大喜!”
  哄抢着满地喜钱的小孩子和凑热闹的行人都跟着喊一声。
  “纪府大喜!”
  “北国公府大喜!”
  “……”
  不知是谁突然带头放了鞭炮,一刹那间整个京城突然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一同庆贺京城朱雀纪家与北国公府姜氏之女的成婚之吉。
  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向京城中一处崭新的府邸聚集而去。
  京城人人都知道,这是京城纪家这两年日夜建造出来的府邸。从前落魄的朱雀纪家已经今日不同往日了。
  如今的京城纪家出了个厉害人物——年纪轻轻的纪威安。
  他年纪虽轻,但才智卓绝,深受皇帝信任。新帝出身寒门,在后宫和朝中根基很浅,不过他却得到了慕容世家的支持。源源不断的财力为新皇帝提供了改革政弊的动力,而执行这一切的却是纪威安这种被破格提拔的年轻人。
  纪威安带着暗影司与内城司,还兼任了太仆寺的侍郎。
  他宛若新皇帝手中的一把锋利长剑。有他在,没有查不出的大案。有他在,没有臣子能顺利瞒上欺下。
  虽然有时候他做事的方式过于激进,但却十分有效。
  新皇帝刚登基正需要这样有用的人才替他震慑不服的人心。
  现在新皇帝登基不到两年,对外西戎臣服,西域诸国通商往来,一片欣欣向荣。国内四海清明,人人安居乐业。一片盛世景象。
  纪府的喜事也在这个时候隆重地办了,听说为了更好地筹备婚事,两府还多拖了一年。对外的理由是北国公府舍不得这么早让姜定柔嫁人。
  有心人打听之下却发现理由实在是令人又羡又好笑。
  原来是已经退位养身的庆顺帝与贞元皇后无聊之际,非要亲自操办两人的婚事。
  皇家办事自然是更加隆重更加出人意料,是以足足多准备了一整年,直到今年姜定柔十五,虚岁十六了才肯放嫁。
  漫天的炮仗纸屑与硫磺烟雾中,百姓纷纷意犹未尽看着报喜的人在人群的簇拥下走远。
  百姓甲:“京城九街一起撒喜钱,这可是从来没见过的大阵仗啊。”
  百姓乙:“大阵仗?这才只是个开始呢?你瞧着吧。我听说这次纪姜两府结亲可是太上皇与太上皇后一起操办的。肯定尊荣无比的。”
  百姓甲问:“这纪家的纪大人已经是少年得志,才刚十八岁就快位极人臣了。你看他统领暗影与内城两司,手握实权,这两个官职虽看着不大,但却是实打实的。看他的势头,将来封王授爵是铁板钉钉的事。这已经很尊荣了。”
  “还有,他娶的人可是端柔公主。这公主可是我们大秦朝第一位外姓公主。可见太上皇与皇后对她的宠爱。这位公主的外祖父可是隋老将军……啧啧……这天之娇女都比不上她的背景强。”
  “这纪威安不知道前世是修了什么福气,竟然能娶到这么好的一门亲事。”
  “……”
  人们羡慕地议论着。
  此时,城南的城门处突然有人声喧哗。
  众人看去,只见一队身穿红衣的人抬着一顶顶箱子,箱子用朱漆画着各种吉祥花纹,箱子上用大红绸打着喜气的结。
  锣鼓喧天中,众人听得那队人高声道:“八十三家商行为公主贺新婚新喜……”
  鞭炮开道,一队队贺喜的人抬着箱笼朝前走去……
  这似乎只是个开始,像是要印证百姓们的议论似的,流水似的贺礼就没断绝过。
  “淮南赵家恭贺端柔公主大婚……”
  “淮南陈家恭贺端柔公主大婚,祝白头偕老……”
  “淮阳……”
  “……”
  仿佛在比拼着什么,这些送贺礼的队伍都沿街卖力吆喝着,生怕人们不知道他们给纪姜两家送了新婚贺礼。
  ……
  此时在一处寂静的庭院中,一位素色长衫的年轻男子盘膝坐在菩提树下。周伯悄悄上前。
  远远的鞭炮声传来越发衬得整个庭院幽静。
  “少东家,各家都为端柔公主大婚送贺礼了。我们慕容家当真不送吗?现在京城都沸腾了,热闹得像是过年过节。每一家送的贺礼都绕城一圈然后送入纪府中……”
  “这阵仗简直比皇帝嫁女儿还热闹。这还不算太上皇与皇后为公主置办的呢。听说这只是第一天,这次端柔公主的大婚要办上三天三夜。”
  “太上皇与皇上都下旨了,大赦天下。为端柔公主祈福。”
  “宫中要大宴三日,纪府与姜府要开七天七夜的流水席大宴京城百姓……”
  周伯细数着未来几天纪姜两府的婚事盛况。他一边说着一边眼里流露出艳羡与惋惜。
  如果端柔公主当年看中的是自家的少东家,现在这一切的热闹场景中他就是男主角了。他很惋惜端柔公主是个好女孩,自家少东家分明也对她有意。
  周伯不明白为什么当初姜定柔不选慕容子枫,反而选这古怪又滑头的纪威安呢?
  唉,姻缘真是天注定。
  难道真的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吗?
  周伯只能安慰自己,自家的少东家还年轻,成家立业还是有希望的。只要遇到对的人就行。
  听着周伯的絮絮叨叨,慕容子枫缓缓睁开眼。他面色平静:“她大婚,我自然有准备贺礼的。”
  他从怀中掏出一卷佛经,还有一个沉重的令牌。
  周伯看见佛经并不吃惊,但他看见令牌时不由眼皮跳了跳。
  这是慕容世家少东家才有的天机令。天下只有这一枚。
  周伯声音都颤抖了:“少东家你这是?”
  慕容子枫淡淡道:“金银珠宝她都不缺。而慕容世家与公主几年一起经营花涧坊获利颇多,再送金银就俗气了。这本佛经是我亲手抄的,也算是我的一片心意吧。”
  “这枚令牌自从我十六岁就由我父亲交给我,执掌慕容商行十二年了。我想来想去,送她贴身的东西于礼不合。纪威安要是知道了恐怕会误会。”
  “这天机令说贵重也贵重,说不贵重也不贵重。送给她,便是我们慕容商行与她携手合作的诚意吧。”
  他唇边微微泛起笑容来:“这些日子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在秋滨楼第一次见到她的情形。她不惜引起我的注意,想要与我做药材生意。”
  周伯忍不住问:“是啊,这事我也纳闷。其实少东家当时不与她做生意也是可以的。为什么突然答应她呢?如果当时不答应她,现在也许就不会花涧坊了。”
  慕容子枫微笑:“我其实第一眼就看出她是个女子,还缺钱。”
  周伯哭笑不得:“这个世上缺钱的人多了,想要和慕容商行做生意的人也多了去了。少东家你为什么要帮她呢?”
  慕容子枫微笑:“因为她眼底的真诚。她的眼神告诉我,她虽然缺钱,但是绝对不会骗我。”
  周伯有点明白了。
  这天下想要攀附慕容世家的人多了去了,缺钱又想通过慕容商行发财的人也多了去了。可慕容子枫为什么突然信任男扮女装的姜定柔?
  原来是因为她真诚。
  真诚这可是这个世上最缺乏的东西。
  周伯接过佛经与令牌,低声一叹,转身离去。他知道,慕容子枫给姜定柔的贺礼何止只是这薄薄的佛经和一个令牌?
  他给的是她一辈子的承诺与靠山。


第495章 大结局(五)
  锣鼓喧天,宾客如云,这都已经无法形容这三天京城纪府和北国公府的热闹。
  流水似的贺礼堆满了堂前堂后,登记礼宾的名单写了一册又一册。府门口迎客的门房和小厮换了三拨,每一拨都沙哑着嗓子喊不出话来这才回家歇着。
  偌大的纪府,崭新的纪府,人来人往的纪府……成了整个京城中最热闹的所在。
  北国公府亦是迎来了近百年来最热闹的日子,就连一向不管事的姜于峰也忙得脚不沾地。
  纪姜两府的婚礼据说要办整整三天,流水席吃了整整七天。庆顺帝与贞元皇后将这婚事办得天下皆知。
  更不用说,在两人新婚当夜京城放起了只有年庆时才放的烟火。
  满城上空皆是美丽的烟火,将天上地下照得犹如白昼……
  ……
  高高的占星台上,两道红影站在楼阁上静静看着眼前的万点灯火。
  有风吹来,拂动他们的鲜红的吉服。
  红纱面巾下是妆容艳丽的姜定柔。她轻轻闭上眼,任由风吹过。
  耳边传来懒洋洋的声音:“娘子可算是风景看完了没?”
  姜定柔透过薄红纱似笑非笑看着身边的纪威安。她调侃轻笑:“怎么?夫君等不及了?”
  腰间忽然传来一股力道,她不由“呀”的一声,脸悄悄红了。
  耳边传来撩动心扉的声音:“是啊……为夫等不及了。”
  姜定柔忍不住瞪了他一眼,道:“纪威安,你可是答应过,先成亲等到十八再圆……圆……房。”
  纪姜两府的婚事拖了一年其实还有一个缘由——贞元皇后心疼姜定柔年纪还小,生怕她早早生子弄垮自己的身子。
  而姜定柔则因为前世身子病弱产子,生了一儿一女,又小产了一个,年纪轻轻就深受病痛折磨。她对前世生子的事心有余悸,顺势让母亲隋氏答应了多延一年。
  隋氏虽然心急女儿的婚事,但也深知女子太早成亲生子对母体不好。于是两位母亲干脆找上纪威安,让他答应等姜定柔十八岁再圆房生子。
  两位母亲以为纪威安一定不好说话,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两位母亲于是就开开心心安安心心去操办婚事了。而且为了“补偿”纪威安,贞元皇后还特地挑了四个面容清秀的陪嫁宫女。不过这四位都被纪威安找了借口退回去了,这是后话。
  高高的观星台上,纪威安稳稳扶住姜定柔的细腰。他们此时在皇城最高的台上,只因姜定柔说新房里面太憋闷,想去看烟花。他便带了她躲过贺喜的如云宾客,躲过守卫森严的皇宫内城侍卫,一路到了这观星台上。
  姜定柔说完“圆”房后脸忍不住红得比红纱还红。
  她看着眼前似笑非笑的纪威安,只恨不得刚才那一句吞回去。
  纪威安伸手挑动她的红面纱,慢慢道:“娘子想到了哪儿去了?我只想赶紧揭开娘子的面纱,好看清楚自己的娘子有多么美。”
  姜定柔这才想起自己的面纱都没揭,合卺酒都没喝。
  她后知后觉“啊”的一声,懊恼:“我们赶紧回去吧。不然喜房中的喜娘找不到我们岂不是糟糕?”
  她说着忍不住后悔。她原本只是因为呆坐了一整天又累又烦,只想出去透透气,于是对刚入喜房的纪威安说了一句想去看烟花。她也没想到纪威安竟然带她到了观星台。等她回过神来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