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侄子们的小心眼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也是自己两口子平时做人太失败了。并没有怪两个侄子的意思。
两个小子笑着跑了,实在是不喜欢四婶还有二哥,总是阴阳怪气的,说话都让人听着不舒服。
回来告诉妈妈,说四叔说他们不过来吃饭了。
屈小丽点头,她也清楚两个孩子一定是去找小叔子了,要是去找妯娌,一定会过来吃饭的。
倒不是心疼这点粮食,而是真的不愿意看妯娌那拉长的脸。
这也就是自己大儿子的大喜日子,自己不愿意生气,要是换成别的事,她拉着脸来自己家,早就轰她出去了。
王梦琳冲着两个小弟竖起了大拇指。两个男孩子没想到大嫂会夸奖他们,都挺激动。
李满江看到了他们的小动作,心里好笑,这媳妇还是嫉恶如仇的人呢。也是啊,培养出来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点血性?
李雪就在一边笑,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个大嫂以后一定能相处的很好。
“你们去叫你爸回来吃饭了,这吃饭还得叫。”
两个孩子欢快的跑了。这个时间都不用想,爸爸一定是在养鸡场。
两人都看到过爸爸看着鸡蛋火热的眼神,每天都要数一遍才行。
“成林,我二哥可是没有吃到好东西。”
“我看到我妈留出来一大碗的红烧肉了,明天一定会让我爸给你二哥送过去的。”
“好几个人呢,我二哥也吃不到多少。
成林,咱们什么时候可以上山?”
“现在哪有时间,我爸说这就开始摘棉花,虽然用不到咱们,但是一定会让咱们去摇玉米的。”
两个孩子找到了李云贵,爷三一起回家了。
陶家兄妹三个吃完晚饭,两个女孩子帮着收拾好了,这才回家。
“表姐,你感觉怎么样?”
“挺好的,你不放心我吗?”
陶艳珍点头,“我确实不放心你。”
“你放心,我没有我妈那么傻的,不会为了一个男人伤神的。”
“可是我希望你幸福。”
“小珍你放心,我一定会幸福的,我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让自己幸福的。”
“表姐,你这样说的意思是可以不要男人是吗?”
“要啊,怎么不要?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忠于我。”
1159新思路
“可是你又能保证什么?我姑姑还不是到最后才知道的?”陶艳珍本来不想说的,但是看着表姐这样无所谓的样子,实在是担心她。
“那是因为我妈眼里只有我爸,有时候就算是发现了端倪,也会自己骗自己。我不会这样。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为了一个男人迷了眼。”
这下陶艳珍不知道说什么,看来表姐已经都想好了。
国栋送一家人到了家里,李云乔嘱咐了他一遍,这才放他离开。
晚上两口子亲热完以后。陆凤珍问“你说满江什么时候能够结婚?”
“快了,那边已经打过招呼了,那里寄出来的信还是挂号的,会非常的快的。
后天放假咱们去大楼转一圈,买一台缝纫机。”
“要给满江吗?”
“嗯,咱们给钱二弟妹也不会要,直接的给东西吧。”
“是呢,不能让人家总是贴补咱们,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红林两口子也在说这件事。“咱们手里不少的工业票呢,咱们给大哥送一对暖壶。”
“行,你不好意思了?”
“嗯,二婶对弟妹们太好,而且每次都给那么的多的细粮,我不好意思。”
“行,那就买两对暖壶。给二婶一对。”
“行,就这么办,还有搪瓷盆也买两个。”
国栋到家以后,看到姜阿姨的屋子还有亮光,知道这是在等自己。
在窗外说了一声。得到了回应才去睡觉。
赵小丽躺在老杨的怀里“国栋这样不知道吕叔会不会吃醋。这儿子还是不如闺女,真希望这胎是闺女。”
老杨也喜欢女孩子。不过为了不让媳妇有压力,“什么都行,都是自己的孩子。”
以前媳妇是想要儿子的现在有了儿子,心态又变了,现在喜欢闺女了。还真是善变。
李云强家里,刘翠兰正在数落这向东。
“你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你带回来我看看。”
“没有。”
“既然没有,为什么你看不上陶知青,那个姑娘多好。”
向东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妈,人家是非常的好,但是人家不会看上我的。”
“怎么看不上我儿子?我儿子还是正式工,还会开卡车,会开拖拉机。”
“妈,我看他们一定是大家的人,人家不会留在村里的,你别乱点鸳鸯谱了。到时候弄的都没面子。”
难道妈妈看不出来,那位陶知青对妈妈非常的冷淡吗?也不知道她哪来的自信。就凭着正式工?
简直太可笑了。“妈,我以后会在市里找一个正式工的媳妇,你别操心了。
到时候有合适的,我一定带回来给你看。”
“可是那样你们就都去市里过日子了。我怎么办?”
“家里有我爸,还有三个弟弟们呢。”
“你爸不理我,他们三个也跟我不亲,你将来在市里有家了,我也过去跟你一起过日子。”
向东点头,这他不能拒绝的。去就去吧,将来找媳妇一定要一个厉害的,别到时候媳妇被妈欺负。
李云强在外面听着媳妇的话,冷笑了一下,往后等着看吧。
李满江躺在炕上,心里还是挺激动的,虽然没有跟媳妇单独相处,但是她已经是自己的媳妇了,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是名正言顺的真正的夫妻了?
没有想到这次回来,居然能够娶媳妇。
别老李满江看着憨厚,其实他是最像李云乔的,什么都是心里有数,而且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
知道媳妇家在部队,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以后一定会对自己有帮助的,其实就是给自己机会就好了,自己会努力的。
自己出去六年了。当然不希望复原回家,就算是给安排工作也不愿意。
自己喜欢当兵。喜欢那种战场上厮杀的感觉。当然也有骄傲的。
有了媳妇,有了能够对自己事业上有帮助的媳妇,这是求之不得的事。
第二天早上,都去上工了。今天李存山带着大部分的劳动力去摘棉花,剩下的都去打麦场摇玉米。
玉米粒摇下来后容易干。就是想着把任务粮交够就行了。
实在是粮站那里不同意就直接的给大家伙都分高粱。
为了养鸡场,大家伙不会说什么的。
不过那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李云贵再次去了乡里,邢明英看信李云贵又过来,“老李,粮站那里不同意用陈粮换,但是可以用今年新的高粱换。”
李云贵听了这个消息,非常的高兴。今年的高粱也有好几万斤,交了任务以后,就都换成玉米。到时候大家伙分陈粮。
“邢乡长,既然这样,我们的玉米就不交了。我们用高粱顶不就行了。”
“就你转的快,行啊,可以这样。”
这下李云贵满意了。“邢乡长,我们村的棉花一定高产,想办法给我们弄一台弹棉花的机子吧。我们自己弹棉花。”
“来乡里不好吗?”
“邢乡长,我就是觉得大家伙闲着也是闲着,我这的申请,你签字吧,我们好去买机械。”
“你啊,这是早就做好了准备了。你要是能够多交棉花,我做主让粮库高价收棉花,和交公粮一样的价,给你们玉米。”
“太谢谢邢乡长了,一定的,今年的头等棉花我都交公,给大家伙分二三等的棉花,毕竟种了一年的棉花,都想要给棉衣添点新棉花。”
“行。今年能够交多少?”
“大概一万斤?”
“这么多?不错,非常的不错。”邢明英这下是真的高兴了。想着有时间一定去一趟李家村。
李云贵高兴回到家里,这下明年的养鸡场的玉米就不用担心了。不知道可不可以养猪?
想到这里,李云贵坐不住了,直接的去地里找姜心语。
姜心语看着李云贵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这一定是有好事了。
“姜老师,乡里同意高价收咱们得棉花,低价卖给咱们玉米。”
“那可是好事。”
“姜老师,咱们能不能养猪呢?”
“怎么不行,其实猪如果吃鸡这样的饲料,几个月就可以出栏了,很快的。”
1160养猪场
“真的?”
“嗯,你可以操持盖养猪场了,卫生不能糊弄,一定要干净。要不猪如果生病就更加的麻烦。
你想啊,什么动物长的快都爱生病的。”
“明白了,明天他们过来给我家送石头,我跟他抓紧再定,这图纸还得姜老师费心了。”
“行,没有问题的。”
姜心语看着李云贵是飘着走,确实是挺有吸引力的。各家各户养猪,都是精心伺候的,但是一年下来养得好也就是二百多斤。所以猪肉才会这样的紧缺。
李云贵找到了李存山。说了刚才姜心语说的话。
“我等不到明天,这就去找老赵,让他赶紧的送石头。”
“养猪场建在哪里?”李存山问。
“我还没有想好,但是绝不能在养鸡场附近,就在村南头,那里离着地里也近,到时候运肥料也省劲。”
“行,听你的,你去吧。你家的房子怎么办?”
“花钱,直接的找盖房的老赵。
养猪场也交给他们,我现在也不怕花钱了,大家伙手里都有这么多的活计,还有十多家等着盖房呢,他们一定不舍的花钱盖房。”
“行,花钱就花钱。”李存山现在的观念也渐渐的转变过来了。
“对了,我家有地方,咱们要不要去买小猪存着?”
“等跟小姜他们商量以后再说。”
“行。”
谁不眼馋一年出栏两次肥猪?
李云贵骑车去韩家村定石头了。
“老李啊,你要这么多的石头干啥?”
“你别问了,反正我着急。”
“行,大概用多少?”
“最少五千块。”
“还真是要不少,我明天就给你送。”
“好嘞,我着急回去,交给你了。”
李云贵风风火火的回家,又过来找姜心语。
“姜老师,你别干了,我已经把石头定好了,我想着把养猪场直接的建在村南头。”
“李村长,上面同意了吗?你忘了咱们养鸡场都费老劲了?”
李云贵胸有成竹的摆摆手“放心姜老师,咱们的养鸡场给县里,市里供应了这么多的鸡蛋,大公鸡,上面怎么会不知道?
我明天还去乡里,就去办这件事。”
姜心语看着李云贵这么有把握。笑了“李村长,你明天去办手续,明天晚上回来一定让你看到养猪场的图纸。”
“好嘞,就这样了。明天让小魏开车带我走一趟。”
姜心语笑着看着李云贵。现在也不怕惹事了。
“你去问他吧。”
李云贵又找到了魏开云。说了这件事。
魏开云也觉得可行。
“小魏,你明天开车跟我一趟吧。”
“行,明天一起去。”
魏开云就欣赏李云贵这点,只要他心里认同了,绝对不会拖泥带水的。
李云贵又去了养鸡场,让温振宗给自己写申请。
人家的文笔真是了得,自己再抄一遍就可以了,不用再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什么。
温振宗心里震惊,他这一年在李家村过了难得平静的生活。
这个村子是难得团结的村子。每个人都想着怎么能够多赚钱,而且思想一点也不陈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的强。
养鸡场办的非常的成功。这马上又要建养猪场了?
李云贵接过温振宗的申请看了一遍。高兴的回家去抄了。
晚上快要吃饭的时候,李满江看到爸爸这么高兴。
“爸,有什么好事?”
“哈哈哈,两件好事,粮站高价收棉花,低价换给咱们玉米。
第二件就是咱们村马上就要建养猪场了。我明天就去跑手续。”
“养猪场?”
“嗯,养猪场,我想着养他几十头猪,一年能出栏两茬,到时候都是钱啊。比什么工厂也不差。”
家里的孩子也都高兴,以前总听村里的事,所以他们对村里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都希望自己的村子能够富裕,那是每个李家村民的骄傲。
“能出栏两茬?”
“姜老师说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