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回到战神夫君战死前-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小厮瞄一眼又瞄一眼县令,确定县令大人看起来不会因为他多嘴而生气,绝对多一次嘴。
  “主子做事我们做下人的哪里会知道,还是那张家夫妻俩来庄子上给主子磕头道谢,我们才知道的。
  主子虽说不常到庄子上来,但对我们这些下人都很宽厚,对附近村子的佃户们也都十分宽厚。
  收的租子都比别人低半分,可别说是会抢占别人的地了,根本不可能。
  就是庄子开始改建的时候请附近的村民来伐树除草都给了跟在城里做散活一样的工钱,能在家附近就把活做了把钱挣了,谁不乐意来啊。
  大家都愿意给主子做活,给工钱还管饭,隔三差五就能有一顿荤菜,比在家吃的还好。”
  等小厮意识到自己话太多的时候,他已经不知不觉说了很多。
  悬着心偷偷去瞧县令,发现还好大人没有生气的样子,这才悄悄松一口气。
  “小的多话,还请大人见谅。”
  说这个请原谅的话也晚了,该说的都说了。
  不止是县令会想这些话是贺家特意让小厮来说的,就是别人听了也会这样想。
  人是贺家的人呢,也是贺家安排来招待县令的,还不能说明?
  县令只淡淡恩了一声,没有说别的,面上的神色也没有多余变化。
  之后都没有人再说话,从河边走到池塘,再走了几条田埂,回来的路上县令才又开了尊口。
  “你忙你的去。”
  小厮不敢再多嘴,躬身告退。
  其实从县令不说话之后,他的心就又提到了嗓子眼。
  县令夫人的绣花鞋湿了,裙摆也湿了,得回去换。
  “我还想再走走,夫人先回去吧。”
  夫人看他神情严肃,想来是因为之前小厮说的那些话了,想了想还是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只道:“那我就先回去了,老爷也别走太久,早晨雾大天凉。”
  看着夫人离开的背影一会儿,县令大人这才转身沿着山脚下走。
  这山有多大他是知道了的,不过贺家在山下一程一程设置了接待处,就是为了能随时能接上走路走累了的客人,可谓是用心良苦。
  他不是不信那小厮说的话,只是耳听为虚,他要再亲眼看看才行。
  没有贺家的人跟着,村民哪知道他一个中年男人是谁?
  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算早,但对村民来说已经不早了。
  刚才他就见好几个百姓在田地间劳作,只是那时候有贺家的小厮跟着,那些地也都是贺家的,他就算是问什么怕也得不到真答案。
  走得远了些,远远的在一块空地里看到一个人。
  那块地离路有些远,在一整片绿油油的菜地边沿,地里的人正在翻地。
  听说贺家的地都没空着,这就不是贺家的地了吧,地里的人也不是贺家的佃户。
  县令慢悠悠的走在田埂上,也不怕清早带露水的草打湿了鞋袜,直到走近了才出声。
  “大哥,你这翻了地打算种什么啊?”
  这话要是村里人问,那就十分的自然,但偏偏是位衣着光鲜,一看就是富足老爷来问。
  就显得,十分突兀。
  忙着翻地的村民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什么不对劲,头都没抬的答应。
  “种麦子。”
  他是发觉问话的人声音不熟悉这才抬起头来看,结果还真不熟。
  从前他们在村里可很少能看到这样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贵人老爷,自从贺三夫人开始改建庄子之后,到他们这里来的贵人就越来越多,他们才慢慢习惯。
  只是看着已经能习惯,但他还没有习惯贵人主动来跟他说话啊。
  他当人不认得人,但也知道肯定是贺家的客人,昨日贺家那庄子开业热闹的架势谁不知道呢?
  他还去远远的看过呢,得了贺家发的红封,没个红封里都装了两个铜板。
  单个三虽不多,单架不住给的数量大啊,只是他们家几口人去看热闹就得了七个。
  这会儿被问了话,人还在他当前,他双手捏紧锄头把子局促得站都不知道要如何站,感觉手脚都不是他的了。
  县令看出来他的局促不安,也知道都是因为自己,于是一改之前的严肃模样,哈哈笑开来。
  “哈哈,种麦子好,来年春就能收了。
  我就是闲的到处逛逛,大哥莫要紧张,看着成片的地里都种了作物,着实喜人呐。
  我是那边贺家的客人,大哥你是附近村里的人?这地是你的呐?”
  真要说起来,作为不熟悉的人来说,他这真的是很不客气了。
  也好在他嘴里的‘大哥’不是那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也算比较健谈。
  在看到对方这么好说话,一说话还这么接地气之后,‘大哥’也就放松了些,但还是捏着锄头,没有再继续翻地。
  换成是村里的人跟他说话,他肯定是看人一眼,然后就一边闲聊一边继续干活了。
  他勉强笑笑,“能有得种都好啊,这成片的地老头儿我可不敢想,都是贺三夫人的地。
  种得确实好,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老头儿就这一块地,不过侍弄好了也能好,全家人都指着地刨食呢。”
  然后他回身往最近的一个村里指,“我就是那个村里的人。”
  果真是被县令猜中了,在感叹了几句有地好之后他又问,“我看这附近的地都是贺三夫人的,全都按照要求种的作物,不打算种粮食了?
  不种粮食佃户们吃什么?还得交公粮呢。”
  正是种麦子的时候,这时候贺家的地里都是各种菜果,看着也不像是要收的样子,还拿什么来种麦子?
  粮食才是百姓的根本,也是国家的根本。


第185章 等待
  贺家就算是有别的地种粮食,也不可能帮佃户出公粮吧?
  那可不是一户两户,一石两石。
  村民却笑了,还是他面对县令露的头一个笑模样,一看就是心情放松了。
  “您是不知道,贺三夫人给佃户发工钱了,这季不种粮食,但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只要是好的庄子上都收,也是要按斤按量给钱。
  之后种什么也都按照庄子上说的来,大家统一种,庄子上统一收。
  粮食也要种,鱼虾和稻子种在一起,收成还比之前只种稻子高呢。
  去年我们可都看着的,今年我都想好了,要跟着种。
  鱼虾也能买给庄子里,又是一份收成。
  这贺三夫人呐,是大善人,自从她开始改建庄子后,我们跟着做了不少伙计,今年过年饭桌上也能有条鱼吃,有钱买上二两肉沾沾荤腥。”
  村民眼中的欢喜不似做假,脸上的笑意也实在。
  一个人说好不一定是好,再有人说好,就有可能是真的好。
  “这样说来,你们都还想那庄子长久开下去?”
  “怎么不想?巴不得一直开着,我们也能跟着沾沾光。”
  其实村民还有话没有说,昨日有个贵人家的孩子到他家橘子树上摘了几个橘子,只是几个橘子就给了半两银子呐。
  这话他不会对任何外人说,就是家里的人也再三嘱咐不许往外说。
  今天是几个橘子,以后呢?
  他们这些贵人在城里见多了世面,反倒是对乡下稀奇得很。
  县令又跟村民说了几句才离开,用同样的方式又问了几个村民,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异。
  这回,他便是不相信也相信了。
  沈华柔这人,确实生了一幅菩萨心肠。
  要是世上多有几个像沈华柔这样的人,百姓也能好过些。
  回想他少年时的凌云壮志,竟在这一年又一年里在慢慢消磨。
  不该!不该!
  县令大人早起到田地里走了一圈,这事儿没过上午便到了沈华柔耳朵里。
  她没什么怕查的,身正不怕影子斜。
  县令是下午走的,虽然是说了不让人送,走的时候也十分低调。
  但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最后还是被众人拥着送上了马车。
  沈华柔没有给县令送回礼,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是在为难县令也是在给自己为难。
  虽有人的回礼都是准备好的了,等他们回去之后,自会有人送到府上。
  县令一走,陆续就有人离开。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闲着喝茶赏景,能得闲的人准备下午登山赏梅。
  暖和的屋子住着,有人陪着喝茶聊天看景,谁不乐意享受?
  沈华柔他们是估算着日子回家的,怎么也要在于氏和贺元继回来之前回家去,不能在他们到家的时候发现家中无人。
  偏偏也就巧了,也是他们日子算得准,回去的第二天贺元继就到了家。
  家中人都关心贺元继的人,关心他是不是在外吃了苦受了累,没一人问他科考如何。
  沈华柔知道结果,是以她病不是太好奇,只耐心等待就好。
  在贺元继回来的第二天,沈家有人来报信,说于氏和于先生夫妇也到了。
  沈华柔想着路途劳累,等过几天再回去。
  还不等她到回去的时候,报喜的人又到了,是衙门的人敲锣打鼓一路喊着来到的贺家门前。
  管家取了早早备好的鞭炮出来放,这一来沈华柔暂时也没时间回去了。
  便是他们不说请客的话,村里的族老乡亲也自发的到家里来恭贺。
  不过也不是见不到人,贺家做宴的这天作为姻亲的沈家举家都来贺喜。
  黄老爷和夫人被请到主桌,他们是贺元继的岳父岳母,今天的这个场合,他们脸上有光,欢喜之意溢于言表。
  来时黄老爷还跟自家夫人炫耀自己的眼光,“当年我就看出来元继这孩子是有出息的。”
  黄夫人从得知女婿中了举之后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去,便是面对丈夫得意的神情她也能欢欢喜喜的应和两句。
  “是,全靠老爷慧眼识珠,早早的就定下了这么好的女婿。”
  她家女婿确实本事,可不是她自夸的。
  女儿在贺家日子过得舒坦,儿女双全丈夫上进,公婆慈爱妯娌友好,她最是安心了。
  沈华柔见着大嫂,拉着说了好一阵话都觉得不够,要不是今天客人太多她都想拉着大嫂就在她的院子里不出去了。
  长嫂如母在沈华柔这里十分贴切,她是家中的小女儿,与大哥在年岁上就差了不少,于氏嫁进沈家来的时候她才是个小丫头,于氏对他们几个弟妹向来都疼爱。
  这样一忙就又到了年底,到下雪后沈华柔终于才能真的静下心来家里蹲。
  过了年,贺元凌就离开一年了。
  今年冬日里格外的冷,明明去年她还嫌贺元凌太热的。
  大冬天里,贺元凌早上了床比任何汤婆子都管用。
  等她收拾好了自己上去,被子里一股子热气。
  有时候睡到半夜她还觉得太热,要推着贺元凌离她远些。
  今年给她暖被窝的人不在家,沈华柔把脚放在阳春给她准备的汤婆子上取暖。
  放在上面就暖和,挪开了一会儿就又凉了。
  半夜里,阳春还要来给她换一次,不然后半夜根本不暖和。
  是因为冷了才想他?
  春日没人帮她剪花插瓶,夏日没人给她驱虫捉蛇,秋日没人给她的芍药剪枝换盆,冬日没人给她暖被子。
  夜里,因为汤婆子冷了,沈华柔被冷醒。
  迷迷糊糊间她嘀咕,“还不回来。”
  这日是玉兰在外间守夜,听到声音后也醒了,还以为是夫人在喊她,外衣都没穿就进来了。
  看到玉兰连衣裳都来不及穿,沈华柔便又不抱怨了,只希望贺元凌早些回来。
  他在家,玉兰他们也能安安稳稳睡觉。
  沈华柔的床上一直都放着两个枕头,就算贺元凌没在家也是放的两个。
  平日她都是睡里面,但经常早起时就发现自己睡在外面。
  “少个人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床宽,随便如何翻身都不会挤。
  嗯……还有我的被褥,也没那么费得快。”


第186章 斟酌
  等待的日子总是漫长的,但把注意力放在别的事上日子也就过得快了。
  过了年沈华柔带着雅雅回娘家小住,因为过几日沈伯承要去了洛京,这一去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世事无常,很多事都发生的改变,包括钱珠儿的婚事儿。
  原本是定好了,在春上的时候两家完婚。
  可去年年前李秀才回来之后似有悔婚的意思,媒人来话说的委婉,其实意思就是认为钱珠儿身体弱,怕不好生养。
  而李秀才如今是举人老爷了,李家只他一颗独苗苗,要是钱珠儿不好生养的话,岂不是要断了李家的后?
  李举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哪里能知道这些事,李父也不是那种特意去打听未来儿媳妇私事的人,这个消息还是听隔壁的老婶子说的。
  李秀才家境虽是清寒了些,但有功名在身,清俊的模样又是有目共睹,想与他结亲的人不是没有。
  最后他偏偏定了个商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