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莺莺传-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婆子听了非常满意,问道:“我记得他家还有一个小姐儿和一个小哥儿。那个如何?”

    赵嘉皱了皱眉道:“他家那个小姐而名叫雁娘,生性有些羞怯胆小,那也就罢了。只不过他家那个小儿子,今年才十岁,却是一个鬼灵精的。我进去这两三日他已经明里暗里刺过我了,都是一些孩子气的把戏,不过。。。。。。”

    这种事不管是不是孩子气的把戏,这种事情都会让人不快的。当然,相较于手段高超,还是孩子气好一些,至少容易看出来,然后轻易化解。

    方婆子的性格较为与人为善,便道:“那孩子年纪还小,他知道什么?你看年纪大一些的姐儿和年纪更大的大儿子不就没什么?显然是有什么外人在他耳边多嘴多舌,说继母不好的话。你以后注意一下,让女婿别让那些人家上门。另外你多用一些心思,对小哥儿好一些,人家知道好歹的。”

    方婆子没有说出来的是,赵嘉要是真存着了好心,小孩子不懂,杨老四也能看出来。而拿住了杨老四,也就不怕什么了。就是这孩子真的作妖,杨老四也该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嘉也不知道听没听懂这个意思,只胡乱点头。然后又道:“别的都好,只不过他这个人眼睛太利不好糊弄。我本打算跟他说以后我来管家的,但是他倒好,在我开口之前就把这件事安排下去了,让儿媳妇管家。”

    说到这一点赵嘉是最气愤的,在她看来她作为当家主妇,理所应当是管家的,让个儿媳妇来算是怎么回事儿?要不是因为马氏对她依旧很恭敬,她又是新妇,恐怕她早就发作了。

    方婆子却能理解这种情况,提示女儿道:“姑爷也有自己的考虑,家里还有一个小哥儿没成亲,一个小姐儿没嫁人,这个时候他要顾忌着孩子也是应该的。不过这件事也不算坏事,姑爷这是疼惜孩子的意思。等你将来生了孩子,一样受的着这个好处。”

    方婆子并不糊涂,她一直认为嫁人这种事钱很重要,人品也一样。如果空有钱财没有人品。嫁过去其实不见得有好日子过,谁都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或许这种好人品同时让你的一些小心机无法实现,平常也会让家里吃亏,但是方婆子都是宁愿忍受这种好人品带来的小小麻烦的。

    这是明摆着的,是嫁个好人好,还是嫁个坏人好?当然是个好人。男人很多时候都是靠不住的,这时候对你千好万好百依百顺,那是贪图你新鲜。而后觉得你没什么意思了,便都淡了。这时候若是人品好的,至少依旧会把你当作是正妻,并且该有的尊敬都记得。若是人品不好的呢,弃之敝履都是轻的。

    放到这里也是一样,杨老四不好糊弄以及爱惜孩子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也保证了将来家里人故意为难赵嘉,他也不会被糊弄到。而赵嘉生下孩子,他一定也会爱惜心疼。

    又说了一会儿话,都是围绕赵嘉在杨家的日子来说的。两三天的事情很快就说完了,赵嘉总结道:“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不过杨四哥也算是个男子汉了,家里也还算是清静,颇为过得吧。”

    赵嘉这些话似乎说的很勉强,但是方婆子知道,这已经是赵家能够说出来的极限了,这说明赵嘉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有这样的结果方婆子也是喜笑颜开,不管怎么说,担心的女儿总算也能放心下来。

    顺着这个话,赵嘉又道:“这次倒是要谢谢王婶给做媒,我来的时候都和杨四哥说了,要去王婶家坐一坐,谢谢她帮忙做这个媒。若不是她,这婚事如何能成?”

    方婆子听了这话连忙道:“应该的应该的,是应该谢谢你王婶——让你嫂子陪你过去,我再去看看姑爷,也催催厨房那边。可别坐太久了,赶上人家的中饭!”

    得了这个叮嘱,王氏便陪着赵嘉去了隔壁王婆子家。王婆子一见赵嘉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媒做的还算不错,夫妻两个至少现如今还是不错的。因此笑道:“稀客,嘉姐儿怎么来了我这里!我记得今日是三朝回门罢?”

    一般来说三朝回门都是呆在家里,和母亲姐妹叙话,怎么和离别的亲人亲都不为过。少有人这个机会不呆在家里,却道邻居家拜访的。不过赵嘉这又不是第一次成亲,嫁的也不甚远,恐怕也没有什么离别之情了。

    赵嘉笑着道:“正是今日才要来呢!这不是谢谢婶子的大媒吗!若是再迟些日子来谢,那也显得心太不诚了!”

    王婆子这时候还是有些得意的,毕竟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撮合了一对合适的,这如何能不得意?所以她一边推辞着,另外一边还是受了这谢意。在她看来这也算是应当的,毕竟她为了这个婚事跑前跑后,甚至搭上了一些人情,要是连一句谢都没有,那就太没有意思了。

    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又把这几日发生的事情捡可以说的说给了王婆子听。说的差不多了她并没有告辞,而是顺势道:“我现在才知道,婶子才是最会做媒的,比起那些专门做媒的,不知道强到哪里去!”

    这就是图穷先匕了,赵嘉带着一些讨好的笑容道:“我有一件事实在悬在心里好久了,如今看来也只能拜托给婶子了。我家两个女孩子您是知道的,她们什么都好,就是不会投胎,托生到了我的肚子里。我给不了她们好家世,如今她们处境越发尴尬了,将来说亲到好人家恐怕十分艰难,所以想请婶子您出手。”

    王婆子一时没有说话,拨弄了两下茶杯,直到茶盖不要信碰到了茶盅,声音清脆,像是一下把她惊醒了一样。她盖上茶盖,把茶杯搁到了茶桌上。为难地摇摇头:“嘉姐儿这话就过了,天底下媒婆多了去了,也有十分好的,我立刻就能给嘉姐儿你说上好几个。我这个外行还是不要掺活太多这种事来的好。”

    “何以这样说?婶子之前不是帮了我么?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婶子就再可怜我这一次——实在是月娥和雪梅两个孩子太可人疼了,我心里也最担忧她们啊。”赵嘉这时候情真意切,只不过王婆子也不是那么好打动的,毕竟差不多的戏码,她每年不知道要看多少。

    王婆子能怎么说,真实的情况是王氏拜托她。她和王氏这几年已经与很深的街坊情谊了,她又喜欢王氏,把赵嘉嫁出去显然对王氏是有很大好处的,所以她下了大力气做这件事。

    现在这件事情完了,她也就没什么心思做这件事了。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她多拉一个打算纳妾的少爷来自家,赚到的银子不知道多了多少。她又不是那帮闲的没事情做,就爱说说流言蜚语,做做七大姑八大姨的媒的老妇人!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亏本太厉害了。若是找个正当的人家,恐怕赵嘉还会以为她不用心。不说一个谢都没有,到时候人还要抱怨她呢!若要想像这次赵嘉一般,比正常的好那么多,那搭上的人情可就多了去的。

    人情没办法直接算成钱,但人情在王婆子这样的人眼里又的的确确可以被换成是钱。这种事做好了也就那样,做不好立刻就要落埋怨,她又何必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只不过话不能那么说,她只能道:“我原本就不打算给人做媒的,只不过一开始你这事儿不好闹的大家都知道,你嫂子和娘没人可以托付,这才找的我。如今我再不做媒的——实在是日子过的太忙碌了,嘉姐儿今日是来的赶巧,要是明日来,明日又两趟老爷要来我家呢!最近家里的女孩子一个个到了年纪,我得给她们找好人家。另外这些女孩子出去了,总不能让家里空出来,这就要再寻访一些女孩子。。。哎呦呦,事情竟是没个完了。”

    第119章

    过了端午节天气就渐渐热起来了; 赵家里里外外的窗子都换上了窗纱。就连各处的小门都罩上了纱帘,为的就是透气又隔绝蚊虫。天气一热; 食欲就容易不振; 特别是天气转换这几日,更是昏昏沉沉毫无食欲。

    王氏正联系冰窖定下夏天的冰,他们家还不至于到能家里用冰降暑。但厨房里有一些冰; 无论是烹调饮食还是保存食物都是必要的。而提前定下一个夏天的,可比每天去买方便的多; 也便宜的多。

    这种食欲不振的时候,李妈妈就要想办法造一些降暑开胃的汤汤水水。让她惊喜的是; 不声不响的桃儿竟是个个中好手。

    桃儿一边煮酸梅汤; 一边不好意思地低头道:“我家原是开茶汤铺的; 就在官道上开设那种小馆子。我娘造的汤水最好; 好多客人来了一回; 下次走这条路一定还来。我跟着我娘学这个; 一点子皮毛而已。”

    赵莺莺正好来厨房拿些冰镇好的酒酿糖水,听到这一段; 顺口问道:“官道上的茶水铺子,生意中等的也该能养活家里了。。。你怎么会?”

    桃儿摇摇头:“我娘后来和一个常走官道的镖师跑了; 就剩下我姐我哥和我,跟着我爹。我爹看我们一次就打我们一次,说我们没用,拴不住我娘。后来除了我哥,我姐和我都给卖了。”

    赵莺莺听了哑然; 她都不知道是该说这个当娘的和人私奔好了,还是说这个当爹的实在混账,反正都不是东西。

    “对不住,不该提这个的。”赵莺莺不好意思地搓搓手,十分局促。

    没想到桃儿自己却笑了:“没什么不好的,爹把我和我姐卖了的时候我们都挺高兴的,只是有些舍不得姐姐哥哥而已——娘当年要和别人跑了也不是不喜欢我们,只不过我爹烂赌又爱喝酒。。。日子难熬,她替自己打算,也算是没得法子了。”

    中间一点儿桃儿没说清楚,不过赵莺莺猜也猜得到了,烂赌又爱喝酒,这种男人能做出什么事情来?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这样说起来桃儿她娘也算是无辜的,只不过她无辜,孩子们却更加无辜,既要忍受这样的爹,娘还和人跑了,抛下了自己。倒是十分难为桃儿能这样心平气和地说这些,并且真的十分体谅她母亲。

    桃儿絮絮叨叨道:“他赌的手头没钱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我和我姐给卖了。虽然被卖了之后就万事不由己,人身也是属于别人家的了。但,至少能日子好过一些吧——反正在我爹身边,我们也一样万事不由己,打打骂骂还比做下人多一些呢!”

    “我和我姐当时也想过了,我和我姐对于我爹来说是无本的买卖,所以他都是下死力气打的,反正打坏了他不心疼,更不要指望抓药看大夫。但是给别人做丫头就不同了,丫头是花钱买的,只要不是自己找麻烦,主人家一般是不会往死里打的,不然那不是要亏钱?”听桃儿这样说,赵莺莺无话可说,想来桃儿小小年纪就有这样周到的性格,恐怕也是因为这些经历。那个孩子能天生周全?就连她也是一样,若不是上辈子的经历,她绝不是现在的样子。

    “遇上太太一家算是福气,外头说的打小丫头,不给饭吃之类的事情从来没有过。在我们那边,只有殷实人家的小姐妹才能像我现在这样呢——吃的是油,穿的是绸,做的也只不过是一些家务而已。”

    赵莺莺听她这样说,虽是释然了,但也难掩其中一些失落。于是赶忙转移话题,喝了一口酒酿,笑着道:“你这酒酿味道和别人的不同,味道好也就罢了,竟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有什么诀窍吗?”

    做酒酿其实不难,也就是把糯米蒸熟,然后拌上酒药,再然后装进一个密封的容器里面。若是夏天的话,就放在哪个角落,不几天就好了。若是冬天麻烦一些,先要用破棉袄包裹起来保温,然后放在厨房靠近炉灶的地方。但是这种麻烦也实在麻烦的有限。

    然而如此简单的事情,手艺上面的差别却十分明显。之前王氏也给家里做酒酿,味道算是很不错了,但是相比桃儿的手艺,那还是又不如。最关键的是,王氏有做好的时候,也有失手的时候,有的时候酒酿就是会有类似于过酸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桃儿已经做了好几次了,从来没有失手过。这种事,李妈妈都说过了,只在手艺最老到的主妇身上见过。只不过桃儿才十岁,就算家里以前是开茶汤铺子的,也不至于能这样吧。

    桃儿笑了笑:“确实有诀窍,二小姐想知道我告诉二小姐就是了。”

    说着让赵莺莺看蒸熟了的糯米,一般这个时候就该趁热拌酒药了。桃儿却没有,她是将糯米盛到了一个笸箩里,然后用凉水冲洗了一遍。这样原本粘连在一起的糯米竟粒粒分明了,然后放进酒药,轻轻松松就拌匀了。

    “只要这样做,酒药就能十分匀净,放进坛子里封好,过两日又是十分好的酒酿了。”桃儿把糯米封进一个小坛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