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闹处,有好多商户人家。
做买卖的人家,女孩子薰也该薰会了,那些账册、文字等难道不该纯熟?其实不然,真正有了几代富贵的商户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中等大小,只有一两代富裕起来的商家。这些人家自己其实也不见得多精通文字算术的本事,当年发迹起来更多是凭借天生的聪明和勇气,以及多多少少的运气。
这样的人,在儿女的教导上难免就生疏了一些。男孩子将来要继承家业多少还能上心一些,女孩子么。。。要么就是没怎么管过,要么就是管的方法不大对——他们并不知道大户人家的门道,还真当小姐们就是整日做女红,跟着娘亲嫂子读《女则》《列女传》呢!
林氏这话说到了王氏心坎上,又兼林氏如今怀着她的第一个孙子辈,她喜欢的很。便脸上含笑道:“你不用给这两个小丫头说好话!从小到大说她们,连她们出嫁的大姐姐的好的,多了去了!咱们自家关起门来说自家话,其实就是有几分小聪明的小丫头片子而已。我惟愿她们都像你一样,最是能持家照顾,那就阿弥陀佛了!”
听到这些话,林氏越发说赵莺莺和赵芹芹的好了——这种话,王氏说得,她这个做儿媳妇的却认不得。都是好的婆婆待儿媳妇亲闺女也似,只是这怎么可能呢?女儿就是女儿,儿媳妇就是儿媳妇,里面差别可大。真把人家客气当真话,最后讨不到好的也是自己了。
讲真话,婆媳两人之间的这些门道,赵莺莺和赵芹芹两个人听到了,不管听没听懂都不会觉得太有意思。赵莺莺还能装一装,只在一旁坐的挺直,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赵芹芹就不行了,撇撇嘴觉得没意思。
“娘,炉子开着,我去拿两个甘薯来!今年李妈妈买的好甘薯,都是红心的呢!烤着吃最香甜。”说着还拿眼睛去看赵莺莺:“二姐姐,你要不要?要的话给你挑个小的。”
赵莺莺是个麻雀胃,向来吃不了多少,都是少食多餐的,赵芹芹问这话也是有本而来。还不等赵莺莺说什么,王氏先瞪了赵芹芹一眼:“你这姐儿,怎么整日不是吃就是玩儿?你要是有你嫂子一半懂事我恐怕能多活十年。”
这种话以前是‘你要是有你姐姐一半懂事。。。。。。’区别在于把姐姐换成了林氏,但是核心的意思还是不变的。总之就是为了打击赵芹芹的一些爱好,什么都得夸大其词了说。
赵芹芹是从小听这些长大的,哪里会吃心,摇摇头就从耳朵里倒出去了。转过头对林氏道:“烤甘薯多好吃啊,我不信嫂子小时候没吃过——嫂子你吃不吃?”
一边是婆婆一边是小姑,林氏可不敢真的以为这是母女两个闹矛盾了,她哪一个都不想站。赵莺莺眼睛最尖一眼看出林氏的为难,笑着道:“就你话多,如今嫂子身体弱,烤的东西腌臜呢!咱们脾胃康健不妨碍,就是有事也不过是拉肚子而已。换成是嫂子,事情能这么简单?”
说着起身:“炉子在桌子底下如何让你烤吃的,难不成一个姐儿还钻桌子!我让桃儿另外升一个炉子,再把铁丝做成的蒙网子给拿来。甘薯给你埋在一边烤,另外再烤些年糕、冻豆腐、羊肉片,你说好不好?”
这话正说中了赵芹芹的心,她当然是一百个好一千个好。况且有赵莺莺站起来参与,王氏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只是让她们少弄一些,现在是下午,冬天日头短,没有多久就要吃晚饭的,到时候吃不下饭也是麻烦。
桃儿这时候和李妈妈正在厨房里烤火,昏昏欲睡的时候见赵莺莺赵芹芹进厨房,立刻站了起来。晓得姐儿们是要烤东西吃,立刻驾轻就熟地收拾起来——赵家人都是市井人,也好这一口市井吃食,所以平常,特别是冬日里,准备的次数并不少。
桃儿把炭火点燃,火升起来的这段时间她就整理食材。甘薯重新洗了一遍,把上头的泥土去掉,却留下皮,因为是要吃烤的。然后是存在外面的冻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三块一个串上竹签子。年糕也一条扎一根竹签,整整齐齐放在冻豆腐片旁边。其他牛肉、羊肉、排骨、鸡翅膀之类,以及蔬菜每样都准备了一些,种类很多,然而分量却不多。她当然也考虑到马上就要开火做晚饭这件事,有心弄的少了一些。
弄好这些之后,桃儿再从橱柜里拿出自然、辣椒面、盐粒等调味品,最后在放一小碗糖,这是用来蘸烤年糕吃的——赵家人吃烤年糕只吃甜口的,所以要另外备一个口味。
东西种类很多,其实数量很少,再加上桃儿做惯了活计的,所以很是熟练。等到炭火升起来后,她的准备也就完成了。分了三趟把所有东西送到堂屋,最后把蒙网子放到了炉火上,这才回了厨房。
赵芹芹什么都不关,先把她惦记的红心甘薯给放到炉火边缘上——这烤甘薯也不是随随便便来的,其中的小技巧赵芹芹算是熟能生巧。这要么埋在炉火灰里,要么就得挡在边缘的位置慢慢烤熟。直接架到火上烤,最后甘薯熟的时候,外层也就结了好厚的壳了,都烤成焦炭了啊!
赵莺莺把几条年糕先放了上去,快速翻着。因为年糕要吃甜口的,而且她们都不喜欢用油,所以为了不串味,最先烤的就是年糕。等到年糕上面出现浅浅的、灰褐色的斑点,这就是烤熟了,赵莺莺赶紧把年糕拿起来,赵芹芹、王氏,还有她,都是有的。蘸着桌上的白糖来吃,又香又软又糯又甜。
正好这个时候桃儿又来了,送来一碗红豆汤,赵莺莺指着这个道:“咱们这些烤着吃的东西嫂子不好吃,就喝一碗红豆汤罢!按着嫂子的口味调了甜口。只不过味儿特意浅了些,要是觉得不够甜,嫂子自己放糖。”
林氏不见得会看婆婆小姑吃东西就嘴馋,可是大家都吃,她一个人看着算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赵莺莺的周到了。
赵莺莺说话的时候赵芹芹正在给蒙网子上刷油,有些油就从网子上滴落到炭火上,发出‘嗞嗞’的声音,有一股油香味飘了出来。再放上各种肉串、冻豆腐等,撒盐撒孜然撒辣椒面,啧啧,那香喷喷的滋味可别提了。
在墙外面玩的赵茂也不玩了,丢下伙伴就回家:“娘、二姐姐三姐姐,你们是不是在吃好吃的,我也要吃也要吃!”
桃儿给他开了门,他直接就跑到了堂屋里。什么都不说,先拿了一串烤玉米。一面吃还要一面挑剔赵芹芹,说是味儿不对,肯定是她烤的。
“你手艺也太次了,要是娘和二姐姐,绝不是这样!”
“闭嘴,吃现成的还堵不住你的嘴!下次你来做,我看你能做出个什么花儿来!”
第158章
王氏见了只是骂:“该!家里是短你们吃喝了吗?饿死鬼一般,捡着东西了就要烧着吃!吃起来没个节制的,这下就知道厉害了!”
赵茂也就罢了; 除了腮帮子一时难以消肿; 并没有别的事情。至于疼痛; 那也只是疼痛一时而已。赵芹芹就不同了; 年前她已经十四岁; 翻过年是十五岁。这个年纪的姑娘; 又兼平日里吃的好,营养充足。自然比别的姑娘皮肤丰润。
这是好事儿; 可也有一样不好!到了这个年纪; 脸上便生出许多小红痘来——当初赵莺莺也是这样,只不过她成日吃的清淡; 又小心饮食和作息; 用的东西也讲究,并不怕麻烦。这样下来,生的红痘并不严重,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消退了; 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赵芹芹就不同了,一年前她开始生这些。因为有赵蓉蓉赵莺莺的例子在前,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只当是到了时候就会消的。没想到这个冬天吃烤物吃多了,上火起来,除了腮帮子肿起来,这小红痘也似爆发一样,满脸都是。
她现在就连照镜子也不看,看着实在是太可怖了。说起来赵芹芹到底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哪有不爱美的。平常她再是疯疯癫癫也会摆弄个花儿朵儿粉儿的,如今这个样子可不是害怕了!
现在赵芹芹也知道了,不是所有姐儿生的小红痘都能被消掉——年后各路亲戚都互相拜访,林氏的一个堂妹便跟着林家一家来过,她今年十七岁,马上就要出嫁了。可是满脸的红痘始终没有消下去,家里人愁的跟什么似的。
心内惊恐,抓着赵莺莺的手,快哭起来了。害怕道:“二姐姐,我这脸上还有没有救?我不要脸上成癞子一样,我不要啊!”
赵莺莺能怎么样?只能仔仔细细看过赵芹芹的脸,告诉她:“放心吧,有些人是天生长这些厉害,那根本无法可想。你这个不过是一时上火而已,从现在起注意一些,不会有事的。”
赵莺莺上辈子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进了皇宫做宫女子,皇宫里有很多年纪小小的女孩子都在生小红痘的年纪。有这样的事情,皇宫里自然有应对——总不好叫贵人们的丫头顶着一脸红痘出来服侍吧?碍了贵人的眼是一样,在别人面前丢了贵人的面子是另一样。
皇宫里的应对说白了就是食补加药疗,一个是调整这些女孩子的饭食,务必清淡滋润。另一个就是让太医院开些对症的药,甚至进献治疗这个的药膏来,这才好呢!
赵莺莺当时情况很轻,不至于吃药,只不过是饮食上注意一些就是了。只不过当时同住一个屋的小宫女都有这个毛病,她帮着她们一起做药膏,也是做的手熟的——不然呢,指望太医院的人会讨好一帮没权没势的小宫女,把东西做的好好的再送来?想的倒很美。
这一点当初抱怨的事情倒是让赵莺莺觉察到了好处,至少她制作了那么多回药膏,如今还记得做法!于是遣了桃儿去药局买了自己要的药材——太医院果然没糊弄宫里,东西都不便宜呢!
按照记忆做好了药膏,监督赵芹芹每日都要抹一些,等到出了正月十五,赵芹芹脸上的红痘基本上就已经消退下去了。剩下的一些看着也不怎么可怖,向来消下去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赵芹芹总算松了一口气,王氏知道了也直念佛。
话说左近因为脸上生东西不能看的女儿,好多都被耽搁了姻缘,王氏当然怕这个!
“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说这话的并不是王氏,而是赵家一贯格外温柔的大姐姐赵蓉蓉!赵蓉蓉年后来拜年过,只不过那回来的匆忙,吃了一顿饭就走了。这一回却是王氏特意请来的,连包袱都带了两三个,打定主意是要在娘家住几日的。
回家的姑娘最尊贵,就是林氏这个怀着身孕的也等闲不敢慢待,才稍微坐稳了胎,也跟着忙上忙下叫大姑。
赵蓉蓉自从嫁人起,也算是独当一面了,再不是做闺女时候那样没有主见的样子。这时候教训赵芹芹,不再是小时候那样软和的,而是亲昵里带着三分火辣。赵芹芹如今哪里敢开罪这样的大姐,只耷拉着脑袋站在一边乖乖听训。
这一回王氏请赵蓉蓉回来却不是只为了教训小女儿,更多的是为了即将出嫁的赵莺莺——赵莺莺嫁人定的好日子,就在三月间,现在已经把正月都过了一半去,这还有多久?
别的准备也就罢了,像是嫁妆一样,真是完满的不能再完满了,从贵重首饰,到家常使的一根麻绳,那都是齐齐整整。只有一样,王氏再放不下。于她看来,赵莺莺的性子实在是太‘正经’了一些。这样的性子做女儿很好,做人儿媳妇也讨喜欢。
只是做人媳妇却不是这样的!别看那些《女戒》之类的书籍里强调做妇人的要如何端庄。真正去看市井夫妻相处,哪有那样的!得活泛一些才好呢!
另外,赵莺莺再能干,再聪明,在王氏看来也只不过是一个年纪不大的闺阁姑娘。很多家长里短妯娌相处的事情根本应付不来!当娘的想到这些,如何能不发愁!
她倒是有心提前提点一番赵莺莺,只不过临到这个时候反而说不出口了。她是做长辈的,有些话实在是不好说啊。一般人家这个时候就会安排儿媳妇去说,他们家也正好摆着一个现成的林氏。
只不过林氏还算是新媳妇,好多事情她自己都不清楚,怎能教赵莺莺。再想想她进门不过半年多,这半年多里赵莺莺倒有一多半的功夫是在绣嫁妆。两个人相处融洽,那不过是两个人都不是找麻烦的性子而已!真要说情分,也就是寻常。
让林氏去和赵莺莺说这些事,王氏稍稍想了想,自己就摇了头。
正为这件事头疼呢,倒是婆婆方婆子一句话点醒了她。
“这发愁什么?蓉姐儿如今在龙家已经做了好几年的媳妇了。你是知道龙家的,上上下下一大家子,几层的婆婆,小姑妯娌一些人,嫡亲的隔房的加起来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