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外室女子愣了愣,立刻表情不同了。对卖冰的小孩子道:“你这些冰一共多少钱?”
卖冰的小孩子心中一喜,赶紧道:“要是都要的话,一起我收您十个大钱就够了。”
外室女子点点头,让小丫头数十个钱给卖冰的小子。然后笑着对赵莺莺招手:“姐儿过来吧。”
赵莺莺迟疑了一下,但最终是走了过去。见她过来,外室女子的笑意更深了,她提起卖冰小子的竹篮,要把剩下的冰都倒进赵莺莺的大海碗里。赵莺莺无功不受禄,哪里敢随随便便接受好意。
人家说是自家亲戚不错,可是到现在为止她都完全没搞清楚自家和她的关系呢!
连忙后退一步,一只手放在了大海碗的上方:“这怎么好意思。”
外室女子却依旧笑眯眯的样子,似乎一点也没有察觉到赵莺莺的拒绝。解释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过是些冰块而已——实在不好意思,就当是我孝敬长辈的。姐儿你不知道,算起来你该叫我一声表姐呢。”
赵莺莺更疑惑了,按照家里的情况,她的表姐一共只有两个。一个是王玉儿,另一个就是赵家大姑的大女儿。只不过人已经出嫁了,嫁的人家在镇江,自然不可能在这里做什么外室。
赵莺莺只要没想清楚就不愿意随随便便接受人情,于是摇摇头道:“这冰也不多,您自己消暑都不够,算了吧。我先回去了,反正一会儿后卖冰的会多起来。”
这些挎竹篮卖冰的小子最多是在傍晚乘凉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喜欢乘凉的时候吃一点儿冷饮。
说着不等对方说什么,立刻跑进了家里。
王氏知道赵莺莺是去买冰的,所以见她抱着一个空碗回来觉得奇怪。便问道:“怎么了,难道冰卖完了?”
赵莺莺点点头又摇摇头,想了想把刚才的事情向王氏说了一遍:“她说她是我表姐,可是我只有两个表姐啊,实在是想不明白。”
王氏倒是觉得很正常:“或许是再往上几辈的表姐也说不定,谁家没有几门子远亲。一旦不同姓了,不都是表亲?”
赵莺莺却觉得不对,左思右想了一番,总觉得自己忽略掉了什么。只不过想了半晌依旧一无所获,最终只能道:“还是有些奇怪,真要是很远很远的亲戚了,为什么这么客气这么热情?”
王氏更有一番解释了——从外地来这里给人家做外室,这种情况下知道周围的街坊邻里里面有一个自家亲戚。那么即使是远亲,也会忍不住另眼相待吧。
赵莺莺还是觉得哪里错的离谱,只不过她说不出来,最后只能放弃。
王氏见赵莺莺对这件还有些不死心的样子,首先就是教她道:“别的也就算了,唯独这个自称是家里亲戚的刘姓女子,你以后不许和她多说话。若是她有心亲近你,你就当作没听见。”
王氏自己可以不在意那个女孩子是不是做了人外室,反正各家有各家的活法,她多管什么闲事!只不过涉及到自家女儿们就不同了,若是莺姐儿他们和对方走的太近,首先就容易让外面的人把莺姐儿她们和这个外室女子混为一谈。
赵莺莺听王氏严肃地给自己痛陈利弊,她一个劲表示以后绝不会搭理那个女人。要是对方要和她说话,她一定撒腿就跑。就差没有指天发誓,保证自己内心的诚实苍天可鉴。
“我不会和她说话的,也会告诉芹姐儿让她不会和她说话。”赵莺莺对于对方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两人明显不熟,她并不会为了对方反对王氏。
“只不过对方到底是哪一代的表亲啊,实在是好奇呢。”赵莺莺私下却忍不住和赵蓉蓉赵芹芹这样道。
赵蓉蓉不过是笑几句,赵芹芹则是拍胸脯表示:“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一定给你打听地清清楚楚。”
只不过最后也也没有轮到赵芹芹出马,过了几天,赵莺莺中间再没有遇上那个女人,都快把这件事忘记了。
却在这个时候小红急匆匆地来找她:“莺姐儿,你知不知道那个给潘裁缝做外室的女子是你家什么人!”
赵莺莺觉得莫名其妙:“她说是我家亲戚来着,只不过我哪里知道这些,怎么?你知道不成?”
第88章
“莺姐儿; 你知不知道那个给潘裁缝做外室的女子是你家什么人!”
见小红风风火火地找自己,赵莺莺微微愣神。回过神来才道:“你知道她是我家亲戚啦?”
赵莺莺虽然还不知道潘裁缝外室到底是自家哪一路亲戚; 但是她想她家又不是什么富贵人家; 哪有随便攀亲戚的。就是有,在攀完亲戚后也该说说自家所求吧。眼见得人家对自家似乎也没什么可求的,也就不必过多怀疑了。
“还真是你家亲戚啊!”小红这个报信的倒比赵莺莺这个收信的来的惊讶。
赵莺莺只得给小红把前因后果说清楚; 包括自家并不知道这是哪里的亲戚。
小红一拍手,恍然大悟道:“我说你怎么不惊奇呢; 问题原来在这里!那是你家亲戚不假,只不过你恐怕不知道那是你家哪里的亲戚吧——人家姓刘; 因在家里姐妹中间排行第二; 名字便是刘二姐。”
赵莺莺听到这里还不觉得有什么; 这个姓氏她是早就知道的; 这个名字也没听说过。
只听小红接着往下道:“你知道这个‘刘’是哪个刘; 正是前些日子在你家门口闹了又闹的那女人的夫家!那外室逢人就说你和蓉姐儿、芹姐儿是她表妹来着; 那闹事的女人是她娘!”
赵莺莺一开始还不知道小红说的那闹事的女人是谁,直到说到姓刘; 这两点连在一起才知道说的是张大姑。所以潘裁缝讨的外室正是张大姑的女儿!
赵莺莺开始还有些回不过神来,不可置信道:“不会吧!她也是好人家的女孩子; 怎么会给人做妾!”
听赵莺莺这话,小红白了她一眼:“我还是好人家的姑娘哩!怎么卖身给人做丫头?不过是生活所迫罢了!当时她娘和她娘的几个亲戚来你家打秋风,这打不着秋风,日子艰难,把女儿给人做外室; 有什么稀奇?”
赵莺莺恍惚道:“她家虽然不算豪富,但是在乡下也是自家有地的人家了,断不至于如此啊。”
农户也分几种,地主不算的话,其中最好的是富农。这些人虽然还是农民,但是忙活农事的时候已经很少了,一部分土地租出去,一部分土地雇佣长工和忙月。最差的是佃农,这种农户下无寸土,耕种的土地都是从地主或者富农那里租来的,需要人手朝廷赋税和地租两重剥削。往往一年从头干到尾,也就是一个全家饿不死而已。
处于中间的一种,就是张家兄妹那样的了。他们有自己的土地,耕种的时候偶尔还会再租一些土地,但基本上是以自家的土地为主。这样的农户,至少在比较富庶的地区都能保证温饱的。
小红恨铁不成钢地瞪了赵莺莺一眼,赵莺莺是很聪明,学什么会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在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上头脑不清楚。
她戳了戳赵莺莺的额头道:“有地又如何?去年旱灾损失虽不大,但今年大旱之后的大涝可是要人命了。许多农户都伤了元气,如今秋粮还没有指望呢,以后日子过不过的下去还两说!这种情况若是不卖儿卖女就要卖地,你说是卖儿女,还是卖地?”
赵莺莺有心想说卖地,地没了可以再挣,可是儿女卖了,以后后悔也大多是没用的了——卖到外地去的,几经转手就了无音讯了,这自不必说。就是卖在本地的也让人看着忧心,毕竟那些买丫头的人家本就不缺钱,不一定愿意将来有人来赎人。
但是赵莺莺知道,这也就是她的想法而已。一般的农人恐怕想的正好相反,儿女没有了可以再生养,可是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田地没有了,以后再有就不知道哪年哪月了。
土地是农人的命根子,一家人的性命都维系在这上头。而在江南,特别是扬州这种水土好、地方富贵的地方,一亩水田根据上中下三等,要价二十两到十两银子不等。
像赵莺莺一家这样生活在扬州城里的,一年只要二十多两也足够一家人的温饱了——这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一年能挣二十多两就算不错了。城里尚且如此,何况靠天吃饭的乡村。
一亩水田的银子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积攒出去,一日卖出去了何日才能再回来?
所谓人间最贵是真情,只不过若是活命都活不下去了,真情什么的,大多数人都是要不起的。
在这个问题上,赵莺莺知道自己是过于天真了。所以这种想法她不会说出来,只会默默存在心里。
见赵莺莺沉默不语,小红知道她是想清楚了,便接着道:“刘二姐家里是这个样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个媒婆给刘二姐说亲。成了之后家里就少了一个吃饭的人,这是其一。然后还有聘礼好拿,这就是其二了。”
“若是嫁的人家没什么要求,一个十七八岁如花似玉的黄花大闺女能要多少聘礼,莺姐儿,你知不知道?”
赵莺莺当然知道,只因为她家所在的太平巷子很有一些穷人家,借婚事卖女儿敛财的又不是没见过。
不讲究嫁的是什么人的话,家里女儿一般的也能有二三十两银子,若是女儿出色,五十两银子做聘礼的也不是没听说过。上回出去买冰赵莺莺也见过那个刘二姐了,不说闭月羞花,一个小家碧玉是够得上的——四五十两银子,一个女孩子一生的幸福。
小红压低了声音道:“我是从上门来找我们奶奶的媒婆那里听来的,正是她做成了这桩媒!一开始她也是打算找那手头宽松的鳏夫,说成一段亲事好捞几个谢媒钱。只不过一个手头宽松的鳏夫哪里比得上潘裁缝这种老板讨妾来的大方,所以她听说潘裁缝要纳妾,就一力撺掇你家那门子亲戚把刘二姐送去做小妾。”
赵莺莺慢慢道:“他们答应了?”
小红理所当然道:“当然答应了,不然刘二姐怎么会成潘裁缝的小妾——那媒婆好生给我们奶奶说了一通,说是潘裁缝为了纳刘二姐单是给刘家的银子就有八十两。啧啧,这银子都足够买一个受过训练的瘦马了。”
扬州瘦马说的尊贵,其实也是分了层次的。上等的学习琴棋书画等才艺,专门服侍达官贵人,这才能有几百两,乃至于上千两的价格。
中等的多让学一些接人待物、算账管钱上的知识,这是瞄准了一些客商。讨上这样一个受过训练的瘦马做二夫人,外边的生意就有了好帮手,不知道要轻松多少。这样的瘦马价钱一般是一百多两,但是也有大几十两就拿下的。
赵莺莺知道这种瘦马——这种比第一种其实还占便宜。因为这些客商常年在外跑商,外面需要人照顾,生意上需要帮手,于是讨的这个虽然是个妾,但人也称是二夫人。这种做法还有个叫法叫做‘两头大’,二夫人在外地宅邸一样以当家主母自居,呼奴使婢应酬交际。
至于最下等则是资质最差的女孩子,多让她们学一门手艺专精,如刺绣女工,如厨房厨事,将来或者做绣娘,或者做厨娘,价格也是很高的。
小红摇摇头:“听说潘裁缝的夫人老派的很,定然是看不上瘦马女孩子,一定要一个身家清白的。再加上纳妾纳色,潘裁缝又不愿意要个姿色平平的,这才——嗳!我和你说这个做什么,你年纪还小呢!”
赵莺莺表面上不动声色,好像听不懂小红话里的意思,其实心中已经什么都懂了——她又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孩子。
小红原本是在王婆子身边服侍的,在听到那媒婆把刘二姐的底细抖露出来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赵莺莺家报信。这件事想也知道,这几日整个巷子都会知道的一清二楚。
虽然都是普通人家,不怎么讲究,但多少还是会有一些难听话流传出来,有些准备还是好的。
王婆子在这件事上比小红不知道通透到哪里去,等人走了就立刻让她过来了。
小红先是和赵莺莺说了一遍,然后又出去和王氏、方婆子等人又说了一遍。这一遍过后王氏沉默不语,方婆子反而反应更快,对小红道:“你们奶有心了,你回去就说我谢谢她。”
方婆子这些日子似乎是想通了很多事情,见王氏心乱如麻,反而安慰她道:“别多想,我们这种市井人家根本不讲究这些。你看当初吉哥儿他们小妹不是和个山东的棉花客跑了么,如今还有人提?难不成会耽搁家里女孩子的婚事?”
“不会的!这种亲姑姑的事情尚且如此,何况那隔了好几层的。”
世间算亲缘根本不是从血亲上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