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姐在发呆吗?时间都过去一大半了,她怎么还没开始写?!”
“我傻了,这、什么情况?”
“月姐,你要是被点了穴就眨眨眼,我马上来救你!”
“完了完了,还剩五分钟不到,这可怎么办啊?”
就连评委也被江扶月这副“老僧入定”的样子惊到,走过去,提醒她:“江同学?”
“嗯?您说。”
这淡定的小语气……
评委嘴角抽搐:“时间快到了,你还不开始写吗?”
突然,她瞳孔一缩,盯着第一组画上某处看了好几眼。
接着收回目光,转向评委,嘴角漾开浅笑:“现在就写。”
说完,拿起笔,摘掉笔帽。
但时间却只剩三分钟了……
------题外话------
一更,三千字。
二更,十二点四十!
有三更~
依然求个飘飘鸭~
第605章 老神在在,她给零分(二更)
台下众人松了口气,又猛地提起一口气。
“这……来得及吗?”
“滨崎直原已经写了十二分钟,还没写完。”
“赏析不就是写作文,谁写得多,语句优美,就能得高分?那滨崎直原他……”岂不是要赢?
“呸呸呸!有你这么唱衰的吗?”
“月姐这么做肯定有这么做的原因,咱们看着就行,别乱评价。”
“这个时候就要祭出我的信条了——信月神,得永生!”
当最后三分钟进入倒计时,江扶月书写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最终,评委:“时间到!请立即停笔!”
江扶月和滨崎直原几乎同时收手。
“谁先来阐述?”
滨崎直原上前:“我来。”
说着,便将他面前的白板转向观众席,可惜,满篇的R国语,台下的人也看不懂。
只听他缓缓开口:“我的赏析结果是,《盲》比《校服》更胜一筹!”
“看吧,我就知道滨崎直原要选《盲》,他抢着第一个说肯定是故意的,怕月姐跟他的答案一样,所以先讲出来,这样在评委面前更占优势。”
“没错!轮到月姐阐述的时候,不管说什么都像捡他说过的一样,操,太奸诈了!”
“最后一局,咱们不会输吧?”
“呃……其实输了也没关系,反正咱们已经赢了前三局,比他R国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我还是希望月姐大满贯诶。”
“谁不希望?大家都希望!”
“但愿月姐这次也能想到办法,杀他个出其不意,赢得漂亮干脆!”
台上——
滨崎直原:“……如果我没猜错,《盲》的灵感应该来自于不久前华夏发生的一起骗婚杀妻案。男主,就是这只魔鬼,通过将近五年的伪装和蛰伏,装出一副斯文有礼、温润可靠的样子,最终骗得女主下嫁。”
“婚后魔鬼狰狞的面孔暴露,为了继承女主手中父母传下来的巨额遗产竟然杀妻抛尸。处理好现场之后竟然还镇定从容地前往警局报案。”
“《盲》以现实为基调,画出了爱情的盲目,婚姻的陷阱,立意相对《校服》来说更高,也更深刻。每当看到这组画时,除开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也有现实意义的警告。”
个人阐述时间规定是在五分钟以内。
滨崎直原用了四分三十六秒,期间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除了对《盲》这组画的立意给予肯定,还做了笔法和用色上的分析,可谓面面俱到。
评委听完,忍不住点头。
滨崎直原说的这些,和评委团里支持《盲》拿冠军的那些专家相差无几。
不难看出其于画之一道上的精通。
很好!
接下来轮到江扶月……
众人包括评委在内都猜她应该也是选《盲爱》,但事实正好相反。
江扶月认为《校服》比《盲》更优秀。
她甚至在白板上大胆又放肆地为两组画打了分——
《校服》100,而《盲》0。
并在分数下方严谨地标注:百分制。
四下哗然——
“我没看错吧?”
“月姐给了《盲》零分?为什么啊?”
“我能说我的关注点不在分数,而是在滨崎直原因为惊愕而半张的嘴型上吗?”
“估计他也没想到月姐一上来就这么野,给了他盛情赞扬的画一个大鸭蛋。”
“可……为什么《盲》零分啊?就算再差,也不至于零分吧?”
“不知道,听月姐说。”
就连评委也错愕不已。
怎么他们看好可以入围冠亚军的组画在江扶月那儿就成了零分?!
滨崎直原冷笑,用中文说了四个字:“哗众取宠。”
江扶月却连一个眼神都没给到他,自顾自开口——
“一幅画最基本的是什么?线条?色彩?立意?笔法?”
“错!都不是。一幅画最基本的是正确。”
“什么叫正确?同一幅画中,旗往东边飘,炊烟也同样往东边走,这叫正确;夏天荷花,冬天寒梅,这也叫正确。一幅画,不管作者利用什么表现形式,选择何种技巧,都必须尊重事实,否则这幅画色彩再明艳,立意再深刻,也都不合格,只配零分!”
“大家可以看到《盲》这组画的第一幅牵手图,女主角的手很漂亮,为了展示这种漂亮,作者相当写实,就连女主角手腕上一颗红色的小痣也被点了出来。”
“可是在第三幅求婚图上,女主角伸出来戴戒指的手痣却没有了,这是第一处错误。”
“同样是第三幅求婚图,女主角穿着裙子,男主角穿着衬衣,可花园里却有山茶花和仙客来盛开,这是第二处错误!”
------题外话------
二更,两千字。
三更写完就更新。
第606章 细节为王,月姐高光(三更)
台下——
“山茶花和仙客来怎么了?”
江扶月:“山茶的盛花期通常在一到三月份,而仙客来性喜温暖,怕炎热,所以夏季半休眠,这两种花都是冬季作物,怎么可能在穿着清凉的盛夏时节开得如此鲜艳?”
“如果说那颗红痣是细节过失,那么山茶花和仙客来就是常识性错误。我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搬来的花园景色用到画中,当然也可能是他自己在某个地方看到,然后画下来,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
“啊!月姐一用这种语气我就知道她要搞事!”
“月姐一顿,我虎躯一震,目测有人要挨棍。”
江扶月:“有一个十分擅长画人体局部的画家,叫——上山客。他在《绯色画报》第62期‘蝴蝶专栏’,页码21…22,展示了一幅《花丛少女出浴图》……”
她一边在说,台下就有人一边拿出手机开始千度。
《绯色画报》……上山客……62期……
点击“搜索”,接下来出现的东西让众人都惊呆了——
“妈呀!居然是二十年前的画报?!”
“还、有点……咳……那啥……”这一张张大尺度人体像,看得众人面红耳赤。
“这说、说明我月姐涉猎广泛,啥都看过,啥都了解!”
“对对对,我月姐就是一个筐,好的坏的都能装——牛X!”
“快往后翻……擦!还真是21和22页,记忆准度实在变态,惹不起。”
“我在想,万一谁在上课的时候放个屁,是不是月姐这辈子都记得那人是谁、时间、地点?几十年后开同学会,分分钟拖出来洗涮鞭尸?”
“我去!鸡皮疙瘩起来了……”
“一看你就是上课经常放屁的那种人。”
“……”草!就、啥也不敢反驳。
“你们看!真的和《盲》里面的花园好像!不说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九十五吧。”
“天!那《盲》就是抄袭!”
此时,评委显然也千度到了,脸色一下变得非常难看。
他们竟然差点让一幅抄袭作品得了奖,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而滨崎直原也看着手机上刚查到的资料,目露震惊,接着懊恼上涌。
事到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抄袭俨然板上钉钉,但江扶月仍然保持着严谨:
“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我不敢说《盲》的作者抄袭,但我建议可以进行鉴抄比对。”
“这就为什么我给《盲》零分。”
此刻,胜负已定。
但评委却突然好奇:“那《校服》为什么是一百呢?”
她可以打九十八、九十九,却偏偏给了满分。
直觉告诉他,江扶月给这个分数一定是有原因的。
台下众人也不由好奇,甚至忘记了鼓掌欢呼,庆祝胜利。
“因为——”
全场鸦雀无声,静待下文。
“细节和立意。”
“嘶……细节还说得过去,可这种早恋题材,能有什么立意?”
“难道还比得过骗婚和杀妻?”
“虽然《盲》是抄袭的,但不得不承认,立意很好。”
“《校服》应该比不过吧?”
江扶月缓缓扫过台下,一开口就是一个惊雷:“这组画有两个女主角。”
“啊?”
“两个?哪来的?”
“难道是最后一幅图的小宝宝?可也不对啊,那是个小男孩儿。”
现场议论声渐大,评委也忍不住重新审视这组画。
两个?
哪里看出来的?
江扶月:“第三幅图背景和前两幅一样,还是校园林荫道,但男女主角却不再穿着校服,这意味着两人已经毕业,中间的距离又暗示着渐行渐远、感情不再。”
“细节在第四幅图,同样的校园林荫道,男人和女人牵着一个孩子故地重游,但事实上,女主角已经换人了,这不是前三幅图中的女人,因为——她和男人的相对身高差变了。”
“卧槽!还真是!前两幅图都画的学生时代,可能身高还没定型,但第三幅图已经毕业了,这个时候女主角的身高是到男主角的肩头。可第四幅图就只到男主手臂了。”
“可我听说有的女人生了孩子会长高?”
“拜托姐姐,这不是长高,是变矮,所以排除生孩子的原因,女主角就是换人了!”
“细思极恐!我居然才发现!”
“是啊,背影那么像,只有身高不对。”
“擦——你们说会不会男主角故意找了个和女主角相似的女人结婚生孩子?”
“我的妈呀,要开始替身梗了?我已经原地脑补一本百万字长篇总裁小说。”
江扶月:“还有一个细节,也是这组画立意所在——第四幅图的远景是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生,左上角有树荫的位置,大家仔细看……”
“天!”有人惊呼。
评委也不由瞪大眼。
“这……太恐怖了!什么情况?我有点懵啊!”
“太诡异了,尤其是第四幅,我已经不敢深究……”
------题外话------
三更,两千字。
第607章 大获全胜,谢九舔狗(一更)
只见江扶月提到的那处,是一群学生放学离开的背影,乍一看并不起眼。
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群学生里有一对推着自行车、并肩而行的男女,穿着校服,有说有笑,竟与第一幅图诡异地重合。
你能想象一块指甲盖大的地方,竟蕴藏着这样的乾坤吗?
反正,江扶月不提,众人是不会留意的。
也包括滨崎直原在内。
他看到画的第一眼,下意识就从美术赏析的几个角度去切入,根本没想过把画上细节都过一遍。
这是很多鉴赏家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越是经验丰富,就越容易被所谓的“专业性”局限。
滨崎直原无疑是优秀的,这点必须承认。
他从美术学的角度对这两组画进行了十分全面的鉴赏,语言简练,表述准确,就像一座华丽的房舍,装饰精美。
可他却忽略了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一点:地基不牢,再华美的建筑也会垮塌。
即便侥幸稳住,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难以长久。
台下——
“谁说《校服》没有反转?惊天反转好嘛?!”
“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刚才说的替身梗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也不是没可能。”
“有点画中画内味儿——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只有我觉得画里那个男主角很恐怖吗?”
“嘘!我们说了都不算,听月姐怎么分析……”
江扶月:“作者运用重复的背景,刻意强调校园林荫道这个关键元素,恍然一看仿佛千篇一律,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但换个角度来想,不变的背景,才能更好突显人物的改变,让视觉都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
“另外,第四幅图中出现了第一幅图的缩影,我想作者应该是在强调一种宿命感。当成年的我们已经走过酸甜的青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