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大唐生活-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唐朝,一个男人贸贸然进后院是不合礼的,哪怕进的是妹妹的院子,崔清听完后露出个疑惑的表情,好像她压根不知道哥哥会回长安似的,丫头再三催促,她才进屋换了身麻衣,带着林妈妈跟着丫头朝婆母院子走去。

    雨后的石板路湿滑,脚踩麻鞋的崔清份外小心,不过十多分钟,已至主厅门口,丫头打起帘子,朝里唤道,“十三娘来了。”

    按理来说,十三娘常年住在博陵奶奶家,哥哥跟着父亲去上任,两人就算有过交集,也在多年以前,所以崔清最怕的,就是这位哥哥和她谈起小时候的事,毕竟能谈的只有那个时候。

    好在她还可以推说不记得,立马转移话题,是以虽然心情紧张,却没怎么失态,低头进屋,见着榻上的婆母先问声好,才把目光瞥向一旁立着的男子。

    “好俊”崔清先在脑海中叹了一声,她没敢细看,就匆匆一打量,却看得出对方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犹如枝头梅花,傲雪凌霜,比她高出一个头。

    杨夫人放在膝盖上的手攥紧,握成一个小小的拳头,陈仁透过屏幕看到这一幕,心道糟糕,崔大朗估计让她想起了自己命薄的儿子,女人的嫉恨心是无法揣度的。

    “既然十三娘来了,你们就好好聊聊吧,”杨夫人弯了弯唇角,扶着丫头的手出屋,其他丫头随之撤得一干二净,当然,崔清不会真这么以为。

    林妈妈依然立在她身前,仿佛要为她挡住所有风雨般,率先福礼道,“见过大郎。”

    “见过,兄长,”崔清略一曲膝,泪珠一颗颗滚落而下,待她抬头,已是满脸泪痕这是研究小组和她商量过的,反正不知道兄妹俩熟不熟,一见面,什么都不要说,哭就是了。先把“我是个柔弱妹纸,你最好对我温柔一点”的形象竖立起来,以后才好说话。

    她万万没想到现代被病痛折腾得翻来翻去早没力气哭的自己,回到唐朝居然变成了传说中的“小哭包”,不过,不得不说,女人的眼泪至少在大郎面前还是有用的。

    “妹妹,”方才镇静如山的崔大郎一见自己妹妹直掉眼泪,顿时脑补了一系列“被人虐待小可怜”的故事,慌得不成样子,“妹妹,你别哭,我这不是来了嘛,”他在崔清身边转来转去,一着急,竟也红了眼眶。

    看到他一洗之前“伟岸”的样子,急得差点掉泪,崔清反而有点想笑,虽然是哥哥,但论年龄,不过才是未到十八的小孩子。

    见她止住眼泪,大郎松了口气,袖口抹了把额上急出来的汗,突然袖子被轻轻一扯,妹妹递来一块方帕,腼腆地一笑,许是方哭过的缘故,她的眼睛如水洗般,好似星辉揉碎了,落在她眼底,眼睛一眨,便如星光明暗闪烁。

    他当然不知道,这一双眼睛后面,横穿数千年时光,连着一整个星球。

    “妹妹,你的眼睛真好看,”崔大郎发自内心地赞了一声,正想把帕子递回去,手一顿,塞回自己怀里。

    接下来,崔大郎照例问过身体饮食,林妈妈一旁答了,崔清转而关心起他路上是否安全,前几日瓢泼大雨,可有淋湿,好在有直播间参谋,加上自己苦练口语,皆顺利回答下来,有的词咬字生硬,崔大郎当她入乡随俗,并不在意。

    说了一轮话,时辰不早,大郎不好在此用饭,临走前他一愣,从怀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差点忘了,十七娘听我说要来,叫我带封信给你。”

    林妈妈接过信收好,大郎深深看了崔清一眼,低声快速地道,“放心吧,妹妹,我一定会把你带回家的。”

    崔清眼睛一酸,险些真的掉下泪来,哽咽道,“十三娘在此一生,尽交与兄长了。”

    崔大郎肩上一沉,郑重地点点头,他揭开帘子走出屋子,朝院里丫头说了几句,足音慢慢变小,直至消失。

    崔清拭干脸上泪滴,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粉盒,递给林妈妈道,“我万万不能这副模样出去,林妈妈,还请你帮我掩过。”

    林妈妈点头,从白瓷盒里沾取些许香粉,点在崔清眼下,轻轻化开,除了眼睛微红,看不出来哭过。

    虽说杨夫人定然知道自己和崔大郎抱头而泣,不过毕竟得在她手底下讨生活,能不碍眼还是不要碍眼了。

    待两人出门,门外丫头道婆母已去小佛堂,崔清让她们代为问好,便踏上回院之路。

    “林妈妈,信,”方一进屋,崔清伸出右手,接过林妈妈捂在怀里尤带体温的信,撕开细读,研究小组凑近屏幕,落在信纸上。

    [结案了]陈仁有些诧异,又觉情理之中,这案子拖得太久,有三人招认,管他们是不是真的杀人凶手,先拿来顶锅再说。

    信上写称不良人在掌柜之子周富家中搜出一把带血的刀,又有一和尚称当天于后山见到周富,人证物证俱在,即刻定案,因预谋杀人,按律当斩。

    自家儿子杀了东家的女儿,周富收监后,周掌柜辞去掌柜一职,带着家人远走他乡,好好的一个家四分五裂,若周富并未杀人,未免太惨了。

    “兄长唏嘘不已,一度消沉,卢七郎道已知真凶为何人,苦于凶手身份敏感,且无证据,他与刑部侍郎交好,可请暂缓死刑,然找不着周五娘那丫头,始终没有人证可巧大郎前来,我待向他和盘托出,以大郎为由请姐姐出府一探,若姐姐同意,请派王瑞来我府中送一根柳枝,妹崔十七娘留。”

    崔清读到这里,轻轻一叹。

    “十七娘未免太高看我了吧,”她端端正正地折好信件,“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只要能出府,一切好说,]陈仁满口答应。

    崔清托着下巴,想着研究小组为何一心希望她出府最近这几天说得格外多,她原以为研究小组是想早点看看大唐,可这频率,不得不让她暗自起疑。

    左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崔清把信扔进火盆,火舌舔舐,泛黄的纸页化为黑灰,起身唤道,“林妈妈,你等会儿叫黄鹂去找王瑞家的,让她男人折一根柳条去崔府。”

    “娘子可是谁要远行”林妈妈奇怪地问。

    崔清哑然一笑,自言自语般道,“可不是嘛,若不赶紧些,那远行之人可回不来了。”

第19章 东市

    

这日,崔十七娘携一根柳枝踏入崔四郎的院子,一个黄衫绿裙丫头迎上,道,“娘子来得不巧,四郎往后园去了。”

    “他又没用午膳”崔十七娘秀眉微皱,“这都几日了,你们也不劝劝他。”

    丫头苦笑道,“娘子也知道四郎的性子,最是执拗不过,哪能劝得住。”

    “也罢,”十七娘素手抚过鲜嫩细长的柳叶,指尖沾上湿润的水滴,“午膳给我,我去寻他。”

    崔府虽小,五脏俱全,后园挖渠成沟,聚水成池,点缀苍翠草木,鲜妍花丛,另有生趣,四郎心烦意乱之时,就喜欢往青池里扔石头打水漂,也不知从哪学的,十七娘一路寻过去,果然在池边寻到四郎和他小厮。

    “四兄,”十七娘未至先道,“你看我带了什么来。”

    崔四郎坐在池边,也不管衣角浸入水中,往后一瞥,兴致阑珊,“什么”

    池边奇石嶙峋,叠成两层,缝隙里杂草飘飘,十七娘绣鞋下不去脚,只能站在青石台阶上,轻声把她信中请托说了一遍,四郎听罢眉头揪成一团,怒道,“你怎么能十三娘她在府中处境本就不好,你还撺掇她出门,你到底有没有当她是姊妹”

    这话着实重了,十七娘登时包了两眼泪,却也梗着不哭,把食盒往地上一放,道,“自周富判斩之后,四兄就未曾好好进过食,十七虽小,却也知为家人分忧,更何况,大郎初来长安,正是人生地不熟,便请十三娘过府一探又如何”

    “你,唉”崔四郎长叹一声,道,“罢了罢了,让我好生想想。”

    送走了王瑞家的,崔清照常在府中练字,只是这一回她练的不是字帖,而是此案的线索与嫌疑人。

    [单凭十七娘一面之词,很难做出判断,]退休刑警用词谨慎,[尤其在没有科学手段进行检测的时代,很难取证调查。]

    “但是,凶手的手段也会更粗糙吧,”崔清揣摩道,“毕竟没多少人识字,杀人嘛,大部分都是新手上路。”

    她提笔写下周五娘三个字,后面添加杀人时间、地点、手法、凶器等她已知的信息,而后是三名嫌疑人,以及他们的杀人动机和不在场证明。

    整个案子大概就是这样。

    [有一点值得注意,]历史小组提出,[虽说唐朝算是中国古代比较开放的朝代,不过,如果自家女儿和别人有私情,绝不会宣扬出去的,所以我们怀疑,即便周家知道周五娘的幽会对象,也不会在她死后说出来,正相反]

    “他们反而更要守口如瓶,”崔清思忖道,“反正在这个法制不健全的时代,有怀疑的对象,直接买凶弄死,没必要弄得满城风雨。”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历史小组语气中透着虚弱,[但是,你说的倒也没错。]

    “如若周富是清白的,他们也能看着不管吗”崔清想到这一点。

    [或许在他们看来,]历史小组猜道,[奴仆这种生物,大概根本算不上人吧。]

    e,这个猜测很让人窒息了。

    她沾取砚台中的墨汁,随手涂画几笔,团成一团,丢进火盆,小火苗一下子冒出,带来一阵阵热意。

    午后,崔清逛完园子回来,听林妈妈通报道,“娘子,五娘方才来过。”

    “哦可有要事”她翻阅一本字帖,漫不经心地道。

    林妈妈低声说,“五娘和六娘想要招待从前熟悉的小娘子们,想请你帮忙说几句话。”

    崔清如梦初醒,忆起李玦的死,算算到今日,也快两个月了,他下葬之日就在下周五,这个紧要关头,想必婆母不会同意。

    “已经快两个月了啊,”她手伸到太阳底下,阳光给她镀了层金,“时间过得真快。”

    她心中蓦地升起一股恐慌。

    “时间过得太快了”不得不说,人果然是适应力极强的生物,没电没网的两个月,崔清竟也慢慢适应下来,她逐渐学会说当地的语言,学着察言观色,就连书法她从前练过半年硬笔,有点底子也在道上了。

    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她会不会也忘了自己从何而来,彻底融入这个陌生的时代

    “娘子娘子”林妈妈见她发呆,担忧地唤了两声。

    崔清回过神来,颔首道,“我知道了。”

    不管两个小姑想招待什么人,她身为一个寡妇,都不能在婆母面前为她们说话。

    次日,崔大郎递帖子上门,言道前日淋了雨,小病一场,请崔清过府探病。前日大郎那中气十足的样子,压根看不出来有病在身。婆母会信吗

    事实上,不管信不信,既然大郎都这么说了,杨夫人只能放人,当然,等崔清到府门口准备上马车时,婆母的心腹丫头翡翠正静静候着。

    哪怕回娘家,也得带上一个夫家的丫头,崔清算是明白了。

    这是她第二次出府,上次出门正值早晨六七时,这回她吃过午饭才离开,一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络绎不绝,她掀开一角窗帘,眼前仿佛一张栩栩如生的水墨古画,从泛黄的纸面浮出,大笔一挥,添上五颜六色的色彩,宽敞的黄土道上,两旁土坊墙之间,行人穿着白衫澜袍,头戴黑色幞头或干脆包块巾子,偶尔看到高鼻深目的胡人,还有骑着高头大马、身穿胡服的女人,顶着白脸红妆朝她一笑,这古怪的妆容,崔清竟觉好看得紧。

    马车驶过一处拐角,耳边人声大作,叫卖声潮水般涌来,崔清仿佛回到从前的大卖场,那嘈杂声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东市”马车沿着市场外围而绕,除了黄土灰尘的沉闷气息,她还闻到胡饼在火上烤软散发出的小麦香、旧时奶奶用的香喷喷的脂粉气、马车吱吱呀呀经过留下马粪的骚臭味、胡人的古怪口音,女子的娇嗔。

    说矫情一点,这大概就是,真真正正、脚踏实地活着的感觉。

    这边坊墙较矮,一眼能望见青瓦白墙红门窗的小房子,整整齐齐排在街道两边,远远望去,一层又一层宽大的屋檐,还有栋佛塔孤零零地鹤立鸡群,青烟升起。

    “真美好啊,”崔清突然觉得,好像一辈子生活在这里,似乎也不是件不可接受的事。

    马车七拐八拐,直到颠得她有些反胃,才停在一栋府门门口,说是府门,其实只是一个比较大的四合院,院门开在右侧,两门房守着,林妈妈去跟他交涉几句,便示意崔清跟上。

    绕过影壁,沿着游廊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