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缠娇-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夫人知晓这府上都是谢昀的人,谢昀一心护着这个女人,要对这个女人行家法是不可能的。至于公主府的事,她现在的心思并不在这里,她关心的是谢昀能否出狱。
  她端着长辈的架势,威严问道:“你昨日在去大理寺狱见昀儿,说服他同意与怀淑公主成亲没有?”
  荀馥雅故作神秘地笑说:“阿娘,昨日我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去说服二叔,你猜他怎么回我的?他只回了我两个字。”
  谢夫人狐疑地看了荀馥雅片刻,见她笑得气定神闲,心里有了期盼,忍不住浮现笑意:“他说同意?”
  荀馥雅带着遗憾的眼神看着她:“他说没门。”
  谢夫人怔了一下,随机怒了:“他没同意你笑什么?难道你希望他被处斩吗?你这个狼心狗肺的女人!是不是巴不得我们谢家绝后啊!”
  荀馥雅表情无辜地摇了摇头,说道:“阿娘,冤枉啊,儿媳也是想救二叔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回来劝他呀。只是感情之事强来不得,二叔的性子你是知道的呀,你越是强迫他,他越哥你对着干。”
  “没错,那个混账东西就是这样子……”谢夫人忍不住气恼地数落谢昀。
  说着说着,感觉不对头,转手指着荀馥雅的鼻梁骂她:“不对呀,他是他,你是你。叫你办点小事你都办不好,你真是没用!我丑话说在前头,你要么劝昀儿跟怀淑公主成亲,要么自己想办法救他出来,若昀儿死了,你就给他陪葬吧!”
  荀馥雅本来听得漫不经心,听到最后一句,不镇定了。
  “不是,阿娘你讲点道理好吧。谢衍死了我都没给他陪葬,怎么谢昀死了我要陪葬呢?哪有嫂子给叔仔殉葬的呀!”
  “废话,当然是因为……”谢夫人赶紧捂住嘴。
  当前这个情况,她可不能让这位女人知道真相。
  荀馥雅嗅到了秘密的味道,赶紧追问:“因为什么?阿娘你倒是说啊!”
  谢夫人不耐烦白了她一眼,扶着孙媚儿走出去。
  “你不是很聪明吗?自己想。”
  “……”
  荀馥雅心里很憋闷,这谢家的一个个怎么都这么气人。
  她思索片刻,始终推测不出谢夫人的后半句,心情有些烦闷,便不再去想,继续回自己的南雅苑。
  刚走进院子大门,瞧见了岑三正在候着,她便让他跟进屋里说。
  想到谢夫人等一下很可能找来,她特意挑了个临窗的座位坐着,方便观看外头的情况。
  香儿贴心地给她端来君山银针,她拿来啜了几口,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自从谢昀入狱后,谢府的一切都是谢夫人在操持的,谢夫人怎会还给她喝上好的君山银针呢?
  想来是屋子里头这几个下人得了谢昀的叮嘱,特意为她准备的,而谢夫人知晓他们都是听令于谢昀的人,自然也就不会阻拦。
  想到这,她忽然想到了明日如何应对赵怀淑的秋后算账,心情稍微轻松了些。
  她若有所思地询问岑三:“岑三,老实交代,你家二爷留了多少人在这屋子里头?”
  岑三不知荀馥雅为何突然如此一问,也没有多疑,恭敬地回答说:“不满少夫人。除了表小姐的两名贴身丫鬟和谢夫人的四名老嬷嬷,府上一共一千两百人,都是二爷的人。”
  荀馥雅感到有些吃惊,谢昀这人平时没个正型,想不到网罗了如此多的高手。
  她敛了敛神色,吩咐道:“今日少夫人我犯太岁,明日可能有血光之灾,你等一下挑五名身手了得的丫鬟过来贴身保护我吧,要快。”
  “得令。”
  岑三拱手躬身回应,并将姜夫子又谢绝拜帖之事告知。
  荀馥雅早料如此,并没有过多地在意。迫在眉睫的事情解决了,她又问:“关于永乐侯最近的动向,你查出些什么了?”
  岑三想了想,回答说:“永乐侯李琦在三个月前被皇上派去驻守关外边疆,在半个月前,也就是我们打败犬戎大军那日回到上京城,回来之后他就一直待在永乐侯府没出来过,直到二爷被抓来上京城,他才出门,进朝堂劝皇上杀了二爷。”
  说到最后一句时,岑三面露厌恶,显然对李琦要杀谢昀之事很是介怀。
  荀馥雅在心里头对了对日子,觉得这个李琦的行踪很值得人思考。
  三个月前他被皇上派去驻守关外边疆,可人却在西南客栈出现,而且拿着一样神秘的东西,遭到荀况的杀手追杀。
  他明明在悬崖被谢昀一剑捅了,踹下悬崖,按理来说是死透了,可他再次出现的时候,竟然只是为了入朝堂劝皇上杀了谢昀,而且将谢昀前世精心部署的计划说得一清二楚,有些匪夷所思。
  即便他记恨谢昀当初杀人夺货,早就盯上谢昀,在谢昀安插各处细作,可谢昀做事向来谨慎,不按章法出招,怎可能出现自己的计划全盘被暴露的漏洞。
  李琦是不可能知晓得如此详细的,唯一的可能是他也重生了,知晓了上辈子事情,所以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就好像他早就料到事情的结果那样,将谢昀生还的可能全部堵死。
  想到这里,荀馥雅追问:“回来后,永乐侯有没有特别怪异的动向或者传闻?”
  岑三想了想,道:“这个永乐侯回来之后非常低调,很少出门,也很少与人往来。不过,听一些认识他的人说,从前的永乐侯并不是这样,经常在群臣间走动,喜欢在街上纵马,到猎场上狩猎,还喜欢流连烟花之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娶了上京城的十二金钗,成为了上京城的一段佳话。”
  荀馥雅困惑地蹙眉:“十二金钗?”
  提起上京城的风流韵事,岑三显得兴致勃勃:“这京城的烟火之地为了竞争,招揽客人,每三年都会举行一次色艺大比拼,挑选出十二金钗,哪个楼的女子中选多,就是那几年最火红的了。三年前,这位永乐侯到了婚娶年龄,不娶名门闺女,反而砸下重金,一口气娶了十二名烟火女子,被坊间百姓津津乐道他是当世的风流侯爷,当得起永乐二字。”
  荀馥雅听到这里,才勾起了上一世的记忆。
  上一世,她的确听说过关于李琦的风流韵事,其中就包括他年少时一口气娶了十二位妾室,后来不知为何,这十二位妾室都疯了,到处乱杀人。
  李琦亲自抓拿她们,将她们送到了断头台,当时赚了不少群众的眼泪。
  上一世她对这些事并不上心,如今想来,这十二位妾室的疯癫死亡颇为蹊跷。
  她叮嘱岑三:“永乐侯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莫要大意。你之前派出去的那些人可能已经暴露了,为了稳妥,你最好排查一下这批人的可信度,然后你再派一批人去调查他的那十二位夫人,注意她们的动向,最好能与她们结交,从她们口中长期探取永乐侯府的信息。”
  岑三听得头头是道,不由得心生佩服:“还是少夫人深思熟虑,奴才这就去办。”
  他得了令,正要离去,可又想到了谢昀的叮嘱,忍不住发出疑问,“少夫人与永乐侯相识?”
  荀馥雅知晓他的心思,坦然道:“当年我被这个人劫持,你家二爷将人踹下悬崖,我最近遇见这个人,得知了他的身份来历,唯恐他会暗中破坏你们的计划,才叫你去调查的,明白吗?”
  “明白!”
  岑三干脆利落地回应了一句,便出去办事。
  荀馥雅看着他匆忙的背影,神色变得凝重。看来下午得要去那个地方一趟了,但愿不会那么巧,偏偏碰上他吧。
  等岑三挑了五名高手过来,她有些惊讶,小丫鬟香儿居然也是其中之一。香儿似乎感受到她的质疑,当场向她展示徒手劈桌子的功夫,惊得她有些颤抖。
  这位香儿比起玄素,有过之无不及啊。说起玄素,她又忍不住想念玄素了,不知人在清河城和王氏过得如何?
  荀馥雅打算在赵怀淑找上门来之前先到文书阁一趟,遂命众人随她一同换上男装,画上男子容妆,而后坐上马车前去。
  文书阁是天下读书人的风雅之地,也是读书人放光彩的小天地,它由□□皇帝创建,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
  想当年□□皇帝骁勇善战,统一了分崩离析的中原,打下了天启江山,创立天启王朝。
  当皇帝当了两年后,他厌倦了打打杀杀的征战生活,忽然喜欢上了文学,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了文书阁。
  文书阁的气势恢宏,正门的上方挂着由□□皇帝亲自提笔的字“文书阁”,而里面的场地是根据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而创设的,各具特色。
  发展至今,文书阁已经变成了朝廷挖掘人才的地方,变成了怀有奇才的读书人斗才之地,也是上京城书院弟子最喜欢去凑热闹的地方,因为这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些比赛。
  上一世,她就是在这里大放光彩,名动天下的时候,她与师兄弟妹经常来这里凑热闹,与他们在这里斗才艺,与容珏斗得惺惺相惜,从此一颗心沦陷在此。因此,这是她上辈子最喜欢来的地方。
  也许这里是上辈子唯一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她的心情变得愉悦,迈进去的脚步也变得轻快。
  走进文书阁的门槛,她到门口守将那里签到,取了一张刻印数字的竹牌挂在脖子上,领着五位女扮男装的丫鬟走出内屋长廊,长廊出皆是各大名家的字册,有王羲之的草书《千字文》,颜真卿的楷书《心经》、楷书《魏谟先庙碑》墨拓、张瑞图草书手卷《骢马行》文徵明小楷《韩柳文册》等等,让路过的文人雅士一饱眼福。
  出了长廊,便是宽阔的野外,由左往右分布了六个区域,分别为才子们提供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技能比拼的场地,才子可选择自己擅长区域去展示才华。
  天启向来重文轻武,当今的圣上最是喜欢吟诗作对,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那些文官们的后代,高门大族子弟都不习武,不学着带兵打仗,整日读书,解书,读诗,写诗,只管风花雪月,卖弄文墨。所以眼下文书阁最风行的是斗诗会。
  上一世,文书阁的活动一向是由朝廷的翰林院士与儒学大师姜夫子共同筹备的,由他们召开的诗斗会最是热闹。
  那时候,他们跟随姜夫子学习,帮忙凑备活动盛典,每月一次,风雨无阻,目睹了不知多少才子,寒门的或者名门的,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面钻,想借一诗一辞一句名动天下,求个晋身的机会。
  姜夫子挑选出来的人才自然是跟着他做学问的,留在书院为国家教书育人,而翰林院士挑选出来的人才是入朝为官的,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当官的有钱有权,可以风光无限,教书的只有名声响亮,兜里可是两袖清风,两相比较,那些有着明确目的的门人,自然更愿意去翰林院士那边。
  但是如果能得到姜夫子的一声称赞,也是大长名声的好方法,所以每次斗诗会时,总会挤满了头。
  参加斗才的名额都是满的,而看热闹的人也挤满在周围。
  文书阁虽然打开门欢迎天下有才之人,但毕竟是官家之地,有重兵把守着,因此,无论这些才子或者观众是坐着轿子来的,还是坐着马车来的,还是步行而来,都要一视同仁,到守将那里签名报道,领取号码牌,经过名帖的检验,搜身,方可入内。
  当然,文书阁不拒绝女子入内,即便女扮男装,只要跟验身的官差打一声招呼,便会自动安排到检验女子的那处去。
  荀馥雅跟随文书阁的领路人走进回廊流水的斗诗会,此处的布局仿佛是皇家的御花园,周围的布景如诗如画般美,回廊的尽头抵达绿草如茵的草地,草地蔓延出几条木板桥直达亭阁和才艺表演台。
  草地的中心是一处亭阁,评判台设置在亭阁,有重兵把守着,而亭阁的前面是荷花环绕的木板才艺表演台,上面早已站立着几十名才子。
  在这样一个看似开放的国度里,依然是男女分座,女士们坐在湖对面,前方有层层白色缦纱挂着,随清风而舞。荀馥雅领着五名丫鬟挤到人山人海的人群里,以为会看到会场上的姜夫子,结果很失望,姜夫子居然没来。
  此时,会场上,一抬青帘小轿慢悠悠地晃了过来,一名白衣胜雪的华服男子从轿子里缓缓走出,与几名行礼不迭的才子拱了拱手。
  那几名冒失的士子本以为是同僚,没想到竟然是认错了,脸上却不敢有丝毫表情,依旧自矜的笑着,潇洒地一拱手,各自散去。
  对面那些的女子目睹白衣男子的风姿那人的面容,纷纷掩着嘴偷笑,羞怯的面容上出现痴痴的爱慕神色。
  白衣男子背对着荀馥雅,荀馥雅并未瞧见其真容,但远观其风姿,宛如一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白莲,其风骨也在凸显这人的高洁俊美。
  这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