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晴点头,还点的挺认真的。
  只有这个时候,她像是个小孩儿。
  “你说你不服这个名单,那你准备怎么办?”
  这句话问的还挺戏剧的,就在一年前,俞近识也这么问过她,当时他们在落镇小学的操场边上,俞近识问她,如果他没来,而她又没被体校招进去,会怎么办。
  当时的常晴说,她要买个车票,去区城,挨个挑战里面的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见常晴不说话,俞近识问,“怎么,要买个车票,去挑战国家队所有人吗?”
  常晴摇头,“不会。”
  俞近识放心了些,“看来你还没那么傻。”
  常晴说,“啊,是因为去首都的车票太贵了。”
  俞近识:“……”
  你还真去打听过路费是多少?
  玩笑归玩笑,该说的事儿,俞近识还是得告诉她。
  “不管外面怎么说,那都是他们的事,年龄也好,成绩也好,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
  他从桌上拿出一叠纸,“才是你没进入名单的真正原因。”


第18章 国球无双18   放弃乒乓
  “这是你上次去医院检查的最终结果; 这份报告,先由总负责人看过,经过他们讨论之后; 才给了我。”俞近识等这份报告,等了很久。
  拿到报告的时候; 循环赛已经打了一半。
  常晴最后一场,因为黎海燕的放手一搏; 两人打的比男队还激烈,搏杀密度很大,俞近识让她减少搏杀和暴冲的使用,尽量以技巧球得分; 不是不清楚轻重缓急; 要在最关键的球赛上锻炼她的技术和心态。
  而是因为他知道; 无论循环赛她最终成绩怎么样,胜率是不是百分百; 有没有输给黎海燕,都不重要。
  ——只要有这份体检报告在。
  常晴接过报告单; 一项项检查结果慢慢看下来; 办公室里很安静。
  俞近识问; “你的右手; 是不是有旧伤。”
  常晴赢了一声; “嗯。”
  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看来那场梦,不一定就真的是梦,如果再被刘耀欺负几天,她的右手真就废了。
  冻伤、扭伤,再加上集训过程中发生的二次伤害,让常晴右手的问题提前浮出水面。
  换做任何一个人; 或许都不会在意上次她手腕受伤的事情,每天受伤的人太多了,每个选手在职业生涯中,也有无数次伤病,上点药,多用护腕,最严重,也就是去几趟医院。
  但俞近识不同,他观察力敏锐,对队员的身体状态更关注,当时原本不需要进行深入检查,是他坚持要做的。
  他自己的手腕也受伤过很多次,但常晴的伤处有些细微不同,久病成医,俞近识自己拿不准,索性万城的医院设备也不错,便一起做了。
  但这样一做,就做出了问题。
  如果不做这次深入体检,就查不出问题,常晴可以直接进入国家队,然后打比赛,训练,冲金……但俞近识并不后悔,与其等两三年后,她的右手毁了,最好的青春也耽误了,人生没有别的选择和出路,还不如现在就让她做选择。
  要下最后的结论并不轻松,常晴无疑是这次集训当中最好的一个苗子,国家队来的人一直对她很关注。
  因此,上面也非常重视她的身体情况,请了医学专家来看常晴的检测结果。
  在最终的结果单子出来之前,俞近识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论,但他多少也能猜测得到。
  所以,他才调整她的训练计划,才让她在循环赛的对打中,使用这样的战术。
  世乒赛两年一届,是世界乒乓球界的巅峰赛事,没有之一。
  那个年代,乒乓球没进奥运会,也没有世界杯,只有世乒赛。
  第一次差点入选世乒赛名单,他却因为状态低迷被拿出了名单里,第二年,又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拿到名额。
  哪怕是扛着病痛,打着麻醉上场,他也想拼一拼。
  但是,如果连参赛名额都没有,想拿命拼也没机会。
  常晴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她能打,能上场,甚至还能打好几年,但是,她没有名额。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俞近识坐了回去,“这不是你晚一年进国家队,晚一年上比赛的事儿,现在以你右手这个状态,集训结束后,的确,你可以继续打比赛,可以继续搏杀,或许你还可以打两三年职业,这两三年里,你可以参加很多比赛,如果实力到位,或许能拼杀进前三。两三年之后,正是你出头的日子,是你冲击各大赛冠军的时候。”
  “也是你的手废的日子。”
  高强度的训练、比赛、对打、拼搏,会提前结束她右手的正常使用寿命。
  国家的资源有限,培养出一个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源,而培养到最后,这个人才还没到巅峰就废了,这并不是一项合理的选择。
  每一年都有好苗子出现,有时候还不止一两个,就算不是天才,锻炼一段日子,说不定也能打出成绩。
  乒乓球这项运动,对于华国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俞近识曾经也是这样。
  别说什么对抗病魔,在坚持一年,就能冲击到近在眼前的世界冠军,他也想,但他没有选择——当时的自己已经撑了够久了,再不治疗,命都保不住。
  如果不是前几年国内引进了新的治疗技术,恐怕还要截肢。
  俞近识说,“你很有天赋,也够努力。但是即便是你拼了这两三年,你也不可能拿到世界冠军,而废了右手的代价,会让你的基本生活都受到影响。”
  “而且,我所说的两三年,是以你进入国家队为前提,并且时刻努力,进步的两三年,是大赛小赛都能冲出头的两三年,但凡有一步没有冲出去,你连往上走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初他冒着那么大的压力和质疑,不等体校的名额,直接将十二岁的常晴从落镇带到省队,就是因为俞近识知道——运动员青春的每一年,是黄金换不来的。
  最后的名单下来,进队的名单没有常晴,上面的人已经帮她做了选择。
  放弃。
  名单下来,是她被放弃。
  现在俞近识把体检单放在她面前,是让她放弃。
  “你想好了么?”他问。
  常晴看着检查单,看了很久,“想好了。”
  她说,“我不会放弃乒乓球。”
  **
  “六年前出了一个俞近识,六年后,不能再出一个俞近识。”
  “国家的资源有限,以前是没重视,现在既然查出来了,就不能不考虑。”
  “这个伤可和一般的伤不一样,专家的意见嘛……如果是右手打职业比赛,她的右手寿命会比正常的运动员短非常多,甚至可能都等不到成年。”
  “确实是很可惜,但是乒乓球最不缺的,就是天才,这一批集训还是有不少好苗子的,咱们要考虑大局。”
  “现在做决定,总比将来遇到问题再发愁好,咱们也是为了孩子好。”
  “而且,她的年龄也不符合条件,太小,破格录取也是需要去争取的,更何况如果是这个身体条件,我个人认为,争取的意义不大。”
  “资料发给他们省队,让省队也考虑一下吧。”
  俞近识拿到资料的时候,就知道对方让自己“多考虑一下”是什么意思。
  常晴已经被放弃了,留在省队,最多也是这几年当一个陪练,今年选不进去国家队,明年也一样进不去,无论打得多好,打出多少成绩。
  她上升的路,还没到巅峰就已经是绝路了——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要么留在省队做陪练,要么提前寻找别的出路,也就是——离开省队。
  但常晴说,她绝不会放弃乒乓球。
  俞近识问,“你想好了。”
  坚持下去,她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常晴点头,“我想好了。”
  她定定地说,“右手无论怎么打,都没办法绕开伤病的问题,既然他们认为我的问题在右手,那就不用右手。”
  “但没有右手,我还有左手。”
  只要能用左手证明自己的能力,上面就没有理由再关上她进去的大门。
  “如果没办法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那就打进去。”
  **
  “一年,”
  俞近识说,“我最多保你一年的时间,如果你要用左手,一年之后必须出成绩。”
  和骆景换握法不一样,换拍子,换握法,都是一个大坎。
  换不同胶皮的拍子,是重新适应。
  换直拍横拍的握法,是从头开始。
  但换惯用手,是从零开始。
  常晴不是左撇子,苦练右手已经有一年的时间,而现在要立刻改过去,光是适应拿拍子打球,就要花数倍的时间,更别说提升技术。
  这个成绩,也不是说说而已,市赛就不提了,至少省赛要能拿到冠军,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赶上右手的巅峰水平,也就是常晴年轻,否则就重新耽误的这一年,就够呛的。
  常晴听到这儿,哪还能不明白,她问,“师父,你是不是早就帮我想好了练左手?”
  俞近识抬头看她,“你要自己觉得练不下来,我也没兴趣催着你练。”
  话是这么说,等她出去了,他坐在屋子里,还是嘴角抿着笑了笑。
  如果她真放弃了,他会怎么办?
  陈国鸣说的没错,常晴是他乒乓生命的延续,如果她真的放弃了,那么他的热爱也会被彻底掐灭。
  俞近识不会去强求、更不会去催促着她、逼着她去练,把所有的压力放在她一个人的身上,而不管她的想法。
  如果她真的放弃了,他还有那股气,在送走了骆景何虹之后,继续走乒乓这条路吗?
  万幸的是,她选择了坚持。
  而且,几乎是毫不犹豫的。
  所以,俞近识也笑了,尽管他自己毫无察觉。
  **
  离开集训基地的车停在路边,本来就是不同省份的人,换做平时,可能一辈子都见不了面,全是因为这次集训,大家才有机会聚在一起,那么苦的训练的日子,没想到却过的极快。
  一眨眼,就要分别。
  戚无专门跑到女队这边,找常晴说, “明年,明年我在国家队等你!”
  他还不知道常晴的事儿,毕竟体检结果事关隐私,俞近识把结果给压下来,也就只有教练们知道常晴没有入选的原因。
  黎海燕那么要强,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红了眼睛。
  骆景过来,叫常晴上车,“走吧。”
  戚无还想说什么,被骆景拦过去,小声说他,“没见你这么往别人伤口上撒盐的。”
  戚无还不明白,“我这是激励她!”
  来的时候多少人,回去也是这么多人,但大家都明白,队伍里有两个人,回去只是为了收拾行李,今后就进国家队了。
  骆景十五岁,黎海燕十六岁,国家队的年龄越来越小,今后说不定还有更小的年龄,何虹还说,今年是常晴没进,否则,这个记录就要被刷新到十三岁了!
  十三岁进国家队啊!这个年龄,想想就觉得可怕。
  回到省队,黎海燕在寝室里收拾东西。
  这个地方,她呆了一年多两年,认识了两个好室友,如今要走,去首都,还真舍不得。
  何虹抱着她哭,“明年,等着明年有了新名额,我和晴儿妹一起努力,来首都找你!”
  黎海燕打趣她,“我认识你这么多年,第一次见你有上进心!”
  何虹回过神来,“对啊,我都糊涂了,我是要努力,但是晴儿妹进队,不是轻轻松松的?”
  她回头去看常晴,小姑娘坐在床铺上,手里拿着一个木拍不知道看什么。
  听到两人的人对话,常晴收起木拍,放回枕头旁,这才摇摇头,告诉她们,“我之后要练左手了。”
  “左手?!”
  “左手??”
  全是疑惑的,是何虹问出来的,带点惊讶的,是黎海燕的声音。
  何虹只知道,左手执拍的职业选手很少,光是在他们省队,全都是右手,就算是去了集训基地,九个省的苗子里,七十多人也不过就五六个左手拍。
  她是不明白为什么常晴要放弃自己的优势右手,改练左手。
  而黎海燕,比何虹了解的更多,也想的更多。
  左手是少数,这也意味着,左手没有系统的训练课程,不像是右手拍,练了这么多年,从选手到教练,从地方到国家,打的人经验丰富,教的人也经验丰富。
  常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要换左手,对于她来说,艰难的不止是职业生涯开始之前的这段路,更难的还在后面。
  没有一个懂左手的人教她练她,就算她能进国家队,也不一定能出头。
  但常晴只说,“你们不用担心我,练左手有我自己的原因,但我相信自己能做到。”
  黎海燕看着她,最后只道,“好,明年我在首都等你!”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