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晓雷说,“高兴!”
  赵民点头,“是啊,她是落镇的骄傲,是区城的骄傲,也是咱们华国的骄傲!”
  能不高兴吗?
  电视机里,黑白的画面中,国旗缓缓升起,那刻在他们视觉印象里的红色,自动脑补进了画面当中。
  而华国激昂的国歌,也是因她,因他们而响起!
  男单决赛现场颁奖时,将有三面华国红旗,一面华国港城区旗升起,整整齐齐!
  女单颁奖现场,将有四面华国红旗升起!
  **
  常晴没有再继续注意现场主持所说的这些话,和对手,裁判握手之后,常晴转向看台上那十几个举着华国国旗的观众,向他们挥手。
  随后,她的目光从一张张熟悉的脸上掠过,从那些队员的脸上掠过,最后落在俞近识身上。
  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起立,依然在鼓掌,他站在沸腾的观众面前,观众举旗欢呼,明明灯光只能照在自己身上,明明灯光离他很远,但常晴却能看见俞近识有些微红的眼眶。
  他没有做的事情,她做到了。
  他没有拿到的单打世界冠军,她拿到了。
  隔了很久,常晴才意识到,那微红的眼睛边角瞬间闪过了微光。
  俞近识哭了?
  没有听见哭的声音,因为欢呼声更大,看不见泪光,因为那泪光一闪而逝,
  但她就是知道。
  她忽然快步走向教练。
  而俞近识也笑了起来,他跨进挡板内,伸手摸了摸常晴的头,随后放在她的肩膀上,像是在说,做得好。
  做得好。
  做得好,常晴。
  有人过来,叫常晴往另一边去。
  决赛结束之后,马上就要举行颁奖仪式!
  常晴原本是跟着人往另一边走,忽然她又回头看了眼留在原地的俞近识,然后再回头,再往前走。
  但俞近识一直站在那里,目送着她,就像是比赛时一样,只要她回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在她身后。
  他看她走向人声鼎沸,看她走上巅峰高台。
  看她迎着明亮灯光,头戴桂冠,手捧银杯。
  看她亲手捧起吉盖斯特杯,沐浴光芒,亲吻奖杯。
  看她完成他的梦想,看她实现所有乒乓球运动员的梦想——获得世界冠军!获得乒乓球单打的世界最高荣耀!
  这一刻,像是回到了四年前的操场边,太阳光照着学校的石梯,那春日的光却没有温度,而他脱下外套扔给她,那个时候常晴又瘦又小,连一件避风的完整外套都没有,在春寒中冻得脸通红。
  从那刻起,薪火相传,便已开始。
  四年后,她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打出他独一无二的发球,她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全世界的赞美和祝福!
  他借她避寒的外衣,
  如今成就她一身本领,一身荣光!
  乒乓球教练总是遗憾最多的人。
  无论是俞近识,还是郭立,陈钯,孙久林。
  他们打过更多的比赛,输过更多次不该输的、不想输的、甚至不能输的比赛。
  孙久林世界杯输了外战,冠军被欧洲选手获得,不仅他自己觉得遗憾,事后,国内的媒体报纸,还有国内球迷的舆论,将他骂了个底朝天。
  竞技体育,输了就是会被骂,尤其是输了外战。
  他一下成了罪人,成了人人口中的恶人,成了“没有实力被硬捧”上来的人。
  唯金牌论,说起来是四个很简单的字,实际上,却是每一个运动员背后的一座大山。
  没过几年,孙久林退役,选择成为教练。
  自己究竟有多少次是和冠军擦肩而过,输过多少场重要的比赛,他们记得清清楚楚。
  他们也曾无数次想过,如果那最后遗憾的那一场场比赛,其实是自己赢了,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是不是就不会和世界冠军擦肩而过,就不会提前退役,就还能能走到更远的地方?
  他们遗憾最多,不是因为他们打过的比赛多。
  而是因为——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以职业运动员的身份,站在赛场上去争夺那耀眼的金牌,去重新戴上胜利的桂冠,用新的胜利洗去之前的失败,只留给世界他们站在属于冠军的领奖台上的记忆。
  他们想,比任何人都更想这么做,可他们没有机会了。
  所以他们留了下来,成了教练。
  他们对乒乓球的热爱,他们的乒乓生命,将在一个个他们所教出的,所带出的下一代年轻人的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等到他们没有遗憾了,赛场上的聚光灯下,赛场边的指导位,赛场外的观众席上,或许也就见不到他们了。
  但现在,他们依然还在。
  无论他们带大的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有没有超越曾经的他们,真正热爱过乒乓球的教练们,都是绝不会轻易离开的,他们心中的那份热爱永远都在。
  那份从幼年时陪伴他们长大,少年时激励他们昂扬,青年时裹挟他们成长的热爱,在中年时,乃至老年时,依然会燃烧着,闪耀着,哪怕不是在国际赛场上,职业赛场上!
  只要握住球拍,他们就永远是当打之年!
  这份热爱,教练们有,运动员们也有,戚无有,骆景有,常晴也有。
  正是这份热爱,让常晴坚定不移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领奖台上,抬头看赤色的国旗缓缓升起,四面国旗统一整齐,而最高一面的国旗,是因她而升。
  她也不在执着地去定义这份热爱,到底是个人的荣光,还是祖国的荣耀,或是对乒乓球的喜欢,因为这三者本就是一体的!
  这份热爱——
  如不朽青锋 ,如冬日骄阳,如星夜炬火,
  任由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也永不磨灭!


第62章 国球无双62   常晴第几
  《乒乓世界》本期封面:
  短发少女站在领奖台上; 双手握住银白奖杯,从一侧举起,转头亲吻闪着银光的杯壁; 在她身后,是四面整整齐齐的华国国旗; 赤红于人潮之顶飘动间,尽显荣耀!
  封面标题——
  戈森堡四冠加冕; 盖斯特杯新王诞生!
  常晴:只要能看到国旗因我们升起,便是最大的荣耀。
  国内主流媒体报纸——
  《华国队出战戈森堡,大胜归来,包揽六个项目金牌!》
  《单打颁奖现场; 女单四面国旗一起升空!》
  《天才小将世锦赛一战成名; 华国乒乓球队依然巅峰!》
  编者在新闻文章里写道;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戈森堡赛场上; 华国队的年轻小将势如破竹,老将也同样表现优秀; 无论是老队员还是新队员; 对于华国乒乓球队来说; 薪火相传依然在继续; 华国队的巅峰将继续; 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华国,看到了华国的实力,也看到了华国运动健儿的风采!
  他们代表祖国出战,为祖国赢得荣耀,他们值得我们的尊敬和赞美!”
  央视新闻联播转播片段——
  “在刚刚过去的世锦赛当中,华国健儿努力拼搏; 获得了六块金牌,女团项目六连冠,再次将世锦赛的项目奖杯,继续留在华国。”
  “会场上同时升起四面五星红旗时,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们眼眶里都泛起了泪光,他们当中既有伤病满身的老将,只要祖国需要,只要自己还能打比赛,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前往战场,”
  “有的,是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新人,但他们决不放弃,努力拼搏,交出了非常好的成绩,尤其是常晴,今年十六岁的她,刷新了世锦赛冠军最小年龄的记录……”
  随着主持人的声音,出现在全国人民电视机里的画面,是常晴站在领奖台上,亲吻奖杯,随后转身,朝着镜头挥手的画面。
  少女的五官或许看起来还有些稚嫩,但身形修长,手腕干净有力地握住奖杯,一双眼睛带着坚定和努力,而她胸前的队服上,绣着国旗,绣着她自己的名字。
  这一刻,让无数观众都印象深刻,难以忘却!
  **
  在戈森堡呆的这几天,看似时间很短,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好像过去了很久,因为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比赛结果出来,有新的比赛要参加,每一项都无比重要,大家精神紧绷了很久。
  准备走之前,大家又聚了一下,庆祝这次的好成绩。
  世锦赛七个项目,华国队包揽了六个项目的冠军,最重要的单打比赛更是拿到了所有的名次,完全的乒坛统治地位。
  但是正如队里的传统一样,从领奖台上下来,一切都将会从头开始,颁奖仪式已经结束了,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冠军就不再是冠军,未来的冠军,可能是任何一个人。
  这个人,或许是华国人,也可能不是。
  因此,大家并不会就此松懈。
  回去的路上,队员们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聊天,俞近识本来背着包走在几个孩子身后,也不说话,快进酒店的时候,他转头看见了孙久林过去,像是想起了什么,然后把常晴叫了过去。
  何虹和骆景他们先走了,常晴跟着他站在外面,俞近识说,“有重要的事情和你说。”
  常晴反应很快,“奥运会?”
  俞近识要说出口的话一顿,随后笑了一声,“估计队里都在传吧。”
  不只是再传,很多队员这次在世锦赛上拼着打,哪怕进不了决赛也全力一搏,就是为了好好表现,包括葛小若在内,都是把这个冠军和之后的奥运会纳入一起考虑的。
  所以,常晴听得点什么也不足为奇。
  但是,听说是一回事,从自己信任的教练口中确定这个消息又是另一回事。
  前者,是风言风语,说不定最后遛了一圈,乒乓球又没进了,这件事国际乒联推动了很多年,到现在乒乓球依然被奥运会拒之门外。
  后者,就是真的石锤稳了。
  “奥运会的事情,晚点再说,先说第一个事儿吧。”
  俞近识顿了顿,说,“知道国际乒联?”
  国际乒联,ITTF,一开始是各国的乒乓球相关组织共同成立的一个机构,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乒乓球最有权威的组织,包括世界排行、什么比赛能纳入选手的排行考量,以及大量的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都和他们有关。
  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国际乒联成立。
  可以说,世锦赛和国际乒联,和国际乒乓球,是分不开的。
  乒乓球从兴起到发展,再到规范化,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各种乒乓球的材质,球桌的材质,球拍的材质都在变化,胶水,胶皮,这些东西,都会影响乒乓球比赛的结果。
  而这些材质在改革,在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规则灰色地带。
  有些选手,就是可以靠着独特材质的胶皮,让你吃亏,有些选手,两面胶皮用不一样的材质,却用同样的颜色,让你打比赛的时候,无法预判他的击球效果。
  到底什么是符合规则的,什么是不符合规则的,需要新的规定来说明,当然,在规则的改变过程中,很多规则的改变,都会削弱某一些存在。
  俞近识要和她说的,就是在规则修改和调整下的一些影响。
  关于发球高度的影响,要求发球时抛球的高度在16厘米以上,这对于常晴和戚无等选手没什么影响,常晴本来就喜欢抛球,戚无更是高抛发球的典型,当然他们上抛的高度还没有离谱到接近天花板。
  不过其他选手可能就会受此影响。
  另一个问题,在于胶皮上。
  最开始的乒乓球球拍是没有胶皮的,就像常晴小时候用的木拍,还有常晓雷给她买的木拍,那个拍子,她至今带在身边,当做家里给的一个幸运物。
  后来有个鬼才把胶皮粘在球拍上,从此球拍粘胶皮就一发不可收拾,各种材质的皮肤,啊不是,是球拍胶皮,都纷纷出现。
  比赛开始之前,选手们都会提前给自己的球拍粘好胶皮,华国队用的大多都是有机胶水,这一点之后被禁,也给华国的乒乓球手带来不小影响,但现在,胶水的问题还没提出来。
  现在的新规规定,必须用黏合有覆盖物的拍面击球,避免有的选手在比赛中用无粘合物一面击球,在比赛时瞬间改变球的击球弧线,搞偷袭。
  颗粒胶皮的种类很多。
  从木拍,到海绵拍,再到胶皮拍,乒乓球拍的变化速度非常快。
  胶皮拍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
  常晴的技术那么好,打到现在用的还是一样的胶皮和球拍,就是因为俞近识不仅是技战术大师,对于材质的研究他也不差。
  而现在,新的材质层出不穷,在加上新规的出现,更让俞近识决定——给常晴换拍子,换胶皮。
  如果在世锦赛开打之前,他是不会做这种冒险的事情的,换拍如换命,这不是换备用拍就可以解决的,新的胶皮,新的拍子,将对击球的人造成完全不同的控制后果和情况。
  胶皮和板子之间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