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红楼,王夫人选择咸鱼-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年又被王晴潜移默化地影响,张家内宅那点小九九,他在贾母手底下待了这么多年,哪里还有不明白的,直接找了个机会拉着张三就去了一个僻静处,朝着他肚子上有软肉的地方给了好几拳。
  “贤婿,当初我们家只管给我姑娘在宗室里寻摸合适的人家,可从来考虑过你家,还是尚在潜邸的皇后娘娘非要做媒,这才成了你我两家的姻亲。怎么,你由着你老娘亏待我闺女,你家这是想做什么?”
  张三除了科举,便从来没有受过伤受过疼,哪知道今日在他母亲的寿宴上,竟然直接被岳父给打了!
  可哪怕后宫有个做皇后的姐姐,他们家也的确得罪不起荣国府,毕竟两家的底蕴真的不一样。
  先不提文武之别,便是说起他让他们张家发家的祖父,也比不得先荣国府贾代善,人家可是天子心腹,昔日还做过先太子的老师,便是如今,京城里依旧有不少故旧。而他们张家,在京城里能真正用得上的人脉,也只有荣国府而已。
  张三反应极快,疼痛稍解就赶紧解释道:“先前是家母看家里冷清,见夫人诞下麟儿便动了养孩子的心思,可眼下两位兄长家的侄儿侄女都赶来京城,家母自然歇了那等心思。”
  贾赦冷哼一声便不继续追究了,总归只要张家的男人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他若是做多了,反而对迎春的处境更加不好。


第149章 一四九
  贾赦自得给迎春出了好大一口气,得意洋洋地摇着手里的孔雀扇,带着张三回到了席间。
  要说贾赦对扇子的喜爱那是从少年时候就培养起来的,只是年轻时候因为容貌过盛,他便只喜欢素雅的折扇,便是团扇也不会上手。
  没想到等上了年纪,他反而觉得这些花花绿绿的羽毛扇更加顺眼了。
  贾政能想象到贾赦刚刚拉着迎春夫婿去干嘛了,他年轻时候听到贾赦打人的事迹可多了去了,不以为奇不说,还认真觉得怕是迎春夫婿做了什么惹了贾母跟王晴的事。
  贾政凑过去悄声道:“便是要给侄女儿出气,也不必选在今日这样的日子吧。”
  贾赦奇怪地看了贾政一眼,他这个弟弟从来都是迂腐得很,说他假正经也一点没错,今日他竟然只觉得他没挑对日子,竟然没有反对?!
  贾政可见不得贾赦这样惊奇的表情,恼羞成怒道:“我就见不得侄女儿好不成?!这些年,我也收了几个孩子不少孝敬!”
  说着,还拿起腰间的雪中红梅图样的荷包给贾赦看。
  贾赦一看就心酸了,既然贾政今日戴出来,说明是迎春在家时送的。这荷包就是没什么花样,就是一个蓝色的寻常荷包,只是上面的绣样十分别致,红梅堆雪的图案也一点不显女气,他也就在自家孩子身上见过这样的手艺。
  不过看到自己腰上绣着莲蓬的荷包,他又高兴了,抬着下巴对贾政道:“我那好外孙起了乳名啦,叫蓬哥儿,这莲蓬的蓬。”
  忠顺王世子怔怔地看着两位岳丈斗嘴,一个没留神,这火就烧到了自己身上。
  贾政转头对他说道:“贤婿,你跟四姐儿什么时候生孩子呢?四姐儿如今也大了,你们好生考虑考虑了。”
  忠顺王世子一点也不着急,他老子对他一直就是那样想起来才逗弄两下的态度,能为他求娶惜春,怕是已经耗尽仅剩的父子情谊了,之后,那还是多亏了惜春,才又让他老子捡起一点情谊来。
  所以他们夫妻还真不打算近两年就生孩子,怎么也要等过两年再说。反正也没谁催生,能多松快两年,为什么不呢?
  诚然忠顺亲王想得通,可眼前的贾赦跟贾政不太能想通啊。尤其是在有迎春的对比之下,贾赦私下里也为迎春担忧过,他便不想让其他孩子也受这样的苦。
  贾赦道:“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寻常事,只是,你跟你老子商量过了吗?他若是着急抱孙子呢?
  那你们迟迟不生,外头那些长舌妇可不管是不是你们自己不生的,只会说我贾家的女儿有问题!”
  贾赦也能想到那样的情形,也皱着眉头问:“这么大的事儿,你们就自己商量定了?”
  眼下不好多说什么,贾赦见忠顺王世子实在是为难,便拉住了贾政,不让他继续说,转头就听见外头说安王夫妻和司徒恒也来给张老夫人贺寿了。
  司徒恒作为荣国府第一个外孙,身份还高贵。虽然荣国府上下因为想要避嫌,寻常只是女眷们去宫里见见,男人们见到司徒恒的时候还真不多。
  贾政其实有些隐形的颜控,他的孙子辈,他最喜欢的便是宝玉跟黛玉的孩子,无他,只因为贾蕴长得最好。
  但也不是说他对贾琏跟司徒恒兄弟就不甚喜欢了,只是不及贾蕴而已。
  安王夫妻毕竟已经大了,去了张老夫人跟前没一会儿便各自分开,而司徒恒虽然年纪不大,但跟张老夫人可没什么交情,他只是去打了个招呼,便赶紧过来找贾家人。
  司徒恒一来,贾赦跟贾政就放过忠顺王世子了,只是司徒恒更加喜欢宝玉跟贾琏这两个十分有趣的舅舅,以及贾兰这位大表哥,贾政心疼孩子,也就把忠顺王世子一起放过去找他们了。
  东府只有贾蓉跟贾蔷过来,尤氏自从贾珍断了腿,就不好出门,秦氏本来就没有出门做客的资格,夏金桂跟周氏倒是跟着一起来了,只是一直惦记家中的孩子。
  可以说,这些客人里头,就数贾家人最多。于是不拘男女,大家又纷纷好奇贾家是否真的有所为的生子秘法。
  原本因为迎春出门子两三年都没动静,有些人就心生怀疑。可眼下刚刚也不是没人听见忠顺王世子自己亲口说暂时不想生孩子,于是这话题又被炒了起来。
  张老夫人自然也听见了这事儿,她心里可真是不得劲儿,明明这是她六十大寿,怎么偏偏贾家作为姻亲还要来抢风头?!
  张大奶奶跟张二奶奶也不太高兴,原本她们就因为身份比不得迎春,在迎春跟前就没什么底气,后来又只有迎春被留在了京城,她们心里自然羡慕嫉妒得很。
  更重要的是,迎春的孩子没有被张老夫人抱过去养过,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意难平。
  张老夫人的寿宴排场不小,只是张家家底不似荣国府那般丰厚。再说,此时还有大半朝臣还没有还钱呢,张家也不敢把排场搞得太大,只开了两天的宴会便过了。
  迎春因为嫁妆丰厚,为着这次的宴会也拿了不少好东西出来。尤其是那些个摆件,张家还没有那么深厚的底蕴能随意摆出来用,宫里的皇后娘娘当然也能补贴一些。
  但她还要顾着身体不好的亲儿子安王呢。对于娘家多是赏些时兴的料子跟金银器物。
  就因为看到张家拿迎春嫁妆里的摆件充门面,邢夫人跟王熙凤还特意叮嘱迎春千万别主动拿嫁妆来做事。即便张三真的一时手头紧需要钱,也要提前沟通好了来。
  “可别损了你的面子跟里子,来平白成全了他人,万一他人还不念着你的好呢!”
  对于这些,邢夫人跟王熙凤都是有一点经验之谈的。尤其是王熙凤,她当初还放过印子钱呢,也就是恰好王晴来了,才叫王子腾帮着一起扫尾了。
  要不然王熙凤也要叫外头拿住把柄了。
  好在张三是真的想明白了,等张老夫人寿宴一结束,他便主动将迎春嫁妆里的拿出来的摆件都送了回去,还跟迎春说,日后只管跟着两位嫂子做事就行,出头的事儿,由他在前头顶着。
  迎春看张三也没说假话,心里熨帖的同时,也觉得自己从前好似一上来就对张老夫人太过殷勤了,以至于在张老夫人那里失了体面,才搞出张老夫人以为她好拿捏,一步步得寸进尺。


第150章 探春送礼
  在本朝,福建便是有了第一大港泉州港。对京城跟江南的人来说,依旧是个蛮荒之地,甚至江南人还习惯管江南以南地方的人叫“蛮子”。
  对于探春来说,她先前的确不是很适应福建的气候。毕竟她自小在北方的京城长大,那里天气比江南还要干燥不少,更别说跟福建相比了。
  而且福建沿海在夏季还会时常受到大风的侵扰,那狂风暴雨一来,别说是庄稼了,就是好些人家的房子都能掀上天去!
  所以,一开始探春除了没有水土不服而倒下,其实身上也因为突然来到潮湿的地方而生了疹子。
  好在贾家几个姑娘都是聪明又周到的,元春还从太医院特意为探春要了不少去湿气的方子,连药材也打包送了不少。
  黛玉更是通过林如海的人脉,搜集了不少关于福建风貌的书籍送了探春。
  便是不甚喜欢她的惜春,也特意通过忠顺王府采买了不少京城跟江南时兴的首饰跟料子,算是给探春添妆。
  所以啊,探春过得辛苦,那多是她自己以为的,等她终于在夫婿的扶持下度过来那段时间,便发现她自己已经是泉州最受瞩目的女眷了。
  福建这地方,山多水多,偏偏就是地少。所以很多人家若是过不下去了,便咬牙下南洋去谋生路。这出海的人多了,这泉州港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探春听说她父亲贾政就因为代替一位富商献上了从海外来的土豆,就得了一个丰裕侯的爵位,心里便也对海外的物种起了心思。
  他夫婿霍二比她看的透彻,可没她那么有信心。
  “那海商想了不少法子才把土豆带回来,辗转把东西送到贾家就已经过了几年,东西在贾家手里又过了十来年,这才叫人想起来送到御前,可见,有些事情,便是大好事,中间也多的是波折。”
  探春嫣然一笑,叫霍二看直了眼。
  “此事艰难我也知道,我听说海外有一年三熟的稻种,我看泉州地处南方,便是没有海外好些地方那样四季如春,想必也能做到一年两熟。我们家分到的良田也不算少,且来了泉州之后又买了不少,想必能试一试。”
  霍二在读书上面没什么天赋,又自觉吃不了苦。因此离了南安郡王府之后他也着急,探春说得还算有理有据,他也忍不住动了心。
  “那你为何还要买那许多山?”
  探春道:“我看着南方果子极多,好些果子便是江南也没有,我家有做果子露和糖水的方子,我出门时太太虽然什么也没给我,但日常也教了我不少手上功夫,我还有不少厉害的陪嫁,想必这专程栽种果树,也是一个养家的法子。”
  霍二觉得买山种树这法子好,只是终究不能下定决心直接组一只船队出海,他们夫妻家底不薄。
  但是出海一趟最少也要十来万。若是稍微哪里不对,他们便要血本无归不说,连养家都养不起了。
  探春却很乐观,“眼下父亲健在,我们若是出海,还不用受那些盘剥,几乎只要有船回来,最差也能回本。
  太太以前便教我们,那海外多的是上好的香料,也就是如今那西域出去的路。因为环境变化阻挡了不少商人,要不然也轮不到这泉州海路的兴起。”
  这说法还挺新奇,不过也确实触及到霍二的知识盲区了。反正他是更加佩服荣国府,也庆幸能娶到探春这样的学识渊博又眼界开阔的好姑娘了。
  于是他主动说道:“今年中秋跟重阳的节礼,咱们便多用心准备吧,以前都是世子妃准备的,咱们都插不上手。如今可不能用那些个样子货糊弄你家长辈跟姐妹。”
  探春简直喜出望外,她知道贾家远在京城,平日里虽然各色新鲜果子也不缺,但毕竟比不得福建广州等地,往年也就罢了,今年她自己当家做主,至少给荣国府的节礼一定要用心准备才是,她知道贾母还惦记她呢。
  霍二又提建议道:“泉州靠海,这海鲜干货比别处更加易得,今年咱们不妨给荣国府多送些。你往常不是还念叨岳母最是喜欢两寸大小的小鲍鱼嘛,趁着夏秋天气好出海,咱们早早让人准备起来吧。”
  这年头因为远洋的大船都是出海做生意的,也就是航行途中遇上了才会往下网捕鱼,以保证饮食,寻常时候渔民大多都是在近海下网。
  因为海产丰富,探春轻易便得了不少实在的干货跟新鲜的吃法,单单是那些海货,便足够有面子往荣国府走礼了。
  探春夫妻有了事情做,日常有商有量,感情只会更好。尤其是自从霍二分出来之后,又因为南安郡王上了年纪,想着若是等南安郡王去世之后世子上位,只怕不找他们夫妻麻烦便是好的了,霍二便成天往外头跑,希望在年底以前把船队的事情落到实处。
  而探春也接到了通过王家商队传来的书信,是黛玉跟宝玉在信上说贾母年纪大了,容易惦记儿孙们。尤其是出嫁的姑奶奶们,希望探春能时常跟家里通信。
  探春接到黛玉和宝玉的信,真是高兴得不得了。看了信里面的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