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场大战之前,只比现在弱上三分。大战之后……你也知道的,我的本命法器都碎了,只好换成琉璃灯。”千岁说完一怔,“你是以为,他……”
  燕三郎立刻摆手:“不,我只是随口一问。以他性情,不应在靖国风雨飘摇时扔下靖女皇才对。”
  两人逛吃逛吃一阵子,走到夜市尾端。重修后的燕子塔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夜市,也带动了这里的铺子。除了吃食之外,许多白天营生的门铺到此时都还开放。
  其中一家“金石缘”的铺子位置最好,这时候也依旧华灯高照。
  千岁瞅了瞅它的招牌:“就是这家了。”抓着燕三郎走了进去。
  这里面卖些玉石首饰和小巧物件,平价不贵,跟盛邑主街上的旺铺价格不可同日而语,但胜在做工漂亮,这里的店家又在四角摆上几颗夜明珠,加上七八盏油灯,把自己的商品照得光芒熠熠,很讨人喜欢。
  所以夜里进来逛店的年轻男女不少,男人们也乐意花点小钱,给心上人添置一两件首饰。
  燕三郎和千岁走进去,店主的眼神顿时亮了,搓着手迎了上来:“两位客人买点什么哟?”
  他这店里罕见珠璧一般的人物,并且这对男女衣饰不菲,女子头上的珠翠都足够买下十个“金石缘”了。
  这是大客户啊,他怎么敢怠慢?
  “随便看看。”千岁目光在店内逡巡,“你这里倒有些好玩意儿。”
  “是,是!”店主领着他们去看一套头面,这是红宝石制成的华胜、项链和耳环,全套都是金镶宝石,所谓珠光宝气不过如此。
  “试试这个。”千岁理都不理他,却看中边上一只发簪。这只是根银簪,不算华丽,但簪头是白冰种翡翠雕成的猫咪正在追逐红绣球,猫儿的形象倒是维妙维肖。
  店主取下发簪,燕三郎接过,替她轻轻戴上。
  “如何?”灯下美人眼波流转,看呆了店里好几个男子。
  “好看。”燕三郎实话实说。她贵气十足,加一件小物就加一分活泼。
  “簪子我要了。”燕三郎目光不经意扫过台面,忽然凝住,“顺便看看这枚戒子。”
  千岁顺势看去,也是轻咦一声。
  那是一枚蓝宝石戒子,戒面如黄豆,蓝莹莹地剔透无杂质。她定睛细看,还发现蓝宝石当中有光芒流转,如同活物。
  这不就是魂石么,怎么被人做成宝石戒子了?
  “买它。”她二话不说。
  店主却道:“抱歉,那枚戒子已经被客人定走。这里另有几款……”
  千岁摆了摆手:“别的没兴趣,这戒子售价多少?”
  “一百两。”
  真便宜,千岁挑了挑眉。这要放在主街店铺,不卖到一百五十两以上不松口啊。
  店主暗自叹气,这两位为何不在戒子售出时赶到啊,土豪就应该当场飙价才对,然后他赚个钵满盆满。
  燕三郎又问他:“从哪里收来这枚戒子?”
  “一个破落户主动送来的。”店主笑道,“他家原本在南边做生意,结果澜江发大水把他的货全淹了,伙计都死了两个。他赔也赔不起,还欠一p股债,干脆就举家北逃。”
  “你还能找到他么?”
  店主一怔:“那当然是不能了,他卖了戒子拿钱走人,我也没问过他去哪里安置。”
  看来是没戏了,来源不可溯。
  此时店门又被推开,有个锦衣少年走了进来。
  “庄公子。”店主笑逐颜开,“您的戒子已经装入锦盒备好。”
  言外之意,蓝宝石戒子是这位庄公子买下的,您二位看着办。
  “拿来吧。”庄公子嗯了一声,挥挥手,身后的家丁就上前,甩给店主九十两银子。
  先前他们已经放过十两银子的定金了。
  燕三郎果然很上道儿:“庄公子,戒子可否转卖?”
  庄公子走进来就目不斜视,这时才看见燕三郎二人,尤其望见千岁时眼神都直了,惊为天人。燕三郎的问话,他就没听清:“什么?”
  “一百五十两。”
  庄公子明白了,这少年想买走蓝宝石戒子。他看了千岁一眼,是要博佳人欢心吧?
  送一枚戒子就能抱得美人归,凭什么?
  他板起脸:“抱歉不卖,我也要送人。”
  燕三郎眼都不眨就加价:“二百两。”
  二百两就是二十万钱哪,边上的店主听得眼红。这要是进账二百两,他至少能关店歇上五个月。
  庄公子脚步一顿,脸上泛起古怪的笑意:“两千两。”博二十倍进账,有钱为何不赚?
  “过分了。”千岁赶在燕三郎之前开口了。
  “这位姑娘,我可以……”面对她,庄公子满眼惊艳,可话还未说完,外头又有数女掀帘起来,走在最前头的像是一对主仆,燕三郎见了就觉眼熟。
  “庄公子?”走在前头的女子柔柔唤了一声。她生着鹅蛋脸,甜美可人,“发生了何事?”
  她原本在店外候着,听见里面有动静,于是和女伴们一起进来。
  “没什么。”庄公子转头看她,脸上堆起笑容,“我在这里定了一只戒子想送给你,结果这人也想买下。”
  这人?女子目光转到燕三郎身上,不由得轻呼:“伯爷?”
  她声音里饱含的惊喜,连庄公子也听出来了,眉头不由得一皱:“谁?”
  “这位是名满盛邑的清乐伯。”她先给庄公子介绍,而后向燕三郎笑道,“燕伯爷好,我们又见面了!”
  燕三郎颌首为礼,很是客气:“刘小姐好。”而后向她身后的闺秀们点了点头。
第1179章 一路飞涨
  姑娘们纷纷回礼,红着脸,眼睛很亮。
  方才燕三郎就认出来了,打头这位是刘传方的孙女儿刘小姐,他和韩昭在湖边吃蟹曾经偶遇。
  她又向燕三郎引见:“这位是平城庄记的少东家庄东和庄公子。”
  庄东和听闻燕三郎的名号,显然是吃了一惊,上下打量他不已。清乐伯的传闻,盛邑谁人不知?庄东和也听说国君这位挚交还是个少年郎,只道是千金巨贾,没想到他会出入夜市边上的小店。
  千岁抱臂轻轻一笑:“你说这戒子两千银子,那还卖不卖了?”
  当着刘小姐的面,庄公子脸色立转尴尬。
  区区一枚蓝宝石戒子,能卖一百五十两就很不错了,两千两他当然想要啊,那可是两千万钱!其实方才只要燕三郎再砍砍价,不用两千两也能买到。庄东和盘算好了,有钱入账就另买一件首饰给刘小姐就好,皆大欢喜。
  哪知局面突然就变成了眼下这样。
  燕三郎捏了捏千岁的手:“顽皮。”又对庄、刘二人道,“幸会了,我们还有事,先走一步。”
  他付了猫簪的钱,抓着她就离开了铺子。
  “那可是魂石呐,你就这么放过了?”千岁斜睨着他,“弥留指点你来金石缘,可不就是为了魂石戒子?”
  今晨红隼妖又从桃源飞回,给燕三郎捎了个消息。
  这妖怪飞行如流星,比陆行可要快得多了,一个月能来回桃源一趟半。自从红隼妖在燕三郎这里领薪水,他和桃源的联系就变得牢靠起来。
  比如他已经知道,吴漱玉在桃源境生下一个女儿,立刻就成了得胜王的掌上明珠。
  老头儿造反造得家破人亡,心灰意冷才隐居桃源,哪料得到女儿突然回归,又给他平添一个亲人,得享天伦之乐。
  得胜王对燕三郎的态度立刻就变得热情,书信往来也更频繁。
  两人有个默契:
  闲聊桃源内外之事,正常落墨;
  如果涉及弥留,得胜王会用红字书写。
  今晨寄到的书信,展开来就是红彤彤几个大字:
  燕子塔下金石缘。
  这句子听起来挺诗意,但燕三郎常在燕子塔下逛,一看就明白,弥留又给了他一点线索。只是所谓的“天机不可泄尽”,弥留也不能太过干预人间,所以说点儿话都要含含糊糊,玩起你猜我猜的游戏。
  结果他和千岁到这里一游,果然找到了那枚魂石。
  既是弥留指示,这玩意儿应该很重要。
  “强买戒子,扫了庄、刘两家的颜面,何苦来着?”燕三郎倒不着急,“回头我们去找刘传方。”
  经过今晚这么一出,庄东和买下的蓝宝石戒子是非送给刘小姐不可了。
  “烂好人。”千岁嘀咕一声,却没有挣开他的手。燕小三考量世情,越发周到缜密了。
  ……
  次日,燕三郎还未去找刘传方,黄鹤反而带着个小盒过来了:
  “少爷,刘府送来礼物,说是您所亟需。”
  燕三郎扬了扬眉。
  果不其然,锦盒里盛着那枚蓝宝石戒子,阳光下闪着通透的光。
  “那小姑娘真上道儿。”千岁打了个响指,眉飞色舞,“真不愧是你的迷妹。”
  燕三郎摇了摇头,也不知从前吃过刘小姐醋的人是谁。
  盒子里还有一张小纸条,字迹娟秀:
  宝戒赠佳人。
  显然刘小姐也明白,燕三郎想买下这枚戒子送给身边的佳人。于是庄东和送给她之后,她又把戒子转送给了燕三郎。
  这一手就做得十分漂亮,直接消除了千岁的疑心。并且她也注意到盒子是以刘府的名义送的,而非刘小姐本人。否则小姑娘私底下送这么贴身的饰品给清乐伯,有些不合礼数了。
  燕三郎连戒子带字条一起递给千岁:“送你的。”
  她将戒子戴在无名指上,仔细打量:“这枚魂石有何用处呢?”
  魂石是幽魂消亡后所化,与其生前天赋有关,因此每一枚的用途都是独一无二。多数魂石都被海神使用掉了,只有少数留存于世。
  弥留特地让他们邂逅这枚魂石,必有深意。可惜它从来语焉不详。
  午饭过后,燕三郎坐下看书不到两页,李开良就来找他汇报工作。
  有他专门打理,燕三郎名下的产业这两年越做越大,总资产比两年前翻了三倍不止。当然,负作用就是李开良汇报的频次高了,时间长了,麻烦也……多了。
  毕竟,钱能解决的都是小事,连钱都解决不了的,李开良也只有请燕三郎定夺。
  “米面价格又涨了,如今粮市批价每斗八十文了,担去市场上卖,得一百一十文打底。”他递交几份卷宗,“都城六州之内,就有粮商疯狂囤粮,更不用说灾区附近,那里每斗批价就是百文,市售一百六七十文。”
  燕三郎接过来一一察看,面色凝重。“大水前,每斗不过十五文。”
  一斗为十四斤,原本一斤一文左右的价格很亲民;水患过后,灾区粮价翻了足足十倍之多!
  这是有人兴风作浪。
  眼下的卫国,反常的雨季已经过去,盛邑的地面已经有二十多天不曾被雨水打湿。
  这就又回到了秋冬常旱的状态。
  既然天上不再倒水,白灵川和下游的澜江潮头水位也飞快消褪,曾被淹没的农田基本恢复,又被秋阳成天久晒。卫国抓紧时间组织生产,趁着秋季成功补种一茬庄稼,这样来年夏天就有收成。
  然而今年的夏粮毕竟是损失重大。大水来袭,谁也不知到底有多少顷庄稼淹了,直接烂在地里;原本堆在仓库里的粮食也泡水遭灾,就算大水最终褪去,也是腐烂发霉不能要了。
  水患过后,卫国虽在秋季紧急补种,但百姓吃粮一天都不能耽误。粮价应声而涨,禽肉蛋的价格也跟着要上天。
  各地商人趁机捂粮惜售,囤积抬价。
  燕三郎名下的商会早就统一改名为燕记,粮食也是主要营生之一。自灾害始,李开良和霍东进就商量好了,坚持让燕记出售平价粮。
  双倍期间继续求月票~
第1180章 再献计
  这一方面是因为王廷上下都紧盯着燕记不放,燕记不能落人口实;另一方面,他们也要为商会以后的名声着想。
  洪水迟早会退去,生产迟早会恢复,抢这么几个月的高价买卖不划算。
  为了防止其他商人倒手买卖,燕记限顾客每人每天只能购买三斤。
  不过其他商贩看见其中机会,立刻就雇人排队买粮,想将燕记的粮食都吞下。
  李开良自然不能让它们得逞,每天限量卖粮。但这么一来,还是有大量平民买不着。于是燕记开放粥棚,每天免费发放一顿粥饭。
  等到龙口堰事件过半,卫王萧宓即下令开仓贩卖平价粮。
  过去几年,卫国总体上算是风调雨顺,仓禀充实,并且掌管的官员都是新上任不久,积腐之风未成,因此萧宓底气还是很足的。
  王廷放粮,民间的富商们立刻抢粮,想将国仓买光以坐等涨价。这么干的大小粮商不计其数,法不责众,萧宓抓了几个带头的商会以儆效尤,可是收效甚微。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啊。堂堂国君,一时竟也无奈。
  燕三郎和李开良二人分析局势,商量许久,李开良才离开邀景园。
  巧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