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觉得这些人到底是文化人,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
听着听着,关注的话题就有些偏了。
马婆婆看着一直在巴拉巴拉的陈树名,问着旁边的人:“我记得先前季家就是打上他的主意吧?还真别说马春花是有点眼力见,比她闺女强多了。”
季婷看上的是个什么东西?
那简直比粪坑的石头还要来的臭,偏偏她和甄兰就看上了他,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争着一个男人,真的是……没眼看。
不过现在看看陈树名这几个知青还真不错。
对比盛左元来说那是好的太多太多了,而且瞧着年龄也特别合适,正好是适婚的年龄阶段。
这一下周边人的眼神就有些变。
“我们暂时的打算是先挖三个窑洞,这几个窑洞要比原先大上不少,需要的材料和人工就会比……”陈树名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打了个冷颤。
朝着旁边望去,那些婶婶婆婆们看着他的眼神让人不由慎的慌。
忍不住吞咽口水,他讪讪地问:“婶婶们,我哪里说错了吗?”
前方的一个婶子笑眯着眼:“没错没错,陈知青啊,我记得你今年已经满了二十二岁吧?”
陈树名不明所以,只好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哪知他这么一说,前方几个婆子笑得更厉害了。
二十二岁好啊!
那可是能结婚领证的年龄了。
而且这个年龄也该找媳妇,总不能一直单着吧?
“陈知青,看你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就没想过找个媳妇生个娃娃一起热炕头?”
“我跟你说,这找了媳妇可就跟原先的单身生活不同了,保准你会喜欢的。”
“对呀对呀,说不准你还会后悔没早点找媳妇呢!”
有的时候,这群婆婆婶婶们那是能把年轻人说到害羞脸红为止,好些人受不住都跺着脚跑开。
这不,陈树名就想跑了。
这好好的说着窑洞的事,怎么又扯到他身上来了?
想回头寻求好友的帮助,结果转头一看都没看到高辽的人,不过想想也大概能猜到他去了哪里。
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知青屋这边。
并没有人往牛棚那边跑。
高辽便趁着这个机会,给老师一家送去东西。
下放到红山大队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牛棚被他们一家三口收拾的干干净净,还趁着夜色的时候在周边的一个洞口处挖了一个深坑,专门置放没法见人的物件。
高辽拎来的都是一些粮食以及日常所需的物件。
全都是能久放的东西。
贺梅瞧着就觉得太多,想要伸手拦着,“太多了,这些东西你自个留着吃,可不能饿着自己救济我。”
“老师您就放心吧,我在大队认识一些婶子挺好的,只要有钱就能换来一些粮食。”
高辽并不仅仅是宽慰,说的都是些实话。
下乡之前他已经预想到当知青会很辛苦,周边的一些街坊邻居家有下乡的人,每次寄信回家都是在抱怨和哭诉,听得多见得多他对陌生的生产大队也挺慌的。
可来了之后就发现,这个地方比他想象中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只要打进本地人的圈子中,向他们寻求一些帮助还是很容易的事。
比如说陈婶子会帮着他们弄来一些棉花。
方大姐的娘家有一批土豆,也是第一时间问他们要不要。
刘大爷家每回都会给他们匀一些菜种。
虽然干农活很累,但只要他们好好干活就能维持日常所需。
甚至挣得工分要是和贺大哥一样多,不但自己能吃饱吃好,甚至还能攒下一些给家里寄过去。
现在的日子是真的比预想中好多了。
尤其是在老师和师公的帮助下,他们能顺利的将窑洞建起来,今后或许他们就能成为生产大队的一名工人,这可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高辽也在强调着并没有委屈自己,说完之后又从兜里掏出了一封信:“先前我给同学寄了一封信,拜托他们将信交给师公家人,这是他寄来的回信。”
虽然写的是同学的姓名和地址。
但里面的信却是师公的家人给师公寄来的。
因为担心会在寄得过程中被人看到。
所以都转了好几道手。
甚至里面还做了一些掩护,生怕被人发觉。
程行颤抖的手接过来。
能接到家里的来信是让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本以为一朝下放,这辈子都怕是再难联系到,没成想这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到爸妈的来信了。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打开看看!”贺梅催促着,还忍不住伸手推了推他,显然也是尤为的激动。
“好好好,我这就打开看看。”程行连连点头,颤抖的手缓缓将信封拆开。
也就两页的纸。
上面是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对他们的牵挂和问候。
同时上面还说了另外一些事。
程行抹了把脸,趁机擦掉流出来的眼泪,他抬着头道:“有件事想拜托你一下,家里打算给我们寄点钱过来,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帮着收一下顺便再给我们置办点物件。”
贺梅也跟着说:“有钱了就好,你得把先前给我们的棉衣布料以及粮食的钱都扣一扣,我们可不能太占你便宜了。”
不得不接受他的帮助。
但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毕竟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靠着高辽一个人拉着他们一家三口,肯定会很吃力。
这一次高辽并没有拒绝,“行,那等收到钱了再另算。”
“好,按你说的办。”贺梅笑着应道。
而这时程行将信封中最后一张纸递过去,“这是老爷子让我教给你的,他知道你们在烧陶器,上面记录了一些上色的方法,这些方法全是老爷子自个琢磨出来的,要比寻常的省力又省钱一些。”
原先记的信中就有提过媳妇学生做的一些事情。
他也没说一定要让老爷子提供一些办法,没想到老爷子倒是主动将这些办法告诉他们。
一来肯定是为了感谢这些年轻人对他们的帮助。
再来面对一些心有理想的年轻人,多少也是想支持一些吧。
高辽有些惊讶,拿着这张信纸呆愣了一下。
他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稍稍皱起了眉头,不是很确定地道:“师公,我想把您的事和大队长说一说。”
不是不知道说出去有风险。
但他觉得红山大队的大队长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他想要大队的人知道,真正为红山大队付出最多的人其实是住在牛棚中的程行两夫妻,是因为他们,烧窑的事才能进行下去,不然就算他们再有理想再有毅力,一切都是空话。
可惜的是师公和老师的身份不能摆在明面上。
但最少让大队长心里有个数吧。
这样一来,有大队长的特别关照,师公他们在大队的日子也会更好过一些。
第112章
更重要的是,高辽想要在窑洞建起来之前为师公老师争取一些福利。
即使是多争取几个工分那也行。
一天多拿几个工分,等分了粮食之后一家三口怎么说也能吃个饱腹,就算师公家里能寄来一些钱,但谁又能保证这笔钱会持续不断?
万一真要在这里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还有可能更长的时间,靠着自身挣来的工分那才能让他们心中有个底气。
同样的,大队长心中有个底,也能约束一下大队的社员,就算不像对待平常社员那样对待他们,也好歹别欺负别诋毁。
红山大队是真的很好。
比他想象中好太多太多。
但不可否认的也有一些人的本性并没有那么好,他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对着师公老师扔石块,还大声嬉笑,他不是没有上前制止,但他不过就是一个才下乡没多久的知青,对方根本不会听他的话。
甚至说多了,有人还会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个举报他和老师一家都讨不了好。
可要是有大队长的关照就不同了。
不需要太多的帮助,只要能稍微约束一下大队的社员,让老师们和他的孩子不被欺负就足矣。
高辽的话刚刚说完,程行就有些沉默。
视线不由落在刚刚睡着的女儿身上。
其实他被欺负都无所谓,即使被石块砸到只要自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对方也不会闹得太过。
这些忍忍就忍忍,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可孩子……
“这件事不着急。”程行苦笑着,“等我再想想。”
这件事得好好想想。
他也知道红山大队的大队长人不错,但他真的不敢冒一丁点险,这件事还是得多想想。
而且他也想多问问那个人的意见。
考虑充分之后再说要不要告诉大队长。
……
统计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袁会计核对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得出了一个数据。
这次赞成的一共有一百二十多户。
其中有二十来户选择了不同意,最后结算出来的钱是一百六十三块。
这钱看着不多,可几乎将整个大队的钱都快掏空了。
拿出来的时候袁会计那是肉痛的不得了。
还是一旁的罗支书看不过眼,一把将钱拿了过去塞到贺家宝手中,并让他们一切按自己的安排来做。
这做的第一步自然是购买建筑材料。
砖块、水泥,这些可是大头。
至于人工,正好现在是农闲的日子,随便他们一吆喝,大队就能来几十个壮汉帮忙。
这两天忙的是热火朝天,但也有滋有味的。
这一日,容晓晓搭了一个便车,和采购的知青一同前往镇上,因为有公社的帮忙,知青们能用一个比市场价稍低的价钱采购砖块,这会儿都是去搬砖的。
而容晓晓也是来采购的。
想要买东西自然得找熟人,尤其是她手里没有想买东西的专用票,还得拜托贾菊帮着打听打听。
“你想要自行车票?”贾菊一听跟着点了点头,“也是,你经常往镇上跑,有辆自行车也方便很多。”
容晓晓笑了笑没接这句话。
她要是想用自行车,干嘛不蹭焦港的?蹭人家的车总比自己花钱来的好,只要脸皮厚就能省下二百块钱呢。
为什么要买自行车?
那也是因为她想给二姐备一个嫁妆。
二姐在南望大队,那也是镇上大队两头跑,有辆自行车会更方便一点。
至于要不要这么大手笔,其实也是相互的。
这次二姐和二姐夫上门,大包小包是没少带东西,别的不说,就说自家产的果酱,那是满满的堆满了一柜子。
自然不是白拿的,那也是花钱从自家大队买来送给他们的。
再加上其他的东西,粗略一算怎么着也得五十好几块。
不说二姐,她保证她这个二姐夫以后那肯定是有出息的。
她这个当妹子的以后要是结婚,姐姐姐夫难道还会少了她的礼?
行吧……
她连个对象都没有也就别想这么远了。
就当她钱多,想给家里人花花。
买买买,不管是给自己买还是给自己在意的人买东西,都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不过可惜的是,她就卡在了自行车票上。
所以她不得不来拜托人,“表姐,你能不能帮我去问问谁手里有自行车票?价钱高一点也行。”
贾菊听着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东西可不是那么好得的。”
容晓晓想想也是。
自行车卖的贵不说,主要还是自行车票难得,所以大街上才很难看到几辆自行车,而整个大队除了焦港之外没其他人有自行车,就是他手中这辆也都是从家里寄来的自行车票才能买到。
就在她发愁该从哪里得来时,皱着眉头的贾菊噗嗤了一声,“行了行了,我就不逗你了,要是其他人的话确实不好弄到手,但你可不同。”
“??”容晓晓一脸疑惑。
这话听的让她忍不住以为自己是什么大人物呢。
“我公公以前说过,锻造厂每年都会评优秀干部,并颁发奖品,最高奖章的工人奖品中就有自行车票。”贾菊小声说着:“先前我公公就有提前来拜托我,想让我来打听打听你有什么急需的用品,想着既然是颁给你的奖品自然还是得让你喜欢才行。”
容晓晓挑了挑眉头:“所以他们打算给我奖励一张自行车票?”
“如果你需要他们肯定给。”贾菊说的这句话很肯定,不带一点犹豫。
她虽然不是锻造厂的人,但这段时间公公回来后总会说起一些厂子里的事,尤其是多次提点她,要是可以的话便和她这位表妹多多搞好关系。
“你是不知道,我公公这段时间真的是开朗了好多,以前回来就是愁眉苦脸的闷不出声,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都不敢随意开口,当时也是知道他心中烦闷,但又没办法帮到他,倒不如让他安静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