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劳务公司经理的说法,窦尔囤不会外语,没有一技之长, 去了美国只能刷盘子,不如趁年轻, 陪老太太几年,届时将有千万美元遗产留给他。
  窦尔囤被他说动,陪伴了老太太两年,可是继承遗产时,却被律师告知,老太太的千万美元遗产,将由他,以及老太太的九只猫狗共同继承。
  扣完税以后,他只能得到不足百万美元的遗产。
  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窦尔囤对着九只猫狗喝了一顿闷酒后,就离开生活了两年的房子,回到了老家的小乡村。
  面对一众亲戚的询问,他将老太太的发家史安到自己头上,将自己塑造成股市奇才。
  而此时的国内股市正值牛市,A股刚开市,指数就从96点涨到了上千点。
  小学都没毕业的窦尔囤带着老家的乡亲们炒股,从无败绩。
  仗着从老太太那里学来的皮毛,他到处给人演讲授课,大学教授、企业老总、明星大腕都是他的学员。
  不出半年,他就被媒体宣传成了一代股神。
  牛市终有不牛的时候,繁华过后,窦尔囤千金散尽,又被曾经追捧他的学员们围追堵截。
  无家可归的窦尔囤回到与老太太一起生活的房子,重新应聘,成为了九只猫狗的饲养员……
  于童将剧本合起来,问:“孙导,我听说喜剧片的拍摄成本是比较低的,您这部《可喜可贺》怎么需要这么多钱?”
  只看故事内容的话,这部片子不算什么大制作。
  孙奇保苦笑道:“于总,我这六十万的预算里,有三十万是厂标费!”
  国内只承认十六家电影制片厂有制片权,其他人若想投资拍电影,就必须花钱向这些制片厂购买一个拍摄指标。
  如果没有拍摄指标,电影片头没有厂标,那就是黑片了,在内地没有上映资格。
  这也是国产电影质量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
  电影厂宁肯白拿三十万的厂标费,也不愿意冒险投资拍电影。
  厂里的导演们要想有电影可拍,就得到处化缘拉投资,做独立制片人。
  可是,能拉来投资的人未必是好导演,近两年接连上映了好几部国产烂片,导演都是没什么经验的新手。
  于童只听说投资电影,要向电影厂交点赎身费。没想到费用会这么高,一半的投资竟然都是用来赎身的!
  如果真正的拍摄预算只有三十万的话,那孙奇保这个预算做得算是节省了。
  “除了男主角定下了陈老师,其他角色有确定的人选吗?”于童又问。
  孙奇保笑了笑说:“其他角色有人选,但还没确定下来。投资商可能会有人选推荐,我们现在都要等投资商的人选定下后,再挑选其他演员的。”
  一些企业老板投资电影,愿意把自家亲戚朋友拉到电影来客串一把。
  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男主角窦尔囤展开的,从最初的淳朴善良意气用事,到后来的逐渐膨胀,迷失自我,只要把男主角塑造好了,片子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他提前将最主要的男主人选定了下来,其他角色就可以留给投资商发挥了。
  于童没说自己是否要推荐演员,只是望向陈庆山,笑着说:“那陈老师的票房压力很大啊!到时候的票房,最起码一大半都是由陈老师的影迷贡献的!”
  陈庆山是来拉投资的,所以表现得非常自信,“于总,不瞒您说,我对这个剧本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个剧本不仅有笑点,还涉及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贴近世态人情,跟港片那种单纯搞笑还是不一样的。”
  于童已经将身份从观众转换成了投资人,她对喜剧片是否有深度并不怎么在乎。
  港岛的喜剧电影确实没什么深度,但人家的票房也确实高。
  一部《逃学威龙》,一部《赌圣》,从电影院下线后,还有录像厅继续播放,让大家赚得钵满盆满。
  孙奇保和陈庆山要是能拍出这种效果,别说三十万了,三百万她也愿意投。
  似是看出了她的不以为意,陈庆山继续说:“我对这个本子真的非常有信心,所以这次也打算投资一部分,太多的我拿不出来,投个一万块是没问题的。”
  一万块在于童这里不算什么,但电影演员是按月拿工资的,尽管偶尔会有走穴机会,可是一万块也不是小数目了。
  于童抬手擦了擦闺女嘴角的油渍,将她面前装着半碗碎鸡肉的小碗拿开了。
  这孩子已经吃了一个鸡腿和好几只大虾,再吃下去非得撑着不可。
  狄嘀嘀哼哼唧唧地想夺回自己的饭碗,每次跟弟弟一起唱完歌以后,他俩都可以大吃特吃一顿的。
  今天怎么不让她吃啦?
  狄思科怕她哭闹,及时往干净的饭碗里倒了小半碗鲜榨橙汁,然后递了一只特别小的勺子给她。
  让她自己擓着喝。
  按照他的想法,这点汤够她擓上一刻钟了。
  然而,狄嘀嘀并不按照他的套路走,将勺子一扔就端起碗把橙汁干了。
  而后用舌头舔舔嘴唇说:“还要一碗!”
  狄思科:“……”
  他跟服务员要了一个宽边深盘,往盘底浅浅倒了一点橙汁。
  再次把勺子递过去说:“这回不许喝那么快啊,慢慢喝。”
  于童瞧着闺女终于老实了,才重新将话题转回来说:“陈老师,您去年和今年拍的两部电影都是主旋律电影,而且还是关于改革的传统题材。距离您最近一次拍摄喜剧电影已经是两年前了。”
  “虽然您两年前的电影至今还会在很多电影院放映,但您怎么就能保证您的喜剧影迷在两年后,仍然会买账呢?两年时间,市场变化那么快,您的喜剧影迷可能已经流失一大波了。”
  闻言,除了不懂事的双胞胎,桌上的几人都神色各异。
  这话就让陈庆山有点难堪了。
  他这两年想转型拍正剧,不过显然转型不太成功,接连两部电影都票房不佳。
  说不清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还是电影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原因。
  反正两部电影的口碑票房都不怎么样,有些影迷甚至都不知道他拍过这样两部片子。
  于童像是没看到大家的脸色,继续笑着说:“陈老师,我们全家都是您的影迷,您的所有喜剧片,我跟我爱人都去看过。在我看来,您十分有喜剧天赋,这是您最大的优势。很多演员可以演正剧,但不是什么演员都能演喜剧的。同样一句台词,别人说出来的时候没什么笑点,可是从您口中说出来,就让人不自觉想笑。”
  就像《可喜可贺》这个本子,她将陈庆山的语气神态带入进去,读起来会觉得好笑很多。
  孙奇保怕男主角尴尬,出面解释说:“不拍正剧就没戏拍啦!电影厂每年拍的电影不多,但’政府奖‘之类的奖项评的基本都是主旋律电影,所以反映时代精神的任务片还是会拍几部的。”
  于童理解地颔首,又遗憾地说:“以陈老师之前在喜剧片上积攒下的口碑,如果一直在喜剧领域深耕的话,您的票房号召力完全可以跟港岛笑星抗衡。”
  陈庆山心里也不是不遗憾后悔的,可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一切还得向前看。
  “陈老师应该还没有经纪人吧?”于童问。
  陈庆山摇摇头。
  内地电影演员都是从电影厂领工资的,很少会有经纪人。
  “我觉得您需要一位经纪人,”于童笑着说,“您的事业缺少长远规划,如果您当时有一位专业经纪人的话,也许会少走两年弯路。您的定位是喜剧演员,应该在喜剧领域继续深耕,接触的工作也应该是能加深您在观众心中幽默滑稽印象的,而不是与其背道而驰的正剧。”
  陈庆山拍喜剧片太成功了,所以他拍正剧的时候,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于童去年去看了他的主旋律电影,他演的明明是一个正面的副厂长角色,却总让她觉得这个副厂长会弄出点什么笑料来。
  陈庆山被她弄得一懵,不知话题怎么突然就扯到经纪人身上了。
  “我就在厂里拍戏,要经纪人有什么用啊?”
  “当然有用,有了经纪人,一方面可以帮您规划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帮您寻找到更多演出资源。以您的名气,没拍过商业广告,也没有什么商业演出机会,只拿电影厂的那点固定工资,显然是不合理的。”
  陈庆山连忙摆手说:“我是电影演员,不像歌星似的,出去走穴唱首歌就行。我唱歌跑调,有的老板请我去唱电影主题曲插曲,我全都推了。”
  于童不以为然道:“谁说走穴就必须得唱歌了?我记得之前报纸上报道过,您参加商业演出时,跟朋友一起说过相声,效果还不错。”
  “嗐,我只有那么一个相声,好的本子可遇不可求,我不能每次演出都只讲这一段相声啊。”
  “歌星的歌都可以反复演唱,您的相声为什么不能反复讲?”
  余光里瞟见儿子在打哈欠,于童不再兜圈子,直接道:“孙导,陈老师,我对《可喜可贺》这个本子有点兴趣,但是陈老师最近两年的曝光度不够。除了前年的喜剧片,几乎再没其他作品面向观众,我对陈老师目前的票房号召力存疑。”
  “如果陈老师愿意将经纪约签到我的公司,配合我们的宣传计划,增加曝光度和话题度的话,我很高兴能跟二位合作一次,否则就只能跟二位说一声抱歉了。喜剧票房一半靠剧本,一半靠演员,如果陈老师的票房号召力不够,那投资风险就太高了。”
  陈庆山:“……”
  不是来拉投资的吗?怎么要把他自己卖啦?
  “陈老师可能还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举办过港台明星在内地的第一场演唱会,自87年成立以来,已经承办过8场明星演唱会,7场大型文艺晚会。秦勉、金雪茜、黄炜、沈晶莹都是我们公司的签约歌手。港岛好几位当红歌星的内地经纪约,也在我们公司。因为有举办演出的主场优势,我们公司演员歌手的曝光度是非常高的。”
  陈庆山暗自点点头,这几个歌手是最近两年红起来的。
  虽还不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大歌星,但他偶尔会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这几个人的名字,几乎每人都有代表作,歌曲传唱度很高。
  “影视行业我刚涉足一年,公司目前只有一位女演员,没有与您撞型的其他演员,所有影视方面的资源都可以优先倾斜给您。而且除了我爱人,我手头没有其他人的经济事务,如果您把经纪约交给我们公司的话,我可以亲自给您当经纪人。”
  众人:“……”
  是来谈电影的吧?
  于总怎么开始划拉演员了呢?
  狄思科笑着举手说:“陈老师,我们于总很厉害的。我其实只出过五张录音带,除了第一年参加过商业演出,后来就再没有过专门的宣传。但是我现在走出去,还有不少歌迷找我签名呐!像我这样不配合宣传的人都能被于总捧红,更何况是您这样的大明星呢!那不得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呀!说不定就是咱们国内的第一个喜剧巨星呢!”
  要是真的能把陈庆山签下来,对于童的公司来说,就是如虎添翼!
  与老黄和秦勉之流相比,陈庆山就是大腕儿!
  人家是真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虽然这两年没什么曝光,于童把他形容得好像过了气似的,但是过没过气只有他们最清楚了。
  要是真的过气了,于童还费劲争取个屁啊!
  哪怕这部喜剧电影最终让于童赔本了,能把陈庆山弄来公司坐镇,当个活招牌,也是很划算的!
  *
  陈庆山在事业上是有野心的,想出名,也想赚钱。
  尽管于童接触影视行业的时间比较短,但国内这方面的经济公司非常少,别家还不如于童呢。
  于童有一句话很打动他。
  他现在的收入,与他的名气不匹配!
  所以,认真思考了一周后,陈庆山与于童签订了一份长达三年的经纪约。
  只要双方合作愉快,没有分歧,合约到期后就会自动每年续约一次,五年后根据具体情况,重新签订新的合约。
  签下陈庆山以后,于童给《可喜可贺》剧组的六十万投资也很快到账了。
  孙导那边的拍摄团队都是现成的,第二天就将剧组组织起来,开始了拍摄。
  喜剧片的制作周期短,他想尽快拍完,最好在明年春节时上映。
  而于童却劝他以质量为重,不要赶进度,尽量将上映时间安排在春节以后。
  因为她想为陈庆山准备一个小品,争取能登上猴年春晚的舞台。
  春晚的收视率是毋庸置疑的,既能增加陈庆山的曝光度,又能加深他在观众心中的喜剧人印象。
  现在差的就是一个好本子。
  于童将主意打到了贾康导演头上,郭美凤拍的那部室内剧,每集剧本都是贾康自己操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