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胡同里那个做了支架手术的陈大爷是报社的资深记者,退休了也没荒废功力。
  这种送货上门的服务,正适合他们这样年纪大,身体欠佳,又没有儿女的老年人。
  享受了服务以后,陈大爷就大笔一挥,写了一篇介绍他在家买菜的小作文。
  文章发表后,农贸公司和胡同里迎来了好几拨记者。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陈大爷的小作文将狄思科送进了筹备小组的办公室,同时也为农贸公司招来了好几个竞争对手。
  据他所知,蔬菜公司也正在筹划开辟这部分个人业务,而其他区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在年后成立了配送中心。
  闷声发大财的日子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狄思科很快就将资料看完了,摩挲着纸张琢磨心事。
  夏主任的声音适时响起,“要是资料没什么问题,咱们就往下走了。农展馆已经给咱们划分了展区,咱们是东道主,展区的位置不错,有一个很大的中心展位。按照组长的意思,最好能选出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放在这个中心位置。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办公室里都是翻页的声音,一时没人答话。
  没人不想要这个中心展位,狄思科也想,但他知道他们的项目不可能被主推。
  能被主推的项目,要么是科技含量极高的,要么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高的。
  与其去争一个主推位置,他还不如趁机争取点实惠。
  狄思科眯在角落不吭声,听着其他单位的领导一个个毛遂自荐。
  首先开口的是毕卫东。
  “我们有七千平米的大型冷库资源,一千平米的蔬果加工车间,这种规模放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些年来,各种大会的蔬菜专供任务都是由我们蔬菜公司完成的,前两年更是圆满完成了亚运会的蔬果供应任务……”
  他洋洋洒洒地介绍了蔬菜公司近些年取得的成绩。
  狄思科听说人家有七千平米的大型冷库,再对比一下自家只有四十立方米的保鲜库,忍不住在心里叹口气。
  瞧瞧人家这规模,不愧是老牌国企啊!
  不过,蔬菜公司如果只能拿出这些数据的话,还真未必能被主推。
  毕竟给各种大型会议专供蔬菜,是占了地理位置的光,那些会议要是在其他城市举办,人家当地的蔬菜公司也能保证供应。
  牛奶公司的李副总清了清嗓子说:“菜篮子工程可不是只有蔬菜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缺一不可。蔬菜公司这几年的成绩确实喜人,可是,咱们在内部比较的同时,也得跟外省市的兄弟单位比一比。”
  “我听说人家成都那边的蔬果种植面积非常大,不但能满足本市的需求,每年还能外销蔬菜2亿公斤以上。而咱们这边呢?年上市量37亿公斤,本地产的菜只有40%,其余的菜全靠从外地采购。人家的成果展示是,外销2亿公斤的蔬菜。咱们的成果展示却是,从外地采购20亿公斤的蔬菜。放在一起对比,有点惨烈嘛!”
  毕卫东收了脸上的笑,“咱们采购外埠菜是因为人口多耕地少。就像这两年牛奶业严重滑坡与粮食涨价有关一样,都是有客观原因的……”
  刚刚还嘻嘻哈哈的茶话会氛围不复存在,大家你来我往,空气里好似能闻到火药味。
  狄思科暗暗感慨这些企业老总都不是省油的灯。
  了解本行业的同时,居然还关心其他行业的发展。
  最起码,奶业滑坡的新闻,狄思科就没怎么关注过。
  他一边听着几位老总唇枪舌剑,一边在笔记本上刷刷记录,这些行业内幕在平时可是听不到的。
  一群人吵吵了大半天,狄思科记了半本笔记,又在机关食堂吃了免费晚饭。
  尽管一天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但他还是收获满满地下班了。
  *
  狄思科到家时,于童还没回来,二婶和大嫂林桐正在客厅里陪着郭美凤说话。
  每人手里还拿着一个烤白薯。
  闻着空气里的香味,狄思科觉得自己好像还能再吃点,他用脚尖在儿子的小屁股上点了点,“儿子,给爸爸拿个烤白薯去。”
  狄嘀嗒正趴在板凳上画画,闻言就小大人似的叹口气,把自己吃了两口的白薯递给他。
  “儿子,姐姐干嘛去了?”
  “跟佳佳姐姐弹琴呢!”狄嘀嗒重新趴回去,答得心不在焉。
  狄思科嗯了一声,不再打扰儿子创作。
  佳佳从三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听说前阵子考过了业余八级。
  狄思科也不知道十二岁的孩子考八级是个啥水平,听大嫂的意思,好像还挺厉害的。
  让狄嘀嘀跟姐姐学习学习也挺好。
  狄思科一边啃白薯,一边欣赏儿子画画。
  虽然画得并不精致,但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通过动作和服装,让狄思科很轻易就认出,这应该是之前的宫廷舞会场景。
  整幅画的最中间应该是他和他的小舞伴Lisa。
  狄思科为什么会如此确定那个小舞伴不是自家闺女呢?
  因为狄嘀嗒把自己画得格外细致,连手指头都画出来了。
  但他的舞伴却跟周围的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只在头上多了一个蝴蝶结发卡。
  狄思科心想,他儿子可能有点自恋。
  “老五,”二婶在一旁招呼,“听说你们这边送菜上门的服务做得可好了,什么时候能往其他小区送菜啊?”
  “您也想在家买菜呀?”狄思科笑道,“您可以联系几个邻居,只要订单超过一百块,我们就能送一趟。”
  二婶干巴巴地笑了两声,有点不好意思道:“不是,我想帮你们送菜!”
  她往北海公园跑得勤,听说开裁缝铺子的那对小夫妻就是负责分菜送菜的,春节前的那个月,人家得了将近两千块的提成!
  二婶觉得这种工作她也能做,所以就想问问,能不能往他们那个小区送菜,她也赚份外快。
  “现在小政去大华超市上班了,每天上下班倒是挺准时的。我跟你二叔在家没事做,我就想找点营生,正好让你二叔也帮我送送菜。”
  狄思科随意点点头,“这想法挺好的,您家住一楼,收菜也方便。我这边没什么问题,只要订单金额够了,我们就可以安排司机师傅顺路送一趟。”
  “但过几个月,天气热起来以后,蔬果和肉类的保鲜是很大问题,您最好能像裁缝铺的李报国那样,买个冷鲜柜。否则入夏以后,我们就不能给您送货了。”
  北京的高温天气,对农贸公司也是个考验。
  他们得尽快将冷链运输发展起来,用冷藏车为客户送货。
  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二婶一时没反应过来,隔了几秒才赶紧哎了一声。
  狄思科想了想说:“我们这边能将送菜的业务发展起来,是因为有居委会的参与。居委会在住户心里还是有一定权威性的,您回去可以跟居委会提前打个招呼。而且蔬菜水果的损耗量比较大,责任认定容易扯皮,您跟二叔说清楚,别跟客户争执,做生意和气生财。”
  他二叔本事不大,但整天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经常得罪人,其实不太适合做生意。
  只让他跑腿送菜还行。
  “那我先拿一张菜单回去吧?”二婶有点兴奋地搓搓手说,“我已经在小区里联系了好几个邻居,今晚拿去让大家点菜,明天就送一趟货试试!”
  狄思科从茶几上拿了张菜单给二婶,亲自将二婶送出了门。
  郭美凤其实有点不太高兴,见他送了人回来,忍不住嘟哝:“你这官儿不大,天天得帮亲戚办事。”
  “哈哈,这算什么呀,”狄思科搂着她宽慰,“我有个师兄,叫张海岩的那个,人家从山沟沟里出来的,自打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每年都得给老家亲戚办事。连县长乡长进京都要找他。您要是给他当娘,岂不是得被亲戚烦死?”
  郭美凤哼道:“当他娘未必会被烦死,但他媳妇肯定烦死了。”
  狄思科闻言一乐,确实,管歧珍的厌烦是不加掩饰的。
  “所以啊,咱家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把送菜的业务包给二婶,我们农贸公司也是受益的,有人帮我们免费拓展市场还不好啊?”
  “只要你别太吃亏就行,”郭美凤又倏地想起什么,赶紧问,“居委会的温大妈,隔壁的刘大妈,还有荣大夫都来问过,菜单里能不能加上鱼和牛奶啊?”
  狄思科被这些大爷大妈的要求搞得头都大了。
  “喝牛奶就直接跟奶站定呗,我们可没有奶源。”
  郭美凤摇头:“从奶站定奶得按月定,每天都送,有的人不是天天都想喝牛奶的。”
  狄思科:“……”
  活鱼和牛奶不好保存,货源也不好找,农贸公司一直没有涉足这方面的业务。
  他沉吟片刻说:“牛奶暂时没戏,大部分奶源都在市牛奶公司那边。鱼类的话,我尽量想想办法吧。”
  于是,第二天去筹备小组上班时,狄思科跟市水产研究所的副所长攀谈了好半晌。
  等到夏主任再次讨论主推项目时,他这回主动发言了,并且把水产研究所的项目推了出来。
  “咱们的菜篮子工程,既要关心菜篮子、奶瓶子、肉案子、果盘子,也得关心关心老百姓的吃鱼问题吧?我觉得咱们市水产研究所的淡水鱼养殖项目非常有代表性,可以作为这次观摩会的主推项目。”
  筹备组成员全都满脸诧异地望向狄思科。
  被派来筹备组的人,在帮市里筹备活动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单位争取机会。
  大家这两天都在极力推荐自己单位的项目,还从没有哪个单位会为别的单位争取利益。。
  就连水产研究所的韩副所长都觉得自己可能听错了,他这是遇到活菩萨啦?
  狄思科像是没注意到大家异样的眼神,继续一心为公似的说:“我记得我小时候一个月才能吃得上一次鱼,一条鲤鱼全家吃,每个人只能抢到三四口。还没品出味儿呢,一条鱼就没了。”
  夏主任颔首:“那倒是,以前确实是吃鱼难。”
  “吃鱼难的问题,不只是我小时候,哪怕是在五六年前,也不是天天能买到鱼的。想吃鱼,得在大清早去菜市场排队,去晚了还未必买得到。”
  大家下意识点点头,他们都是从那个年月过来的,还记忆犹新呢。
  “但是最近两年的情况怎么样呢?四五点钟下班后再去菜市场,仍能买到新鲜活鱼。”狄思科感慨道,“菜篮子工程已经实施五年了,蔬菜肉蛋的供应确实更充足了。但我觉得这五年来变化最大的,就是水产供应。”
  韩副所长都有点感动了,他们在这几年间的付出,还是被人看见了。
  狄思科继续说:“咱们市研究所研究出来的网箱养鱼平均亩产46000公斤,池塘养鱼平均亩产368公斤,这两项技术不但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还在郊区被大面积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咱们市里吃鱼难的问题。这个项目既有技术含量,又产生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觉得作为菜篮子工程实施后发展的项目,对市里来说很具有代表性。”
  他这番话也算是有理有据,而且推荐的不是自己单位的项目,看起来就更显公平公正。
  夏主任没表态,但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了几笔。
  大家看向狄思科的目光全都复杂难辨。
  甭管水产研究所的这个项目能否被主推,大家都给他贴上了“活菩萨”,“大善人”的标签。
  这可真够大公无私的!
  中午吃午饭的时候,韩副所长特意跟狄思科坐在了一起。
  “狄主任,您今天这一手真是让我不知该如何感谢了!”
  两人昨天才第一次碰面,说过几句话,人家今天就卖力推荐起了所里的项目。
  这让韩副所长怎么想都觉得是天上掉馅饼。
  科研单位跟企业不一样,那个主推位置,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个露脸的机会。
  但是如果研究所的项目能上主推位,对接下来新项目的立项,申请科研经费,都会有莫大影响。
  研究所在市里那些企业面前没什么竞争力,韩副所长也没想过去硬碰硬。
  谁知今天会遇上了活菩萨呢!
  狄思科笑眯眯道:“您也知道我们农贸公司是因为搞配送服务被选进来的,这个项目八成不会成为主推,所以我就想推荐一个我心目中最合适的项目。咱们研究所的淡水养殖项目造福了京城百姓,那我为什么不推荐呢?”
  韩副所长一边在心里感叹遇上了实在人,一边连声说着感谢的话。
  “这事您别放在心上,我只是说句公道话,帮忙推荐一下,最终将哪个项目作为主推,还得看市里的安排。”狄思科玩笑似的说,“您要是真的想感谢我,就多研究点好项目,扩大生产规模。最好能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