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对面的音像出版社大致商定了合作细节后,才心满意足地放下了电话。
  听了全程的狄思科好奇问:“于队,你给我们那个组合联系到出版社啦?”
  “不是给你们联系的,”于童摇摇头,“陈玉娇在《健美十分钟》上表现不错,我帮她联系了广西那边的一个音像出版社,趁热打铁出一盘健美操录音带。”
  “她这么快就能出录音带啦?”狄思科实名羡慕。
  “嗯,健美操的节目形式比较新颖,又是日播的,收视率很不错,节目里的三个女领操员,另两个是专业健美教练,只有陈玉娇是歌唱演员出身。给她出录音带,栏目组也是支持的。”
  狄二狗上节目的意愿并不强烈,她也要考虑演员本人的想法,别弄得像逼良为娼似的。
  既然他不想去,那就让想去的人去。
  陈玉娇很喜欢运动,比赛结束后,仍能坚持每天跳操,这个节目跟她的适配度很高。
  于童还有工作要忙,坐进办公桌问:“你这么晚找过来,有什么事?”
  “哦,我这个月的演出费还没领呢!前几天忙忘了,今儿刚想起来。”
  点歌费和小费是直接交给演员的,演出费却要由服务公司为演员统一结算。
  经他一提,于童也记起来了,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他说:“扣除你应该交给公司的点歌费抽成,剩下的演出费都在这里了。”
  狄思科摸了摸信封厚度,嘀咕一句:“这个月有点少啊。”
  “演出收入跟你的工作量是成正比的。你这个月只唱了十七场,一共272块,减去点歌费抽成,还剩九十八块。”
  他这个月赚的这点钱,于童都懒得经手了。
  “我记得你之前说,要给你妹妹凑学费?”她翻了一下日历问,“现在应该已经开学了吧?钱凑齐了吗?”
  “下礼拜开学,”狄思科叹道,“还差点,我再想办法凑一凑应该能赶上。”
  于童兴致不高地“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狄思科见她眼下有点青黑,便关心了一下领导的健康状况,“于队,你最近休息不好啊?”
  “还行。”
  事实上,她现在的工作压力有点大。
  除了他们歌舞团,越来越多的文艺团体开始或明或暗地组织演员走穴演出,有些唱得好的普通老百姓也看到了走穴演出的钱景,进来掺上一脚。
  北京的演出市场只有这么大,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演员,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这个月,她明显感觉业务不好谈了,而且甲方压价压得厉害,狄思科、老黄和闫丽君,其实都被压过价。
  但是一旦演员的身价降低过,再想抬起来就难了,她只能从乐队和演出场次上帮忙找补,暂时将价格稳住。
  另外寻找新的增长点。
  这些话跟演员说不着,她也就懒得说了。
  “没什么事,你就回去休息吧。”于童挥手撵人,“我还有得忙呢!”
  狄思科见她确实没什么谈兴,只好起身走人。
  快走到门口时,于童又将他喊住,拉开抽屉拿出另一个信封说:“预支你三百块交学费,从你下个月的演出费里扣。”
  狄思科:“……”
  真是瞬间就被感动了。
  粉红大亨不愧是能做大事的人,瞧瞧人家这胸襟!这气度!
  于童将信封扔给他说:“涕泗横流就不用了,有时间把你跟老黄要唱的歌练一练,别为了那仨瓜俩枣到处打零工。”
  狄思科接住信封,连连点头,表决心道:“于队,你放心,下个月我肯定多唱几场!”
  “到时候再说,看你表现吧。”
  最近接触过音像出版业以后,于童已经瞧不上那点演出费了。
  狄思科也看出来了,人家现在确实不在乎演出费。上个月还在督促他多参与演出,这个月连提都没提过。
  看来还是出录音带赚钱啊!
  “于队,我跟老黄什么时候能出录音带啊?”
  于童轻笑道:“你说你俩,是不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之前让你们搞个组合,你俩死活不乐意,现在好了,老黄催完了,你又来催。”
  “黄哥来催过啦?看来我俩还挺有默契的。”狄思科坐到她对面的椅子上问,“那到底什么时候能出录音带啊?”
  既然帮陈玉娇联系到了出版社,是不是说明于童已经打通这条关系了?
  于童指指桌面上的电话机,“你先给我演示一下,电话是怎么拨出去的,我再跟你谈出录音带的问题。”
  “这个啊!”狄思科开始拿乔,“这是我的不传之秘,从没教过别人。”
  于童指指他手里装着三百块的牛皮纸信封,让他想好了再回答。
  “不过,于队是我的伯乐和贵人!”狄思科很识趣地转了口风说,“我肯定是要倾囊相授的!”
  于童拿起话筒给他,“别废话了,赶紧给我演示一下!”
  “你看好啊,电话机上听筒的位置,有一个可以压住的叉簧,”狄思科在叉簧上按了按,“长按是挂机状态,你要是想打电话,就得连续不断地按这个叉簧。比如前两个数字是35,那你就要连续快速按三下,停顿一秒后,再连续快速按五下,以此类推。这个过程中,你要细心点,按错了就要从头来过了。”
  “你这办法真的管用?”于童还是头一回听说能这样打电话。
  “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于童按照他教的办法,打给了一楼传达室,竟然还真的接通了!
  “这办法真不错!”于童像得到了什么新玩具似的,又给家里和表姐家打了电话。
  见她竟然还想去按叉簧,狄思科将手按上去说:“于队,差不多就得了。给单位省点电话费。”
  于童学了一项新技能,心情很好地坐回了椅子,终于有心思跟他谈谈录音带的进展了。
  “你之前跟老黄合唱的小样,以及你们的照片,我已经给几家音像出版社和影音公司寄过去了。”
  狄思科眼巴巴地等着,“然后呢?”
  “有个天津的出版社有意向跟咱们合作,”于童抬手制止他的话,继续道,“但是对出版费提出的要求比较苛刻,我还想再跟他们谈谈。”
  “他们提了什么条件啊?”
  “对于新人,他们只能首发二十万张录音带,一次性买断费是三千块。”
  狄思科不了解行情,听说可以发二十万张,觉得也不少了。
  “刚才我帮陈玉娇联系的那个,首发可以发五十万张。”
  如今音响市场发展迅猛,稍微有些名气的歌手,出一张录音带,首发随随便便也能卖七十万张。
  她很看好狄二狗跟老黄的这对组合。
  收到出版社发来的报价后,只觉对方是在羞辱人,把她当成了傻子。
  心知狄思科不懂这些,她尽量简单解释:“他们的意思就是,三千块彻底买断,给你发二十万张。至于之后人家再发多少张录音带,跟咱们就没关系了。”
  “他们为什么不多出版一些啊?”
  “怕你们是新人卖不出去。”于童摊手说,“人家不想承担这个风险。如果想出版更多,那得咱自己掏钱。”
  狄思科对于童的眼光还是很信服的,他拧眉思考片刻问:“于队,你觉得我们的录音带,真能卖得出去吗?”
  “只要你们配合默契,再配合宣传,别说二十万张,就是一百万张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我是说如果啊,首发二十万张,我们只收一千块的出版费。以后再有加印的话,让出版社给我们销售提成,加印多少张,就提多少钱,你说他们能同意吗?”


第28章 
  狄思科提供的思路, 对歌手和出版社来说,算是双赢的办法。
  如今的正版录音带,国产盒带售价五块钱左右, 进口盒带高达八到十块。
  如果能跟出版社达成分成协议, 哪怕每盒录音带只能提五分钱呢, 多卖十万张,也有五千块的分成收入了。
  狄思科的想法挺好, 但有点书生意气, 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
  “录音带的发行数量由出版社说了算,他发行了五十万张,却告诉咱们只发了二十万,你能拿他怎么办?”于童耸耸肩说,“工厂都是他们的, 每天从工厂走货多少,只有人家内部知道。咱不能跑去工厂和经销部门口盯梢,又没正经单位能监管他们,所以一口价是目前最划算的。”
  而且他们都是音像出版业的新人, 即便是获得了很多奖项的老黄, 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资历尚浅。
  新人没有与出版社提条件的资格。
  音像出版社和唱片公司几乎全是国企, 与歌手签订的出版发行合同都是制式的。
  狄思科和老黄还没有让人家为他们专门修改合同的面子。
  于童觉得自己手下的所有女演员加到一块儿,都没有这俩男演员让她操心。
  老黄是个事儿精,小狄太有主意,两人组合到一起,威力也是双倍的。
  不过, 对于给他俩灌录音带的事,于童还真挺上心。
  当天回家后, 她就找上了白主任。
  “奶,您手头有没有现成的曲子啊?”于童殷勤地给白主任捏肩。
  “你要干嘛?”
  “我想给黄炜和小狄出录音带,一张录音带正反两面得有十七八首歌,不能让他们全都翻唱别人的歌吧?”
  这个话题可真是正正好踩在了白主任的神经上。
  白主任讥诮道:“你们的流行音乐,不是流行‘扒带子’吗?你还是让他们扒带子去吧!”
  “扒带子是因为没有原创曲目,有您这位大作曲家在,我们哪用得着扒带子啊?”
  所谓扒带子,就是翻唱。
  港台的扒国外的,内地的扒港台的。只要是有些名气的歌曲,都可以被重新配器,找人翻唱。
  白主任见她态度还算端正,问:“他们要出什么风格的录音带?”
  “跟市面上的大多数录音带差不多,就通俗音乐呗。”
  按照于童的想法,他俩的第一张录音带,不用弄得太标新立异,翻唱些流行歌,再加一两首原创新歌,也就可以了。
  一旦这张录音带发行,即使只有两首新歌,也会很快被别人“扒带子”。
  音像市场就这样,刚上市的新歌,立马就会被人翻唱。
  这也算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了,头二十年,像白主任这样的作曲家,创作出来的歌曲都是公有的,并不存在私人所有的概念。
  所以市面上翻唱抄袭成风,也没什么人觉得不对,大家都互相抄。
  正因如此,她并不想给这对新人组合投入太多。
  给多了都便宜别人了。
  白主任听说他们要唱通俗歌曲,便没了精神,“你找别人去吧,我写的歌都老掉牙了,流行不起来。”
  她的存稿都是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
  “怎么流行不起来呢!您之前写的《送你一束玫瑰》,不是挺好嘛,还得奖了!”
  白主任只觉那首歌是她的黑历史,别人每提起一次,她就难受一次。
  原本想贴近年轻人的风格,做一次尝试。
  结果写出的东西,她自己都不乐意听。
  也不知那奖项是怎么评出来的,评委们真是毫无审美。
  “你去创编室找陈江飞吧,他年轻,创作出来的音乐适合你们。而且他早就在创编室待不住了,我听说他想加入一个什么乐队,专门写流行曲。”白主任只想把这烫手山芋推出去,转移话题问,“你们要跟哪家音像公司合作?什么时候录歌?”
  “天津那边的,具体条件还没谈拢,他们压价有点厉害。我想把歌单先确定下来,让他俩提前练练。”
  白主任不赞同道:“小狄最近有了点名气,但也只是在北京市内,天津的音像公司又不了解他,当然要压价的。你怎么不在北京找?”
  “北京这边压得更狠,‘中唱’给开的条件是首发二十万张,两千块买断。”
  “第一次出录音带,经济上吃点亏有什么!”白主任对此颇有经验,“中唱是老牌国企,编辑、录音、技术都是最好的,还有自己的工厂,制作生产发行一条龙,这能给你减少很多麻烦!”
  有些小出版社,只有出版权,没有发行权,一张录音带制作出来,可能得半年才能发行。
  流行音乐的特点就是过时快。
  等他们这张录音带上市时,部分歌曲可能已经过时了。
  于童在出版界完全就是新手,白主任创作的歌曲被出版过几首,有些经验还是可以听一听的。
  于爷爷见她整天废寝忘食地忙活出版录音带,不由好奇地问:“童啊,你们出录音带,能落袋多少钱?”
  “演员跟公司二一添作五。”
  “那你呢?”
  于童:“……”
  扎心了。
  除了固定工资和微末提成,她什么也得不到。
  不过,面子还是要维持的,于童大义凛然道:“我能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