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建华是他家的邻居,这个PHS项目又是他推荐给公司的,一旦被人发现腾飞跟这种只有一两个员工的皮包公司合资了,那狄思科真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李建华沉思片刻,问:“狄总想怎么办?”
  “腾飞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从外面引进技术,不但要有价格优惠,还要保证有正规的售后,只要李总能保证这两点,腾飞就愿意与李总合作。”
  要是冒然上门跟日方接触,腾飞没准儿会被人狠狠宰一刀。
  李建华这人有点旁门左道的功夫,既然能拿到日方的授权,未必不能拿到一个优惠价格。
  不如让他去试试。
  其实美国商人的牌子,在日本还是有点用处的。
  *
  正如狄思科预料的那般,李建华出了国门以后,简直如鱼得水。
  他飞去日本呆了半个月,等到腾飞那个“喜植迎港岛回归纪念林”活动结束时,他才重新返回北京,给腾飞报了一个很实惠的价格。
  比苏工托人打听的价格便宜很多。
  不过,李建华报价的时候,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将在国内设立分公司,到时候会从日本进口小灵通基站,希望腾飞可以从他这里采购基站。
  腾飞当然不能一口答应,只说需要考虑。
  对于PHS的引进,万锦是最着急的,恨不得一天往狄思科这里跑八趟。
  狄思科干脆将李建华的联系方式给他,让他负责与对方沟通。
  他也就能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闺女身上了。
  他家狄嘀嘀马上就要参加京津冀少年儿童钢琴大赛的决赛。
  最近正在废寝忘食地练习。
  狄思科对钢琴什么的不太懂,他觉得狄嘀嘀在初赛上弹得挺好的,既连贯又有感情。
  在他心里,他闺女的演奏已经是第一了。
  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狄思科还是懂的。
  看他闺女一天天奔着第一名使劲,作为拖后腿第一的爸爸,狄思科又开始给闺女洗脑了。
  “大闺女,你以后不指望弹钢琴赚钱吃饭,这就是兴趣爱好,只要你从这个兴趣中收获了快乐,那咱就算赚了。得不得奖无所谓,艺术是高雅的,咱的目的可不能太功利啊!”
  然而,狄嘀嘀却说出了一句让她爹大为震惊的话,“艺术是高雅的,但我参加的是比赛,参加比赛就要得第一名!跟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一样,参加比赛就要赢啊!”
  狄思科用全新的眼光看向他闺女,“这话是谁跟你说的啊?是你自己想的吗?”
  狄嘀嘀一脸奇怪地回望过去,“这不是你说的嘛,你上次去参加篮球比赛的时候,妈妈让你别太认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你说赛场上就是要赢!不赢没意思!”
  狄思科:“……”
  这是他说过的话吗?
  “可是我们那次也只得了第二名,其实第二名也不错啊,你看我得了第二名也没少块肉,照样过日子。”
  狄思科真怕他闺女太有胜负欲,万一拿个大零蛋回来,那可太打击孩子了。
  于童瞧他那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就来气,将人从琴房拉出来,小声说:“你别总唱衰狄嘀嘀了。”
  “我不是怕她太膨胀嘛。”
  “膨胀什么啊,老师和我奶奶都说咱狄嘀嘀有天赋,而且她四岁就学钢琴,一天都没间断过练习。既有天赋又努力,只是参加一个地区少儿比赛而已,拿第一名不是很正常的吗?”
  老师早就想让狄嘀嘀参加比赛,于童不想给女儿太大压力,才一直拖着。
  今年的京津冀比赛只是让她去试试水而已,之后还有更高规格的比赛呢。
  一个地区性的比赛,就把二狗子紧张成这样,那以后还得了?
  狄思科:“……”
  于童不忍心看他那副张着嘴的傻样儿,偏过头说:“我已经联系好场地了,只要狄嘀嘀拿了第一名,就给她举办一场独奏会。”
  狄思科:“……”
  艾玛,这娘俩实在太膨胀了。
  尤其是他媳妇,还怪有野心的,连独奏会都准备好了。
  ……
  狄嘀嘀去参加比赛那天,狄思科还得参加“象征性”长跑,并没加入给她加油助威的队伍。
  小选手本人一点也不紧张,临出门还叮嘱道:“爸爸,你帮我和弟弟,还有妈妈、奶奶、舅奶、四伯、小姑全都签上名字啊!”
  “签名哪有代签的!”
  “哎呀,我还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港岛的大楼上呢!”
  “行了,我肯定帮你们都签上名。”狄思科怕耽误她比赛,满口答应着。
  等他抵达万人长跑的集合地点,正跟相熟的人寒暄呢,包里的电话又响了,接起来一听又是狄嘀嘀。
  “爸爸,你帮我签名了吗?”
  “……”狄思科还没签,但他担心小选手一直惦记这事,只好说,“签了签了,全家的名字都签上去了。”
  狄嘀嘀一点没有参加比赛的自觉,还跟她爹闲聊呢,“哎,不知道咱们能不能看到条幅挂在港岛的样子。”
  “那还不简单,你安心参加比赛,回头爸爸带你去港岛看看,还能去海洋公园玩。”
  狄嘀嘀继续闲聊:“比迪士尼好玩吗?”
  她跟弟弟只在去法国的时候去过两次迪士尼,至今念念不忘。
  “那得等你实地去玩过才知道啊,我觉得好玩。”
  狄思科好不容易将人打发了,放下电话就去找那个万人签名的条幅。
  将他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写上去了。
  “狄总,你怎么作弊呀!每人只能写一个名字!”曾琴见他写了那么多名字,忍不住调侃。
  “我家其他人都有事来不了,我帮忙代签的,”狄思科拍了拍包里的电话,“我家大闺女今天去参加比赛了,特意打电话嘱咐我帮她签名。”
  曾琴问:“孩子那么小就去比赛了?成绩怎么样啊?”
  “还行吧,初赛和复赛都过了,今天是决赛,能进决赛我就心满意足了,得不得奖都行。”
  他可不敢跟选手本人一样说大话。
  然而,事实证明,狄嘀嘀可不是说大话,人家还是很有实力的。
  当天晚上就带回来一块金牌牌和一张获奖证书。
  狄嘀嘀拿着那块金牌到处显摆,第一时间给还在剧组的郭美凤,以及还在深圳的王铮安报了喜。
  狄思科寻思孩子拿这块奖牌不容易,愿意显摆就让她显摆吧。
  不过,狄嘀嘀只给这两人打了电话,其他亲戚留给奶奶去显摆了。
  她将那块金牌塞进弟弟手里说:“金牌送你了,以后我还是姐姐!”
  画画得了第一名以后就总想当哥哥的狄嘀嗒:“……”
  旁观的狄思科也沉默了。
  隔了好半晌才跟媳妇吐槽:“咱闺女这胜负欲可真是,不知道随了谁!”
  “……”于童直勾勾地看着他问,“你说呢?我可没有能写满两张纸的获奖履历。”
  *
  狄嘀嘀拿了第一名以后,又一鼓作气在音乐厅里举办了一场独奏会。
  独奏会名字挺能蹭热度的,取名叫“迎港岛回归,狄谨言钢琴独奏音乐会”。
  于童将家里的亲戚朋友,教过狄嘀嘀的老师,以及一些业内知名人士都请了过来。
  家长们对外统一口径,只说是想为孩子的学习作一个阶段性总结,向老师们做一次汇报。
  实则是想跟人家显摆显摆自家孩子有多优秀,刚到手的第一名还是能拿出来吹一波的。
  狄嘀嘀高水准地独奏了六十分钟,狄思科举摄像机的手臂都酸了,他闺女却半点不知疲惫,还在台上摇头晃脑呢。
  最后一曲,她请自己的小弟上台,姐弟俩来了一段钢琴和小提琴的合奏,得到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后,才心满意足地鞠躬谢幕。
  狄嘀嘀提着小裙子跑下台,不太尽兴地问:“妈妈,港岛什么时候回归啊?等它回归以后,我再开一个庆祝港岛回归独奏会!”
  “想办第二场啊?那你自己出钱办吧!”
  这场独奏会的门票都是赠票。
  于童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还是头一回做亏本儿买卖呢!
  狄嘀嘀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两件大事,人生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又第一次举办了独奏会。
  行程全部结束以后,她跟弟弟躺在沙发上,一边吃冰淇淋一边看动画片。
  委实在家放纵了好几天,直到6月30号,港岛正式回归前一天,他俩终于将眼睛从动画片上移开,要跟父母一起出门了。
  今晚在广场上有迎回归倒计时活动,首都十万群众要在那里一起迎接7月1号零点零时的到来。
  像这种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老狄家当然是要积极参与的,下午还不到四点就开着车往广场上出发了。
  因着是十万人的大型活动,几乎全程都在堵车,等他们好不容易将车蹭过去的时候,已经快七点了。
  于童刚抱怨了一句“以后遇上这种大型活动,最好坐地铁”,狄思科那边的电话就突兀地响了起来。
  电话里传来三哥慌慌张张的声音,“老五,你三嫂要生了!”
  狄思科问清了在哪家医院,就赶忙说:“哎,哥,你别着急啊,我们马上就过去!你在医院陪嫂子吧,其他人我帮你通知!”
  挂了电话便扭头跟母子三人说:“倒计时活动咱就别看了,先去看看三嫂吧。”
  于童催促道:“快开车,咱妈在剧组呢,肯定赶不过去,咱们先去医院守着,要是有什么事,婆家也算有个帮手。”
  狄思科负责开车,她就给其他人打电话,大哥家的座机没人接,估计也上街参加活动了。
  给大嫂的传呼机留了口信后,又通知了二哥二嫂。
  至于四哥和小六,一个在单位值班,另一个在天上飞,都指望不上。
  于童想了想,也给苏晓的姐姐苏昕打了电话。
  车子走走停停赶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
  三哥跟个木头桩子似的,一个人傻不愣登地坐在产房外面。
  于童问:“嫂子进去多久了?”
  “一个多小时了。”三哥的手还有点抖,总算是见到了亲人,絮絮叨叨地说,“我俩还想看回归的交接仪式呢,她催我出去买点下酒菜,看电视的时候吃,我不敢走太远,只在胡同口买了点啤酒和凉拌菜,再回去的时候,她就捂着肚子在床上哼哼了……”
  来医院的路太堵了,最后那一段路还是他把人抱过来的。
  “生孩子都这样,”于童宽慰道,“只要没摔着碰着,就没问题,三哥你别担心。”
  她当年生狄嘀嘀和狄嘀嗒的时候,硬是拖了一个礼拜呢。
  狄嘀嘀也挨着三伯安慰: “三伯你别担心了,咱家呱呱肯定会顺利出生的!”
  一家四口陪着三哥在外面等着,没过多久二哥两口子和苏昕也来了。
  一大群人等在产房外面。
  走廊的另一头,有患者家属用收音机收听港岛回归的实况转播。
  大家一边听收音机里的动静,一边分心关注产房。
  狄嘀嘀和狄嘀嗒靠在一起,困得直打瞌睡时,终于听到收音机里传出了倒计时的声音,“十,九,八,七……”
  随着零点钟声响起的,还有国歌激昂的旋律。
  狄嘀嘀拉着弟弟,跳起来欢呼了一声,“港岛回归啦!”
  尽管大家已经等得十分疲乏了,产房外面还是响起了一阵掌声。
  小护士们笑着过来提醒,“产房外要保持安静啊!”
  大家都眉开眼笑地答应着,而后等了又有一刻钟左右。
  产房的大门被推开,护士出来通报,苏晓生了,母女平安!
  一群人赶紧围上去,有问孩子的,还有问产妇的。
  狄嘀嘀和狄嘀嗒困得迷迷糊糊,中途不知被谁抱到三伯母隔壁的病床上睡了一宿。
  再次醒来时,外面天色已经大亮了。
  俩孩子坐在床上迷瞪了一会儿,听到门外有爸爸的声音,就趿拉着鞋走出了病房。
  狄思科和三哥正在应付记者。
  据说他们家这个孩子是港岛回归后,在北京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记者想采访一下孩子家属。
  三哥现在就是一个傻爸爸,困了一宿还迷迷糊糊的,人家问了什么,他根本就没听清。
  全程都是狄思科帮忙应付的。
  “孩子的名字要由长辈来取,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记者不死心地问:“小名呢,有没有小名?”
  狄嘀嘀代为发言,“我妹妹叫狄呱呱,顶呱呱的意思。”
  记者:“……”
  “……”狄嘀嗒补充道,“或者叫庆归,庆祝港岛回归的意思。”
第208章 
  双胞胎长到这么大, 一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无论在老狄家还是老于家,他俩都是年龄垫底的。
  三伯家的妹妹出生,让狄嘀嘀和狄嘀嗒高兴得直冒泡。
  听到病房里有婴儿的哭声, 俩人便没心思应付记者了, 跟记者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