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
于童之前想在深圳买来着,但是忙着忙着就忘了。
目前用的还是从她哥那里借来的。
“那你等我在金手指大赛上一鸣惊人,给你赢一台照相机回来!”狄思科计划道,“反正你最近休息,找个周末咱俩爬香山赏红叶去,正好能用上这台照相机!”
于童听说他要参加什么金手指大赛,下意识地就想到了最近在美容院遇到的按摩技师。
不过,她也知道部委举办比赛,肯定跟按摩没关系。
“比赛还没开始呢,你就吹上了,”于童吐槽,“万一没能得到第一名,你是不是得自己偷偷买一台照相机送给我啊?”
狄思科笑道:“我想买,但也得有那个经济实力啊。”
他之所以敢夸下海口,主要是这金手指大赛比的不是别的,而是打字速度!
单位里正在全面推广电算化,所以,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团委也适时举办了金手指大赛。
俗称打字比赛。
这个打字比赛考验的是对五笔字型输入法的掌握,狄思科早就把字根背下来了,解码规律和拆字原则也熟悉了。
之前他在纸上画出键盘的位置,进行虚拟打字。
如今家里有了正经的计算机,为了赢得那台照相机,他都要苦练到半夜呢!
狄思科自信地想,除了打字室的打字员,他的打字速度应该是全翻译室最快的!
金手指大赛的奖品很丰富,但比赛过程比较潦草。
因着计算机数量太少,所以先在各处室内部举办初赛,选择当天的《人民日报》某版某篇文章作为考试内容,一分钟之内,打字最多的选手获胜。
每人一分钟,淘汰速度是相当快的。
有人自认打字速度不敌别人,便索性弃权了。
翻译室的孙主任知道,自己处室打字速度最快的是英语组的小狄。
其实他们可以像其他部门一样,派打字速度最快的人去参加比赛。
但单位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提高对计算机使用的认识,所以孙组长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比赛,而且她本人打头阵,第一个上场。
孙主任年纪不小了,又是翻译室的领导,能抽出时间钻研其他技能属实难得。
所以,当她交上每分钟四十八个字,正确率百分百的答卷时,整个翻译室的同志们都献上了掌声。
好多年轻人都未必能有四十八个字的速度呢,而且正确率这么高,说明人家已经把字根和规则都记熟了,只是疏于练习而已。
有了孙主任的开门红,等在后面的年轻人都开始紧张了。
尤其是庞庆祖等几个男同志。
刚安装计算机的时候,庞庆祖总是摆姿态,声称不想跟女同志抢电脑用。
所以,那台电脑在翻译室落户以后,他就没怎么用过。
除了他,英语组的狄思科和方堃也不太去用那台电脑。
可是,狄思科自己买了电脑,每天回家偷偷练习,准备惊艳所有人。
而方堃所住的单身宿舍就在机关大院里,下楼走个几十米就能进入办公室。
他一般会在其他人下班后,重新返回办公室练习打字。
是以,三个人里,真正不会用电脑的只有庞庆祖。
其他同事都一个个上机打字了,庞庆祖不想丢人,就一直往后缩并撺掇其他人先上。
到最后就只剩他跟狄思科两个人了。
狄思科是被孙主任要求留在后面的,孙主任见识过他的打字速度,要是让小狄先上,容易影响其他同志的信心。
然而,庞庆祖并不了解内情,闻言便推着他上前说:“你先上吧!”
狄思科被推坐在椅子上,便直接上手敲键盘了。
他已经练会了盲打,刚才等待的那段时间里,也把新闻报道的前两百字背熟了。
所以,上机以后,噼噼啪啪运指如飞,直接脱稿盲打了一百四十五个字,准确率百分百。
孙主任带头给小狄鼓了掌,笑着夸赞说:“这是今天的最高记录了!年轻人的脑袋瓜就是聪明,大家都向小狄同志学习啊!提高对计算机使用的重视!”
狄思科摆着手说不敢当,“这玩意儿只要多练习就能提高速度。”
他花上万块买一台计算机,可不是为了给领导拍马屁的,他是真的想掌握一门新技能。
既然上级已经反复鼓励要在办公时使用计算机了,这必然就是未来趋势,你磨磨蹭蹭不肯响应号召,那不是思想有问题嘛。
“好了,老庞,该你了!”孙主任招呼最后一个选手。
庞庆祖想尿遁,但孙主任已经点名了。
他错过了最佳逃跑时机,就只能硬着头皮坐到电脑前。
用一指禅吭吭哧哧打了十一个字,其中还有两个错别字。
好嘞,之前只打出十八个字的男同事高兴了。
来了一个比他速度更慢的。
最丢人的不是他了!
庞庆祖脸色胀红,心里直后悔,他还不如早点上呢,省得在狄思科后面,被那一百四十五个字对比得更难看。
大家都是同事,当然没人会当面嘲笑他。
可是个人心里,尤其是领导心里会怎么想,那就说不准了。
狄思科也没想到庞庆祖会这么不济,连二十个字都没打出来。
不过,这事可怪不到他头上,他心安理得地去参加决赛了。
不同于处室内部比赛的潦草,决赛场地不但被用心布置过,还把前三名的奖品大方地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狄思科被那台照相机勾的心痒痒,跟坐在他旁边的徐处长说:“这回我可不能让着您!哪怕您参加了40减30的活动,也不好使了!我已经跟我家小于拍了胸脯,保证给她赢一台照相机回去!”
“不用你让,咱们各凭本事,”徐处长活动着手指,跟他打听,“我现在一分钟能打一百三十个字,你能打多少字了?”
“不许打探敌情!”狄思科笑眯眯道,“小心我给您举手告状!”
“……”徐处长瞪眼,“我都告诉你了。”
“那又不是我问的,是您主动说的!”狄思科“哎呀”一声说,“团委的同志已经在看咱们这里了,不许说话了啊!”
徐处长:“……”
狄思科就是奔着那台照相机来的,当然不可能掉以轻心,领导也不好使啊!
有了照相机在不远处激励着,狄思科这次的打字速度比他在家练习时还快一点。
他不顾其他人羡慕嫉妒恨的白眼,乐呵呵地将进口照相机捧进了怀里。
还呲着大白牙跟单位大boss合了影。
他太爱单位啦!
电视机和照相机都是单位发给他的!
满满的归属感!
*
狄思科成功将照相机送给了于经理。
让自己的左右脸蛋各得一枚口红印子。
于经理揣着这台照相机走遍了北京及周边城市的各大景点,完全没有要开工干活的意思。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进入新年,她才终于从方菲演唱会带给她的压力和疲惫感中解脱出来。
打算重新出发,干点正事了。
狄思科在年底的时候陪领导去上海出差了半个月,第一次当了随行翻译。
回到北京休整两天后,打算去于家给于暄补课。
他如今工作太忙,其实已经不怎么给于暄补课了,安处长重新给他请了一个大学生家教。
不过,不知是对方授课方式有问题,还是于暄的问题,这几个月于暄的成绩一直下滑。
眼瞅着就要期末考试了,他的成绩却始终没有起色。
昨天在食堂见面时,安处长就邀请狄思科去家里跟于暄聊聊,帮他找找问题。
狄思科周末没事,又想跟于家拉近关系,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邀请。
他打电话询问于童,是否要一起去于家过周末,给于暄补完课以后,他俩还能出去约个会。
于童却回道:“我爸说要帮我介绍生意上的朋友,让我周末回家一趟。”
于是两人结伴去了于家。
然而,进了于家大门,一路走进客厅。
看清里面的情形后,狄思科却有点懵了。
里面或坐或站,挤了一屋子各有特色的年轻男性……
他扭头望向身侧的于童,幽幽地问:“你爸这是要给你介绍朋友,还是想给你选妃啊?”
第60章
于宝塔偶尔会在自家客厅里举办沙龙。
但参与者大多是与他年龄相仿的人, 像这种青年才俊济济一堂的情况,属实少见。
于童摸不清于宝塔的意图,在门口踟躇着没有进屋。
这里面但凡有一个女同志, 她都不带犹豫的。
但是, 她爸招来这满屋子男的, 是想干嘛啊?
而正在高谈阔论的于宝塔早已经发现了他们,一边招呼二人入内, 一边疑惑地问狄思科:“小狄, 好久没见你来家里了,今天来是有事啊?”
狄思科:“……”
是您媳妇请我来的。
幸好安处长让他来了,否则还碰不上这堪称集体相亲的大场面呢。
“安姨让小狄来给于暄补习外语的,”于童皱着眉问,“您不知道啊?”
于宝塔回忆了一下, 昨晚临睡觉时,老安似乎跟他说过有什么事来着。
不过,他当时太困了,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 早忘了她交代的内容。
“说了说了, 我一时没想起来。”于宝塔抬腕看一眼手表说,“我刚让于暄出去买东西了, 小狄,你先坐吧,他还得有一会儿才能回来呢。”
狄思科在屋里环视着,发现并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所有沙发座椅都被客人占着。
于是他熟门熟路地跑去于暄的房间, 将墙角那个用来堆衣服的单人沙发搬了出来。
“童童,你先坐吧。”
于童坐进沙发里, 正想让他再去其他房间搬把椅子。
却见二狗子脱下羽绒服,只穿着白毛衣,一屁股就坐在了她沙发的扶手上。
“……”
“于叔叔,今天家里怎么这么热闹啊?”狄思科笑着问。
于家这两口子可真是奇怪,安处长狠抓于暄的学业,恨不得给他找八个家教。
但于宝塔似乎对儿子的学习成绩半点不担心,期末复习期间,依旧在家里迎来送往招待客人,完全不怕耽误儿子学习。
于宝塔琢磨着那声“童童”,又在他的白毛衣上瞄了几眼,感觉有点眼熟。
低头瞅瞅自己身上的灰色毛衣,可不眼熟嘛,他俩的毛衣,除了颜色不同,居然哪哪儿都一样!
前几天童童把衣服送给他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来着?
“这毛衣是进口货,仅此一件。”
仅此一件的衣服,为什么小狄也有一件?
于童顺着他的目光,在两件毛衣上巡睃片刻。
这毛衣确实仅此一件,只不过是每种颜色仅此一件,她还送了爷爷一件红色的。
老头穿上以后至少年轻二十岁,最近天天穿。
于童心想,幸好爷爷没来凑热闹,否则撞衫的就成三个人了。
下次可不能图省事,都买一样的。
于宝塔心里犯嘀咕,隔了好半晌才回答狄思科的问题。
“我想给童童介绍几个朋友,她以后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然后就将屋里的青年才俊们挨个介绍了一遍。
医生,教师,工厂干部,钢琴厂调音师,商场团委书记,肉类收购站书记……
甚至还有一个标枪运动员。
职业上五花八门,也算是应有尽有了。
而且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于童好像不喜欢搞艺术的,所以他这次一个画家都没请,寻来的都是他眼中的优质资源。
这么多好青年,总有一个能入得了他闺女的眼吧?
狄思科都有点佩服于宝塔了。
这得朋友托朋友,关系拉关系,搭进去多少人情,才能找来这么多歪瓜裂枣啊?
那两个什么书记,少说得有三十了,而且收购站书记还有点谢顶。
狄思科在心里将这些男的一一点评了一番。
大家的职业都不错,谈吐也得体,就是模样照着他差远啦。
他可是拍过写真集的男人!
除了那个高中体育老师和调音师,稍稍有点竞争力,其他人都不行!
于童还算给老于面子,当着他的面,与那个有点谢顶的肉类收购站书记,畅谈了一番春节前的猪肉价格问题,并成功让对方帮她留了半扇猪肉。
然后,就像真的是来拓展业务的,拿出名片在屋里发了一圈。
“我已经从歌舞团的服务公司离职了,目前开着一家文化公司,虽然规模不大,只有一个员工,但已经承接过一次演出项目了。”于童笑着说,“各位要是有相关业务,可以推荐给我,只要牵线成功,我们就有相应提成。”
有几个男同志,尤其是那个医生,听于童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后,态度明显就没那么热络了。
于宝塔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