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这世间没有白得的便宜,总要有些东西去交换,就连父母兄弟之间的亲情吧,虽然不能和那些世间的银钱利益一样需要明码标价,可也是需要人心换人心的相处来的,要是总有一方对另一方的好,换回的是次次伤心失望,怕是再热的心也会慢慢的变凉了吧。
    不过,理虽然是这么个理,可是李锦容在这个时候用这样的方式领走了李永栓,云芳却感觉有一点点的别扭,似乎,似乎有些什么她没有意料到的事情却和她有关的事情悄无声息的发生了。
    轻轻的晃了晃头,云芳甩去了心头那种无厘头的奇怪念头,大山那边却已经接了菊大娘的话,“……,永拴在城里也好,等着开了春,天气缓和些了,我去城里看他,现在咱们家的萝卜条卖进了城里的铺子,也和城里人做生意呢。”
    “对,对,对,”听了大山的话,菊大娘的神色舒展了一些,拍着云芳的手说道,“大山说的对,到时候啊你们兄妹一起去县城里,也好替我去看看永拴去,好不好啊?”
    对于菊大娘有事没事的总要把她和李永栓往一块扯的事情已经有些无可奈何了。如今,李永栓远在县城里,菊大娘也是干过过嘴瘾的事,云芳也就顺着她的意,答应了下来,“好,我们都听干娘的,有机会的时候就去李家铺子里去看永拴哥哥。”
    “这就对了,这就对了。”菊大娘得了云芳,脸上立即乐成了一朵花,儿子离家的担忧被冲淡了很多,一迭声的嘱咐到,“你们去的时候,提前给我递个信来,永拴走的急,只带了春天的衣裳,夏天的汗衫一件都没带,还有,还有他的鞋子,……”
    看着有些与语无伦次的菊大娘,娘安抚的拍了拍的她的手,笑着劝到,“老姐姐啊,你就别担心了,永拴虽说不能随便回来,可是那李明化的祖宅在李子沟,他们还置办了这么多的地,总会有人常来常往的,你要是有什么事啊,只要留心他们那边,有多少嘱咐的话和东西带不去啊?”
    “也是,也是,”菊大娘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老妹妹说的也是,是我昏了头了,是我混了头了,让老妹妹和丫头们消化了。”
    “老姐姐这是心疼永拴呢,是当娘的人,这事搁谁身上都一样。”娘笑着说道,“老姐姐别看我现在说的好,要是我家大山就这么跟人家走了,我还赶不上老姐姐能沉得住气呢。”
    “他婶子啊,”永拴他爹向来是少言寡语的,现在也插了话进来,“幸亏有你们开解着她,你们不知道啊,自从永拴那孩子走了,她就哭天抹泪的,一会儿惦记着孩子穿不暖,一会儿又担心吃不好,要不是你们来劝着她啊,她还不定自己哭多久呢。唉,这老太太啊,真是让你们笑话了。”
………………………………
197 开夜车
    菊大娘没有说话,就是讪讪的笑。
    “李大哥见外了,我核老姐姐虽然不是亲姐妹,可是特别的投缘,我师没有姊妹的人,老姐姐在我的心里就跟亲姐姐一样的,”娘爽利的说道,“以后啊,老姐姐要是想不开了,你就带着她去咱们松坡屯散散心,有华丫头和芳丫头在一块叽叽喳喳的,也能哄的老姐姐高兴一些的。”
    “听你们的,”菊大娘接过了话茬来,“开了春把地里的庄稼种下去,我就去你们家串门子去,你们可不能嫌我烦啊。”
    “不会的,不会的,我们欢迎来来不及呢。”娘赶紧应承了下来,“好了,闹了你们这么一整天,我们也改回去了。”
    辞别了菊大娘俩口子,蓝家一家人上了马车,还是大山坐在车辕上赶车,一家人又在夕阳扯出的长长的背影陪伴下回了松坡屯。
    云芳她们出去走亲戚的这一天,爹和小石头也没有闲着,他们趁着别人家走亲戚的空隙里挑了不少苦涩的卤井水,按照云芳教给他们的办法,又熬至出了一大批盐巴来。
    同时,趁着熟土沥盐的空隙,爹又带着小石头把张大年送来的大白水萝卜挖出了三大车来,两人轮流着用小推车把水萝卜推回了院子,小石头还紧着天快黑的功夫担一水缸不苦涩的井水,准备着清洗萝卜上的泥土呢。
    小石头刚刚撂下了水桶,大山就赶着马车回来了。
    看着家里堆着的一大堆大白水萝卜和水缸里满满的一大缸水,大山笑了起来,调侃的说道,“爹、石头,你们两个真是能掐会算吗?你们怎么知道张管事还急着要萝卜条呢?”
    “不是咱们能掐会算,”石头也沉静的笑了笑,帮着大山卸了车,“是爹的盘算,说是那些大白水萝卜埋在地里也不是个事,多埋一天就多康一些,不管张管事什么需要,咱们都得先腌出来才好。”
    “爹不愧是爹,想的就是周到。”大山感慨的说着,把牲口拴进了牲口棚子里,那里面早已放还了草料,李永栓送来的小马驹子也在里面吃草料呢。
    大山和小石头收拾着车马的功夫,娘已经带着云华和云芳进了屋,和爹说起了今天和张管事交接的事情来,“……,他爹啊,听张管事的那意思,是让咱们赶紧把剩下的大白水萝卜都腌成萝卜条,他过几天还要给咱们送些大白水萝卜来呢。”
    “尽快把这些大白水萝卜都腌上这事,就是他不嘱咐我也准备动手的,”爹‘吧嗒’的一声吸了一口烟袋,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他要再送大白水萝卜来,怕是要康上一半,要是一个不留神,收拾的不利落了,腌出来的萝卜条怕是要变味的。失了原味的萝卜条,怕是要影响了人家铺子的生意的。”
    “你说的也是,”娘跟着叹息了一声,“唉,我刚才进来的时候看了那些大白水萝卜,这才几天的工夫啊,现在的大白水萝卜就比年前又康了不少,一大车啊恐怕只能腌出四百五十碗了。”
    “今天我们已经和张管事提了这个事情了,”云芳也有些凝重的说道,“他也有数了,只希望他能找了尽可能多找些大白水萝卜来,咱们能小心的挑一挑,能够了张管事铺子里预订出去的数目了。”
    “也只能如此了。”爹又‘啪嗒’一声吸了一口烟袋,转了个话题,“你们去李子沟拜年还顺利吧?”
    娘一听爹提起来这个话题,眉梢一扬,神色就有些飞扬了起来,她立即把路上遇到李锦容道歉和菊大娘家的李永栓被李锦容带到了县城铺子里当伙计的事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爹知道。
    娘刚刚说完,大山兴奋的话音就响了起来,“爹,永拴兄弟去了县城当伙计,刚一去就有工钱拿呢,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哪。”
    “大山说的是,”娘点了点头,却说起了事情的另一个方面,“这李子沟的老姐姐为了咱们家的事和李明化家的打了一架,那李家小子不但没有记仇,还给了永拴小子这么好的一宗巧差事。这么看起来,李锦容那小子还算是个恩怨分明的明理之人,怪不得芳丫头说,那个小子不会坏了咱们的事呢。”
    娘越说越高兴,脸上竟然又隐隐的露出了某种兴奋之色来。
    爹听了娘和大山的话却有些无动于衷,他再次‘吧嗒’、‘吧嗒’的狠狠的吸了几口大烟袋,思量着说道,“他娘啊,咱们和那李明化家早就断了来往十几年了,如今人家在县城里开着铺子,人家的儿子好坏和咱们没有关系。”
    “他爹啊,”娘没有理会爹言辞里的劝阻,有些不甘心的继续说道,“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很气李明化两口子的,不管是十几年前还是最近他们干的那些事,不过这都是那两个做老子娘做的事,我,我的意思是说,……”
    “娘的意思是说,咱们该吃饭了,”云芳适时的把云华做好的饭菜端了进来,大声的打断了爹和娘的话题,“咱们该吃饭了,吃的饱饱的,晚上还有事呢,院子里那一大堆的大白水萝卜等着咱们呢。那些大白水萝卜要是就这么在院子方上一个晚上啊,明天可就用不成喽。”
    云芳故意这么一番长篇大论的,一家子人都笑了起来,不用招呼就围住了饭桌子周围。
    因为有三大车的萝卜等着呢,大家都自觉的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匆匆的吃过了晚上,大家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蓝家人已经腌了好几回萝卜了,对于整个流程和大家各自的分工都已经很熟悉,只不过现在的萝卜开始变康空心了,负责切萝卜的人就要留心去掉已经康了的萝卜,速度上就比原先慢了一些。
    虽然同样是三大车的大白水萝卜,这三大车的大白水萝卜腌制的也就费时了些,当蓝家人一口气忙活完的时候,子时已经过半,马上就要丑时了。
    古代的人们没有什么丰富的夜生活,更没有熬夜的习惯,忙活了大半夜早就困的哈欠连天了,若不是事情没有做完停不了手,早就熬不住了。
    晚上熬了夜,又累又困的,大家这一觉就睡的特别的沉。第二天,包括小石头和爹在内,蓝家一家子都起晚了,直到日上三竿,蓝家小院的大门才‘嘎吱’一声的打开。
    吃过了比平时晚了一些早晚,爹又带着大山和小石头两人去地里把最后两车的大白水萝卜都挖了出来,大家一鼓作气把这两车的大白水萝卜都利落的腌了起来。
    到中午的时候,蓝家小院南墙根底下一溜的大粗瓷缸里就又都满满登登的了,除了一个大缸里是整个腌的萝卜,其他都是萝卜条。
    想当初,云芳试验着腌了一些萝卜条,按照两文钱一碗的价格往外卖,可是滞销的啊。如果不是后来他们想出了用大白水萝卜换萝卜条的办法,不是年底了办喜事的人家多,他们的萝卜条是不会这么顺利的卖出去的。
    当然了,蓝家的萝卜条卖的顺利,也少不了李锦容怀着各种小心思的推波助澜。而到了后来张管事也找上了门来,蓝家的萝卜条才出现了目前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可原材料大白水萝卜已经告罄的!
    那时候的蓝家还为了萝卜条的销路发愁呢,云芳根据周围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决定把那些大白水萝卜整个的腌起来,什么配料也不放的,就单纯的用盐腌。
………………………………
198 王秋生上门
    其实,按照云芳原本的计划,等过了两、三个月,这些整个的大白水萝卜腌的差不多了,他们就拿到集市上去卖,虽然赚的没有萝卜条多,却胜在长远。这种整个腌制的萝卜能一直保存下去,不像是萝卜条那样最多放上半年,时间再长的话味道就变的苦涩难以下咽了。
    不过,让云芳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准备的便宜萝卜还没有开始卖呢,原本因为价格贵而滞销的萝卜条却成了抢手货。另外,他们蓝家还因为萝卜条和百年老铺的福祥扯上了关系,而蓝家的‘钱’途也似乎一片光明了起来。
    世事难料,或许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或者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云芳看着眼前墙根下一溜排开的大水缸,一时间有些感慨,想着向着就出了神。
    山村里的过年正日子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是家家户户供祖宗和大拜年的日子。大年初二是送祖先,有些失了亲人的人家也会在这一天上新坟,能穿到孝的近亲才会在这一天来走亲戚。
    随后的大年初三、初四、初五和初六就是大家正常的走亲戚的人家,过了正月的初七,基本上年就算过完了,家家户户都开始正常的生活,不再支应着等亲戚们上门了。
    就在初六这一天的下午,刚刚忙活着腌完了萝卜条的蓝家又迎了一位客人——三奶奶的女婿,果子王的王秋生。
    其实,这王秋生是上门来办事,是算不得上来拜年的亲戚的,人家王秋生也有这个自觉性,所以赶在了初六这一天的下午过来,就是为了不影响人家正常的亲戚拜年。
    正月初一那一天三奶奶拉住了云芳说了那一番话,初二爹就亲自去了三奶奶家,把自家的决定告诉了人家,请三奶奶传过话去。就在过年这几天里,三奶奶的女儿和女婿一边迎来送往的亲戚间走动拜年,一边统计了果子王那些没有卖出去的大肥猪的确切数量和愿意接受蓝家赊欠要求的人家。
    都办妥当了,王秋生在那些召集的乡亲们的催促下,等不及初六过完,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王秋生是松坡屯的女婿,和松坡屯的人都是很熟悉的,不用三奶奶领着,他自己就大踏步的来到了蓝家。
    爹听到招呼迎了出去,见来人是王秋生,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来意,把人迎进了正屋之后,也没有绕圈子,直截了当的就问道,“秋生啊,你是为了大肥猪的事情来的吧?”
    “是啊,庆生大哥。”王秋生也是个实在人,听到爹问的问话,立即就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