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是新鲜,之前只知道于红梅眼光挑剔。没想到,这位孙县长的儿子也是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个。
程雪飞对于红梅的事没多大兴趣,不打算再问。
但葛英雄却打开了话匣子,把事情原委一股脑说了。
原来,孙副县长和葛英雄一家都住县委大院,当了很多年的邻居。
之前于红梅在县城读高中时,就借住在舅舅家里。
平时进进出出的,就被孙二桥看上了。
但当时孙二桥只是单方面的喜欢,没有多作表示。
事情原本到此为止了,可偏偏几年后,又有了下文。
几年后,于红梅高中毕业,进了西埠乡供销社,成为一名光荣的售货员。
家中有这么一位金凤凰,求亲的人当然络绎不绝,但是于红梅都没同意。
不是嫌弃人家出身不好,就是嫌弃人家长的丑,总之,她一个也看不上。
家里人开始犯愁了,天下之大,哪里有于红梅能看中的人呢?
县里的不行,市里的不行,莫非要到省城去、到京城去给她找对象?
后来,她的亲大舅,也是葛英雄的爸爸葛昌盛,突然想到了同住县委大院的孙二桥。
当时孙二桥是本县最大的白酒厂的工人,平时表现很不错,相貌也说的过去。
而且,孙二桥爸爸是副县长,孙二桥的妈妈是街道办妇女主任,孙二桥的哥哥是农业局的干部,孙二桥的嫂子,是县实验小学的民办教师。
一家人都是铁饭碗,都是能拿得出手的头面人物。
这是妥妥的福窝啊!
临河县城,多少大姑娘梦想着能嫁进他们家?
一旦嫁进来,名利地位,一步到位!
以后走路能鼻孔朝天。
葛英雄的爸爸葛昌盛觉得,这样的人家,外甥女应该满意了吧,就从中做媒,给两人牵线,在他们家见了一面。
谁知,见了面以后,于红梅仍是没看上孙二桥。
倒是孙二桥,相过亲之后,就对于红梅念念不忘,魂牵梦萦。
他几次到葛英雄家登门,每次去都不会空手,恳求葛英雄的爸爸再帮他说和说和。
葛昌盛见小伙子对于红梅动了真心,也很受感动,于是一起劝说于红梅。
各种好话都说遍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孙家夸的天花乱坠,可是于大小姐仍然不为所动。
表哥们旁敲侧击地问她,她到底看不上孙二桥哪一点。
于红梅就说,孙二桥这个名字起的太土了!
表哥们听到这个原因,是又好笑又无奈,又劝她:
“没办法,他大哥叫孙大桥,他是家里的老二,就叫孙二桥了,名字就是代号,有什么关系?”
第326章 扩大录像厅规模
反正不管怎么说,于红梅就是没点头。
孙家的人来葛家,问亲事说的怎么样了,到底红梅同志哪里不满意。
葛家的人又不好意思说是名字的问题,就含糊过去了。
这一含糊,就是两年。
两年里,孙二桥成了白酒厂的一名干部,于红梅也一直在挑挑拣拣里保持单身。
现在,这成了两家人的心病了。
孙副县长曾经在家里气的大骂,不仅骂于红梅这丫头片子眼高于天,还骂自己的儿子没出息。
天底下好看的娘们多的是,跟谁睡不是睡,为什么单单看上姓于的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丫头!
可是,孙副县长生气归生气,还是拿这个犟驴似的儿子没有办法。
这不,今天借着来喝喜酒的由头,又来拉拢于大荣了。
程雪飞完完整整地听完,明白是怎么回事。
她不想过多打听别人的八卦,就问起葛英雄录像厅的生意。
葛英雄原本神态散漫,一提起录像厅,立马来了精神,放下筷子跟程雪飞汇报。
葛英雄一脸喜色地告诉她,最近录像厅的名声打出去了,生意非常好。
但生意太好,也很苦恼。
票卖出去了,但录像厅地方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人。
一间原本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录像厅,几乎每次都要有七八十个人。
最多时候甚至挤进去一百个。
但电视就那么大点,人多了,站在后面的人看不到,就会往前挤。
前面的人被挤的不高兴,就容易起冲突。
录像厅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因为抢占前排位子而打架的事,葛英雄为此头疼不已。
真是,赚钱多了,也苦恼!
葛英雄让程雪飞想个法子,怎么限制一下?
程雪飞笑了,限制什么,难道放着钱不赚?
“葛大哥,我跟你说实话吧,我打算扩大录像厅的规模。”程雪飞放下筷子说。
这时两个孩子都吃饱了,开始跟隔壁桌上的几个小孩玩起来。
这些孩子里,有他们学前班的同学,所以能玩到一起。
葛英雄目光炯炯地盯着程雪飞,问:“你想怎么扩大?”
“文化馆不是还有几间闲置的房间吗,能不能再收拾出几间出来,我过两天还早再去趟申城,准备再买两台放像机,多找几盘录像带。”
葛英雄一脸喜色。
他已经见识到录像厅的赚钱能力。
录像厅刚开业的半个月里,已经给他们文化馆赚到了二百六十块钱。
现在又是半个月过去了,这半个月的生意比之前那段时间更好。这一次,估计能超过三百块。
这样加在一起,一个月,一间录像厅,就能给他们挣到差不多五百块。
五百块!
他们只要出个场地,出点桌椅板凳,打发两个闲人卖票、打扫卫生,就能给文化馆挣五百块。
一间录像厅五百块,两间就是一千块,三间的话,就是一千五百块。
哪怕生意再不好,收入也不会太低。
这是天上掉馅饼,正巧掉到他葛英雄的嘴里了。
虽然挣来的钱大多数要上交,但是也能留下一部分作为文化馆的日常开支,他就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了,日后再挣了钱,还能给文化馆那些闲散人员发个福利什么的,也不至于那帮子闲人成天抱怨,怨声载道的。
而且,文化馆能挣钱了,这也是他葛英雄的政绩啊!
“小程师傅,你放心,你要几间,我都给你收拾出来!”
程雪飞想说,要看看自己有多少钱,够买几台放像机。
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她要是这么说了,葛英雄会不会借机入股呢?
如果葛英雄在她面前提了出来,她要是不顾情面地拒绝的话,肯定会伤了两人之间的和气。
要是答应了呢,自己的利润就要被分一部分出去。
分一部分利润给葛英雄倒是没什么,就怕其他人有样学样,也要跟着入股,那样只能给自己徒增麻烦。
所以话到嘴边,她又改口了:“我得到申城走一趟,看看还能不能买到放像机,上次去买放像机,已经过去一两个月了,之前有货,现在不一定有货。”
“行,那你去申城之前,到文化馆来一趟,咱们把这半个月的账分了。”
“好……”
葛英雄现在踌躇满志,连忙拿起桌上的酒瓶,主动给程雪飞倒上酒:
“小程师傅,还是你路子广,来,咱们自己喝一个!”
程雪飞捏起酒盅,跟葛英雄碰了下杯,很客套地来了一句:
“来,葛大哥,我敬你。”
两人把热辣的白酒倒进嘴里。
喝完,酒杯还没来得及放下,就听见姜鸿宇冷笑着说:
“两位已经喝上了?”
程雪飞猛然抬头,看见姜鸿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飘到他们这一桌了。
一定是刚才跟葛英雄讨论的太认真,没有注意到。
结果被姜鸿宇看见她和葛英雄碰杯的一幕。
葛英雄察觉出情况不太好,第一个站起来,笑着恭维道:
“姜大状元,来,我先敬你一个。”
桌上的其他人也都跟着站起身。
程雪飞不好搞特殊,也只能跟着起来了。
葛英雄要去倒酒,程雪飞戳了下程春生。
在座的人,程春生年纪最小,让程春生起来帮大家倒酒,这也算是本地的酒桌礼仪。
程春生先是一呆,继而明白了姐姐的用意,夺过葛英雄手里的酒瓶,挨个为大家倒酒。
趁着倒酒的工夫,桌上的人都对姜鸿宇一顿马屁。
这时姜鸿宇已经喝的脸色微醺,对这些马屁左耳听右耳冒,根本不往心里去。
倒是旁边拿着酒瓶的黄博华,听的很兴奋,不住地感谢大家,仿佛中状元的人是他,而不是姜鸿宇。
程春生倒了一圈酒,几个人一起举起酒盅,各自绞尽脑汁,说了祝贺的话。
姜鸿宇扬了扬嘴角,感谢了大家的祝贺。
众人一饮而尽。
姜鸿宇又到下一桌敬酒去了。
吃饱喝足,桌面上杯盘狼藉,有的桌子上,盘底朝天,连汤汁都被抹干净了。
只有寥寥几桌上坐着些体面的人,盘子还算完整。
但也早有一些肚量大的孩子,瞄准了这几张桌子,只等客人抬屁股走人,他们再坐下来接着吃。
第327章 程家的喜宴
已经吃完的人,抹了抹嘴角的油渍,心满意足地走了。
程雪飞跟葛英雄也一块起身,带着大人孩子要离开。
走到门口,突然被站在门口送客的姜鸿宇一把握住了手腕:
“你不能走!”
程雪飞被他吓了一跳,见他双眼迷离,知道他醉的不轻。
这时候,立夏和春生,还有其他人都还在,所有人都对他们行注目礼。
谁知姜鸿宇抓了她的手腕还不算完,干脆身子一歪,靠在她的身上。
程雪飞眼看着他要倒下去,只能张开双手,抱住他:
“姜营长,你喝多了。”
姜鸿宇虽然看着清瘦,但实际上身子很沉,整个趴在程雪飞身上时,程雪飞真吃不消,脚步踉跄地往后退,眼看着要摔倒,黄博华和程立夏一左一右地要去扶他。
姜鸿宇却推开他们,不让人扶,带着醉意说道:“你不能走。”
程雪飞勉强支撑着两人的身体,费力地说:“姜营长,你喝多了。博华,还是送他回去休息吧?”
“不行,我还没跟你喝呢,你不能走!”
两个孩子呆呆地看着他们的爸爸妈妈抱在一起,看愣眼了。
程雪飞不敢违拗这个已经醉了的人,因为不想让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出丑,只能耐心哄劝:
“刚才咱们不是已经喝过了吗,怎么还要喝?”
“刚才不算,我要单独跟你喝。”
这话听的旁边的人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见过喝醉了撒泼吵架的,见过喝醉了躺在地上睡大觉的,见过喝醉了大哭的,还头一回见到喝醉了抱着媳妇不撒手,要跟媳妇接着喝的。
程雪飞脸上发烧,她朝黄博华使了个眼色:“博华,把他抬回去!”
于是,黄博华和几个民兵,硬生生拽开姜鸿宇的胳膊,把他架了回去。
程雪飞让立夏和春生带着孩子先走,她跟着回到姜鸿宇的宿舍。
黄博华把姜鸿宇放到床上,姜鸿宇一躺下,就睡着了。
黄博华和民兵们回去接着送客,留下程雪飞照顾酒醉的人。
程雪飞把姜鸿宇的皮鞋脱了,把他的双腿放到床,又给他垫了个枕头。
尽量让他躺的舒舒服服。
又在他肚子上搭了条薄毯,防止肚子受凉。
姜鸿宇粗沉灼热的气息,在屋子里散播着酒气,很快,满屋子都是酒味。
程雪飞坐在床边,低头看着姜鸿宇红扑扑的脸,她忍不住低下头,在姜鸿宇滚烫的额头上亲了一下。
她没有一直在这陪着。
等民兵们送完客回来,她就走了。
姜鸿宇这边办完了升学酒宴后,程家那边也已经张罗好了。
是程雪飞的二大爷帮忙操办的,酒席就设在他们新家。
这一天,程家村的村支书程军,组织了村里几个能歌善舞的,在酒宴快开始时,敲锣打鼓地抬着一面大镜子送到他们家。
这面镜子,比姜鸿宇送给西埠中学的镜子稍微小一点,但在村子里,这已经是能看到的最大的镜子了。
作为程家村第一个大学生,这面镜子,可以说意义非凡,代表着无上的光荣。
镜子送到门口时,全村的老少爷们有一多半堵在他们家门口的巷道里,比新娘子进家门还令人激动。
程家全家老少都在门口迎接这面镜子,一向严肃的程发达,这一天也满是笑容。
笑的腮帮子都酸了。
对这位老农民来说,这半年多,喜事真的是一桩接着一桩。
盖了房子,紧接着在新房子里办儿子升学酒宴,真是做梦都不敢想能有今天的风光啊!
不光如此,连乡里的干部黄博华也特地赶来给他捧场,这更让他得意。
一见到黄博华,就又搂又抱,看的左邻右舍哈哈大笑,直问程老三啥时候变得这么热情了,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