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完海报,她又找来文化馆里一个会画画的人,人称杨大画家。
  让杨大画家临摹这五张海报,每画一张,给五毛钱。
  据说杨大画家曾是刷大字报的一把好手,画领袖头像更是画的栩栩如生,还曾在文化馆开过美术培训班,教一群孩子画画。
  今天上午文化馆那帮人过来闹事,杨大画家也在,只不过没有出头,一直躲在人群里。
  程雪飞决定不计前嫌(其实是被累的不想再画了),仍然把这件挣外快的差事交给他。


第361章 小事业红红火火
  杨大画家见程雪飞心胸这么豁达,很有些无地自容,接下海报,说不收钱,可以免费帮她画。
  “你尽管画吧,我不会让你白画的,画一张给五毛,这是你个人接的私活,跟文化馆无关,赚的钱,都是你的。”
  杨大画家十分汗颜,轻声说:“三毛吧,画一张,给三毛就行了。”
  “行,那就三毛。”
  反正杨大画家画画用的纸张和颜料都是文化馆提供的,他这是净赚。
  既然他自己降价,程雪飞就没必要坚持。
  交代完海报,再看看时间已经下午四点多了。
  赵体育跟何伟还要回家,不能走得太晚。
  这两个人今天是空着手来的,他们今晚必须回去,把铺盖卷和衣服生活用品都带回来。
  他们刚毕业,之前住校用的那一套应该还在,再重新带回来就行。
  程雪飞又提前给他们每人发了五块钱,让他们置办点其他生活用品。
  何伟拿着这些钱去百货商店,买了牙刷、牙膏、肥皂、搪瓷缸子几件零碎的东西,但赵体育一毛没花。
  他要回去把这个钱给大娘。
  赵体育父母早亡,一直跟着大爷大娘生活。
  大爷大娘对他都不错,至少没让他像村里其他没有父母的孩子那样落魄街头,挨饿受冻。
  还能支持他上到高中,他一直心存感激,这五块钱就留给他们,算是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回家后,他们把找到工作的事跟家人一说,家里人都没意见,而且很高兴。
  于是第二天,两人各自背着行李,又背了十斤大米,坐车回到县城。
  这时候宿舍也已经收拾出来了,就在文化馆最后面一排简易的二层楼板房里。
  每层楼有十个房间。
  外走廊上有几根水泥柱子,每根水泥柱子之间只焊了一米多高的铁栏杆。
  要是夜里走路不小心,很容易从栏杆上翻下来。
  之前就发生过有人夜里出来撒尿,结果睡的迷糊,忘了拐弯,多走了两步,直接走到栏杆旁,从栏杆上翻了下来,掉到一楼。
  所幸只是摔断了一条腿,人还活着。
  楼前有个水泥砌成的洗漱台,台上有三个水龙头,平时刷锅洗碗洗衣服都在这解决。
  总算是在县城有个窝了。
  而且不是学校宿舍的那种窝,是真正的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在这个小城里,也算有一盏属于他们的灯火了。
  三个人搬进宿舍后,二号录像厅很快开张。
  因为是全新的电影片,生意依然十分火爆。
  一号录像厅那边也把射雕英雄传撤下来,换上全新的《万水千山总是情》。
  一边放电影,一边放电视剧,两边赚钱。
  文化馆负责卖票的董大姐忙的不亦乐乎。
  这一个多月,董大姐随意在走廊里支了张桌子卖票。
  二号录像厅开起来后,程雪飞觉得不能这么寒碜,又跟葛英雄商量着,在大门口那临时搭了间小屋子,让董大姐在小屋子里卖票。
  从此,董大姐也算是有办公室的人了。
  曹小六依然管理一号录像厅,二号录像厅交给何伟。
  赵体育就在两边轮流替换。
  有时他们会抽出一个人到附近的工厂张贴海报,做做宣传。
  赵体育、何伟虽然是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但两人都不是那种书呆子。
  至少比程立夏看着活泛很多。
  尤其是赵体育,程雪飞发现这人说话办事很得体,既不像程立夏那样呆板木讷,又不会像何伟那样冲动焦躁。
  赵体育几次跟文化馆打交道,也能做到不卑不亢,把事情妥善处理好。
  连葛英雄都当面夸了他两句,说程雪飞会挑人。
  所以,没过几天,程雪飞就给了他一个组长的头衔,让他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全权负责管理这边的录像厅。
  至于票房分配的问题,起初文化馆的人颇有微词,但在程雪飞的坚持下,仍然维持之前的二八分成。
  由于之前第一家录像厅还有黄博华的一成,现在多开了一家,这个票房就有点复杂。
  因为录像厅卖的票都是一样的,既能去一号厅也能去二号厅,那黄博华一号厅的分成就不好计算。
  在征得黄博华的同意之后,把黄博华的分成比例调到百分之五。
  如果再开两家的话,分成比例就变成百分之二点五。
  黄博华觉得这样太麻烦。
  他当初之所以愿意拿钱出来给程雪飞,本来就没打算要什么好处,只是单纯的想帮程雪飞。
  是程雪飞要给他分红,他也就顺水推舟,没有拒绝。
  现在既然录像厅慢慢做大了,他跟程雪飞说,买电视机的钱就当是借给程雪飞的,让程雪飞把电视机的钱还完就行了,以后不再参与分红。
  程雪飞说不行,仍然坚持分红。
  黄博华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录像厅刚开了一个多月,分了两次红,他就分到两百多块,是他工资的四五倍。
  这个收入简直不敢想象啊。
  他到现在都不敢让自己媳妇儿和自己老娘知道知道。
  有几次他媳妇儿铁凤问他,他跟程雪飞合作的生意怎么样了,黄博华只说反正没有亏钱。
  他这一个月什么都没干,就白得了两百块钱,这听着比投机倒把还投机倒把。
  身为干部,黄博华还是很忐忑的,所以他得极力捂好这笔横财。
  千万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处理好了分成比例问题,程雪飞在原有的经验上作了更具体的补充。
  如果文化馆发生其他与录像厅有关的费用,先做好记录,由赵体育或者程雪飞签字确认,到时候直接从票房分成里扣。
  扣完再分红。
  程雪飞每个月再从自己的分红里拿出五十块钱,算是给文化馆的水电费。
  毕竟有三个人住在这边,再包括两台电视机一开就是将近十个小时,水电费用是笔不小的开支。
  程雪飞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个小事业,居然被他们干得红红火火,一天比一天完善。
  录像厅走上正轨后,程雪飞也得以喘口气,腾出时间和精力,去计划别的事。
  再过几天,姜鸿宇和程立夏要到申城报告。
  虽然录取通知书上说明了,为了防止申城住宿不够,不让家长送学生,但程雪飞决定还是跟着再跑一趟。
  这一次她打算多买几台放像机,不能在一台两台的零散着买了。
  时机不等人。
  可是钱从哪里来,这又是一个问题。
  放到几十年后,这很容易解决。
  但现在,金融体系还不发达,在农村,只有一家信用社。
  想来想去也只能从信用社那里想办法。
  于是她再次找黄博华商量,跟黄博华说了打算贷款的事。


第362章 贷款
  黄博华很惊讶:
  “连你这个富婆都要贷款?!你那个录像厅半个月都能给你挣一千块钱,你竟然还需要贷款?”
  “这次我可能用的钱比较多,数目比较大,等不到录像厅帮我赚钱了。”
  这时候普通人贷款多数是贷个三五百,几乎没有超过一千的。
  所以黄博华才认为她完全不用贷款。
  她挣钱的速度已经很惊人了。
  可是程雪飞这次需要的钱比较多,不是三五百,也不是三五千,她想贷整整一万。
  对于八十年代中期的一万块等于后来的多少钱,这个一直没有定论。
  因为从不同的物价来分析,会有不同的结果。
  连程雪飞也没法计算,现在一万元等于后来的多少。
  计划经济时代,工资和物价都是国家定的,一个东西卖多少钱,都是国家说了算。
  这本身就有悖市场规律,所以造成了无法对比的情况。
  如果拿猪肉价格来做比较的话,八四年乡镇的猪肉价格大约一块钱一斤,几十年后,大概要二十块钱一斤。
  从猪肉价格来换算的话,当时的一万,约等于后来的二十万。
  但是如果从衣服鞋袜来对比的话,当时一件普通衬衫,大概要两块钱。
  后来一件普通衬衫,大概七八十块钱。
  按这个对比的话,当时一万元,约等于后来的四十万。
  但是如果按照自行车来对比,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当时一辆自行车大概在二百五十块左右,几十年后,一辆普通自行车要五百块。
  按这个对比,当时的一万,约等于后来的两万。
  拿电视机的价格来对比也是差不多的结果。
  当时一台彩色电视机要一千块钱,后来的普通彩电的价格大概在两千左右。
  当时的一万,也是约等于后来的两万。
  总之,计划经济时代,有许多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谁也说不准当时的一万元,究竟等于后来的多少钱。
  但有一点是肯定,在这个时代,对普通家庭来说,一万元几乎是个天文数字,想都不敢想。
  “博华,这次我需要的钱比较多,而且用钱比较急,所以只能从信用社贷。”
  黄博华愣愣地问:“你要多少?”
  尽管黄博华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程雪飞的回答仍然让他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程雪飞说:“我想贷一万。”
  黄博华张大了嘴巴,就像嘴里正含着一个鹅蛋。
  那鹅蛋把他整个嘴巴都塞满了。
  程雪飞说:“这次我要贷一万,数额比较大,我自己去信用社贷款,人家肯定不同意,所以找你商量看看。不知能不能通过你或者王乡长的面子帮我做个担保,把这一万贷出来,而且要尽快。”
  黄博华很费力地把那无形的鹅蛋吐出来,憋得直咳嗽:
  “一万?一万!你要用这么多钱干嘛?”
  “我想再买几台放像机。一台放像机要一千五,我买四台就得六千,六台就是九千。”
  黄博华激动地摸了摸他那越来越秃的头,又喝了口水,喝水的时候不小心呛到,一张胖脸变得通红。
  程雪飞见他这副惊慌的样子,笑着说:“没事,我就是跟你商量一下,问问你妥不妥,要是不妥的话,我可以少贷一点。”
  黄博华又咳嗽几声,渐渐稳住了呼吸。
  他从牙缝里吸了口气:“信用社这边,个人贷款最多的,就是前两天我们村的一个人,他贷了六千块,要开砖窑厂。
  除此之外,信用社还从没给个人贷过那么多钱。
  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
  就是,就是信用社的人肯定要现场看你的场地用途。
  砖窑厂有一大片场地,有火炉、烟囱、砖坯,肉眼能看得见那个排场。
  但是你这个录像厅,只有一个小房间,小房间里只有一台电视一台放相机。只怕信用社那帮土老帽不能理解这些新鲜事物。”
  “不能理解,没关系,我可以跟他解释,还有文化馆的人都能给我作证,然后不还有你吗?”
  “我当然肯定帮你说话,别说你贷一万,你就是贷两万、三万,我也敢帮你担保。”
  程雪飞毕竟不是一般人。
  要是换成别人找黄博华做担保,哪怕担保个三五百,黄博华都会慎重考虑。
  但程雪飞不一样,他知道程雪飞的能力,也亲眼见证了她赚钱的速度,知道她不管贷多少都能还上。
  当天下午,黄博华就到信用社,找信用社的主任询问这事。
  信用社的主任姓王,就是这西埠村的人,四十多岁,看着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农村汉子。
  穿一身土布衣服,经常赤着脚来上班,跟几十年后西装革履的银行职员大相径庭。
  王主任听了程雪飞要贷款的数额,惊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
  “多少?”
  “一万。”
  “她要办什么大事?人家办个砖窑厂也才贷六千块,她一个小妇女要贷一万,难道她要开两个砖窑厂?”
  “不,她不开砖窑厂。”
  “那是开什么厂?”
  “她不开厂,她开的是……”黄博华怕王主任听不清,故意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说,“录像厅……”
  “鹿象听?到底是鹿在听,还是象在听?”
  “不,不是鹿,也不是象。就跟看电影一样,人家买票到他那儿看电影,电视。”
  王主任这才明白:“行啊,我早知道她有本事,没想到她竟然要开电影院了。”
  “也不是电影院,这个录像厅,像电影院,但是跟电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