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买的东西很多,很细碎,用脑子是记不住的,就在纸上列了个清单。
程雪飞回想了一下,一年之内,她这是第三次搬新家了。
第一次是搬到乡里王二姨家。
第二次是搬到县城的太平庄。
第三次,就是现在!
这一次当然跟前两次大不一样。
前两次都是租的房子,这一次,是属于自己的房子!
(虽然是分配的,但分配的,也基本上等于自己的。)
前两次租房,都没把姜鸿宇考虑在内。这一次,他们一家四口终于要团聚了,所以这一次搬家,对他们全家人来说,意义非凡!
程雪飞找了纸笔,挨个房间查看,看需要什么。
把要买的东西列在单子上。
足足列了一整张。
估计一次买不了那么多,能买多少是多少吧。
她带着单子去买东西。
第531章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来到百货大楼,一上来先买了两只大麻袋,拎着麻袋去扫货。
她先从最高层楼开始,一层一层往下扫,最后终于扫的两腿发软,才拖着两口沉重的大麻袋打道回府。
东西很沉,对她这个没干过重活的女子来说,简直是个灾难。
她倔强地拖着麻袋来到路上,在路上拦了辆黄包车。
车夫一看她那两口麻袋,就嚷着这等于拉了三个人。
程雪飞也不愿意占车夫的便宜,答应付两倍车费,车夫立马换了张笑脸,帮程雪飞把麻袋抱上车。
黄包车把程雪飞和那两口麻袋扔在隆昌公寓门前的大马路上时,程雪飞望着两口麻袋,又憋足了一口气,一手抓着一个,开始往家拖。
可是,刚才坐车时休息了一路,这两条胳膊大概误以为完成任务,彻底放松了,变得又酸又软,使不上力。
连麻袋口都握不住,更别说拖回家了。
程雪飞望麻袋兴叹。
随即又给自己打气:
那么多艰难困苦都熬过来了,怎么能被这两个麻袋难倒?!
程雪飞再次振作起来,一个一个拖。
先拖一个,往前挪几步,再回头拖另一个。
就这样艰难地来到公寓楼下,正愁该怎么提上三楼时,身后突然有人说话:
“我都跟你说过了,不要干重活,你怎么不听话!”
措辞很严厉,但语气十分温柔。
程雪飞一回头,是姜鸿宇!
程雪飞立马笑了:“我没有干重活,只是去买东西——不过,买的东西好像有一点点多。”
姜鸿宇大步走来,怨怪地说:“买东西这么累,怎么不等我?”
“你这不就来了吗?”程雪飞仍然笑嘻嘻的。
“我要是晚来几分钟,你怎么弄上去?”
说着话,姜鸿宇一手一个麻袋。
程雪飞打算跟姜鸿宇一块抬着,但姜鸿宇已经像拎着两只小鸡仔似的,登登登上楼了。
好大的力气!
难怪——
姜鸿宇一口气把麻袋拎到三楼。
程雪飞快步到了自家门口去开门,开门之前,特意问了姜鸿宇一句:
“怎么样,我们家的环境怎么样?”
姜鸿宇把麻袋放到地上,打量了一下干净亮堂的门庭。
门庭地面铺着大理石,每家门口打扫的干干净净,不见灰尘。
只冲这一点,姜鸿宇就十分满意:“确实不错。”
“里面更好!”
程雪飞打开房门。
门一推开,那股厚重古典的气息,就把姜鸿宇吸引了。
他把麻袋提进屋里,关上房门,先四下看了一圈,然后——
正在程雪飞炫耀她新买的沙发的时候,姜鸿宇就把她扑倒在柔软舒适的沙发里。
两个人吻了起来。
一阵热吻后,程雪飞勾着姜鸿宇的脖子,问:“喜欢新家吗?”
“喜欢新家,也喜欢你。”
程雪飞挪了下身体,换了个十分放松自在的姿势,仰面躺在沙发里,轻轻揉着着姜鸿宇那棱角分明的脸,问:
“你说,等我们以后天天住在一起,会不会吵架?”
“你不会是在怕我吧?”
程雪飞不由得联想到姜鸿宇之前的种种行径,心有余悸地说:
“我当然怕啊,你力气那么大,万一哪天我要不小心把你惹生气了怎么办?”
姜鸿宇若有所思:“你要是惹我生气了,我就用别的办法惩罚你。”
“什么办法?”
“你猜……”姜鸿宇脸上,浮起一股近乎邪魅的笑,“小皮鞭还是腰带,你自己选。”
程雪飞使劲在姜鸿宇脸上捏了一下,恨恨地说:“就知道你没两句正经话!”
姜鸿宇脸上被捏的生疼,趁机俯下身,往程雪飞脖子里拱。
程雪飞被一股温热的气息挠的发痒,笑着求饶:“好了好了,我知道错了,饶了我吧,我们还得干活!快起来!”
“现在不就在干活吗?”
“不要——”
程雪飞好说歹说、连哄带劝、又踢又打,终于把姜鸿宇弄了下去。
她起身解开麻袋,开始跟姜鸿宇一起收拾新家。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天黑时,基本上把卫生打扫好了,把买来的东西都安置的差不多了。
要是有张被子,基本就能住人了。
两个人又站到外阳台上,从这里欣赏外面的夜景。
此前多次见过申城的夜景,但那时只是个过客。
如今,他们终于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家,心境自然是不一样的。
程雪飞靠在姜鸿宇怀里,突然想起上上次来申城时,姜鸿宇还在苦恼,他们什么时候才能一家团聚。
当时程雪飞安慰他,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不,一切开始好起来了吗?
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
他们先在这个城市安了家。
再过一年,等她完成了这次工作,到时候他们就能一家团聚了。
两个人像心意相通似的,姜鸿宇也想到了这里。
他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因为他怀里的这个女人。
因为这个女人,他才能安心地异地求学。
因为这个女人,他才能在申城有一个家。
总之,他现在之所以能过的这么轻松,都是因为这个女人替他分担了大多数生活的重担,也给了他对未来的信心。
否则,一家团聚,那只能是奢望。
他在内心发誓,这一辈子,要好好爱她,只爱她一个人,决不会跟她吵架。
哪怕将来她真的惹他生气了,也只能在床上,用小皮鞭和腰带“教训”她!
新家收拾的差不多了,程雪飞已经又累又困又饿。
两人离开新家,到街边简单吃了油豆腐粉丝汤和生煎馒头。
吃完又一块去了那家酒店。
因为他们住的次数多,前台的服务员已经认识他们。
所以这次他们大着胆子只开了一间房,那服务员也没说什么,问都没问。
住进酒店,又过了一夜没羞没臊的生活。
第二天,姜鸿宇去上学,程雪飞去《大家摄影》杂志社“上班”。
说是上班,其实没什么真正要做的。
她目前的工作,就是准备年后的两国合作旅拍活动。
这在几十年后,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次跨国合作。
但在八十年,却是破天荒头一遭,因此得到了很多关注。
第532章
新专栏
《大家摄影》创刊没几年。
因为是有关摄影方面的刊物,比较冷门,不如隔壁的《故事会》和《大众电影》之类的通俗刊物畅销。
因此一直以来,不怎么受到重视。
可这一回,突然时来运转,要跟国际接轨了,而且受到了领导的重视,派了工作人员来指导工作。
总算让杂志社跟着扬眉吐气了一回!
整个杂志社,都盼着能借助这一次跨国合作,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这家杂志社规模不算大,成立之初,似乎只有十几个人。
到后来逐渐扩展到三十八个人。
到现在,也只有三个部门:
一个编辑部,一个发行部,还有一个主编办公室。
简单来说,编辑部负责做杂志,发行部负责卖杂志。
至于其他零碎的工作,全部归于主编办公室,包括策划、财务、外联等等。
因为目前规模不大,这三个主要部门还能应付的过来。
可一旦将来发展壮大了,必须跟其他几家大型杂志社一样,再细化出其他几个部门,比如专门的广告部、市场部、外联部之类的。
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杂志社能趁着这次中.美合作,把杂志社的名气打响,把订阅量提上去,以后也能跟《故事会》、《大众电影》那几家巨头并驾齐驱。
可是,如果这次合作搞砸了,别说扩大规模,甚至有关门歇业的可能。
所以,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
就看这次的团队能不能打好这一仗!
而程雪飞作为此次团队的核心人物,地位自然不一般。
所以程雪飞一到杂志社,陈主编就问她房子看的怎么样了。
“小程同志,如果有钱方面的困难,可以直接跟杂志社说,这边可以先预付一笔资金,让你安家!”
“谢谢陈主编关心,钱的方面没有问题。”
“那就好,那咱们开会,讨论这次工作安排。”
陈主编召集了副主编,编辑部的两位主任,以及伍泉,还有杂志社其他几位没有头衔,但也举足轻重的人物。
最终拟定了此次出行人员的名单:
摄影师程雪飞,编辑部副主任匡阳,编辑小徐。
另外,文化局那边还要派一名汽车司机,和一位干部随行。
至于具体指派谁,那是文化局的事。
杂志社这边,只要把他们的人员选好就行。
杂志社选出的这三个人,程雪飞是灵魂人物,具体负责摄影,同时负责与《环球摄影》杂志社交涉。
编辑部副主任匡阳,具体联络和调度,以及行程上的问题,也算是程雪飞的助手。
编辑小徐,专门负责后勤。
让一个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负责后勤,这似乎有点屈才了。
但小徐知道,这是他的一次机会。
而且,能趁着这个机会游山玩水,到祖国大好河山走一圈,长长见识,何乐而不为?
匡阳是他们三个人里年纪最长的,今年四十岁。
他是个大学生,一直在重点报刊杂志社工作,是个全能人才。
懂摄影,会写文章,能演播。
上过新闻前线当通讯员,坐过后方办公室当过领导,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当初文化局打算成立《大家摄影》时,特地把他调过来主持工作,是《大家摄影》创刊功臣之一,是个老资历。
这三个人,可以说全员精锐。
都是精兵中的精兵,强将中的强将。
算是他们杂志社最优的组合了。
确定好人员后,又开始商量杂志内容。
这次陪同国际友人共同走访各地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他们肯定要单独开辟一个专栏。
新专栏叫什么,这值得商讨。
大家激情满满,讨论半天,每个人都献计献策,恨不得把四书五经搬出来,从经典里挑个好名字。
但讨论来讨论去,都不满意。
要么太过高雅,不接地气。
要么太庸俗了,没特色。
最后,程雪飞见大家有些苦恼,就给了个意见:“我想了一个好名字,不知大家觉得如何,新的专栏,不如叫“跟着雪飞去旅行”,怎么样?”
陈主编眼前亮了一下:“唔!这名字新鲜!”
这名字确实新鲜。
这时候的专栏,多数叫什么“艺海拾贝”、“每日谈”、“异国风情”、“新潮流”、“知音大姐”。
能起的名字,都已经被起的有点烂大街了。
要是照抄的话,拾人牙慧,没什么意思。
但此时,还从来没有哪家报刊杂志,会把个人的名字融进专栏里。
他们还没听说过几十年后的《跟着贝尔去旅行》,或者《某某有约》,又或者是《某某说事》。
所以乍听程雪飞说的这个《跟着雪飞去旅行》,都觉得耳目一新。
这名字不仅新鲜,而且通俗易懂,一看就知道是干嘛的。
程雪飞又给出了她的理由:“最近几十年,因为各种运动,大家都被困在自己的地方,没什么人员流动。
现在的人,都对外边的世界很好奇,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但是包里钱太少,哪也去不了。
咱们的专栏,正好抓住读者的这个心理愿望。
用照片和一些简单的介绍,带他们去旅行,去看他们从没去过的地方,告诉他们不同地方不同的风俗人情。
到时候再写点有故事性的文章,读者肯定会喜欢。读者喜欢了,订阅量自然会上来,咱们此行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
还有一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