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饭时,姜鸿宇明显情绪不太好,一副强颜欢笑的样子。
程雪飞见了,心里也不是滋味。
只有两个孩子,吃的很开心。
等吃完饭,回到家,姜鸿宇仍然蔫头耷脑,打不起精神。
程雪飞就主动承担起陪孩子洗刷、哄孩子睡觉的任务。
等孩子睡了后,再回来陪姜鸿宇时,发现姜鸿宇正面朝里侧躺着,背影落寞又孤单。
程雪飞觉得又好笑,又有些心疼,这家伙,是故意找存在感呢,还是真的心里难受成这样?
她反锁了房门,扑到姜鸿宇身上,想说些玩笑话哄姜鸿宇开心。
可是,目光扫过姜鸿宇的侧脸时,赫然发现,这男人的眼睛红红的!
程雪飞一下子懵了。
没说出口的玩笑话,顿时消散。
她愣愣地趴在姜鸿宇身上,不知该怎么办。
她见过他凶狠暴戾的一面,见过他傲娇闷骚的一面,见过他狡黠奸诈的一面,见过他温柔多情的一面。
可唯独没见过,他居然还会哭鼻子!
这——不至于吧?
程雪飞傻了几秒钟,从他身上滑了下来,愣愣地躺在他身边,一时竟然不知该干嘛。
又觉得心酸和好笑,就悄无声钻进被子里,从他背后抱着他,把腿盘到他身上,在他后脖颈上亲了一下,小声撒娇:
“别不理我呀。”
姜鸿宇动了动,握住程雪飞的手,带着哭腔说:“我真的不想让你走。”
“傻子——我很快就回来了。”
“没有你,一天都很难熬。”
程雪飞听他委委屈屈的说话声,真是心都要融化了,于是更用力地抱住他,安慰:
“有付出才有回报嘛,我要不走这一年,未来哪有机会跟你每天在一起?”
姜鸿宇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就是心里难受。
不光是因为要分别一整年,还因为这一整年里,还不知道媳妇儿要吃多少苦头,冒多少风险,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一想到前路凄风苦雨、漫漫长途,姜鸿宇就心疼的要命,忍不住要掉眼泪。
第589章
开启全新的征程
程雪飞抱着姜鸿宇,不停地安慰他。
安慰的话翻来覆去,翻不出新花样了,又唱歌给他听。
舌头忙活了半天,累的口干舌燥,终于起了点作用,姜鸿宇默默转身,像小孩子似的,钻进她怀里。
程雪飞就像平日姜鸿宇搂着她那样,反过来搂着姜鸿宇。
同时心里不禁感慨,平时看着坚不可摧的男人,原来也有脆弱的时候。
人不可貌相啊!
程雪飞在狗男人脸上轻轻一吻,问:“要不要?”
“没心情。”
可真稀奇了,也有他没心情的时候?
“不要我就睡咯?睡着了,可别再叫醒我哦。”
姜鸿宇嘴上说着没心情,手还是很诚实地游进她衣服里。
程雪飞其实没有那种心思,但为了转移姜鸿宇的注意力,仍然努力做出热情似火的样子。
完事后,两人各自躺下,不多久,听到姜鸿宇传来均匀的呼吸声,程雪飞才安心地闭上眼睛。
眼睛刚阖上,人就进入了梦乡。
半夜,模糊觉得自己的手,被另一只温热的大手握住。
她的心,也像被什么东西托住了一样,温暖又踏实。
两人就这样手牵着手睡了一夜。
清晨,闹钟响起,程雪飞从梦中醒过来,姜鸿宇还在牢牢握住她的手。
她微微翻了个身,含情脉脉地看着姜鸿宇,真怕姜鸿宇突然钻进她怀里哭鼻子。
但是还好,姜鸿宇睁开眼后,还算平静,甚至对她挤出了一丝略带苦涩的微笑。
是个坚强的男孩子!
程雪飞稍感安慰,抽回自己的手,摸摸他的脸,捏捏他的耳朵:
“我起来煮鸡蛋,你再睡一会儿。”
姜鸿宇没有接着睡,也跟着一块穿衣起床。
程雪飞穿好衣服,去洗刷,再到厨房准备简单的早饭。
姜鸿宇就把孩子叫醒,帮他们穿衣服。
孩子穿好衣服,程雪飞也煮好了鸡蛋。
一家人坐在桌边吃饭时,程雪飞一边用勺子搅拌奶粉,一边对孩子说:
“家玉,家宝,妈妈要出门,一年才能回来,在家里,要听爸爸的话,也要听卓阿姨的话,如果在学校里发生了不开心的事,一定要回家跟爸爸讲,好不好?”
这回是家宝先说话:“妈妈,一年是多长时间,很长吗?”
“也不算太长,等我回来的时候,你们就都长一岁啦。”
家玉正在自己扒鸡蛋,两根小手指,一点一点把鸡蛋壳捏下来,听到妈妈这么说,随即抬起头,睁大了眼睛。
两个小家伙对一年有多长,毫无概念,但要说长了一岁,就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们要长一岁,才能见到妈妈吗?!”家玉问。
程雪飞笑着点头,把冲好的奶粉,放到家玉面前:
“放心,你很快就会长一岁的,等我回来,你就差不多快六岁了。”
“哇,太好了,我快六岁了,六岁我就长大了!”
家玉放下鸡蛋,高兴的捂住自己两个肥嘟嘟的脸蛋,无比期待自己的六岁能早点到来。
比期待妈妈回来更加迫切。
刚吃完早饭,卓阿姨过来接孩子。
程雪飞给他们背上小书包,替他们在胸前别好小手帕,让卓阿姨把他们领走了。
临走前,蹲下来,抱了抱孩子。
抱着柔软的带着奶香的小身躯,想到要一年时间见不到他们,自己即将错过孩子一整年的成长历程,程雪飞鼻子一酸,差点也要掉眼泪。
她不敢多想,松开孩子,让卓阿姨带走了。
卓阿姨走后,程雪飞好一会儿才把眼泪收回去,然后就催着姜鸿宇去上学。
姜鸿宇不肯,要坚持把她送走了,再去学校。
程雪飞也不肯,她不想让姜鸿宇看着她走,两个人僵持不下,程雪飞提议。
要么,她把他送到学校,两人在学校门口分别,然后她再一个人去杂志社。
姜鸿宇勉强答应了。
两人这才拎着行李和书包,一块出了家门。
坐上公交,程雪飞跟他说:“等有时间,买辆自行车吧,以后骑自行车上学,比挤公交车更方便。”
姜鸿宇点头答应。
程雪飞也没再交代其他,她相信姜鸿宇会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两个孩子。
再说,还有程立夏,到了周末,程立夏也会过来陪着父子三个。
有人互相照应,程雪飞还是挺放心的。
来到师范学院门口,姜鸿宇把装衣服的行李包还给程雪飞。
离别在即,姜鸿宇满眼不舍地看着她,摸了摸她的头,沉声嘱咐:
“路上小心。”
“我会的,不用担心我。”
程雪飞不顾学校门口有行人来往,上前一步,抱住姜鸿宇,很温柔地说:
“记住了,不要勾三搭四,不然我回来割你鸡鸡。”
姜鸿宇会心一笑:“我保证守身如玉,等你回来。”
程雪飞笑了两声,松开胳膊:“去吧——”
随即又邀功道,“你看,我连幼儿园的孩子都没送,亲自把你这个大学生送到学校门口。”
姜鸿宇大概觉得自己占了上风,属于男人的强烈的好胜心,让他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快去吧。”程雪飞催他。
连催了几次,姜鸿宇背著书包,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师范学院。
最后拐了个弯,消失在一片景观树中。
送走父子三个,程雪飞像完成了一件重要任务似的,长出了一口气。
她重新抖擞了下精神,转身再朝杂志社出发,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
好了,人生进入下一个征程,一定要全力以赴!
一路鼓励自己,来到了《大家摄影》杂志社。
杂志社门口,停了两辆小轿车,两辆绿皮吉普。
那两辆绿皮吉普,就是他们团队的专用车。
杂志社大铁门今天完全敞开,大门上方,已经拉起“欢送两国友好团队启程”的横幅。
进了花园洋房,看见洋房旁边的草坪上一派热闹。
众人已经到齐了,还有多家杂志报刊的记者,甚至有申城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
杂志社的人,今天各个喜气洋洋,穿的很整齐,男同志要么中山装,要么西装,少有的几名女同志,也精心打扮过。
程雪飞因为送姜鸿宇去学校,耽误了时间,来的比较晚。
她一到,人就齐了。
一行八人,在草坪前合影留念,而后伍泉抱来两挂鞭炮,在大门口点上。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仿佛又把人带回过年的热闹气氛里。
随后,众人踩着满地碎屑,把两国的访问团送出大门。
先各自装好行李。
后备箱地方不够,就把行堆在车顶绑好。然后,在夹道的欢送中,两辆吉普车出发了。
程雪飞坐在吉普车后座上,开启了她的下一段征程!
第590章
事业更上一层楼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程雪飞斗志满满。
他们跟着地图,开车向南,来到申城南边的那个省份。
这个省份山区较多,名山大川、寺庙故居也很多,只不过此时消息不通,有许多地方不为外人所知。
程雪飞搜集资料的时候,再对照着自己记忆中后世的一些零碎记忆,找出了几个非常值得去的地点,按图索骥。
路途上,又常常发现一些意外的惊喜。
四十年前的国家,有许多古迹还没被破坏,当然也有许多古迹,没来得及修复,所以如今程雪飞看到的样子,和四十年后有很大区别。
程雪飞每到一个地方,她的彩色照相机就忙的咔嚓咔嚓不停响。
一想着自己能留下了宝贵的画面,程雪飞就很激动,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将产生的巨大的意义。
所以一路跋山涉水,从不觉得累。
白天在路上,晚上就找招待所歇宿。
因为他们有申城市政府特批的条子,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领导一样高规格的接待。
晚上洗刷过后,开始给专栏写文章。
写好的文章,会随胶卷一起寄回去。
对于胶卷的处理,是他们此次行程最大的一项难题。
在没有无线传输的年代,想把拍好的照片寄回杂志社,要么寄胶卷,要么寄冲好的底片。
但不管是寄胶卷,还是寄底片,都有非常大的难度。
如果寄胶卷的话,只怕中途出现意外,造成胶卷丢失、损坏、曝光,那么一整卷胶卷全部报废,摄影师的心血也会付诸东流!
如果洗成底片的话,就要送到当地的照相馆。
但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等着底片冲洗出来,而且有的小地方比较落后,连照相馆都没有。
即使有照相馆,也不一定能洗彩色胶卷。
想要自己搭建个临时的暗房,那更不可能,已经十分拥挤的吉普车,不允许再带上冲洗底片的药水。
所以,最初一批胶卷,因为尤其珍贵,也因为路程比较近,是编辑部的小徐,亲自押送回申城杂志社,交到编辑部。
小徐把胶卷送回去之后,再马不停蹄,坐火车赶回去,跟大部队会和。
但随着行程越来越远,想再亲自把胶卷送回来不太现实,人也疲惫,也耽误时间。没办法,就只能冒险邮递。
十一个月的时间,程雪飞总共往回寄了七十五个胶卷,只有一个胶卷,因为受到挤压而曝光,变成了一卷废胶片。
其他的,全都完好无损。
离家一个月后,程雪飞走完了两个省。
到这时,最初的新鲜劲过去,人的斗志也在漫漫旅途中被消耗了,程雪飞晚上打开稿纸写游记时,开始有些想家。
她把相册拿出来看,看着老公孩子,看着爸爸妈妈,还有两个性格迥异的弟弟,心里也有短时间的柔弱。
但这种感觉非常短暂。
只要睡上一觉,第二天早上,又会满血复活。
程雪飞从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号离开申城,到一九八六年二月底平安回来,总共历时十一个半月,途径二十一个省份地区,行程大概三万多公里。
去的时候,两辆绿皮吉普是崭新的。
回来时,几乎接近报废。
在这十一个月里,程雪飞不仅拍下接近四千张宝贵的照片,为专栏写了大概二十万字游记,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她拿到了驾照!
这时候汽车都属于公用,私人不允许有汽车,更没有专业的驾校。
每个职业司机,都是靠师父手把手带出来的。
每个师父,每年能带出几个徒弟,有名额限制,最多也就一两个。
而程雪飞,不失时机利用了这趟旅途,跟着两位司机师父,学会了开车。
当然她原本就会开车,只是为了找个恰当的机会和途径,拿到驾照。
两位司机师父,也乐于有人能跟他们换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