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也在放学之后,坐车去了市里。
等见到姐夫和两个外甥,他这一天一夜焦灼的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一些。
姜鸿宇已经猜到了他为什么而来,就劝他,别因为孩子的事,就放弃一个难得的机会,那样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程立夏问:“那家玉家宝让谁照顾?”
姜鸿宇也早已想好了对策:“平时周末,就送到卓阿姨家里,让卓阿姨带着。”
“可是很快要放暑假了,暑假怎么办?”
“到了暑假,我在考虑,把孩子的爷爷,或者姥姥接过来,让他们帮忙照顾一下。”
程立夏忽然眼前一亮:
对啊,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可以把老家的人接过来嘛!
要说带孩子,还是自家的长辈更可靠。
两个人就商量着,把谁接过来更合适。
程立夏当然希望自己妈妈能来。
姜山虽然是孩子的亲爷爷,很疼孩子,但他毕竟是个老爷们,老爷们粗手大脚,就是不如老太太细心。
而且,程立夏也有自己的私心。
就是如果妈妈能过来的话,他就可以经常见到妈妈,能吃到妈妈做的饭菜了,也能顺便把妈妈接过来享享福,看看大城市的风景。
一举多得!
姜鸿宇也觉得,把丈母娘接过来更合适。只是,不知道老丈人肯不肯放人。
老两口一辈子生活在一起,早就习惯了有对方的生活,突然让他们分居两地,肯定不适应。
而且暑假正是农活繁多的时候,要是老丈人以各种理由阻挠的话,那岂不是把人给得罪了?
对于这一点,程立夏打包票,要是别的原因把妈妈带过来,爸爸说不定会有意见。但如果是为了家玉家宝,爸爸绝对不会阻拦的。
对老两口来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听到这个,姜鸿宇放下心来。
姜鸿宇其实也觉得,刘娥比姜山更适合带孩子。
刘娥为人温柔细心,又会做饭,家务活上更是没的说。
不是姜鸿宇胳膊肘朝外拐,在带孩子方面,姜山真的比刘娥差远了。
让姜山偶尔照看一下还行,天长日久的,还是刘娥更妥帖!
决定好了以后,程立夏忽然有种拨开乌云见晴天的感觉,脑子顿时清朗了。
姜鸿宇见程立夏表情轻松的样子,问道:“现在孩子有人带了,你可以去给吴教授当助理了吧?”
程立夏不好意思地笑笑:“是……”
“孩子让谁带都可以,但是去给教授当助理,不是谁都能行的。事情分轻重缓急,不要自己想当然地做决定。”
程立夏一副深受教诲的样子,他有些惭愧地点头,觉得自己又明白了一些道理。
姐夫就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啊!
做下决定后,程立夏找了纸笔,在餐桌前给程春生写信,把这事跟程春生说了,说这个暑假,他和姐夫都有事情要忙,没人带孩子,把妈妈送过来住两个月,帮忙照顾家玉家宝。
等暑假结束,就把妈妈再送回老家。
家里的农活,还是请大爷和二大爷两家帮忙分担。
到时候把收来的粮食给他们分一分,反正姐弟几个都不在家,老两口吃不了多少粮食。
至于爸爸吃饭的问题,给谁家交点伙食费,去别人家搭伙吧。
再不济,随便自己找点东西吃。
铁塔一样的大汉,饿两个月,饿不坏的。
熬过这个暑假就行了。
程立夏写好信,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就等着明天寄出去。
洗刷完,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忽然没来由地想起吴小英来。
一想起她,情绪又有些低沉。
说到底,在这件事中,吴小英虽然有点“多管闲事”,但也为他争取到了转圜的余地。
否则,他会因为带孩子而错失这么一次宝贵的机会。
想起昨天晚上对吴小英说过的气话,程立夏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并不是有意那么说的,真的是气头之上,一时没控制住自己。
希望吴小英大大咧咧的,不要在意,更不要为此难过。
如果有机会,他是不是应该跟吴小英道个歉?还是就这么僵着?
也许等时间久了,吴小英自然把这事淡忘了,又会来缠着他?
脑子里就这么乱哄哄地想着,很快沉入梦乡。
回到理工学院后,他主动找到吴教授,跟吴教授说,他考虑好了,愿意跟吴教授去内燃机研究所。
吴教授听了很满意,难得的露出一抹笑容,把好几本资料书,甚至有本全英文的资料给他。
他抱着一大摞资料,很想问一问,吴小英怎么样了。但最后,还是没有问出口。
这事之后有很长时间,他都没再遇见吴小英。
放在之前,周末坐车回市里时,总会偶尔碰到吴小英。
但现在每逢周末,那家内燃机研究所都会派车来接他们,程立夏就没有机会再偶遇吴小英了。
他没事时会站到教学楼的走廊,或者教室的窗户旁,不自主地向下张望,希望能看到吴小英的影子。
但一次都没看见过她。
他甚至有几次,亲自到吴教授家楼下,等吴教授出门,想着大概会偶然碰上吴小英送吴教授出来,或者吴小英像之前那样站在窗口向外看。
那样的话,他就假装不经意地跟她打个招呼,算是主动和解。
第601章
刘姥姥进城
可不论他怎么努力,始终没见着吴小英的面。
要不是吴教授每天正常出入,程立夏真怀疑,吴小英是不是成了失踪人口了?
他时常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像丢了魂一样。
有一次,他特地赶在周末时,抽时间去了隆昌公寓一趟,站在自家门口时,盯着对面看了好久好久,希望吴小英能从里面开门走出来。
但对面的门,就像尘封千年的石门一样,岿然不动。
一次次希望落空之后,程立夏终于逐渐放下了自己的执念,不再期盼着和吴小英“偶遇”。
离正式放暑假还有两天时,程春生把刘娥送过来了。
程春生收到哥哥从申城寄来的信以后,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娥。
刘娥听说要把她接到申城,感到非常意外,她原本还等着女婿、儿子、和外孙暑假能回来呢。没想到,他们居然忙的不能回家,而且要把她接过去带孩子。
程发达听了,把脸一黑,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愿回家乡,四年不认爹和娘!你瞅瞅,这才刚一年呢,就拽起来不愿回家了。这两个兔崽子,用不到明年,就不认识咱穷山沟里小老百姓了!”
刘娥翻起眼皮,瞅了程发达两眼,有些担忧地问:
“那你这意思是,不让我去了?”
“要你去你就去呗,谁能管的了你?”程发达屁股一扭,走开了。
刘娥懒得跟这个不讲理的老土匪计较,心里盘算着,既然要她去带孩子,那她无论如何要去的。
半年没见孩子,确实想孩子想的心里难受,正好可以去看看他们,看他们究竟在外面过的怎么样。
不过她有些放心不下程发达这个老土匪。
自她进了这个家门二十多年,程发达就从没掌过勺做过饭,只会帮着烧火,到现在,估计连做个干饭都做不好,自己要是走了,程发达决计不会自己开伙做饭的。
不能把老东西给饿死啊。
所以,刘娥就去了程老大家,跟大嫂沉香商量着,给他们家一袋稻米、一袋小麦,让程发达到他们家吃两个月的饭。
沉香答应的很痛快,说不要稻也不要小麦,自家人,太见外了!
刘娥听了笑笑,也没当真。
就程发达那个饭量,农活重的时候,敞开肚皮吃,吃干饭要吃四碗,吃馒头能吃五六个,到人家里吃一顿人家都心疼,何况是连续吃两个月。
反正到时候把粮食送过去就行了,还有自家院子里的瓜果蔬菜,自家养的鸡鸭鹅下的蛋,都拿到程老大家作伙食费,肯定不让程老大家吃亏。
周围邻居听说刘娥要去大城市了,都羡慕的流哈喇子。
村里多数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去趟县城,就跟出国一样高兴。
可人家刘娥,直接去了只在广播里听过的大申城,那简直,就跟去外太空一样遥远。
所有人都来恭维刘娥,说她老来有福,养了好儿女,找了好女婿,现在儿女出息了,以后就跟着享清福了。
刘娥听了,心里高兴,但嘴上还在谦虚,说哪里是享福,只是去帮忙看下孩子,等暑假结束了就回来。
可不管刘娥怎么解释,都改变不了别人羡慕的目光。
到了临出发的日子,刘娥特意用香香的洗头膏洗了头发,收拾几身最好的衣服,穿着新做的布鞋。
另外特意从鸡窝里捡了一筐新鲜的鸡蛋、鸭蛋、鹅蛋,要带过去。
程春生看着那一筐子大大小小的各种蛋,皱着眉头,撒谎说,人家火车上不让带这些东西。
刘娥没坐过火车,信以为真,就把一筐蛋留在家里,嘱咐程发达,等会儿拎到大哥大嫂家里。
而后,刘娥就在村里人艳羡的目光下,离开了程家村。
刘娥活了四十多年,快五十的人了,生平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家那么远,心里有些忐忑。
可是看看小儿子在一旁,照顾的很周到,一路买车票,买饭,安排的井然有序,又觉得欣慰。
这个儿子,在家里还是个小孩子,出了门才知道,小孩子已经长大,能独当一面了。
母子两个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第二天上午,到了申城。
刘娥从来没见过这样大的城市,从前只以为县城就是城市了,可是跟申城对比,家乡的小县城,一下子降级成了大农村。
两个人上了公交车,一路周转,来到隆昌公寓楼下。
刘娥仰望着这栋大高楼,心里感慨,不是亲眼所见,都无法想象大城市的样子,现在真是见识到了!
母子两个上了三楼。
程春生重又来到大城市姐姐家,心里又自豪又开心,一步三个阶梯,提前一步来到了门口,用力敲门。
今天虽然不是周末,但姜鸿宇为了迎接刘娥,特意请了一天假在家里。
本来打算要带着孩子去火车站迎接,但天气太热,怕孩子受不住,就没出门,而是提前买好了菜在家等着。
程春生一敲门,两个孩子就赶忙跑到门口,喊着:
“姥姥和小舅来啦!”
家玉拧开门锁,打开门,看见程春生笑盈盈地站在门外,一起高声呼叫:
“小舅!!”
程春生大声应了一句。
家玉家宝又去张望:“咦,姥姥呢,姥姥怎么没来?”
话音刚落,刘娥就扶着楼梯扶手,出现了。
两个孩子直接穿着拖鞋,冲出屋子,比刚才更大声地叫着:
“姥姥!!”
直接扑进刘娥怀里。
刘娥来不及答应,双手爱怜地摸着两颗小脑袋,把他们按进怀里,高兴的说不出话。
过了好久,才松开他们,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哎哟,姥姥的小心肝,我看看,长高了呀,也变俊了,家玉家宝,想不想姥姥?”
“想,姥姥,我做梦还梦到你了呢!”家玉说。
“是吗,姥姥也梦到你了呢!”
这时,姜鸿宇已经站在门内,看着祖孙三个亲亲热热的场面,笑着说:
“妈,你快进来吧。”
刘娥这才抬头去看姜鸿宇,领着两个孩子进门了。
进门后,程春生脱掉凉鞋,没拿自己当外人的,直接奔到厨房冰箱里拿了瓶冰镇汽水来喝。
刘娥从来不知道进门还要脱鞋,但是看着门口鞋架上摆了一双双鞋,猜测城里可能就这个习惯,也跟着把鞋脱了。
“路上还顺利吗?”姜鸿宇笑着问。
“顺利顺利,一切顺利。”
第602章
从来没拿你当外人
刘娥顾不得跟姜鸿宇说话,只是不停地打量两个外孙,一会儿说孩子长高了,一会儿说孩子瘦了,一会儿又说比从前白了,又说连双眼皮都双的比以前明显了。
仿佛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刘娥的眼睛。
刘娥跟孩子在客厅里亲热,姜鸿宇就把程春生叫到厨房去做饭。
程春生有些不满,望着久违的姐夫,皮笑肉不笑地问:
“姐夫,我是客人,我刚进家门,气都没喘匀就叫我干活?”
姜鸿宇甩了一把青菜给他:“我从来没拿你当外人!”
程春生像接炸弹似的接下还沾着泥土的青菜,生怕弄脏自己干净挺括的白衬衫。
他脑子里不由想着姐夫半年前曾经打人的事,不敢违拗,无可奈何地择起青菜。
姜鸿宇就在案板前切五花肉。
过了不久,刘娥跟外孙亲热的差不多了,走进来要做饭。
在刘娥认为,有她在,根本不须要别人下厨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