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年代:村花妈咪火辣辣-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为什么妈妈在家,你就做饭,妈妈不在家,你就带我们出去吃?”
  “因为——”姜鸿宇一本正经地给自己找理由,“因为你妈爱吃我做的饭,明白吗?”
  家玉家宝对看一眼:“可是,我们也爱吃你做的饭啊?”
  姜鸿宇愣了一下,没料到孩子这么会拆台,他放下饭碗:
  “你怎么不早说呢,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们爱吃我做的饭?”
  “——”
  家玉家宝再次对视,似乎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
  程雪飞见状,赶紧和稀泥,拿起鸡蛋,一人发了一个:
  “来来来,我们吃鸡蛋,吃完鸡蛋,都去上学。”
  家玉家宝拿起鸡蛋,慢慢把这事忘了。
  姜鸿宇也扒了个鸡蛋。
  他扒好鸡蛋,没有自己吃,而是掰下一块蛋白,送到程雪飞嘴边:
  “来,吃口鸡蛋。”
  程雪飞张大嘴巴,那鸡蛋自动投进她嘴里。
  两个小家伙看见这一幕,再低头看看自己手里还带着蛋壳的鸡蛋,一下子就不香了。
  家宝把鸡蛋放到爸爸面前:“爸爸,你也帮我扒一下鸡蛋。”
  姜鸿宇把鸡蛋重新放到儿子面前,一脸温和地说:
  “乖,自己扒,扒鸡蛋能锻炼你们的动手能力,会变得更聪明!”
  家玉不高兴了,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把鸡蛋一放,双臂抱胸,开始抗议:
  “爸爸给妈妈扒鸡蛋,不给我们扒鸡蛋,爸爸偏心!”
  程雪飞忍不住想笑,好家伙,连“偏心”都会说了。
  姜鸿宇没办法,只能妥协:“好好好,爸爸给你们扒,就这一次,下次自己扒!”
  姜鸿宇一口气,把他煮的鸡蛋全扒了。
  程雪飞一边喝粥,一边看着他扒鸡蛋,一边偷偷的幸灾乐祸。
  等他全部扒好,程雪飞赶忙送上一勺带着肉丝的粥,表示慰劳。
  吃完饭,程雪飞换上出门的衣服,一家四口出门。
  到了楼下,姜鸿宇推上自行车,跟母子三个告别,浑身朝气地上学去了。
  程雪飞就领着家玉家宝,把他们送去幼儿园。
  然后一个人回家。
  回去的路上,逛了菜市场,买了鱼肉蔬菜,又买了些糕饼点心小零食。
  而后优哉游哉地回到家,收拾家务,洗衣拖地。
  其实,她今天应该回杂志社的。可是,她今天偏偏就想当一天贤妻良母。
  离家一年,刚回来,她必须尽量多做点事,补偿她这缺失的一年。
  但,才当了半天贤妻良母,她又本性暴露,完全坐不住了。
  算了,谁爱当贤妻良母谁去当吧,她哪有那么贤惠?装的可真难受。
  等把家务活干完,程雪飞还是马不停蹄去了杂志社。
  算起来,她到杂志社供职,也有一年了。
  不过,这一年时间,她多数在外奔波,如今回来,除了要给这次旅行做好结尾,她还要面临许多事,也有自己的一些计划要实现。
  这些事,都得慢慢来。
  来到编辑部后,最先拿到这一年里她拍的全部胶片。
  这几千张还没洗出来的照片,按照当时跟杂志社的约定,都是她自己的。


第622章 
  工作调整
  当她把一袋袋按照时间分开装好的胶片,装到自己行李包里时,编辑部的人,才意识到,当初程雪飞为什么会要这些照片的所有权。
  如果程雪飞没那么要求的话,这几千张照片,不全是杂志社的吗,以后怎么使用,都是杂志社说了算。
  现在好了,照片到了别人手里,你再想用,得先问问人家同不同意。
  编辑部的人忽然有种如梦方醒的感觉。
  连程雪飞看到这些照片,也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如今,这些照片,全是她的!
  她打算,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她要出一本摄影集,再把她这一年写的文章,重新整理出版。
  她相信,这些照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越发珍贵。
  收拾好胶片,熊书白和陈主编把她叫过去,谈论她以后的工作方向。
  此前她一直在外工作,现在回来了,就要给她重新安排工作。
  熊书白认为,程雪飞是个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就应该受到重用。
  至于怎么重用,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不至于让杂志社其他人眼红,这是个难题。
  如果说,戏班子里有“台柱子”,那程雪飞,就是他们杂志社的“社柱子”,是《大家摄影》能和其他几家大型杂志同台竞争的一大利器。
  此前,《大家摄影》其实很不起眼,在申城这个各路杂志满天飞的地方,最多属于第二梯队。
  再加上各路后起之秀的威胁,眼看着要被挤到第三梯队上,为了挽救杂志的颓势,保住杂志社的脸面,才决定要举办什么摄影比赛。
  没想到第一届比赛,就把程雪飞这么个宝藏挖了出来。
  今年(其实算阳历应该是去年了)举办了第二届摄影比赛。
  这次比赛,虽然也很热闹,收到了比去年更多的投稿,但没有出现第二个程雪飞。
  如此可见,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今,因为程雪飞的到来,和她手里的专栏,《大家摄影》逆势而上,成功跻身申城杂志的第一梯队,跟《大众电影》、《故事会》、《文汇》还有刚刚崛起、势头强劲的《申城电视》,并驾齐驱。
  这对一个比较冷门的杂志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所以,整个杂志社的人,都很振奋。
  现在,旅行结束,程雪飞的这个专栏,大概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熊书白和陈主编都很担心,这个专栏,已经成了杂志的优势。
  专栏取消了以后,杂志的订阅量会不会下滑?他们会不会再次沦落到第二梯队上?
  对于从来没有成功过的人来说,也许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
  可一旦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就会上瘾,不能接受再度沦落。
  所以熊书白想问问程雪飞有什么工作方向,能保持住杂志刚刚起势的苗头。
  程雪飞没想到,她刚一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要面对这么重的担子。
  她一个人,哪能那么大的能力,扛得起整个杂志的走势?
  就算这一年来,因为她的专栏,杂志销量上涨,但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没有谁能一直保持上涨的姿势。
  偶尔的波动,才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她让熊总编和陈主编先放宽心态,不要有那么重的思想包袱。
  先把杂志内容做好,其他的,交给市场来决定。
  根据市场反应,来调节杂志的内容方向。
  而不是一上来,先自乱阵脚。
  熊总编听了她的话,不禁失笑,直夸她有大将之风,能稳得住。
  但这不能抵消熊总编的忧虑,如果直接砍掉程雪飞的这个专栏,该用什么内容来代替?
  程雪飞说,让她先回顾这一年的专栏内容。
  她拍了那么多照片,肯定有好多精彩的照片没有被选上,光是这些存货,就足够再发一年的。
  所以,他们可以先暂时保存这个专栏项目,以后逐步缩减内容,然后再找其他专栏来代替。
  这样的话,能尽量减少读者流失,保持住杂志的订阅量。
  熊书白、陈主编都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让程雪飞再继续负责这个项目。
  定好了短期的工作内容,程雪飞就回到了编辑部办公室。
  编辑部办公室里,已经有了属于她的全新的办公桌,安排在靠窗的位置上。
  坐在这里,能看到花园洋房的草坪,视线非常好,是办公室里最好的位置之一。
  程雪飞收拾了下自己的办公桌,又拿出那些底片,开始编辑下一期的内容。
  杂志是月刊,每月只出一本。
  程雪飞目前只须要负责自己的专栏就行,所以她的工作非常清闲,照片是现成的,到时候再写篇短文放上去。
  她不用一天,就能完成一个月的工作量。
  所以,她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的工作计划。
  其实,对于杂志,她是有很多想法的,但她初来乍到,还没在办公室立稳脚跟,不好一上来就摆出当家做主的姿态。
  单位里论资排辈的风气非常严重,一时难以改变。
  她一个刚入职不久的新人,没有任何后台,哪敢随意指导工作,这不是得罪人吗?
  工作上的学问,其实有一半,是人际关系的学问。
  她得先跟大家一块混几天日子,用实际行动告诉同事:我跟你们是一伙的,别拿我当外人。
  等办公室的位子坐稳了,摸清了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再去开展别的工作计划。
  在此之前,她可以先考虑自己的事业。
  她的事业,不光是在杂志社,还有老家临河县那边的一个大摊子。
  这个大摊子,主要交给赵体育、葛英雄和姜萍来处理。
  程雪飞在外一年,并没有忽略那边的工作。
  她每次打电话给姜鸿宇,也会同时打到临河县。
  刚开始是打到文化馆那边,后来,在葛英雄的帮忙下,幼儿园也终于装上了电话,她就直接打到幼儿园。
  通过电话,了解那边的工作进展,指导赵体育该干什么。
  据赵体育和姜萍的汇报,这一年里,老家的事业还算顺利,起码没人敢使绊子。
  西埠乡的照相馆生意红火,又雇了两个人,一个给关师傅当学徒,一个帮忙打杂。
  幼儿园那边,随著名气越来越大,生源也变多了。
  今年秋天,共收了一百二十名学生。
  尽管仍然不赚钱,但至少,能收支平衡,不须要额外输血。
  程雪飞当时设立的短期目标——不亏本,基本实现了。
  只要稳住,等待时机,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最后一项,也是程雪飞的事业重心,就是录像厅。


第623章 
  扩张录像厅
  说是事业重心,是因为,这是程雪飞三个项目里最赚钱的一个。
  之前她离开临河县时,已经有九间录像厅。
  每间录像厅每个月的净利润,保守估计,在一千六左右。
  九间录像厅,每个月的净利润就是一万四千四百块。
  一年下来,大概在十七万到十八万之间。
  再加上照相馆的收入,总共算下来,她不在的这一年,可能会有二十万进账。
  不过,实际上,她的收入,远不止二十万。
  因为,她不在的这段时间,录像厅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张。
  她走了之后没几个月,所有的录像厅都走上正轨,财务问题,也被姜萍打理的井井有条。
  一切井然有序。
  程雪飞让赵体育和姜萍去趟鹏城,让他们到那边再找找其他器材,回来继续开录像厅。
  这个行业,大概还有十年的黄金期。
  未来十年,录像厅将在全国遍地开花,逐渐形成规模,程雪飞作为这个行业的先驱者,当然不能放弃这块肥肉。
  申城的特价放像机,已经卖光了,那就到鹏城走一趟。
  顺便,也让赵体育和姜萍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见见世面,开拓下眼界。
  赵体育和姜萍听从程雪飞的指挥,经过一番准备,坐上南下的火车,经过一天一夜的周转,来到特区。
  此前,两人只在报纸上见过这个地方,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很像另外一个世界,让他们觉得不太真实。
  但等亲眼目睹了这里的繁华先进之后,两人彻底惊呆了。
  这里,远比报纸上见到的更加震撼!
  仿佛跟他们临河县不是一个同一个国度!
  两人顿时变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两个“土包子”在申城逗留了一个星期,去了很多地方,特意去逛了好几个器材展销会。
  在展销会上,赵体育买下一台录像机。
  有了这个录像机,再买点空白的录像带,他们就能自己复制。
  除了录像机,赵体育还发现一种全新的,自带荧幕的放像机。
  这个放像机,跟程雪飞买的不太一样。
  程雪飞买的那种,须要连接到电视机上才能用。
  但赵体育发现的最新款,自带荧幕,尺寸更大,像放电影一样。
  赵体育立马想到,如果有了这种大尺寸荧幕,可以扩大录像厅的地盘,每个场次可以容纳更多人。
  他们现在录像厅里的电视机,只有脸盆那么大,一次只能有几十个人,人多了,离的远,根本看不清楚。
  如果能换成这种大荧幕,别说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都行!
  这就是个小型电影院!
  赵体育下意识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
  但是,这样的放像机,每台居然要六千多块钱!
  赵体育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该不该买。
  钱不是自己的,东西这么贵,万一买回去后发现东西不能用,花大价钱买了个废品,他怎么偿还的起这份损失?
  他算了下,以他一百五十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